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60324U -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60324U
CN207860324U CN201721762206.3U CN201721762206U CN207860324U CN 207860324 U CN207860324 U CN 207860324U CN 201721762206 U CN201721762206 U CN 201721762206U CN 207860324 U CN207860324 U CN 207860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vention device
electric vehicle
tilting prevention
supporting rod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22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仁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ao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ao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ao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aocheng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622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60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60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603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包括电动车正常使用的前进方向,还包括用于为防倒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器、传动件、横梁和固定在横梁上用于带动横梁转动的链轮,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固定在驱动器上,传动件的另一端与链轮相互配合连接;还包括支撑杆和用于改变支撑杆与横梁之间角度并撑开支撑杆的支撑轮,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可旋转固定在横梁的端部,所述支撑轮固定在支撑杆的末端,在防倒装置收起或是刚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轮的旋转平面与电动车防倒装置前进方向存在使支撑轮向外侧移动的夹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动车的防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进行宽度调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为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电力驱动的二轮电动车以体积小、行驶便捷并且电力能源环保等原因成为人们出行偏爱的交通工具。选用电动车虽然是较为方便的出行方式,但是由于电动车是由两轮支撑,电动车停靠时需要借助其他的支撑架,使用者在使用支撑架时要停下电动车并站在一侧用脚踩踏支撑架对电动车进行支撑,因此电动车在行驶或者停靠时很容易发生侧倒并且污染使用者的鞋裤。在电瓶车侧倒后,由于电动车自身的重量,力气不够大的使用者无法自主将电瓶车扶起。
为了解决上述电动车的问题,本申请的实用新型人已经做出以下实用新型,其申请号为20141071561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安全行驶辅助装置,包括中支撑、支撑轮,以及带动并控制它们摆动的牵引组件、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等。现有踏板式电动自行车增设本装置后,能实现相应的技术效果,首先,行驶人在车辆的踩脚区域就能方便地完成停车、起步相关动作,而不需要将双脚伸向地面支撑车辆,由此使行驶人免去了在雨中行驶鞋和裤管会被雨及顺着雨披流下的水而淋湿而带来的烦恼,特别是出门上班的人,不具备烘干和换洗条件,就更麻烦了;如果行驶在交通繁忙路段,两侧车来车往,双脚极易遭到车轮的碾压,后果更不堪设想。其次,在有些状况下,例如爆胎后,车辆可在两只支撑轮的辅助下缓慢地推行,方便且有利于对车胎和钢圈的保护。
上述专利解决了两轮电动车在行驶和停靠时需要双脚落地进行支撑的问题,但是上述专利中所述的中支撑和支撑轮处在收回状态不发挥支撑作用时,支撑轮位于电动车车身的两侧并且宽度会大于车身。在电动车行驶的过程中,两个支撑轮向外突起容易与电动车周边的车辆、行人或是事物发生刮擦,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实现在中支撑架和支撑轮在不使用时收拢缩小防倒装置本身的体积,是依旧存在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解决了电动车的防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进行宽度调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电动车正常使用的前进方向,还包括用于为防倒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器、传动件、横梁和固定在横梁上用于带动横梁转动的链轮,所述传动件的一端固定在驱动器上,传动件的另一端与链轮相互配合连接;还包括支撑杆和用于改变支撑杆与横梁之间角度并撑开支撑杆的支撑轮,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可旋转固定在横梁的端部,所述支撑轮固定在支撑杆的末端,在防倒装置收起或是刚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轮的旋转平面与电动车防倒装置前进方向存在使支撑轮向外侧移动的夹角。
防倒装置在不使用的情况下,防倒装置上的横梁、支撑杆和支撑轮在驱动器的固定下一同收在电动车的车身下的,此时防倒装置上的支撑杆与车身贴合在一起,支撑杆和支撑杆上的支撑轮不会因为向外扩张的原因对电动车周边的车辆和行人造成影响。
当电动车减速停靠时,使用者触发驱动器,驱动器开始运行通过传动件带动固定在横梁上的链轮运动,链轮带动横梁转动,最终横梁上的支撑轮和支撑杆向地面转动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支撑轮接触地面并且在电动车减速前行的带动下滚动起来,在支撑轮滚动的过程中,由于支撑轮的旋转平面和电动车上防倒装置的前进方向不一样,支撑轮会在电动车前进方向的带动下慢慢的改变向前运动的方向,在支撑轮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中,支撑轮带动支撑杆向电动车车身的外侧移动,加宽防倒装置在支撑电动车的宽度以便电动车能够停靠的更加稳定。
上述防倒装置上只设有单个支撑杆和支撑轮时,电动车倾斜支撑在防倒装置上,由于电动车本身重量较大,单边支撑时防倒装置受力不均容易向一边侧翻或是造成损坏。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和支撑轮均有两个,两支撑杆固定在横梁的两端,使防倒装置上的两个支撑轮和支撑架能够将电动车平稳停靠。
优选的,防倒装置还包括两个连杆和用于调节两支撑杆进行对称转动的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的中部可旋转固定在横梁的中部,调节器的两端分别可旋转连接两连杆的一端,两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支撑杆旋转链接。连杆和调节器相互作用,使得横梁两端的支撑杆能够对称的伸展开。
优选的,防倒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传动件分为两段,两段传动件通过弹性件相互连接,在驱动器通过传动件带动横梁运动的过程中,驱动器、传动件和链轮之间都是刚性连接,在传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坏,在传动件之中加入弹性件可以增加驱动器、传动件和链轮之间的连接,增加防倒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防倒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杆复位的拉簧,所述拉簧一端固定在横梁的上,拉簧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当电动车起步,防倒装置需要离开地面时,支撑杆没有支撑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行阻碍,支撑杆在拉簧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收缩的状态。
优选的,在防倒装置接触地面支撑轮进行滚动至电瓶车停止前进的过程中,所述支撑轮的转动平面变换为与电动车前进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支撑轮倾斜设置在支撑杆上,支撑轮的转动平面和支撑杆的轴线延伸方向存在夹角。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还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手动放下的脚蹬,使用者可以直接用脚踩踏脚蹬时支撑杆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进行旋转的固定耳。
优选的,所述防倒装置还包括用于辅助调节防倒装置收起或下落的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压簧另一端固定在链轮上,能够使防倒装置在收起和下落时更加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收起时,两个支撑轮之间的距离较小,不会向车身两边突起,使得电动车行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两边有突起而刮蹭到周边的车辆、行人或者其他事物,保证了电动车的行车安全;
2、电动车防倒装置中支撑杆和支撑轮在下落的过程中,支撑轮先接触地面,在车身继续向前缓慢运动一端时间后支撑轮之间的距离渐渐变大使得防倒装置的支撑宽度变大,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住电瓶车,避免停稳后电瓶车侧倒;
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使用者只需要坐在电动车上触发驱动器,在驱动器的带动下防倒装置就会下降,起到支撑电动车的作用,免去了使用者从电动车上下来用脚踩踏的麻烦,避免使用者的鞋裤被弄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自行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在收起时支撑杆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在下落时支撑杆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下落时支撑杆和横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收起时支撑杆和横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收起时压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下落时压簧的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驱动器;2、传动件;3、弹性件;4、压簧;F4、链轮;F3、横梁;F1、支撑杆;B1、支撑轮;D1、连杆;E1、调节器;P1、拉簧;G1、脚蹬;A3、固定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包括电动车正常使用的前进方向,还包括用于为防倒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器1、传动件2、横梁F3和固定在横梁F3上用于带动横梁F3转动的链轮F4,传动件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器1上,传动件2的另一端与链轮F4相互配合连接;还包括支撑杆F1和用于改变支撑杆F1与横梁F3之间角度并撑开支撑杆F1的支撑轮B1,支撑杆F1的顶端可旋转固定在横梁F3的端部,支撑轮B1固定在支撑杆F1的末端,在防倒装置收起或是刚接触地面时,支撑轮B1的旋转平面与电动车防倒装置前进方向存在使支撑轮B1向外侧移动的夹角。
图2是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在收起时不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防倒装置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支撑轮B1离开地面,防倒装置上的横梁F3、支撑杆F1和支撑轮B1在驱动器1的固定下一同收在电动车的车身下的,此时防倒装置上的支撑杆F1与车身贴合在一起,支撑杆F1和支撑杆F1上的支撑轮B1不会因为向外扩张的原因对电动车周边的车辆和行人造成影响。
图3是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在下降支撑电动车时的结构示意图,当电动车减速停靠时,使用者触发驱动器1,驱动器1开始运行并通过传动件2带动固定在横梁F3上的链轮F4运动,链轮F4带动横梁F3转动,最终横梁F3上的支撑轮B1和支撑杆F1向地面转动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支撑轮B1接触地面并且在电动车减速前行的带动下滚动起来,并且最终使防倒装置的支撑宽度变大,达到支撑电动车的目的,下面将详细介绍防倒装置上支撑轮B1的宽度变大的过程:
在支撑轮B1滚动的过程中,由于支撑轮B1的旋转平面和电动车上防倒装置的前进方向不一样,支撑轮B1会在电动车前进方向的带动下慢慢的改变向前运动的方向,在支撑轮B1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中,支撑轮B1带动支撑杆F1向电动车车身的外侧移动,最终加宽防倒装置在支撑电动车的宽度以便电动车能够停靠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F1和支撑轮B1均有两个,两支撑杆F1固定在横梁F3的两端。图4所示为防倒装置不使用收起在电动车车身下时两支撑杆F1之间的宽度,图5所示为防倒装置上的支撑轮B1接触到地面支撑电动车时两支撑杆F1之间的宽度和支撑杆F1上支撑轮B1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防倒装置接触地面支撑轮B1进行滚动至电瓶车停止前进的过程中,支撑轮B1的转动平面变换为与电动车前进方向平行。
防倒装置在相应的驱动下进行上述下降并向前缓慢转动逐渐的变宽,最终使电动车平稳地停靠。电动车在最后减速前行的过程中不能保证为完全直立的行驶。在停靠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防倒装置左右两边的支撑轮B1同时接触,左右两边的支撑杆F1可能存在一边撑开但是另一边没有撑开的现在现象,造成防倒装置不能正常使用。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还包括两个连杆D1和用于调节两支撑杆F1进行对称转动的调节器E1,调节器E1的中部可旋转固定在横梁F3的中部,调节器E1的两端分别可旋转连接两连杆D1的一端,两连杆D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支撑杆F1旋转链接。固定在横梁F3两边的支撑杆F1在连杆D1和调节器E1的作用下实现同时撑开和收回,不会出现只撑开一侧的现象。
在驱动器1通过传动件2带动横梁F3运动的过程中,驱动器1、传动件2和链轮F4之间都是刚性连接,在传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坏,在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还包括弹性件3,传动件2分为两段,两段传动件2通过弹性件3相互连接。在传动件2之中加入弹性件3可以增加驱动器1、传动件2和链轮F4之间的连接,增加防倒装置的使用寿命。
防倒装置在复位时需要将撑开的支撑杆F1重新复位到收起时贴近电动车车身的状态,所以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杆F1复位的拉簧P1,拉簧P1一端固定在横梁F3的上,拉簧P1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F1上。当收起防倒装置时,支撑轮B1与地面之间不发生接触和摩擦,支撑杆F1失去支撑轮B1的作用在拉簧P1的作用下回复到收起在电动车车身下的状态。
此外,为了让支撑轮B1和电动车的前进方向存在合理的夹角且支撑杆F1在收起时不会影响到电动车的正常前行,所以支撑轮B1倾斜设置在支撑杆F1上,支撑轮B1的转动平面和支撑杆F1的轴线延伸方向存在夹角。
本实施例中的防倒装置除了在支撑轮B1的作用下撑开支撑电动车外,支撑杆F1上还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手动放下的脚蹬G1,使用者可以使用脚蹬G1直接使支撑杆F1下降支撑电动车。
同时,防倒装置的横梁F3上还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进行旋转的固定耳A3。防倒装置固定在电动车上发挥支撑的作用下。
在本实施例中,防倒装置采用如图6和图7中所示的压簧4进行调节,压簧4的一端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压簧4另一端固定在链轮F4上。如图6所示防倒装置呈下落状态,此时压簧4被链轮F4挤压,当防倒装从图6的下落状态过度到图7中的收起状体时,压簧4被挤压产生的弹力成为对链轮F4回复到收起状态的作用力,使得防倒装置能够更加便捷的收起和下降。
以上所述使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包括电动车正常使用的前进方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防倒装置提供动力的驱动器(1)、传动件(2)、横梁(F3)和固定在横梁(F3)上用于带动横梁(F3)转动的链轮(F4),所述传动件(2)的一端固定在驱动器(1)上,传动件(2)的另一端与链轮(F4)相互配合连接;还包括支撑杆(F1)和用于改变支撑杆(F1)与横梁(F3)之间角度并撑开支撑杆(F1)的支撑轮(B2),所述支撑杆(F1)的顶端可旋转固定在横梁(F3)的端部,所述支撑轮(B2)固定在支撑杆(F1)的末端,在防倒装置收起或是刚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轮(B2)的旋转平面与电动车防倒装置前进方向存在使支撑轮向外侧移动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F1)和支撑轮(B2)均有两个,两支撑杆(F1)固定在横梁(F3)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连杆(D1)和用于调节两支撑杆(F1)进行对称转动的调节器(E1),所述调节器(E1)的中部可旋转固定在横梁(F3)的中部,调节器(E1)的两端分别可旋转连接两连杆(D1)的一端,两连杆(D1)的另一端分别与两支撑杆(F1)旋转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3),所述传动件(2)分为两段,两段传动件(2)通过弹性件(3)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杆(F1)复位的拉簧(P1),所述拉簧(P1)一端固定在横梁(F3)的上,拉簧(P1)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F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防倒装置接触地面支撑轮(B2)进行滚动至电瓶车停止前进的过程中,所述支撑轮(B2)的转动平面逐渐平行于电动车前进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B2)倾斜设置在支撑杆(F1)上,支撑轮(B2)的转动平面和支撑杆(F1)的轴线延伸方向存在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F1)上还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手动放下的脚蹬(G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F3)上设有用于将防倒装置铰接在电动车车身上进行旋转的固定耳(A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辅助调节防倒装置收起或下落的压簧(4),所述压簧(4)的一端固定在电动车车身上,压簧(4)另一端固定在链轮(F4)上。
CN201721762206.3U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60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206.3U CN2078603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2206.3U CN2078603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60324U true CN207860324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6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220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60324U (zh) 2017-12-15 2017-12-15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60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396A (zh) * 2019-07-30 2019-10-15 吉林大学 电动车智能脚撑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9396A (zh) * 2019-07-30 2019-10-15 吉林大学 电动车智能脚撑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8450B (zh) 一种省力自行车停车装置
TW201107184A (en) Safety wheel set of two-wheeled vehicle
CN203294234U (zh) 一种两轮机动车的支撑平衡装置
CN207860324U (zh)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CN204399404U (zh) 一种折叠式滑板车
CN212354220U (zh) 二轮车自动稳撑系统
CN108082337A (zh) 可调节宽度的电动车防倒装置
CN102149595B (zh) 三轮车
CN107054508A (zh) 一种两轮车辆减速驻停自动支撑机构
CN204674740U (zh) 一种带座椅的电动折叠滑板车
CN110126942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骑行辅助车撑系统
CN209734352U (zh) 一种基于平衡车原理的拉伸折叠式移动担架
CN107985460A (zh) 可自行调节宽度的电动车起落架
CN209757376U (zh) 一种载人移动机器人的底盘悬挂结构及载人移动机器人
CN207617852U (zh) 一种可自行调节宽度的电动车起落架
CN104494733A (zh) 电动车安全行驶辅助装置
CN207955912U (zh) 一种便捷式折叠自行车
CN213138987U (zh) 一种二轮车自动稳撑系统
CN104044666B (zh) 电动自行车防侧翻支架
CN111497975B (zh) 二轮车自动稳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20342A (zh) 一种高速救援用轨道车
CN207889907U (zh) 可收折式滑板车
CN214729251U (zh) 一种防摔自行车梯子
CN202115658U (zh) 折叠自行车
CN218463546U (zh) 一种便于快捷收放的消防车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