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4277U - 高效传热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高效传热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4277U
CN207894277U CN201820166102.4U CN201820166102U CN207894277U CN 207894277 U CN207894277 U CN 207894277U CN 201820166102 U CN201820166102 U CN 201820166102U CN 207894277 U CN207894277 U CN 2078942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
tube
equal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61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必波
范纪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Nanhai Huahong Refrigeration Fitt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Nanhai Huahong Refrigeration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Nanhai Huahong Refrigeration Fitt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Nanhai Huahong Refrigeration Fitt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61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42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42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42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高效传热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为圆柱体型壳体,换热壳体的中心轴处于水平状态,换热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管程进水均压壳体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管程进水均压壳体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之间连接数个换热管,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球形壳体能够增加换热管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换热管与壳程内部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换热管与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壳程内部气体流与管程内部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高效传热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高效传热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现有的换热器只是利用管程和壳程内部的流体固有的流速和气压带动流体经过换热器进行换热,这种方式流体与换热器管程和壳程之间的金属接触不充分,只有位于流体外侧的部分能够与管程和壳程之间的金属进行接触,换热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传热换热器,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高效传热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换热壳体为圆柱体型壳体,换热壳体的中心轴处于水平状态,换热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管程进水均压壳体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管程进水均压壳体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之间连接数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球形壳体为外形为圆形的壳体结构,换热管的中部穿过球形壳体,换热管的中心轴与球形壳体的圆心重合,换热管的内部与球形壳体的内部连通,球形壳体的中部连接弹性绳,弹性绳的一端连接导流挡板,导流挡板为圆盘形结构,导流挡板的中心轴与换热管的中心轴共线,换热管的一端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的内部连通,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的内部连通,换热管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换热管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的内部,所述换热壳体的一侧中部一侧安装进风式涡流装置,所述进风式涡流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端与换热壳体的外侧连接,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导流罩,换热壳体的侧部开设透槽,导流罩的一侧内部与风机的出风口内部连通,导流罩的另一侧内部与透槽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的一侧连接进风管,进风管的内部与换热壳体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的另一侧连接出风管,出风管的内部与换热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管程进水均压壳体的一侧连接总进水管,总进水管的内部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的内部连通,管程出水均压壳体的一侧连接总出水管,总出水管的内部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的内部连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罩的内侧安装导流块,导流块的一侧设置弧形面,弧形面的弧的方向背向透槽。
所述换热壳体的下部安装支撑架,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连接管程进水均压壳体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球形壳体能够增加换热管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换热管与壳程内部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换热管与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壳程内部气体流与管程内部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球形壳体能够在水通过换热管进入球形壳体的过程中,为水提供一个扩展空间,利用球形壳体的圆球形外形对进入球形壳体内部的水起到导流作用,从而使水产生涡流,从而提高水与球形壳体之间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水与球形壳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换热器整体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流挡板能够在水流经球形壳体的过程中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从而避免水流由上一级换热管直接进入下一级换热管,从而使水流能够沿着球形壳体的内壁经过球形壳体,从而更加有利于水体产生内部的涡流,提高水与球形壳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绳具有弹性,能够通过拉伸缓冲水流对导流挡板的冲击,从而避免导流挡板被冲击损坏,防止导流挡板的碎片堵塞换热管。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壳体的外侧安装了进风式涡流装置,所述进风式涡流装置能够为换热壳体的内部提供侧向气流,气流进入换热壳体后会利用换热壳体侧壁的导向作用在换热壳体的中部产生涡流,与壳程内部的气体产生叠加效果,促使壳程内部的气体在换热壳体的中部产生高速的旋转涡流,从而使进入壳程的气体能够在涡流的作用下充分的与换热管的外壁接触,从而大幅提高壳程内部气体与换热管内部的液体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式涡流装置向换热壳体内输入的气流部分会撞击到换热管,从而能够使进入换热壳体内部的气体产生多组涡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壳程内部气体与换热管内部的液体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进风管与进风管连接同一个气体源,从而避免风机输入的气体稀释换热气体。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管连接出风管道。本实用新型的管程进水均压壳体能够在换热水进入到换热管之前,对换热水进行集中存放,从而使进入每一个换热管内部的换热水能够压力均一稳定,从而能够避免单个的换热管受到液体压力过大而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管程出水均压壳体能够集中临时储存数个换热管排出的换热水,从而更加有利于换热水的集中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能够为风机排出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风机排出的气流能够更加稳定的进入到换热壳体的内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高效传热换热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换热壳体6,换热壳体6为圆柱体型壳体,换热壳体6的中心轴处于水平状态,换热壳体6的两侧分别设置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之间连接数个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20,球形壳体20为外形为圆形的壳体结构,换热管5的中部穿过球形壳体20,换热管5的中心轴与球形壳体20的圆心重合,换热管5的内部与球形壳体20的内部连通,球形壳体20的中部连接弹性绳21,弹性绳21的一端连接导流挡板22,导流挡板22为圆盘形结构,导流挡板22的中心轴与换热管5的中心轴共线,换热管5的一端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内部连通,换热管5的另一端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内部连通,换热管5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6,换热管5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6的内部,所述换热壳体6的一侧中部一侧安装进风式涡流装置,所述进风式涡流装置包括风机12,风机12的端与换热壳体6的外侧连接,风机12的出风口连接导流罩4,换热壳体6的侧部开设透槽10,导流罩4的一侧内部与风机12的出风口内部连通,导流罩4的另一侧内部与透槽10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6的一侧连接进风管3,进风管3的内部与换热壳体6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6的另一侧连接出风管7,出风管7的内部与换热壳体6的内部连通,所述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一侧连接总进水管2,总进水管2的内部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内部连通,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一侧连接总出水管8,总出水管8的内部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在换热管5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20,球形壳体20能够增加换热管5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换热管5与壳程内部气流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加了换热管5与内部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壳程内部气体流与管程内部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球形壳体20能够在水通过换热管5进入球形壳体20的过程中,为水提供一个扩展空间,利用球形壳体20的圆球形外形对进入球形壳体20内部的水起到导流作用,从而使水产生涡流,从而提高水与球形壳体20之间的接触时间,进而提高水与球形壳体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提高换热器整体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流挡板22能够在水流经球形壳体20的过程中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从而避免水流由上一级换热管5直接进入下一级换热管5,从而使水流能够沿着球形壳体20的内壁经过球形壳体20,从而更加有利于水体产生内部的涡流,提高水与球形壳体2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绳21具有弹性,能够通过拉伸缓冲水流对导流挡板22的冲击,从而避免导流挡板22被冲击损坏,防止导流挡板22的碎片堵塞换热管5。本实用新型在换热壳体6的外侧安装了进风式涡流装置,所述进风式涡流装置能够为换热壳体6的内部提供侧向气流,气流进入换热壳体6后会利用换热壳体6侧壁的导向作用在换热壳体6的中部产生涡流,与壳程内部的气体产生叠加效果,促使壳程内部的气体在换热壳体6的中部产生高速的旋转涡流,从而使进入壳程的气体能够在涡流的作用下充分的与换热管5的外壁接触,从而大幅提高壳程内部气体与换热管5内部的液体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式涡流装置向换热壳体6内输入的气流部分会撞击到换热管5,从而能够使进入换热壳体6内部的气体产生多组涡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壳程内部气体与换热管5内部的液体之间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的风机12的进风管与进风管3连接同一个气体源,从而避免风机12输入的气体稀释换热气体。本实用新型的出风管7连接出风管道。本实用新型的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能够在换热水进入到换热管5之前,对换热水进行集中存放,从而使进入每一个换热管5内部的换热水能够压力均一稳定,从而能够避免单个的换热管5受到液体压力过大而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能够集中临时储存数个换热管5排出的换热水,从而更加有利于换热水的集中排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罩4能够为风机12排出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风机12排出的气流能够更加稳定的进入到换热壳体6的内部。
所述导流罩4的内侧安装导流块11,导流块11的一侧设置弧形面,弧形面的弧的方向背向透槽10。
本实用新型的导流块11能够对经过导流罩4内部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使进入导流罩4内部的气流更加接近换热壳体6侧壁切线方向,从而更加有利于进风式涡流装置输入进换热壳体6内部的提起产生涡流。
所述换热壳体6的下部安装支撑架13,支撑架13的两侧分别连接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13能够使换热壳体6、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在运行时更加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高效传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体(6),换热壳体(6)为圆柱体型壳体,换热壳体(6)的中心轴处于水平状态,换热壳体(6)的两侧分别设置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之间连接数个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的中部安装数个球形壳体(20),球形壳体(20)为外形为圆形的壳体结构,换热管(5)的中部穿过球形壳体(20),换热管(5)的中心轴与球形壳体(20)的圆心重合,换热管(5)的内部与球形壳体(20)的内部连通,球形壳体(20)的中部连接弹性绳(21),弹性绳(21)的一端连接导流挡板(22),导流挡板(22)为圆盘形结构,导流挡板(22)的中心轴与换热管(5)的中心轴共线,换热管(5)的一端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内部连通,换热管(5)的另一端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内部连通,换热管(5)的中部穿过换热壳体(6),换热管(5)的中部位于换热壳体(6)的内部,所述换热壳体(6)的一侧中部一侧安装进风式涡流装置,所述进风式涡流装置包括风机(12),风机(12)的端与换热壳体(6)的外侧连接,风机(12)的出风口连接导流罩(4),换热壳体(6)的侧部开设透槽(10),导流罩(4)的一侧内部与风机(12)的出风口内部连通,导流罩(4)的另一侧内部与透槽(10)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6)的一侧连接进风管(3),进风管(3)的内部与换热壳体(6)的内部连通,换热壳体(6)的另一侧连接出风管(7),出风管(7)的内部与换热壳体(6)的内部连通,所述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一侧连接总进水管(2),总进水管(2)的内部与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的内部连通,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一侧连接总出水管(8),总出水管(8)的内部与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传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4)的内侧安装导流块(11),导流块(11)的一侧设置弧形面,弧形面的弧的方向背向透槽(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传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6)的下部安装支撑架(13),支撑架(13)的两侧分别连接管程进水均压壳体(1)和管程出水均压壳体(9)。
CN201820166102.4U 2018-01-31 2018-01-31 高效传热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42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102.4U CN207894277U (zh) 2018-01-31 2018-01-31 高效传热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102.4U CN207894277U (zh) 2018-01-31 2018-01-31 高效传热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4277U true CN207894277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6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610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94277U (zh) 2018-01-31 2018-01-31 高效传热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427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628A (zh) * 2019-04-08 2019-07-09 温州天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
CN110841474A (zh) * 2019-11-18 2020-02-28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尾气高温除尘脱硝工艺
WO2021238282A1 (zh) * 2020-05-25 2021-12-02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换热窗及空气调节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0628A (zh) * 2019-04-08 2019-07-09 温州天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
CN110841474A (zh) * 2019-11-18 2020-02-28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窑尾气高温除尘脱硝工艺
WO2021238282A1 (zh) * 2020-05-25 2021-12-02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换热窗及空气调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94277U (zh) 高效传热换热器
CN103292395B (zh) 应用水动风机的闭式负压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11207603A (zh) 一种干湿分离多进风复合型闭式冷却塔及其运行调节方法
CN207894279U (zh) 可调节传热换热器
CN203274094U (zh) 一种水/电动双风机闭式负压蒸发冷却冷水机
CN207894278U (zh) 高效罐壳式换热器
CN203893508U (zh) 结合有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的蒸发式冷凝器
CN207894276U (zh) 高效率钛管式换热器
CN110307630B (zh) 一种空调器用液式蒸发器
CN202613621U (zh) 一种带惯性过滤器的蒸发冷却空调机
CN104596156B (zh) 变排深翅片换热器
CN101592385A (zh) 纯逆流板翅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
CN201172665Y (zh) 一种高炉炉顶打水冷却装置
CN105928106A (zh) 毛细管型闭式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9827267A (zh) 一种卧式复合立式板管型两级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
CN102353196B (zh) 一种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冷却供水系统
CN207894301U (zh) 辅助清理换热器
CN205300047U (zh) 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5878679U (zh) 一种高效热源塔
CN201382508Y (zh) 一种复合空调器
CN205262253U (zh) 环保热交换器
CN108488985A (zh) 有效降低油烟污染的排风消声装置
CN209354359U (zh) 一种消音器和压缩机
CN210346412U (zh) 一种强化换热性能的复合式空冷器
CN207584751U (zh) 除尘降噪省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