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7176U - 一种lcm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lcm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7176U
CN207867176U CN201820063370.3U CN201820063370U CN207867176U CN 207867176 U CN207867176 U CN 207867176U CN 201820063370 U CN201820063370 U CN 201820063370U CN 207867176 U CN207867176 U CN 207867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layer
light shield
backlight module
optical cemen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33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洪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chua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33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7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7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7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其中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光学胶的尺寸,LCM模组还包括设于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遮光层覆盖在光学胶、LCD屏、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遮光层还与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遮光层为涂布胶层。本实用新型中的LCM模组通过涂布胶喷涂使得其遮光层完全与盖板玻璃的背面相贴附,同时该涂布胶可有效吸收和遮挡光线,使得其解决了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LCM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M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电子产品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这些电子产品中都相应配有触摸显示屏,以提供至用户观看使用。其中LCD显示屏主要通过LCM模组进行装配。
LCM是LCD显示模组(LCD Module)的简称,用于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模组、结构件等进行装配,其中由于液晶显示器件(LCD)不具有自发光特性,需要额外提供光源才可以实现显示功能,使得背光模组成为LCM显示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手机的设计趋于窄边框、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其背光模组采用LED灯作为发光源,多层光学膜材堆叠并由塑胶/塑胶+铁框固定而成,通过光学设计使正面均匀出光,达到给液晶显示器件提供均匀法向光源的目的。
但是由于窄边框模组需要对应窄边框背光模组,受空间限制,无法做到完全遮挡背光模组从侧面透出的光线,同时目前常用遮光膜遮挡背光模组侧面透出的光线,但是由于遮光膜本身厚度为0.03mm,导致遮光膜自身较软,不易贴附,贴附效率低且重工率高;同时由于在装配时由于遮光膜本身有几率出现回弹翘起,影响整机的组装和翘起区域的漏光,从而导致整机装配时四周漏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LCM模组,解决现有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所述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胶的尺寸,所述LCM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所述遮光层还与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所述遮光层为涂布胶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CM模组通过设置的遮光层分别覆盖在光学胶、LCD屏、背光模组的侧边,以及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遮光层还与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使得该遮光层能够完成覆盖包裹至LCM模组的盖板玻璃处,由于遮光层为涂布胶层,其涂布胶开始喷涂在LCM模组的侧面时为溶液状,经过静置后一段时间后,其慢慢固化为胶状薄膜。此时该通过采用涂布胶喷涂使得其遮光层完全与盖板玻璃的背面相抵触,使得克服了现有遮光膜无法贴附至盖板玻璃背面的问题,同时该涂布胶可有效吸收和遮挡光线,使得其解决了现有LCM模组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CM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且贴附至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所述第二子遮光层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遮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玻璃一端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长度,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遮光层在靠近所述盖板玻璃一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为“Z”型、“S”型、锯齿型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顶端设有柔性电路板,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左端、右端以及底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出的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LCM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素符号说明
LCM模组 10 盖板玻璃 20
光学胶 30 LCD屏 40
背光模组 50 遮光层 60
柔性电路板 70 遮光膜 80
第一子遮光层 61 第二子遮光层 62
缺口 6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LCM模组10,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20、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其中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尺寸大小均一致,且盖板玻璃20的尺寸大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尺寸,因此该盖板玻璃20覆盖在光学胶30及LCD屏40的正面时,其盖板玻璃20的各个侧边均伸出于光学胶30及LCD屏40的外周。
进一步地,该LCM模组10还包括设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外侧边的遮光层60,其中该遮光层60包括设于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侧边外周的第一子遮光层61、以及设于背光模组50背面四周外廓的第二子遮光层62。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LCM模组10中的背光模组50的背面顶端设有柔性电路板70(FPC板),该柔性电路板70通过导电线路与背光模组50连接,由于柔性电路板70在背光模组50的背面顶端的阻隔,因此,该第二子遮光层62只设置在背光模组50背面的左右部以及底部外廓。其背光模组50背面的顶部不设有第二子遮光层62,同上述,该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顶部侧面的外周不设有第一子遮光层61。
进一步地,该第一子遮光层61覆盖在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的外周,且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顶部与盖板玻璃20的背面伸出于光学胶30的区域相贴附,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底部与第二子遮光层62相抵触,其中,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子遮光层6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盖板玻璃20一端伸出于光学胶30的长度。
进一步地,该第二子遮光层62覆盖在背光模组50的背面,该第二子遮光层62的长度略长于背光模组50的厚度,此时通过第一遮光层60和第二子遮光层62的设置,使得可以避免该LCM模组10的侧边漏光的问题。
其中,如图6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LCM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LCM模块采用遮光膜80设置在LCM模组10的侧边上,但是由于遮光膜80本身厚度为0.03mm,导致遮光膜80自身较软,不易贴附在LCM模组10的侧边上,同时由于该遮光膜80贴附在LCM模组10的侧面时,其遮光膜80无法贴附至盖板玻璃20背面伸出于光学胶30的区域,使得在现有技术中进行装配时会产生从盖板玻璃20的四周漏光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该遮光层60为涂布胶层(一种树脂类胶体),其涂布胶开始喷涂在LCM模组10的侧面时为溶液状,经过静置后一段时间后,其慢慢固化为胶状薄膜。此时该通过采用涂布胶喷涂使得其遮光层60完全与盖板玻璃20的背面相抵触,使得克服了现有遮光膜80无法贴附至盖板玻璃20背面的问题,同时该涂布胶可有效吸收和遮挡光线,使得其解决了LCM模组10侧面四周漏光的问题。
请参阅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LCM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其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遮光层60上设有缺口63,即该第一子遮光层61或第二子遮光层62上设有缺口63,其使得LCM模组10在进行组装贴合时实现空气流动,以便于排出存在于盖板玻璃20、光学胶30、LCD屏40以及背光模组50之间的空气,避免其LCM模组10在进行组装时由于空气的存在造成的吸附水印的问题。
进一步地,由于在遮光层60中设有缺口63使得其LCM模组10存在漏光的可能性,此时,为避免缺口63产生的背光,此时可将缺口63分切成“Z”型、“S”型、锯齿型等,本实施例中,该缺口63为“Z”型,此时由于其缺口63不是直接由LCM模组10的内部通向外部,而是在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遮挡,使得其可较大程度的避免LCM模组10的漏光,同时还可排出内部的空气。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LCM模组10的结构示意图,其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遮光层60的厚度不均匀,其中靠近盖板玻璃20的一侧的厚度大于靠近背光模组50的一侧的厚度,且第一遮光层60在靠近盖板玻璃20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盖板玻璃20伸出于光学胶30、LCD屏40的长度,其中本实施例中,在盖板玻璃20处进行较多涂布胶的喷涂,使得增加该盖板玻璃20处的不透光性、以及贴附时的胶粘性,避免该LCM模组10中盖板玻璃20处四周的漏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LCM模组,包括竖直方向上由上至下依次堆叠的盖板玻璃、光学胶、LCD屏以及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尺寸大小均相一致,且所述盖板玻璃的尺寸大于所述光学胶的尺寸,所述LCM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外侧边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覆盖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上,同时所述遮光层还与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区域相贴附,所述遮光层为涂布胶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子遮光层和第二子遮光层,所述第一子遮光层设于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侧边外周,且贴附至所述盖板玻璃的背面,所述第二子遮光层设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四周外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玻璃一端伸出于所述光学胶的长度,所述第二子遮光层的长度大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遮光层在靠近所述盖板玻璃一侧的厚度大于或等于靠近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上设有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Z”型、“S”型、锯齿型中的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背面顶端设有柔性电路板,所述遮光层设置在所述光学胶、所述LCD屏以及所述背光模组的左端、右端以及底端。
CN201820063370.3U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lcm模组 Active CN207867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3370.3U CN207867176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lcm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3370.3U CN207867176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lcm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7176U true CN207867176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1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3370.3U Active CN207867176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lcm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71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2551A (zh) * 2020-12-04 2021-03-09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漏光整机边框结构及终端设备
WO2023178561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2551A (zh) * 2020-12-04 2021-03-09 广东湾区智能终端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防漏光整机边框结构及终端设备
WO2023178561A1 (zh) * 2022-03-23 2023-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5561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725898U (zh) 一种背光模组结构
CN207867176U (zh) 一种lcm模组
CN10789467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CN204477809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4459960U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组
CN215416199U (zh) 移动设备及液晶屏背光模组
CN205938774U (zh) 一种fpc灯板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5588040A (zh) 一种基于量子点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594265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170449U (zh) 一种手机用显示模组
CN204313135U (zh) 背光源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03809310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液晶显示装置
CN203560778U (zh) 一种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CN20588044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3982831A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4515302U (zh) 新型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CN20414313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373286U (zh) 一种全贴合液晶显示模组结构
CN203732848U (zh) 背光模组
CN11087398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6363048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4005579U (zh) 背光源
WO2020215599A1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显示模组
CN211856966U (zh) 一种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