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4972U -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 Google Patents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4972U
CN207844972U CN201820116451.5U CN201820116451U CN207844972U CN 207844972 U CN207844972 U CN 207844972U CN 201820116451 U CN201820116451 U CN 201820116451U CN 207844972 U CN207844972 U CN 207844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ging horse
supporting plate
hanging
auxiliary vehicle
installation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64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鹏
应帆
应一帆
蔡巨龙
陆宇奇
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Shipyard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ngnan Changx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ngnan Changx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ngnan Changxing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64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4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4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4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有可竖向移动的吊马托板,吊马托板的底面设有拉杆组件,导向件的上端设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拉杆组件相连,吊马托板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安装方式,通过车体完成吊马的运送,并且通过吊马托板完成吊马的升降,从而使吊马调整到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这样降低了反态安装吊马的施工难度,有效减少了船体分段反面安装吊马的工作量,节约了安装吊马的时间,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吊马安装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背景技术
吊马作为物件搬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受力构件之一,在船舶工程上应用十分广泛,并且使用数量巨大。船体及钢结构分段制造时,部分反态制造的分段由于需要翻身,需反态安装吊耳。该吊耳安装时,现阶段主要靠人力搬运到胎架下方,由于胎架高度一般在一米以上,工人搬运时需要弯腰负重前行,同时安装时吊耳需一名甚至多名工人手工托举或抬到特定位置,待另一名工人烧定位焊将吊耳固定后方可离开。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以下三点不足之处:
(1)劳动效率低:吊耳搬运完全需要人工搬运,安装时需要两名甚至多名工人配合;
(2)劳动强度大:例如,单只常用吊耳的重量在21.4kg~215kg不等,通常一个分段需反态安装的吊耳可能需要六至八只吊耳,通过人力搬运和托举吊耳劳动强度较大;
(3)易造成安全隐患:工人在搬运或者托举如此重量的吊耳时,若体力不支或操作不慎可能导致吊耳脱落,造成伤害事故。同时吊耳安装时,定位焊的焊接火花会落在下方托举的工人身上,若劳动防护不到位亦会对工人造成灼伤。
此外,有些是通过手拉葫芦及撬杠来定位安装的。这种安装方式也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能够降低反态安装吊马的施工难度,减少船体分段反面安装吊马的工作量,节约安装吊马的时间,保证安装人员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有可竖向移动的吊马托板,吊马托板的底面设有拉杆组件,导向件的上端设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拉杆组件相连,吊马托板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本体与导向件的上端相连,手拉葫芦的起重链与拉杆组件相连。
优选地,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竖向延伸的推升杆和横向延伸的拉杆,推升杆的上端与吊马托板固连,推升杆的下端与拉杆固连。
优选地,所述推升杆上还设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板,当且仅当所述吊马托板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限位板止挡于车体上。
优选地,所述吊马托板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板,每个固定板设有卡持口。
优选地,所述吊马托板上设有滑套,滑套滑动套设在导向件上。
优选地,所述滑套上设有四个滚轮,周向相邻的两个滚轮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优选地,所述吊马托板的底面上设有成角度布置的两个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有至少三个万向脚轮,且至少两个万向脚轮带有刹车器。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安装方式,通过车体完成吊马的运送,并且通过吊马托板完成吊马的升降,从而使吊马调整到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这样降低了反态安装吊马的施工难度,有效减少了船体分段反面安装吊马的工作量,节约了安装吊马的时间,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的主视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的左视图;
图3显示为吊马托板和拉杆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显示为吊马托板的俯视图;
图5显示为车体的俯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车体
2 吊马托板
2a 加强筋
3 手拉葫芦
3a 手拉葫芦的本体
3b 起重链
4 推升杆
5 拉杆
6 限位板
7 固定板
7a 卡持口
8 滑套
8a 滚轮
9 万向脚轮
10 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有可竖向移动的吊马托板2,吊马托板2的底面设有拉杆组件,导向件的上端设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拉杆组件相连,吊马托板2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
在船舶建造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安装方式,通过车体1完成吊马的运送,并且通过吊马托板2完成吊马的升降,从而使吊马调整到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这样降低了反态安装吊马的施工难度,有效减少了船体分段反面安装吊马的工作量,节约了安装吊马的时间,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反态安装吊马的操作过程如下:
先将吊马反态放置在吊马托架2上,再推动车体1将吊马运送到船体分段下,等车体1 到达安装位置后,打开驱动装置,吊马托板2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将吊马推升到焊接位置,然后通过点焊将吊马固定在船体分段上,最后撤离车体1。
结合图1、图2以及图5所示,上述导向件可以是两个导杆10,两个导杆10对称设置在车体1的相对两侧。吊马托板2均与两个导杆10相连,且可竖向移动。为了增强两个导杆10的稳固性,两个导杆10的顶端通过一连接杆固定相连。
上述驱动装置可以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上端为用于连接导向件的安装端,其下端为用于起吊拉杆组件的驱动端。使用时,伸缩机构的上端与导向件的上端相连,伸缩机构的下端与上述拉杆组件相连,通过伸缩机构的伸缩实现吊马托板2的升降;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手拉葫芦3,手拉葫芦3的本体3a与导向件的上端相连,手拉葫芦3的起重链3b与拉杆组件相连,手拉葫芦3拆装方便,也不需要通电,故安装人员通过手拉葫芦3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吊马托架2的升降。
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驱动装置对吊马托板2斜拉横吊,上述拉杆组件包括竖向延伸的推升杆4和横向延伸的拉杆5,推升杆4的上端与吊马托板2固连,推升杆4的下端与拉杆5 固连。这样驱动装置对吊马托板2的拉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而避免拉力的损失。
为了限定吊马托板2下降的最低位置,上述推升杆4上还设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板6,当且仅当吊马托板2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限位板6止挡于车体1上。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建造场地的路面可能不平整,或者车体1需要转弯行驶,因此,吊马很有可能在输送过程中从吊马托板2上掉落。为了使吊马固定在吊马托板2上,吊马托板2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板7,每个固定板7设有卡持口7a。使用时,将吊马放置在两个固定板7之间,并且使吊马的局部卡在卡持口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上述吊马托板2可以滑动设置在导向件上,上述吊马托板2上设有滑套8,滑套8滑动套设在导向件上。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滑套8和导向件之间的摩擦力,滑套8上设有四个滚轮8a,周向相邻的两个滚轮8a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在具体实施时,在每个滑套8中,其中两个滚轮8a位于滑套8的上半段,另外两个滚轮8a位于滑套8的下半段。
如图4所示,为了增强吊马托板2的强度,上述吊马托板2的底面上设有成角度布置的两个加强筋2a。
此外,上述车体1上设有至少三个万向脚轮9,且至少两个万向脚轮9带有刹车器,这样避免在推升吊马时车体1横向晃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的安装方式,通过车体、吊马托板将吊马调整到预先设定的安装位置,这样降低了反态安装吊马的施工难度,有效减少了船体分段反面安装吊马的工作量,节约了安装吊马的时间,保证了安装人员的安全。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向件,导向件上设有可竖向移动的吊马托板(2),吊马托板(2)的底面设有拉杆组件,导向件的上端设有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拉杆组件相连,吊马托板(2)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作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手拉葫芦(3),手拉葫芦的本体(3a)与导向件的上端相连,手拉葫芦(3)的起重链(3b)与拉杆组件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竖向延伸的推升杆(4)和横向延伸的拉杆(5),推升杆(4)的上端与吊马托板(2)固连,推升杆(4)的下端与拉杆(5)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升杆(4)上还设有横向延伸的限位板(6),当且仅当所述吊马托板(2)下降到最低位置时,限位板(6)止挡于车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马托板(2)的相对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固定板(7),每个固定板(7)设有卡持口(7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马托板(2)上设有滑套(8),滑套(8)滑动套设在导向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8)上设有四个滚轮(8a),周向相邻的两个滚轮(8a)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马托板(2)的底面上设有成角度布置的两个加强筋(2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设有至少三个万向脚轮(9),且至少两个万向脚轮(9)带有刹车器。
CN201820116451.5U 2018-01-23 2018-01-23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Active CN207844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6451.5U CN207844972U (zh) 2018-01-23 2018-01-23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6451.5U CN207844972U (zh) 2018-01-23 2018-01-23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4972U true CN207844972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6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6451.5U Active CN207844972U (zh) 2018-01-23 2018-01-23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4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9029B (zh) 一种组合型移动吊架
CN206156712U (zh) 一种桥梁施工高架作业平台
CN105800443A (zh) 带电磁吸盘的抓斗桥式起重机
CN208454320U (zh) 一种可移动高低腿龙门吊提梁装置
CN2848801Y (zh) 单主梁上下双小车门式起重机
CN207844972U (zh) 吊马反态安装用辅助车
CN201250058Y (zh) 改进的起重行车
CN210528962U (zh) 一种氧枪转运小车
CN103818819A (zh) 用于车辆驾驶室等大型工件流转的吊具
CN204737625U (zh) 一种起重机吊具定位和防摆装置
CN206751228U (zh) 一种双梁门式起重机
CN216190455U (zh) 单轨吊用带小车重型起重设备
CN206051351U (zh) 一种用于桥梁防撞墙模板装拆施工的桁吊
RU106625U1 (ru)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грузки/разгрузк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рельсов
CN202175538U (zh) 用于卷材、卷板类物件吊运的叉车专用吊具
CN201694739U (zh) 管道垂直吊装卡接装置
CN204569150U (zh) 一种轮胎吊司机室吊装工装
CN210480654U (zh) 一种副钩电磁桥式起重机
CN106429870A (zh) 一种组合结构流动式起重机
CN203593962U (zh) T形梁桥面系可移动横向张拉设备
CN209353221U (zh) 一种用于边护栏施工的可移动式悬臂作业平台
CN206858000U (zh) 一种稳定可靠的高性能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CN106115495B (zh) 一种伸缩臂桥式起重机
CN205574959U (zh) 球阀伸缩节搬运小车
CN205346673U (zh) 一种预制件吊装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2

Address after: 201913 No. 988 Changxing Jiangnan Avenue, Chongming County,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Jiannan Shipbuilding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13 1888 Jiangnan Avenue, Changxing Township, Chongm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ngnan Changxing Heavy Indust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