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93783U - 燃煤锅炉系统 - Google Patents

燃煤锅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93783U
CN207893783U CN201820288706.6U CN201820288706U CN207893783U CN 207893783 U CN207893783 U CN 207893783U CN 201820288706 U CN201820288706 U CN 201820288706U CN 207893783 U CN207893783 U CN 207893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itration reactor
flue
coal
burning boiler
se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887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英杰
张仕杰
王天海
王国平
马洪英
杨宝坤
孙志勇
梁炜
冯学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Beijing Guohua Electric Power Co Ltd, Tianjin Guohua Pansh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887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93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93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93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系统,所述燃煤锅炉系统包括:燃煤锅炉,燃煤锅炉为T形,燃煤锅炉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第一脱硝反应器和第二脱硝反应器,第一脱硝反应器和第二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水平部的左侧,第一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一烟道与水平腔连通,第二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二烟道与水平腔连通;以及第三脱硝反应器和第四脱硝反应器,第三脱硝反应器和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水平部的右侧,第三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三烟道与水平腔连通,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四烟道与水平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具有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燃煤锅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领域,具体地,涉及燃煤锅炉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未安装脱硝反应器的燃煤锅炉系统来说,由于燃煤锅炉系统布置在厂房内,且厂房内没有预留安装脱硝反应器的空间,因此很难完成脱硝反应器的安装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燃煤锅炉系统,该燃煤锅炉系统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煤锅炉系统,所述燃煤锅炉系统包括:燃煤锅炉,所述燃煤锅炉为T形,所述燃煤锅炉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内具有水平腔,所述竖直部内具有竖直腔,其中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相连,所述竖直腔与所述水平腔连通;第一脱硝反应器和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左侧,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一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二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以及第三脱硝反应器和第四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右侧,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三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四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煤锅炉系统具有结构合理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水平部包括左伸出部和右伸出部,所述左伸出部具有下端敞开的左容纳腔,所述右伸出部具有下端敞开的右容纳腔,所述燃煤锅炉系统进一步包括:第一省煤器和第二省煤器,所述第一省煤器设在所述左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省煤器设在所述右容纳腔内;以及第一主烟道和第二主烟道,所述第一主烟道的上端与所述左容纳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主烟道的上端与所述右容纳腔的下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烟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烟道的第一端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烟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烟道的第一端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燃煤锅炉系统进一步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五烟道与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六烟道与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七烟道与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八烟道与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烟道、所述第二烟道、所述第三烟道和所述第四烟道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腔连通;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水平地设置,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烟气进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通过膨胀节与所述第一段的下端相连。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段上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供氨管,所述供氨管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段内;和多个喷氨管,多个所述喷氨管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二段内,每个所述喷氨管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氨气喷嘴,每个所述喷氨管与所述供氨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喷氨管相连,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喷氨管相连,所述供氨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优选地,多个所述喷氨管构成多个喷氨管组,每个所述喷氨管组包括多个所述喷氨管,所述供氨管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氨管与多个所述喷氨管组一一对应地配合,每个所述供氨管与相应的所述喷氨管组的每个所述喷氨管连通。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段的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部分向下凹陷以便形成落灰凹槽,所述落灰凹槽位于所述混合装置的上游。
优选地,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的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包括燃煤锅炉110、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第四脱硝反应器(图中未示出)。
燃煤锅炉110为T形,燃煤锅炉110包括水平部111和竖直部113,水平部111内具有水平腔112,竖直部113内具有竖直腔114。其中,竖直部113与水平部111相连,竖直腔114与水平腔112连通。
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中的每一个位于水平部111的左侧,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一烟道130a与水平腔112连通,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二烟道(图中未示出)与水平腔112连通。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水平部111的右侧,第三脱硝反应器123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三烟道130b与水平腔112连通,该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四烟道(图中未示出)与水平腔112连通。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的燃煤锅炉110为T形,因此在水平部111的正下方、竖直部113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与燃煤锅炉110相连、相配套的管路、装置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通过在水平部111的左侧设置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在水平部111的右侧设置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从而不仅可以避免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与已有的管道、装置等冲突,而且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煤锅炉系统10具有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煤锅炉系统10可以包括燃煤锅炉110、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其中,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已知的脱硝反应器。
燃煤锅炉110可以是T形,燃煤锅炉110可以包括水平部111和竖直部113,水平部111内可以具有水平腔112,竖直部113内可以具有竖直腔114,竖直腔114的上端可以敞开。
水平部111的下表面上可以设有与水平腔112连通的通孔115。换言之,水平腔112的底壁面上可以设有通孔115。竖直部113的上表面可以与水平部111的下表面相连,竖直腔114通过通孔115与水平腔112连通。其中,上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都可以位于水平部111的左侧,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也都可以位于水平部111的下方。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都可以位于水平部111的右侧,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也都可以位于水平部111的下方。由此可以使燃煤锅炉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
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如图3所示),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可以沿前后方向间隔开。由此可以使燃煤锅炉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优选地,第一脱硝反应器121和第二脱硝反应器12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由此可以使燃煤锅炉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所示,水平部111可以包括左伸出部116和右伸出部118,左伸出部116可以位于竖直部113的左侧,右伸出部118可以位于竖直部113的右侧。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C所示。
左伸出部116可以具有下端敞开的左容纳腔117,右伸出部118可以具有下端敞开的右容纳腔119。也就是说,左容纳腔117属于水平腔112的一部分,右容纳腔119也属于水平腔112的一部分。燃煤锅炉系统1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省煤器141和第二省煤器142,第一省煤器141可设在左容纳腔117内,第二省煤器142可以设在右容纳腔119内。
燃煤锅炉系统10还可以包括第一主烟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主烟道(图中未示出)。该第一主烟道的上端可以与左容纳腔117的下端连通,该第二主烟道的上端可以与右容纳腔119的下端连通。其中,第一烟道130a的第一端可以与该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该第二烟道的第一端也可以与该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第三烟道130b的第一端可以与该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该第四烟道的第一端也可以与该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由此可以使燃煤锅炉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
燃煤锅炉系统10可以进一步包括空气预热器(图中未示出),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可以通过第五烟道150与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的烟气出口连通,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可以通过第六烟道与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的烟气出口连通,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可以通过第七烟道与第三脱硝反应器123的烟气出口连通,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可以通过第八烟道与该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由此可以使燃煤锅炉系统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烟道130a、该第二烟道、第三烟道130b和该第四烟道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第一段131和第二段132。第一段131的上端可以与水平腔112连通。
具体地,第一烟道130a的第一段131的上端可以与该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该第二烟道的第一段的上端也可以与该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第三烟道130b的第一段131的上端可以与该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该第四烟道的第一段的上端也可以与该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
第二段132可以水平地设置,第二段132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段131的下端连通,第二段13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烟气进口连通。
具体地,第一烟道130a的第二段13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的烟气进口连通,该第二烟道的第二段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的烟气进口连通,第三烟道130b的第二段13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三脱硝反应器123的烟气进口连通,该第四烟道的第二段的第二端可以与该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连通。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段132的第一端可以通过膨胀节160与第一段131的下端相连。通过设置膨胀节160,从而可以防止第一烟道130a、该第二烟道、第三烟道130b和该第四烟道因热膨胀而损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每个第二段132上可以设有混合装置170,混合装置170可以包括供氨管171和多个喷氨管172,供氨管171的一部分可以伸入到第二段132内。多个喷氨管172可以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第二段132内,每个喷氨管172上可以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氨气喷嘴,每个喷氨管172可以与供氨管171连通。
供氨管171可以向每个喷氨管172内输送氨气(或者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输送到每个喷氨管172内的氮气或该混合气体可以通过该氨气喷嘴喷射出来。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氨气和烟气的混合速度,以便使氨气和烟气能够快速地混合均匀,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
在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延长与脱硝反应器相连的烟道的长度来使氨气和烟气均匀地混合。具体地,通过延长与脱硝反应器相连的烟道的长度,可以延长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从而可以使氨气和烟气均匀地混合。
通过设置混合装置170,从而可以极大地缩短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由此可以极大地缩短第二段132的长度,进而可以极大地缩短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与燃煤锅炉110的距离,以便可以进一步减小燃煤锅炉系统10占用的空间。由此可以更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混合装置170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管173,连接管173的第一端可以与一个喷氨管172相连,连接管173的第二端可以与另一个喷氨管172相连,供氨管171可以与连接管173相连。由此可以使混合装置170的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喷氨管172可以构成多个喷氨管组,每个该喷氨管组可以包括多个喷氨管172。供氨管171可以是多个,多个供氨管171可以与多个该喷氨管组一一对应地配合。
也就是说,供氨管171的数量可以等于该喷氨管组的数量,一个供氨管171可以向一个该喷氨管组的每个喷氨管172输送氨气或该混合气体。其中,每个供氨管171可以与相应的该喷氨管组的每个喷氨管172连通。
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氨气和烟气的混合速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氨气和烟气的混合时间,以便进一步缩短第二段132的长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缩短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与燃煤锅炉110的距离,由此可以更好地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
具体地,每个该喷氨管组可以包括两个喷氨管172。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每个第二段132的一部分可以相对第二段132的其余部分向下凹陷以便形成落灰凹槽133,落灰凹槽133可以位于混合装置170的上游。换言之,每个第二段132内的烟气可以先经过落灰凹槽133,再经过混合装置170。通过设置落灰凹槽133,从而可以将烟气携带的灰尘收集在落灰凹槽133内,由此可以极大地减小进入到第一脱硝反应器121、第二脱硝反应器122、第三脱硝反应器123和该第四脱硝反应器内的灰尘,以便延长它们的运行时间、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煤锅炉,所述燃煤锅炉为T形,所述燃煤锅炉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内具有水平腔,所述竖直部内具有竖直腔,其中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水平部相连,所述竖直腔与所述水平腔连通;
第一脱硝反应器和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左侧,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一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二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以及
第三脱硝反应器和第四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右侧,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三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四烟道与所述水平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包括左伸出部和右伸出部,所述左伸出部具有下端敞开的左容纳腔,所述右伸出部具有下端敞开的右容纳腔,所述燃煤锅炉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省煤器和第二省煤器,所述第一省煤器设在所述左容纳腔内,所述第二省煤器设在所述右容纳腔内;以及
第一主烟道和第二主烟道,所述第一主烟道的上端与所述左容纳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主烟道的上端与所述右容纳腔的下端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烟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烟道的第一端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一主烟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三烟道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烟道的第一端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第二主烟道的下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空气预热器,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五烟道与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六烟道与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七烟道与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进口通过第八烟道与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的烟气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烟道、所述第二烟道、所述第三烟道和所述第四烟道中的每一个包括:
第一段,所述第一段的上端与所述水平腔连通;和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水平地设置,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烟气进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第一端通过膨胀节与所述第一段的下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段上设有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
供氨管,所述供氨管的一部分伸入到所述第二段内;和
多个喷氨管,多个所述喷氨管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二段内,每个所述喷氨管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氨气喷嘴,每个所述喷氨管与所述供氨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第一端与一个所述喷氨管相连,所述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另一个所述喷氨管相连,所述供氨管与所述连接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喷氨管构成多个喷氨管组,每个所述喷氨管组包括多个所述喷氨管,所述供氨管为多个,多个所述供氨管与多个所述喷氨管组一一对应地配合,每个所述供氨管与相应的所述喷氨管组的每个所述喷氨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段的一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段的其余部分向下凹陷以便形成落灰凹槽,所述落灰凹槽位于所述混合装置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煤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二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三脱硝反应器和所述第四脱硝反应器中的每一个位于所述水平部的下方。
CN201820288706.6U 2018-03-01 2018-03-01 燃煤锅炉系统 Active CN207893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8706.6U CN207893783U (zh) 2018-03-01 2018-03-01 燃煤锅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88706.6U CN207893783U (zh) 2018-03-01 2018-03-01 燃煤锅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93783U true CN207893783U (zh) 2018-09-21

Family

ID=6354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88706.6U Active CN207893783U (zh) 2018-03-01 2018-03-01 燃煤锅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937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3799A (zh) 生物质气化气雾化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方法及使用的锅炉
CN101021327A (zh) 一种降低煤粉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方法及其使用的锅炉
CN105698186A (zh) 垃圾焚烧锅炉
CN201496957U (zh) 旋流煤粉燃烧器
CN108654368A (zh) 燃气scr脱硝催化剂模块及降低燃气scr脱硝催化剂阻力的方法
CN207893783U (zh) 燃煤锅炉系统
CN209530540U (zh) 一种燃气锅炉用的脱硝装置
JPH0429926B2 (zh)
CN104696951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一体化耦合脱硫脱硝的方法
CN208282101U (zh) 燃烧器及具有该燃烧器的热水器
CN107367059A (zh) 一种节能环保锅炉
CN204345619U (zh) 一种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的燃烧装置
CN204063068U (zh) 一种固定旋转式吹灰器
CN105597530A (zh) 一种煤粉锅炉中应用的脱硝系统
CN210964678U (zh) 一种内置多分配器的烟气混风箱
CN206771377U (zh) 污泥焚烧脱硝装置
CN205388316U (zh) 蒸汽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CN211159296U (zh) 用于脱硝旁路升温或scr脱硝喷氨的均匀喷射系统
CN201251178Y (zh) 一种燃煤腾浮炉
CN203807501U (zh) 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CN103398371A (zh) 一种燃用高碱金属煤的双低型锅炉
CN207702474U (zh) 用于固体废物焚烧系统的二燃室高效脉冲配风系统
CN2198506Y (zh) 立式后位捕渣管束有环室旋风锅炉
CN209470184U (zh) 一种双锅筒沉降脱硝室喷射下进气燃气燃油角管锅炉
CN106178870A (zh) 一种sncr-scr联合烟气脱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