CN207901683U -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1683U
CN207901683U CN201721535513.8U CN201721535513U CN207901683U CN 207901683 U CN207901683 U CN 207901683U CN 201721535513 U CN201721535513 U CN 201721535513U CN 207901683 U CN207901683 U CN 207901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ystem
printing
air
equipment
biolog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355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孝杰
徐铭恩
王玲
赖雪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Giantlok Fly Biolog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5355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1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1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1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涉及生物3D打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功能单一、控制能力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和控制系统;自动门系统包括电动门和电动天窗;洁净系统包括层流风控制、粉尘颗粒物控制、紫外灭菌和照明等功能;内环境测控系统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和臭氧灭菌等;控制系统在结构上与上述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和内环境测控系统同级,但在功能上起到统筹上述各系统的作用。

Description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3D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3D打印是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跟传统的3D打印技术相比生物3D打印的打印墨水更复杂多样。传统的3D打印技术一般只需要注重打印模型的精度和成型效果,因此传统3D打印机只需一种或者几种优选过的材料和经过优选的打印参数及成型环境;而生物3D打印的打印墨水和成型条件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的特点,如需要无菌环境的生物活性材料、需要安全环境的毒性材料、需要特定成型温度的温敏性材料、需要特定成型湿度的湿度敏感性材料。这就意味着生物3D打印机在打印时对打印环境控制系统有控制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要求;这里的控制能力强是指具有多种控制能力,如控温、控湿、洁净、无菌、安全等,控制精度高是指各项控制参数都能达到较为精准的状态。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生物3D打印机通常只具有环境维持系统,如为打印机套上一层保温密封能力较强的外壳,为打印机提供较为稳定的成型环境;或者只具有简单的环境控制能力,如具有加热和制冷能力的恒温柜、具有洁净和安全能力的超净工作台或生物安全柜。因此,现有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存在功能单一,控制能力差等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满足生物3D打印机打印时对打印环境的多样化精准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以解决现有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功能单一、控制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自动门系统包括:电动门和电动天窗;所述电动门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位于门顶部中间位置,所述驱动元件通过同步轮传动机构连接有玻璃门,且所述玻璃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光幕发射端和感应光幕接收端,即在所述玻璃门前均匀分布有多条感应光线,所述驱动元件为所述同步轮传动机构提供转矩,当操作人员双手靠近所述玻璃门或将手伸入门内操作时,所述电动门能够作出相应的反馈,使所述电动门能够与操作者互动并保护操作者;所述电动天窗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窗板,所述电动门和所述电动天窗均能够实现在任意位置的停留,由所述电动门和所述电动天窗共同组成的所述自动门系统能够灵活地实现设备的各种开门状态;当所述自动门系统的所述电动门开启特定大小、所述电动天窗完全开启时,所述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作为所述洁净系统;所述洁净系统为生物安全柜,且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下方的用于检测设备内部层流风风速的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下方的用于检测设备流经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处排风量的第二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内部洁净程度的粉尘颗粒物传感器,以及照明灯和紫外灭菌灯;当所述自动门系统的所述电动门和所述电动天窗完全关闭时,所述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作为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单元和内环境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的传感器集合,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包括冷却除湿模块、加热模块、加湿模块、臭氧发生器和二氧化碳控制组件的控制元件集合,所述臭氧发生器用于产生臭氧,以为设备进行灭菌,所述二氧化碳控制组件用于调控设备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所述控制系统统筹控制所述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和内环境测控系统;需要无菌安全环境时运行所述洁净系统,需要调控打印环境时运行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
其中,所述驱动元件为双出轴电机;所述同步轮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双出轴电机左右两侧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且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分别位于门框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玻璃门连接,所述双出轴电机的转矩经轴承座支撑后分别传送至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且所述玻璃门受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的驱动上下移动。
具体地,所述电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玻璃门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用于维持所述玻璃门只在特定方向上平稳移动;经定滑轮并作用在所述玻璃门上的多个平衡拉力器,所述平衡拉力器用于平衡所述玻璃门所受的重力,减轻所述同步轮传动机构的负担;位于所述门框与所述玻璃门之间的门框密封条,即当所述玻璃门在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时能够与所述门框接触到的位置均处于密封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为直线推杆;所述电动天窗还包括:位于天窗左右两侧的第一窗条导轨和第二窗条导轨,所述第一窗条导轨和所述第二窗条导轨用于为所述天窗移动进行导向,且所述窗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窗条导轨和所述第二窗条导轨上,并能够在所述直线推杆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窗条导轨和所述第二窗条导轨移动;位于所述天窗开口处的窗框密封条,所述窗框密封条用于实现窗框与所述窗板的密封。
实际应用时,所述洁净系统还包括:位于设备底部靠门处的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由开门处流入的气流和部分设备内部气流导入设备的底部风腔;位于设备底部靠内侧的第二进风口,且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将部分设备内部气流导入至设备的所述底部风腔;分别位于设备两侧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将设备的底部风腔内的气流导入至设备的顶部风腔;还包括:主风机,所述主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主风机用于将设备的所述顶部风腔内的气流导入至压力腔,并使所述压力腔内产生正压力;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分别位于所述压力腔下方和上方,部分所述压力腔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在设备内部形成垂直向下的层流风,剩余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排出设备。
由于该系统除了开门位置和顶部排风位置以外均处于密封状态,因此由开门位置进入设备的气体流量和排风处排出的气体流量相同,当前方的电动门只打开适宜大小时,能形成一条由开门处进入后流入第一进风口的稳定风带。
其中,所述洁净系统工作时气流循环路径:部分设备内部废气和全部设备开门处流入的气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设备的所述底部风腔,设备内部的剩余废气经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设备的所述底部风腔;由开门处进入的气体和设备内部的废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经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进入设备的所述顶部风腔;所述主风机将所述顶部风腔内的气流压入所述压力腔,使所述压力腔内形成正压力;所述压力腔内的部分气流经过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在设备内部形成垂直向下的洁净层流风,另一部分气流经过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设备;经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流入设备内部的层流风经过所述第一风速传感器和所述粉尘颗粒物传感器,并经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排除设备的层流风经过所述第二风速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第一风速传感器、所述第二风速传感器和所述粉尘颗粒物传感器反馈的参数与预设参数对比后,调整所述主风机的工作状态,并输出设备内部当前的洁净等级。
此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功能非常有效地保证在设备处于开门操作状态时,设备工作区只流过经高效灭菌的洁净层流空气,所有经过设备内部的废气都经过高效过滤除菌后再排放;同时,这种结构能在打开设备门操作时为设备内部提供相对洁净无菌的环境,也能为操作人员提供与操作区隔离的安全环境。
具体地,所述冷却除湿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以及所述加湿模块依次按顺序排布,即气流先流过所述冷却除湿模块,对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再经过所述加热模块,最后经过所述加湿模块,经三个模块相互配合实现设备内气体温度和湿度的精准调控;所述冷却除湿模块由半导体制冷片或压缩机作为制冷元件,由金属翅片作为热交换元件,将低温传导给与所述金属翅片接触的空气,为内部空气制冷,且处于低温的所述金属翅片表面能凝结出空气中的水分,并排出设备,以为空气除湿;所述加热模块由加热丝或加热膜作为加热元件,由金属翅片作为热交换元件,将高温传导给与所述金属翅片相接触的空气;所述加湿模块采用热蒸汽加湿或雾化加湿。
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还包括:导水槽、导风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板下方的多个循环风扇;所述导水槽用于将在所述金属翅片表面凝结出空气中的水分排出设备;所述导风板用于稳定气流,保证经过调控的气体平稳地输送至设备内部;所述循环风扇用于为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提供气流循环的动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工作时内部气体流向:设备内部气体由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的下方入口进入;气流绕过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下方的所述导水槽后依次经过所述冷却除湿模块、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若需要调控设备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则所述二氧化碳控制组件工作,在气流中加入二氧化碳气体;若需要为设备内部灭菌消毒则所述臭氧发生器工作,将产生的臭氧注入循环气流中;经过一系列控制模块后气流由上方的所述循环风扇并经所述导风板梳理后平稳输送至设备内部;设备内部的所述传感器单元中的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所述臭氧浓度传感器对应实时反馈参数,并与设定参数对比,经由所述控制系统换算后驱动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内相应的所述冷却除湿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所述加湿模块、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控制组件产生相应的动作。
此种完全密封式的多条件环境测控系统能为生物3D打印提供稳定可控的工作环境。
所述控制系统在结构上与所述自动门系统、所述洁净系统和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同级,但在功能上起到统筹上述各系统的作用。当操作者需要无菌和安全环境时,运行洁净系统模式,所述控制系统操控所述自动门系统将所述电动门打开特定大小,所述电动天窗完全打开,洁净系统模式开始工作;当操作者在正常操作时,即当所述自动门系统中的感应光幕捕捉到操作者存在时,洁净系统持续工作,为内部操作空间提供洁净状态,为操作者提供保护状态;当感应光幕在设定时间内未感应到操作者,即操作者离开一定时间后,所述控制系统操控所述自动门系统将所述电动门关闭,设备内部处于密封洁净状态;若出现特殊需求,可开启手动控制模式,操作者能操作所述电动门在任意状态停留;当操作者需要调控打印环境时,所述控制系统操控所述自动门系统将所述电动门和所述电动天窗完全关闭,即设备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内环境测控系统开始工作;当操作者双手靠近所述电动门时,感应光幕捕捉到操作者双手靠近,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自动门系统将所述电动门打开一定大小方便操作者操作;当操作者双手离开一定时长后所述电动门关闭,若出现特殊需求,开启手动控制模式,操作者能够操作所述电动门在任意状态停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由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自动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有效地为生物3D打印提供无菌、安全、恒温、恒湿、恒定二氧化碳浓度、照明等一系列环境条件,从而满足生物3D打印机打印时对打印环境的多样化精准化需求,进而解决现有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功能单一、控制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物3D打印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
所述生物3D打印设备与上述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电动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电动天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洁净系统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洁净系统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内环境测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内环境测控系统的内环境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设备主体;3-双出轴电机;4-平衡拉力器;5-第一传动轴;51-第二传动轴;6-第一同步轮;7-第一同步带;8-感应光幕发射端;9-第一导轨;10-门框密封条;11-玻璃门;12-感应光幕接收端;13-第二导轨;14-第二同步带;15-直线推杆;16-第一窗条导轨;17-窗框密封条;18-第二窗条导轨;19-窗板;20-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21-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22-第一进风口;23-底部风腔;24-第二进风口;25-第二风速传感器;26-顶部风腔;27-主风机;28-第一风速传感器;29-粉尘颗粒物传感器;30-第一风道;31-第二风道;32-压力腔;34-导水槽;35-冷却除湿模块;36-加热模块;37-加湿模块;38-循环风扇;39-导风板;40-传感器单元;41-二氧化碳控制组件;42-臭氧发生器;43-紫外灭菌灯;44-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基本组成为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自动门系统和控制系统。洁净系统又包括层流风控制、粉尘颗粒物控制、紫外灭菌、照明等功能;内环境测控系统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臭氧灭菌等;自动门系统包括电动门和电动天窗等;控制系统在结构上与上述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和内环境测控系统同级,但在功能上起到统筹上述各系统的作用。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由控制系统协调各个环境控制功能实现不同环境控制模式的方法;本控制方法将设备分为洁净模式和内环境测控模式两种不同运作模式;两种运作模式又都能分为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当设定为洁净模式的自动模式时,自动门系统将电动门打开到工作位置,将电动天窗完全开启,洁净模式各项功能开始正常运作;当感应光幕在一定时间内未感应到操作人员则自动关闭电动门,将设备完全密封并使设备处于待机状态,直到感应光幕重新感应到操作者靠近,激活设备,回到正常工作状态;当系统设定为洁净模式的手动模式时,所有洁净功能开放,电动门可由操作者操作在任意位置停留,电动天窗完全打开,洁净模式各项功能开始正常运作;当系统设定为内环境测控系统下的自动模式时,电动门完全关闭,电动天窗完全关闭,内部环境测控系统所有功能启动;当感应光幕感应到操作者靠近则将电动门打开适宜大小供操作者伸手操作,当操作者操作完成离开后电动门自动关闭;当系统设定为内环境测控模式下的手动模式时电动门由操作者操控任意状态停留,电动天窗完全关闭,内部环境测控系统所有功能启动。上述的开门大小和感应时长均可由操作者定义。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基本结构包括左侧的控制器1和右边的设备主体2,设备主体2除电动门处和电动天窗以外均处于完全密封状态。
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电动门的结构图。由双出轴电机3驱动第一传动轴5和第二传动轴51将扭矩传递到两侧的第一同步轮6和第二同步轮,两侧的同步轮系统分别驱动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14;两同步带驱动玻璃门11在第一导轨9和第二导轨13上移动,平衡拉力器4经定滑轮固定在玻璃门11上,平衡玻璃门11的重力;玻璃门11移动时与门框密封条10摩擦密封;感应光幕发射端8和感应光幕接收端12相对安装在电动门的两侧,感应靠近电动门的物体。
参见图5,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电动天窗的结构图。由直线推杆15推动窗板19在第一窗条导轨16和第二窗条导轨18上移动,与窗框密封条17摩擦密封,实现电动天窗的密封和开启。
参见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洁净模式下设备内部功能结构和工作状态。部分设备内部的层流风和设备开门处的气流经第一进风口22进入设备底部风腔23,设备内部其余部分层流风经第二进风口24进入设备底部风腔23;设备底部风腔23内的气流经第一风道30和第二风道31进入顶部风腔26;顶部风腔26内的气流由主风机27注入压力腔32,使压力腔32内形成正压力;压力腔32内气流部分经过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20在设备内部形成层流风,设备内部层流风经过第一风速传感器28和粉尘颗粒物传感器29;另一部分气流经第二风速传感器25和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21排出设备;即该系统由主风机27形成气流,经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并形成层流风,由风速传感器和粉尘颗粒物传感器29反馈设备内部环境情况,并重新调整主风机27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设备在洁净模式下即能不影响操作人员操作,又能提供洁净、安全环境;除此之外在该模式下能使用紫外灭菌灯43,为设备内部工作空间实现快速的表面灭菌;使用照明灯44为工作区照明。
参见图7、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中内环境测控模式下设备内部功能结构图和工作状态。当设备处于内环境测控模式下工作时,设备完全密封,形成一个稳定缓慢的内循环;设备内部的气流从底部进风口进入内环境控制单元,气流绕过导水槽34后依次经过冷却除湿模块35、加热模块36、加湿模块37再由循环风扇38将气流送到导风板39上梳理后经上方出风口回到设备内部;若需要调控设备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则开启二氧化碳控制组件41将二氧化碳注入循环气流中;若需要为设备内部灭菌则启动臭氧发生器42,将产生的臭氧注入循环气流中;位于设备内部的传感器单元40实时监控设备内部各项参数值,与设定值对照,反馈调节各个功能单元工作状态。此种闭环的内环境测控系统能提供更加稳定的操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生物3D打印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由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自动门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能够有效地为生物3D打印提供无菌、安全、恒温、恒湿、恒定二氧化碳浓度、照明等一系列环境条件,从而满足生物3D打印机打印时对打印环境的多样化精准化需求,进而解决现有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功能单一、控制能力差的技术问题。
此类二级生物安全柜的结构功能非常有效的保证在设备处于开门操作状态时,设备工作区只流过经高效灭菌的洁净层流空气,所有经过设备内部的废气都经过高效过滤除菌后再排放。既这种结构能在打开设备门操作时为设备内部提供相对洁净无菌的环境也能为操作人员提供与操作区隔离的安全环境。并且,此种完全密封式的多条件环境测控系统能为生物3D打印提供稳定可控的工作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内环境测控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自动门系统包括:电动门和电动天窗;所述电动门包括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通过同步轮传动机构连接有玻璃门,且所述玻璃门的两侧设置有感应光幕发射端和感应光幕接收端;所述电动天窗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的窗板;
当所述自动门系统的所述电动门开启特定大小、所述电动天窗完全开启时,所述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作为所述洁净系统;所述洁净系统为生物安全柜,且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下方的用于检测设备内部层流风风速的第一风速传感器,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下方的用于检测设备流经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处排风量的第二风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内部洁净程度的粉尘颗粒物传感器,以及照明灯和紫外灭菌灯;
当所述自动门系统的所述电动门和所述电动天窗完全关闭时,所述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并作为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单元和内环境控制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的传感器集合,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包括冷却除湿模块、加热模块、加湿模块、臭氧发生器和二氧化碳控制组件的控制元件集合;
所述控制系统统筹控制所述自动门系统、洁净系统和内环境测控系统;需要无菌安全环境时运行所述洁净系统,需要调控打印环境时运行所述内环境测控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为双出轴电机;所述同步轮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双出轴电机两侧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的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连接的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且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分别位于门框的两侧并与所述玻璃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门还包括:位于所述玻璃门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经定滑轮并作用在所述玻璃门上的多个平衡拉力器;位于所述门框与所述玻璃门之间的门框密封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直线推杆;所述电动天窗还包括:位于天窗两侧的第一窗条导轨和第二窗条导轨,且所述窗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窗条导轨和所述第二窗条导轨上;位于所述天窗开口处的窗框密封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系统还包括:位于设备底部靠门处的第一进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用于将由开门处流入的气流和部分设备内部气流导入设备的底部风腔;位于设备底部靠内侧的第二进风口,且所述第二进风口用于将部分设备内部气流导入至设备的所述底部风腔;分别位于设备两侧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且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将设备的底部风腔内的气流导入至设备的顶部风腔;
还包括:主风机,所述主风机用于将设备的所述顶部风腔内的气流导入至压力腔,并使所述压力腔内产生正压力;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和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分别位于所述压力腔下方和上方,部分所述压力腔内的气流经所述第一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在设备内部形成垂直向下的层流风,剩余部分气流经所述第二高效空气过滤器排出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除湿模块、所述加热模块、以及所述加湿模块依次按顺序排布;所述冷却除湿模块由半导体制冷片或压缩机作为制冷元件,由金属翅片作为热交换元件;所述加热模块由加热丝或加热膜作为加热元件,由金属翅片作为热交换元件;所述加湿模块采用热蒸汽加湿或雾化加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境控制单元还包括:导水槽、导风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板下方的多个循环风扇。
8.一种生物3D打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
CN201721535513.8U 2017-11-16 2017-11-16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Active CN207901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5513.8U CN207901683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35513.8U CN207901683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1683U true CN20790168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7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35513.8U Active CN207901683U (zh) 2017-11-16 2017-11-16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16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012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南宁壶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3d打印系统及3d打印机
CN110053254A (zh) * 2019-05-24 2019-07-26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
WO2021036341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 3d 打印机及净化控制系统
CN113071098A (zh) * 2020-01-06 2021-07-06 塑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旋转门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及3d打印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34012A (zh) * 2018-11-09 2019-02-15 南宁壶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固化3d打印系统及3d打印机
CN110053254A (zh) * 2019-05-24 2019-07-26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
CN110053254B (zh) * 2019-05-24 2023-10-27 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打印机及3d打印方法
WO2021036341A1 (zh) * 2019-08-28 2021-03-04 南京涵铭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 3d 打印机及净化控制系统
CN113071098A (zh) * 2020-01-06 2021-07-06 塑成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旋转门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及3d打印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1683U (zh) 生物3d打印环境控制系统及生物3d打印设备
CN105276684B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口结构及空调器
AU2010293674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5090502U (zh) 空气净化器
JPH03286942A (ja) 換気装置
CN105101856A (zh) 真空吸尘器
CN206222552U (zh) 模块化变工况医用空气净化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手术室
CN206708051U (zh) 一种节能的换气扇
CN203615498U (zh) 一种除湿机
CN206131205U (zh) 医用排风新风一体机柜
CN108917114A (zh) 新风机控制方法
CN204693666U (zh) 除湿机
CN106352418A (zh) 健身房新风排风一体机柜
CN207395403U (zh) 一种陶瓷素坯干燥装置
CN213656984U (zh) 一种通讯基站机房用温度监测调节机构
JP6094569B2 (ja) 環境試験装置
CN206361874U (zh) 上送上回空气净化系统
CN106765711A (zh) 智能多门转动加湿器的隐藏结构
CN107389961B (zh) 一种应用于生物系统的加热装置
CN207214335U (zh) 进气净化通风装置
CN214751317U (zh) 一种节能高效胶片烘干箱
CN112557705B (zh) 一种电池温度可调节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
CN209287927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柜风速控制装置
CN20834942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222501U (zh) 健身房新风排风一体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