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77350U -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77350U
CN207877350U CN201721852982.2U CN201721852982U CN207877350U CN 207877350 U CN207877350 U CN 207877350U CN 201721852982 U CN201721852982 U CN 201721852982U CN 207877350 U CN207877350 U CN 207877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ving
flocculation
sewage
catch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529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李源
于衍明
徐荣春
周强
吴宗毅
晏江
乔久宇
管超
张中锋
张捷轩
姚新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IL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IL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IL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IL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529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77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77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773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装置、反应箱、电磁絮凝装置、挤压装置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所述反应箱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所述反应箱,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并形成流通口,所述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呈一定角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包括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二桶体内部设置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周围;波浪形隔板设置于第二桶体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所述第二桶体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反应效率高、寿命长,易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大力发展,在石油化工、电力、矿山及造纸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也逐渐增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为了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以及不污染环境,要对污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以清除固体杂物、悬浮物等,从而实现变污水为有用水的目的。
在当前的污水处理领域,污水的处理方法和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种类、样式繁多。主要包括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三种。然而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尤其油田污水成分更为复杂,油分含量及油在水中存在形式也不相同,且多数情况下常与其他废水相混合,因此单一方法处理往往效果不佳。同时,因各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两三种方法联合使用,使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传统处理工业污水大都采用物化处理、沉淀(气浮、过滤)、污泥浓缩等工艺流程,尤其是是含油废水的物化反应和泥水固液分离比较困难,系统需要体积较大的反应池、反应时间长、效率低、装置易坏、阻碍流通顺畅性等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可以提高物化反应效率、提高絮凝颗粒接触时间,从而缩短污水絮凝反应时间,且该装置抗水流冲击性强、寿命长、清洗方便等。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装置、反应箱、电磁絮凝装置、挤压装置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所述反应箱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的内部或者外部;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桶体,在所述第一桶体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桶体内设置搅拌装置,第一桶体的上部设置加药口,第一桶体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
所述反应箱,包括箱体,箱体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并形成流通口,所述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呈一定角度;
所述电磁絮凝装置,包括第二桶体,所述第二桶体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二桶体内部设置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周围;波浪形隔板设置于第二桶体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所述第二桶体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所述弧形挡板与活动挡板形成第一腔体,所述波浪形隔板构成第二腔体,所述波浪形隔板与所述第二通体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腔体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
所述挤压装置与第一排污口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二排污口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絮凝装置的活动挡板上设置挡片,所述挡片和活动挡板呈一定角度;所述活动挡板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活动挡板旋转固定位置;所述电磁絮凝装置的电磁感应线圈至少为一个。
作为优选,所述电磁絮凝装置的电磁感应线圈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桶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调控挡片的一端为R角。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箱的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
作为优选,所述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通过插片式可拆卸固定,所述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固定位置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或垂直孔状。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装置的第一桶体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并与第一桶体底部构成絮凝腔,所述絮凝腔下端设置第三排污口,所述第三排污口与挤压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腔下端设置第三排污口,所述第三排污口与挤压装置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桶体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振荡电路连接的电磁感应线圈。
作为优选,所述加药口为若干个,分别与加药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反应箱、电磁絮凝装置三者连通之间任意一处或几处设置污水泵。
具体地,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包括粉碎装置、传送装置和污泥收集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传送带的顶端设置刮板,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还包括磁种回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脱水部件和第四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设置的调节装置,通过加药口加载絮凝剂和磁粉,能够达到絮凝效果;进一步,通过设置反应箱,增加絮凝反应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箱内设置水流调控挡片,在反应箱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流水的距离及滞留时间,极大增加絮凝反应接触时间;通过设置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呈一定角度,可以减小水流与水流调控挡片的冲击力,延长设备寿命。反应箱可以设置于调节装置内部,减小设备体积,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反应效率的结果;反应箱可以设置于调节装置外,并与调节装置连通,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反应箱的大小。
(2)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通过电磁絮凝装置,使得形成絮凝的污水通过加载振荡电路,调控电磁感应线圈,产生磁场,使得污水中流入第一腔体时,污水中的含磁粉絮凝体被吸附并流入第三腔体,经过磁吸附后的水从第一腔体流入第二腔体,并被排出,而通过设置弧形挡板可以使水及含磁粉絮凝体较好的过渡,使含磁粉絮凝体和水能够分别流入不同腔体,达到分离效果;通过设置波浪形隔板,可以使含磁粉絮凝体能够较好的落入对应腔体,而非堆积于入口位置,启到较好的滑落作用;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的磁性强弱,调控吸附含磁粉絮凝体;当电磁感应线圈没有磁性或磁性较弱时,含磁粉絮凝体脱落,并从第二排污口流出,通过挤压装置脱水,并将脱水后的含磁粉絮凝体排入分离磁种/污物装置,实现磁粉的分离并到达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电磁絮凝装置的活动挡板上设置挡片,所述挡片和活动挡板呈一定角度,可以使得流入第一腔体中残余的含磁粉絮凝体被进一步阻挡并滞留于挡片与活动挡板形成的夹角中;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活动挡板,并将其旋转固定,可以将挡片阻挡的含磁粉絮凝体倾倒至第三腔体,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纯度。
(4)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电磁絮凝装置的电磁感应线圈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作为优选可以设置为多个,分散于第二桶体外侧,起到更强的吸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不同强度的磁性,可以吸附调控不同颗粒大小的含磁粉絮凝体;同一侧上下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电磁感应线圈,通过通入不同的脉冲电流,调控同一侧的电磁感应线圈的磁性强弱,从而调控含磁粉絮凝体的吸附以及控制含磁粉絮凝的吸附、脱落与收集。
(5)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反应箱的水流调控挡片的一端为R角,使得其符合水流流向角度,使水流效果更加顺畅,减少水流阻力,增强设备寿命。
(6)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通过插片式可拆卸固定,便于取出水流调控挡片,便于清洁箱体;同时,通过抽插水流调控挡片于箱体的深度,方便调控流通口的大小,从而调控水流速度。通过设置密封件,起到密封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的间隙,通过设置不同密封件孔状结构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水流调控挡片与箱体的角度。
(7)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调节装置的第一桶体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并与第一桶体底部构成絮凝腔,起到初步收集絮凝体的作用,并可以将其排至挤压装置进行脱水。
(8)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通过在第一桶体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电磁感应线圈,使得调节装置中的磁粉运动加剧,形成含磁粉絮凝体概率增大,形成絮凝效果增强。
(9)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加药口为若干个,分别与加药器连通,用于加载不同絮凝剂及磁粉。在所述调节装置、反应箱、电磁絮凝装置三者连通之间任意一处或几处设置污水泵,加强水流动力。
(10)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包括粉碎装置、传送装置和污泥收集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过粉碎装置将含磁粉絮凝体粉碎,并通过传送装置将通过重力及磁力作用分离出絮凝体及磁粉,并直接将磁粉加入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1所述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2所述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3所述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4所述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磁絮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调节装置;2-反应箱;3-电磁絮凝装置;4-挤压装置;5-分离磁种/污物装置;6-污水泵;101-第一桶体;102-第一进水口;103-第一出水口;104-搅拌装置;105-加药口;106-孔状隔板;107-絮凝腔;108-第三排污口;109-加药器;110-磁种加入装置;201-箱体;202-第二进水口;203-第二出水口;204-水流调控挡片;205-流通口;206-密封件;301-第二桶体;302-第三进水口;303-弧形挡板;304-波浪形隔板;305-活动挡板;306-第一腔体;307-电磁感应线圈;308-第二腔体;309-第三腔体;310-第三出水口;311-第一排污口;312-挡片;401-脱水部件;402-第四出水口;403-第二排污口;501-粉碎装置;502-传送装置;503-污泥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挤压装置4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桶体101,在所述第一桶体101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一桶体101内设置搅拌装置104,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设置加药口105,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110;
所述反应箱2,包括箱体201,箱体201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并形成流通口205,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包括第二桶体301,所述第二桶体301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2,所述第二桶体301内部设置弧形挡板303,所述弧形挡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02周围;波浪形隔板304设置于第二桶体301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303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305;所述第二桶体301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307;所述弧形挡板303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第一腔体306,所述波浪形隔板304构成第二腔体308,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通体301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309,所述第一腔体306与第二腔体308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08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310,所述第三腔体309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311;
所述挤压装置4与第一排污口311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排污口403,所述第二排污口403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装置1,通过加药口105加载絮凝剂和磁粉,能够达到絮凝效果;进一步,通过设置反应箱,增加絮凝反应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箱内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在反应箱2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流水的距离及滞留时间,极大增加絮凝反应接触时间;通过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可以减小水流与水流调控挡片204的冲击力,延长设备寿命。通过电磁絮凝装置3,使得形成絮凝的污水通过加载振荡电路,调控电磁感应线圈307,产生磁场,使得污水中流入第一腔体306时,污水中的含磁粉絮凝体被吸附并流入第三腔体309,经过磁吸附后的水从第一腔体306流入第二腔体308,并被排出,而通过设置弧形挡板303可以使水及含磁粉絮凝体较好的过渡,使含磁粉絮凝体和水能够分别流入不同腔体,达到分离效果,通过设置波浪形隔板304,可以使含磁粉絮凝体能够较好的落入对应腔体,而非堆积于入口位置,启到较好的承接滑落作用;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307的磁性强弱,调控吸附含磁粉絮凝体;当电磁感应线圈307没有磁性或磁性较弱时,含磁粉絮凝体脱落,并从第一排污口311流出,通过挤压装置4脱水,并将脱水后的含磁粉絮凝体排入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实现磁粉的分离并到达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反应箱2的大小。在所述箱体2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上下间隔设置,并与箱体201的上部或下部构成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307为一个,设置于第二桶体301的外侧。起到更强的吸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电流调控不同强度的磁性,可以吸附调控不同颗粒大小的含磁粉絮凝体。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的一端为R角。使得其符合水流流向角度,使水流效果更加顺畅,减少水流阻力,增强设备寿命。
所述加药口105为若干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用于加载不同絮凝剂及磁粉,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口105为两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
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包括粉碎装置501、传送装置502和污泥收集装置503,所述传送装置502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过粉碎装置501将含磁粉絮凝体粉碎,并通过传送装置502将通过重力及磁力作用分离出絮凝体及磁粉,并直接将磁粉加入调节装置1。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装置4采用胶辊脱水装置,还包括脱水部件401和第四出水口402,所述脱水部件401为胶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挤压装置4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桶体101,在所述第一桶体101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一桶体101内设置搅拌装置104,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设置加药口105,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110;
所述反应箱2,包括箱体201,箱体201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并形成流通口205,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
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包括第二桶体301,所述第二桶体301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2,所述第二桶体301内部设置弧形挡板303,所述弧形挡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02周围;波浪形隔板304设置于第二桶体301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303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305;所述第二桶体301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307;所述弧形挡板303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第一腔体306,所述波浪形隔板304构成第二腔体308,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通体301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309,所述第一腔体306与第二腔体308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08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310,所述第三腔体309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311;
所述挤压装置4与第一排污口311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排污口403,所述第二排污口403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装置1,通过加药口105加载絮凝剂和磁粉,能够达到絮凝效果;进一步,通过设置反应箱,增加絮凝反应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箱内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在反应箱2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流水的距离及滞留时间,极大增加絮凝反应接触时间;通过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可以减小水流与水流调控挡片204的冲击力,延长设备寿命。通过电磁絮凝装置3,使得形成絮凝的污水通过加载振荡电路,调控电磁感应线圈307,产生磁场,使得污水中流入第一腔体306时,污水中的含磁粉絮凝体被吸附并流入第三腔体309,经过磁吸附后的水从第一腔体306流入第二腔体308,并被排出,而通过设置弧形挡板303可以使水及含磁粉絮凝体较好的过渡,使含磁粉絮凝体和水能够分别流入不同腔体,达到分离效果,通过设置波浪形隔板304,可以使含磁粉絮凝体能够较好的落入对应腔体,而非堆积于入口位置,启到较好的承接滑落作用;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307的磁性强弱,调控吸附含磁粉絮凝体;当电磁感应线圈307没有磁性或磁性较弱时,含磁粉絮凝体脱落,并从第一排污口311流出,通过挤压装置4脱水,并将脱水后的含磁粉絮凝体排入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实现磁粉的分离并到达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反应箱的大小。在所述箱体2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上下间隔设置,并与箱体201的上部或下部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活动挡板305上设置挡片312,所述挡片312和活动挡板305呈一定角度,可以使得流入第一腔体306中残余的含磁粉絮凝体被进一步阻挡并滞留于挡片312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的夹角中;所述活动挡板305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活动挡板305旋转固定位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活动挡板,并将其旋转固定,可以将挡片312阻挡的含磁粉絮凝体倾倒至第三腔体309,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纯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307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桶体301的外侧的两侧。起到更强的吸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不同强度的磁性,可以吸附调控不同颗粒大小的含磁粉絮凝体。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的一端为R角。使得其符合水流流向角度,使水流效果更加顺畅,减少水流阻力,增强设备寿命。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通过插片式可拆卸固定,便于取出水流调控挡片204,便于清洁箱体201;同时,通过抽插水流调控挡片204于箱体201的深度,方便调控流通口205的大小,从而调控水流速度。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固定位置之间设置密封件206,所述密封件206为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或垂直孔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结构;通过设置密封件206,起到密封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的间隙,通过设置不同密封件206孔状结构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的角度。
所述调节装置1的第一桶体101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106,并与第一桶体101底部构成絮凝腔107,起到初步收集絮凝体的作用。
所述加药口105为若干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用于加载不同絮凝剂及磁粉,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口105为两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
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包括粉碎装置501、传送装置502和污泥收集装置503,所述传送装置502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过粉碎装,501将含磁粉絮凝体粉碎,并通过传送装置502将通过重力及磁力作用分离出絮凝体及磁粉,并直接将磁粉加入调节装置1。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装置4采用胶辊脱水装置,还包括脱水部件401和第四出水口402,所述脱水部件401。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挤压装置4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桶体101,在所述第一桶体101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一桶体101内设置搅拌装置104,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设置加药口105,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110;
所述反应箱2,包括箱体201,箱体201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并形成流通口205,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包括第二桶体301,所述第二桶体301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2,所述第二桶体301内部设置弧形挡板303,所述弧形挡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02周围;波浪形隔板304设置于第二桶体301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303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305;所述第二桶体301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307;所述弧形挡板303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第一腔体306,所述波浪形隔板304构成第二腔体308,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通体301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309,所述第一腔体306与第二腔体308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08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310,所述第三腔体309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311;
所述挤压装置4与第一排污口311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排污口403,所述第二排污口403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装置1,通过加药口105加载絮凝剂和磁粉,能够达到絮凝效果;进一步,通过设置反应箱2,增加絮凝反应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箱2内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在反应箱2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流水的距离及滞留时间,极大增加絮凝反应接触时间;通过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可以减小水流与水流调控挡片204的冲击力,延长设备寿命。通过电磁絮凝装置3,使得形成絮凝的污水通过加载振荡电路,调控电磁感应线圈307,产生磁场,使得污水中流入第一腔体306时,污水中的含磁粉絮凝体被吸附并流入第三腔体309,经过磁吸附后的水从第一腔体306流入第二腔体308,并被排出,而通过设置弧形挡板303可以使水及含磁粉絮凝体较好的过渡,使含磁粉絮凝体和水能够分别流入不同腔体,通过设置波浪形隔板304,可以使含磁粉絮凝体能够较好的落入对应腔体,而非堆积于入口位置,启到较好的承接滑落作用;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307的磁性强弱,调控吸附含磁粉絮凝体;当电磁感应线圈307没有磁性或磁性较弱时,含磁粉絮凝体脱落,并从第一排污口流出,通过挤压装置4脱水,并将脱水后的含磁粉絮凝体排入分离磁种/污物装置,实现磁粉的分离并到达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外部,并与所述调节装置1连通,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反应箱1的大小。在所述箱体20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第二进水口202和第二出水口203。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上下间隔设置,并与箱体201的上部或下部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活动挡板305上设置挡片312,所述挡片312和活动挡板305呈一定角度,可以使得流入第一腔体中残余的含磁粉絮凝体被进一步阻挡并滞留于挡片312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的夹角中;所述活动挡板305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活动挡板305旋转固定位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活动挡板305,并将其旋转固定,可以将挡片312阻挡的含磁粉絮凝体倾倒至第三腔体,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纯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两个,在同一侧的电磁感应线圈307也可以设置为两个及以上,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307为四个,电磁感应线圈307对称设置于第二桶体301的两侧,同一侧上下分别设置两个电磁感应线圈307,通过通入不同的脉冲电流,调控同一侧两个电磁感应线圈307的磁性强弱,从而调控含磁粉絮凝体的吸附以及控制含磁粉絮凝体的脱落与收集。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起到更强的吸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不同强度的磁性,两侧的电磁感应线圈307可以吸附调控不同颗粒大小的含磁粉絮凝体;同一侧的电磁感应线圈307可以用于控制含磁粉絮凝体的吸附、脱落与收集。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的一端为R角。使得其符合水流流向角度,使水流效果更加顺畅,减少水流阻力,增强设备寿命。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通过插片式可拆卸固定,便于取出水流调控挡片204,便于清洁箱体201;同时,通过抽插水流调控挡片204于箱体201的深度,方便调控流通口205的大小,从而调控水流速度。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固定位置之间设置密封件206,所述密封件206为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或垂直孔状,本实施例中,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通过设置密封件206,起到密封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的间隙,通过设置不同密封件206孔状结构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的角度。
所述调节装置1的第一桶体101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106,并与第一桶体101底部构成絮凝腔107。起到初步收集絮凝体的作用。
所述絮凝腔107下端设置第三排污口108,所述第三排污口108与挤压装置4连通,便于将絮凝体排至挤压装置4进行脱水。
所述第一桶体101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电磁感应线圈307,通过在第一桶体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电磁感应线,307,使得调节装置中的磁粉运动加剧,形成含磁粉絮凝体概率增大,形成絮凝效果增强。
所述加药口105为若干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用于加载不同絮凝剂及磁粉,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口105为两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三者连通之间任意一处或几处设置污水泵6。本实施例中,在调节装置1和反应箱2之间设置污水泵6,加强水流动力。
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包括粉碎装置501、传送装置502和污泥收集装置503,所述传送装置502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过粉碎装置501将含磁粉絮凝体粉碎,并通过传送装置502将通过重力及磁力作用分离出絮凝体及磁粉,并直接将磁粉加入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装置4采用胶辊脱水装置,还包括脱水部件401和第四出水口402,所述脱水部件401为胶辊。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挤压装置4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
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桶体101,在所述第一桶体101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一桶体101内设置搅拌装置104,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设置加药口105,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110;
所述反应箱2,包括箱体201,箱体201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并形成流通口205,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包括第二桶体301,所述第二桶体301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2,所述第二桶体301内部设置弧形挡板303,所述弧形挡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02周围;波浪形隔板304设置于第二桶体301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303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305;所述第二桶体301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307;所述弧形挡板303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第一腔体306,所述波浪形隔板304构成第二腔体308,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与所述第二通体301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309,所述第一腔体306与第二腔体308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08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310,所述第三腔体309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311;
所述挤压装置4与第一排污口311连通,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排污口403,所述第二排污口403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装置1,通过加药口105加载絮凝剂和磁粉,能够达到絮凝效果;进一步,通过设置反应箱2,增加絮凝反应的接触时间,提高反应效率;通过在反应箱2内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在反应箱2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流水的距离及滞留时间,极大增加絮凝反应接触时间;通过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可以减小水流与水流调控挡片204的冲击力,延长设备寿命,降低噪音。通过电磁絮凝装置3,使得形成絮凝的污水通过加载振荡电路,调控电磁感应线圈307,产生磁场,使得污水中流入第一腔体306时,污水中的含磁粉絮凝体被吸附并流入第三腔体309,经过磁吸附后的水从第一腔体306流入第二腔体308,并被排出,而通过设置弧形挡板303可以使水及含磁粉絮凝体较好的过渡,使含磁粉絮凝体和水能够分别流入不同腔体,通过设置波浪形隔板,可以使含磁粉絮凝体能够较好的落入对应腔体,而非堆积于入口位置,启到较好的承接滑落作用;通过改变电磁感应线圈307的磁性强弱,调控吸附含磁粉絮凝体;当电磁感应线圈307没有磁性或磁性较弱时,含磁粉絮凝体脱落,并从第一排污口311流出,通过挤压装置4脱水,并将脱水后的含磁粉絮凝体排入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实现磁粉的分离并到达回收再利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减小设备体积,同样可以达到提高反应效率的结果。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左右间隔设置,并与箱体201的左侧或右侧呈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或钝角。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活动挡板305上设置挡片312,所述挡片312和活动挡板305呈一定角度,可以使得流入第一腔体中残余的含磁粉絮凝体被进一步阻挡并滞留于挡片312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的夹角中;所述活动挡板305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活动挡板305旋转固定位置,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活动挡板,并将其旋转固定,可以将挡片阻挡的含磁粉絮凝体倾倒至第三腔体,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纯度;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中,电磁感应线圈307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桶体301的外侧。起到更强的吸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不同强度的磁性,可以吸附调控不同颗粒大小的含磁粉絮凝体。
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的一端为R角。使得其符合水流流向角度,使水流效果更加顺畅,减少水流阻力,增强设备寿命。
所述调节装置1的第一桶体101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106,并与第一桶体101底部构成絮凝腔107,起到初步收集絮凝体的作用。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孔状隔板106与第一桶体101上端形成的反应腔中,所述第一出水口103与反应箱2连通。
所述第一桶体101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电磁感应线圈307通过在第一桶体101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电磁感应线圈307,使得调节装置1中的磁粉运动加剧,形成含磁粉絮凝体概率增大,形成絮凝效果增强。
所述加药口105为若干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用于加载不同絮凝剂及磁粉,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口105为两个,分别于加药器109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三者连通之间任意一处或几处设置污水泵6。本实施例中,在调节装置1和电磁絮凝装3之间设置污水泵6,加强水流动力。
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包括粉碎装置501、传送装置502和污泥收集装置503,所述传送装置502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通过粉碎装置501将含磁粉絮凝体粉碎,并通过传送装置502将通过重力及磁力作用分离出絮凝体及磁粉,并直接将磁粉加入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挤压装置4采用胶辊脱水装置,还包括脱水部件401和第四出水口402,,所述脱水部件401为胶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挤压装置(4)和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所述反应箱(2)设置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内部或者外部;
所述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桶体(101),在所述第一桶体(101)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2)和第一出水口(103),第一桶体(101)内设置搅拌装置(104),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设置加药口(105),第一桶体(101)的上部连通磁种加入装置(110);
所述反应箱(2),包括箱体(201),在所述箱体(201)内部间隔设置水流调控挡片(204),并形成流通口(205),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呈一定角度;
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包括第二桶体(301),所述第二桶体(301)上端设置第三进水口(302),所述第二桶体(301)内部设置弧形挡板(303),所述弧形挡板(303)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口(302)周围;波浪形隔板(304)设置于第二桶体(301)内侧,并和所述弧形挡板(303)形成衔接口,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上端旋转固定连接活动挡板(305);所述第二桶体(301)外侧设置振荡电路和电磁感应线圈(307);所述弧形挡板(303)与活动挡板(305)形成第一腔体(306),所述波浪形隔板(304)构成第二腔体(308),所述波浪形隔板(304)与所述第二桶体(301)的侧壁构成第三腔体(309),所述第一腔体(306)与第二腔体(308)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08)下端设置第三出水口(310),所述第三腔体(309)下端设置第一排污口(311);
所述挤压装置(4)与第一排污口(311)连通,所述挤压装置(4)包括第二排污口(403),所述第二排污口(403)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活动挡板(305)上设置挡片(312),所述挡片(312)和活动挡板(305)呈一定角度;所述活动挡板(305)与控制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活动挡板(305)旋转固定位置;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絮凝装置(3)的电磁感应线圈(307)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桶体(30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的一端为R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通过插片式可拆卸固定,所述水流调控挡片(204)与箱体(201)固定位置之间设置密封件(206),所述密封件为孔状结构,所述孔状结构为斜孔状或垂直孔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1)的第一桶体(101)内部下端设置孔状隔板(106),并与第一桶体(101)底部构成絮凝腔(10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桶体(101)外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振荡电路连接的电磁感应线圈(307)。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105)为若干个,分别与加药器(109)连通;所述调节装置(1)、反应箱(2)、电磁絮凝装置(3)三者连通之间任意一处或几处设置污水泵(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磁种/污物装置(5)包括粉碎装置(501)、传送装置(502)和污泥收集装置(503),所述传送装置(502)的传送带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4)还包括脱水部件(401)和第四出水口(402)。
CN201721852982.2U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77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2982.2U CN20787735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52982.2U CN20787735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77350U true CN207877350U (zh) 2018-09-18

Family

ID=63503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5298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77350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773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448A (zh) * 2017-12-26 2018-04-06 北京奥友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9448A (zh) * 2017-12-26 2018-04-06 北京奥友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CN107879448B (zh) * 2017-12-26 2024-01-19 北京奥友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08483B1 (en) Waste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US3779910A (en) Liquid treatment plant and process, particularly for waste water
US20160318785A1 (en) Compact scalable modular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water
CN107473339B (zh) 一种矿井水磁混凝处理装置及工艺
KR101261839B1 (ko) 반류수 처리장치
CN207877350U (zh)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CN106396162A (zh) 一种矿用组合式多级过滤废污水处理装置
KR101369975B1 (ko) 무동력 플럭응집 장치
CN111252871B (zh) 一种静电场力耦合多级隔板水力作用去除胶体杂质的装置
CN217127194U (zh)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CN103990302A (zh) 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
CN201400631Y (zh) 塑料清洗废水处理系统
CN208814763U (zh) 一种高浓度含油污水预处理装置
CN107879448A (zh) 一种高效加载絮凝污水处理装置
CN107032462A (zh) 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
KR101814983B1 (ko) 미생물 슬러지 회수 장치
CN1038257A (zh) 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04952365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固液分离的沉降槽
CN212833274U (zh) 一种磁循环高效沉淀系统
CN211226687U (zh) 含油废水的处理系统
CN209522624U (zh) Ecsf型一体化电絮凝高悬浮物废水处理装置
CN209554929U (zh) 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装置及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
CN112142171A (zh) 一种磁分离内回流污水处理系统
KR101045878B1 (ko) 상하수 고도 처리를 위한 고효율 하이브리드 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