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7194U -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127194U CN217127194U CN202221181772.6U CN202221181772U CN217127194U CN 217127194 U CN217127194 U CN 217127194U CN 202221181772 U CN202221181772 U CN 202221181772U CN 217127194 U CN217127194 U CN 2171271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avity
- pipe
- filter
- wate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涉及冶炼加工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和输送绞龙,第一处理箱内安装有双层滤筒,双层滤筒内设置有磁棒,第二处理箱内设有依次连通的若干个沉降腔和一调节过滤腔,双层滤筒内部通过第一出水管、第一引水泵和第二进水管与沉降腔相连通,每一沉降腔内均设置有进水回水机构,沉降腔通过进水回水机构与相邻下游的沉降腔和调节过滤腔相连通,调节过滤腔内设置有固定滤筒、滤砂和搅拌辊筒,固定滤筒内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工业废水中金属杂质吸附以及对工业废水的快速沉降和过滤,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工业废水的沉降过滤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加工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冶炼是指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的提炼技术,在冶炼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为了减少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冶炼加工成本,通常会将工业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进行循环利用。
现有的水循环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在冶炼加工产生的工业废水中会存在有少量的金属杂质,而现有的水循环装置是直接将收集好的工业废水进行沉降处理,导致工业废水中掺杂的金属杂质与其他固体颗粒物沉降到一起,造成了大量金属杂质的浪费;第二是工业废水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静置沉降过滤,导致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非常慢,严重影响了后续循环水的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实现了对工业废水中金属杂质吸附以及对工业废水的快速沉降和过滤,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工业废水的沉降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和输送绞龙;
所述第一处理箱侧壁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箱内安装有一竖向设置的双层滤筒,所述双层滤筒包括杂质滤网和内侧滤网,所述杂质滤网内壁与内侧滤网外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根磁棒,所述第一处理箱侧壁固定有第一引水泵,所述第一引水泵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内侧滤网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二处理箱内设有若干个依次设置的沉降腔,每一所述沉降腔的底壁均呈倒锥形设置,每一所述沉降腔内均设置有一进水回水机构,位于最上游的所述沉降腔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引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还连通有一第一进药管,所述第一进药管用于向所述第二进水管内通入重金属沉淀剂,每一位于上游的所述沉降腔均通过所述进水回水机构与相邻下游的所述沉降腔相连通,每一所述沉降腔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进药管,所述第二进药管用于向所述沉降腔内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
所述沉降腔的下游设置有调节过滤腔,位于最下游的所述沉降腔通过对应所述进水回水机构与所述调节过滤腔相连通,所述调节过滤腔内安装有一固定滤筒,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滤砂,所述固定滤筒内旋转安装有搅拌辊筒,所述搅拌辊筒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辊筒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和喷药头,每一所述喷药头均与所述搅拌辊筒内部相连通,所述搅拌辊筒内部连通有第三进药管,所述第三进药管用于向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通入中和药剂,所述固定滤筒内安装有第二引水泵,所述第二引水泵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第二处理箱。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回水机构包括出水腔、混合筒体和回水管,每一所述沉降腔的上方均设有一所述出水腔,每一所述第一进药管的下端均伸入对应所述混合筒体内,所述混合筒体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沉降腔内部的顶壁上,所述第二进水管与位于最上游的所述混合筒体相连通,位于上游的所述出水腔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相邻下游的所述混合筒体相连通,位于最下游的所述出水腔连通有一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水端伸入所述调节过滤腔内,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所述调节过滤腔内的一端插入所述滤砂内,所述回水管沿竖向设置于所述混合筒体内,所述回水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出水腔内,所述回水管的下端伸出所述混合筒体的下端部,所述回水管的下端部设有一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绞龙设置于所述第二处理箱的下方,每一所述沉降腔的底部均安装有一排渣管,每一所述排渣管均与所述输送绞龙相连通,每一所述排渣管上均安装有一排料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杂质滤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处理箱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所述杂质滤网内壁与所述内侧滤网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每一所述磁棒均沿竖向安装于所述第二过滤腔内,所述内侧滤网内部形成排水腔,所述双层滤筒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第一处理箱,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引水泵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滤筒的下端套设有一环形喷淋管,所述环形喷淋管连接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环形喷淋管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调节过滤腔的底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的进水端安装有一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用于防止所述滤砂进入到第三出水管内,所述第三出水管上安装有一排水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部的下端竖向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滤筒的底部,所述隔板的下端通过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调节过滤腔内壁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和输送绞龙,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处理箱内的双层滤筒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初步过滤,双层滤筒上的杂质滤网用于对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双层滤筒内的磁棒用于对工业废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实现了对工业废水中金属杂质的单独去除,从而能够将金属杂质处理后再利用,同时将多根磁棒设置于杂质滤网和内侧滤筒之间的结构,延长了工业废水在第一处理箱内的停留时间,使磁棒能够对工业废水中的金属杂质进行充分吸附,提高了对工业废水中金属杂质的吸附效果;
在第一引水泵的作用下,完成金属杂质去除的工业废水通过第一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通入到第二处理箱内后,并会依次流过每一个沉降腔,工业废水在第二进水管内与重金属沉淀剂进行混合,重金属沉淀剂使工业废水中存在的镉、汞等重金属沉淀下来,进入到沉降腔内的工业废水与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混合,絮凝剂使工业废水中的固体沉淀物和悬浮物,以更易沉淀的大粒子絮凝物的形式絮凝出来,助凝剂的加入加快了固体沉淀物和悬浮物的絮凝速度,使固体沉淀物与工业废水分离,大粒子絮凝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沉降腔的底壁上,而沉降后产生的清液通过进水回水机构中的回水管、出水腔和第一连通管通入到下一个沉降腔内,继续进行沉降过滤;
最下游沉降腔内产生的清液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到调节过滤腔内的滤砂内,滤砂用于对沉降后得到的清液进行二次处理,去除清液中残留的大分子固体颗粒和胶体,完成砂滤后得到的清水在调节过滤腔内与中和药剂进行混合,中和药剂用于对清水的PH值进行调节,然后完成PH值调节的清水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无动力沉降的方式对工业废水进行沉降过滤,达到了降低能耗、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在沉降过滤的过程中,工业废水是不断向前流动的,从而实现了对工业废水的快速沉降和过滤,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工业废水的沉降过滤效率。
由于固定滤筒内旋转安装有搅拌辊筒,搅拌辊筒的侧壁上安装有搅拌叶片和喷药头,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均布于搅拌辊筒侧壁上的喷药头向调节过滤腔内喷洒中和药剂,利用搅拌叶片对清水和中和药剂进行搅拌,增大了中和药剂与清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清水与中和药剂的混合速度,从而加快了对清水的PH值的调节速度。
由于进水回水机构包括出水腔、混合筒体和回水管,在本实用新型中,完成金属杂质去除的工业废水、絮凝剂和助凝剂均被直接通入到混合筒体,工业废水、絮凝剂和助凝剂在混合筒体内进行混合、絮凝,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下落,离开混合筒体的工业废水在回水管下端喇叭口外壁的导引下,向外侧下落,工业废水中重量比较大的絮凝物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到沉降腔的底壁上,而重量比较小的清液向上移动,通过回水管进入到出水腔内,再通过第一连通管进入到下一个沉降腔内,继续上述动作,实现了对絮凝物的无动力沉降,在保证了沉降过滤效率的同时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
由于回水管的下端部设有一喇叭口,喇叭口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过滤网的设置,避免了絮凝物通过回水管进入到出水腔和下一沉降腔内的情况发生。
由于输送绞龙设置于第二处理箱的下方,每一沉降腔均通过排渣管与输送绞龙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对水循环装置进行清理时,打开排渣管上的排料阀,沉降腔内的沉淀物通过排渣管排出到输送绞龙内,再通过输送绞龙输送到压滤机处进行压滤,压滤后得到的渣饼可以输送回生产车间内进行回用。
由于固定滤筒的下端套设有一环形喷淋管,调节过滤腔的底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滤砂内部就会堆积大量的杂质,通过环形喷淋管和环形喷淋管上的喷淋头向滤砂内喷淋清水,清水由上而下对滤砂进行冲洗,冲洗后产生的污水通过第三出水管排出,实现了对滤砂的清洗,避免因滤砂内堆积过多的杂质而影响过滤效果的情况发生。
由于调节过滤腔内部的下端竖向设置有一隔板,在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设置增加了清液在滤砂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对清液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处理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处理箱;2、第二处理箱;3、输送绞龙;4、第一进水管;5、双层滤筒;6、杂质滤网;7、内侧滤网;8、磁棒;9、第一引水泵;10、第一出水管;11、沉降腔;12、第二进水管;13、第一进药管;14、第二进药管;15、调节过滤腔;16、固定滤筒;17、滤砂;18、搅拌辊筒;19、驱动电机;20、搅拌叶片;21、喷药头;22、第三进药管;23、第二引水泵;24、第二出水管;25、出水腔;26、混合筒体;27、回水管;28、第一连通管;29、第二连通管;30、喇叭口;31、第一过滤网;32、排渣管;33、排料阀;34、第一过滤腔;35、第二过滤腔;36、排水腔;37、环形喷淋管;38、第三进水管;39、喷淋头;40、第三出水管;41、第二滤网;42、排水阀;43、隔板;44、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共同所示,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处理箱1、第二处理箱2和输送绞龙3。
第一处理箱1侧壁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进水管4,第一处理箱1内安装有一竖向设置的双层滤筒5,双层滤筒5包括杂质滤网6和内侧滤网7,杂质滤网6内壁与内侧滤网7外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根磁棒8,第一处理箱1侧壁固定有第一引水泵9,第一引水泵9通过第一出水管10与内侧滤网7内部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磁棒8采用强磁铁制成。
第二处理箱2内设有若干个依次设置的沉降腔11,每一沉降腔11的底壁均呈倒锥形设置,每一沉降腔11内均设置有一进水回水机构,位于最上游的沉降腔11通过第二进水管12与第一引水泵9相连通,第二进水管12还连通有一第一进药管13,第一进药管13用于向第二进水管12内通入重金属沉淀剂,每一位于上游的沉降腔11均通过进水回水机构与相邻下游的沉降腔11相连通,每一沉降腔11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进药管14,第二进药管14用于向沉降腔11内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在本实施例中,重金属沉淀剂可以采用有机硫,絮凝剂可以采用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助凝剂可以采用石灰、聚丙烯酰胺、活化硅酸等,
沉降腔11的下游设置有调节过滤腔15,位于最下游的沉降腔11通过对应进水回水机构与调节过滤腔15相连通,调节过滤腔15内安装有一固定滤筒16,调节过滤腔15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滤砂17,固定滤筒16内旋转安装有搅拌辊筒18,搅拌辊筒18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19,搅拌辊筒18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20和喷药头21,每一喷药头21均与搅拌辊筒18内部相连通,搅拌辊筒18内部连通有第三进药管22,第三进药管22用于向调节过滤腔15内通入中和药剂,在本实施例中,中和药剂可以采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盐酸等;固定滤筒16内安装有第二引水泵23,第二引水泵23连接有第二出水管24,第二出水管24的出水端伸出第二处理箱2。
其中,进水回水机构包括出水腔25、混合筒体26和回水管27,每一沉降腔11的上方均设有一出水腔25,每一第一进药管13的下端均伸入对应混合筒体26内,混合筒体26的上端部固定于沉降腔11内部的顶壁上,第二进水管12与位于最上游的混合筒体26相连通,位于上游的出水腔25通过第一连通管28与相邻下游的混合筒体26相连通,位于最下游的出水腔25连通有一第二连通管29,第二连通管29的出水端伸入调节过滤腔15内,第二连通管29伸入调节过滤腔15内的一端插入滤砂17内,回水管27沿竖向设置于混合筒体26内,回水管27的上端伸入出水腔25内,回水管27的下端伸出混合筒体26的下端部,回水管27的下端部设有一喇叭口30,喇叭口30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31。
输送绞龙3设置于第二处理箱2的下方,每一沉降腔11的底部均安装有一排渣管32,每一排渣管32均与输送绞龙3相连通,每一排渣管32上均安装有一排料阀33。
而且,杂质滤网6的外壁与第一处理箱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34,杂质滤网6内壁与内侧滤网7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35,每一磁棒8均沿竖向安装于第二过滤腔35内,内侧滤网7内部形成排水腔36,双层滤筒5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出水管10,第一出水管10的进水端与排水腔36相连通,第一出水管10的出水端伸出第一处理箱1,第一出水管10的出水端与第一引水泵9相连接。
此外,固定滤筒16的下端套设有一环形喷淋管37,环形喷淋管37连接有第三进水管38,环形喷淋管37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喷淋头39,调节过滤腔15的底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40,第三出水管40的进水端安装有一第二滤网41,第二滤网41用于防止滤砂17进入到第三出水管40内,第三出水管40上安装有一排水阀42。
调节过滤腔15内部的下端竖向设置有一隔板43,隔板43的上端固定于固定滤筒16的底部,隔板43的下端通过一固定架44固定于调节过滤腔15内壁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工业废水进行沉降过滤处理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工业废水通过第一进水管4进入到第一处理箱1内,第一处理箱1内的工业废水会依次通过杂质滤网6和内侧滤网7,杂质滤网6对工业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将工业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截留在第一过滤腔34内,第二过滤腔35内的磁棒8用于对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金属杂质进行吸附,去除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金属杂质,完成金属杂质去除的工业废水进入到排水腔36内,然后在第一引水泵9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出水管10进入到第二进水管12内;
第二步,重金属沉淀剂通过第一进药管13进入到第二进水管12内,使第二进水管12内的工业废水与重金属沉淀剂进行混合,使得工业废水中含有的镉、汞等重金属生成沉淀物,之后工业废水通过第二进水管12进入到最上游沉降腔11内的混合筒体26内,通过第二进药管14向混合筒体26内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絮凝剂使工业废水中含有的固体沉淀物和悬浮物,以更易沉淀的大粒子絮凝物形式絮凝出来,助凝剂使絮凝的固体物从工业废水中分离出来;
第三步,工业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下落,离开的混合筒体26的工业废水在喇叭口30外壁的导引下,继续向着外侧下落,此时重量比较大的絮凝物直接下落到沉降腔11的底壁上形成沉淀物,重量比较小的清液向上移动并通过回水管27进入到出水腔25内,然后通过第一连通管28进入到下一沉降腔11内的混合筒体26内,清液会依次通过每一个沉降腔11,并在沉降腔11内不断进行絮凝、沉降,从而能够彻底去除工业废水中含有固体沉淀物和悬浮物;
第四步,在最下游的沉降腔11内完成沉降后得到的清液,通过第二连通管29进入到滤砂17内,滤砂17对清液中含有的大分子固体物和胶体进行吸附过滤,最终得到清水,清水向上离开滤砂17后进入到调节过滤腔15内,通过第三进药管22、搅拌辊筒18和喷药头21向调节过滤腔15喷洒中和药剂,驱动电机19驱动搅拌辊筒18和搅拌叶片20进行旋转,使中和药剂与清水充分混合,实现对清水的PH值调节;
第五步,在第二引水泵23的作用下,清水通过第二出水管24离开第二处理箱2。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理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启动输送绞龙3,打开排渣管32上的排料阀33,沉降腔11内的沉淀物通过排渣管32进入到输送绞龙3内,来将沉淀物输送到压滤机内进行压滤操作,同时将第二处理箱2的顶部打开,将沉降腔11内的沉淀物全部清理到排渣管32内,使其通过排渣管32进入到输送绞龙3内;
第二步,打开第一处理箱1,对第一处理箱1内部堆积的杂质进行清理,取出双层滤筒5,对双层滤筒5内堆积的金属杂质以及吸附有大量金属杂质的磁棒8进行清洁;
第三步,打开排水阀42,通过第三进水管38、环形喷淋管37和喷淋头39向滤砂17喷淋清水,清水由上而下对滤砂17进行冲洗,冲洗得到的污水通过第三出水管40排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实现了对工业废水中金属杂质吸附以及对工业废水的快速沉降和过滤,解决了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慢的问题,提高了工业废水的沉降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箱、第二处理箱和输送绞龙;
所述第一处理箱侧壁的上端安装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处理箱内安装有一竖向设置的双层滤筒,所述双层滤筒包括杂质滤网和内侧滤网,所述杂质滤网内壁与内侧滤网外壁之间安装有若干根磁棒,所述第一处理箱侧壁固定有第一引水泵,所述第一引水泵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内侧滤网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二处理箱内设有若干个依次设置的沉降腔,每一所述沉降腔的底壁均呈倒锥形设置,每一所述沉降腔内均设置有一进水回水机构,位于最上游的所述沉降腔通过第二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引水泵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还连通有一第一进药管,所述第一进药管用于向所述第二进水管内通入重金属沉淀剂,每一位于上游的所述沉降腔均通过所述进水回水机构与相邻下游的所述沉降腔相连通,每一所述沉降腔的顶部均安装有第二进药管,所述第二进药管用于向所述沉降腔内通入絮凝剂和助凝剂;
所述沉降腔的下游设置有调节过滤腔,位于最下游的所述沉降腔通过对应所述进水回水机构与所述调节过滤腔相连通,所述调节过滤腔内安装有一固定滤筒,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滤砂,所述固定滤筒内旋转安装有搅拌辊筒,所述搅拌辊筒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搅拌辊筒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个搅拌叶片和喷药头,每一所述喷药头均与所述搅拌辊筒内部相连通,所述搅拌辊筒内部连通有第三进药管,所述第三进药管用于向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通入中和药剂,所述固定滤筒内安装有第二引水泵,所述第二引水泵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第二处理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回水机构包括出水腔、混合筒体和回水管,每一所述沉降腔的上方均设有一所述出水腔,每一所述第一进药管的下端均伸入对应所述混合筒体内,所述混合筒体的上端部固定于所述沉降腔内部的顶壁上,所述第二进水管与位于最上游的所述混合筒体相连通,位于上游的所述出水腔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相邻下游的所述混合筒体相连通,位于最下游的所述出水腔连通有一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出水端伸入所述调节过滤腔内,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所述调节过滤腔内的一端插入所述滤砂内,所述回水管沿竖向设置于所述混合筒体内,所述回水管的上端伸入所述出水腔内,所述回水管的下端伸出所述混合筒体的下端部,所述回水管的下端部设有一喇叭口,所述喇叭口内安装有第一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绞龙设置于所述第二处理箱的下方,每一所述沉降腔的底部均安装有一排渣管,每一所述排渣管均与所述输送绞龙相连通,每一所述排渣管上均安装有一排料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滤网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处理箱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滤腔,所述杂质滤网内壁与所述内侧滤网外壁之间形成第二过滤腔,每一所述磁棒均沿竖向安装于所述第二过滤腔内,所述内侧滤网内部形成排水腔,所述双层滤筒的底部安装有所述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排水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伸出所述第一处理箱,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引水泵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滤筒的下端套设有一环形喷淋管,所述环形喷淋管连接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环形喷淋管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喷淋头,所述调节过滤腔的底部连通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的进水端安装有一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用于防止所述滤砂进入到第三出水管内,所述第三出水管上安装有一排水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过滤腔内部的下端竖向设置有一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滤筒的底部,所述隔板的下端通过一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调节过滤腔内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1772.6U CN21712719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1772.6U CN21712719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127194U true CN217127194U (zh) | 2022-08-05 |
Family
ID=82616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8177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12719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1271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44006A (zh) * | 2023-04-17 | 2023-07-18 | 湖南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重金属废渣回收装置 |
-
2022
- 2022-05-17 CN CN202221181772.6U patent/CN2171271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44006A (zh) * | 2023-04-17 | 2023-07-18 | 湖南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重金属废渣回收装置 |
CN116444006B (zh) * | 2023-04-17 | 2024-01-16 | 湖南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废水重金属废渣回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24453U (zh) | 一种脱硫废水预处理装置 | |
CN203959896U (zh) | 竖流式沉淀过滤器 | |
KR101261839B1 (ko) | 반류수 처리장치 | |
CN204563771U (zh) | 串联式污水沉淀罐 | |
CN217127194U (zh) | 冶炼加工用节能水循环装置 | |
CN210133923U (zh) |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 |
CN216808408U (zh) | 一种新型含重金属废水一体化高效处理装备 | |
CN207632577U (zh) | 一种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 |
CN203540146U (zh) | 新型高效物化水处理沉淀装置 | |
CN210855500U (zh) | 一种排污水处理回用系统 | |
CN204588871U (zh) | 洗车废水的回用处理系统 | |
CN216997800U (zh) | 一种集混凝沉淀于一体的高效机械澄清固液分离装置 | |
CN102863100B (zh) | 电解铜箔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 |
CN212222625U (zh) | 一种油墨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1999158U (zh) | 一种化工厂废水处理设备 | |
CN212559735U (zh) | 一种浮滤一体化处理系统 | |
CN209065501U (zh) |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9721815U (zh) | 污水生物降解处理后的固体杂质清除装置 | |
CN209940680U (zh) | 一种脱硫废水一体化式处理装置 | |
CN210176661U (zh) | 一种生活饮用水净化装置 | |
CN108083507A (zh) | 一种集成式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212713060U (zh) | 斜管沉淀池及高磷废水处理系统 | |
CN207805128U (zh) | 一种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 | |
CN206715485U (zh) | 一种工业污水沉淀池 | |
CN206814593U (zh)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浓缩液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