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3837U -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3837U
CN207843837U CN201721202782.2U CN201721202782U CN207843837U CN 207843837 U CN207843837 U CN 207843837U CN 201721202782 U CN201721202782 U CN 201721202782U CN 207843837 U CN207843837 U CN 207843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element
transportation frame
support
lateral edges
shipp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027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亚科·萨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dvik Mining and Construction Oy
Original Assignee
Sandvik Tamrock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dvik Tamrock Oy filed Critical Sandvik Tamrock O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3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3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运输框架用于支撑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其为格子状部件,包括连接到彼此的至少四个支撑件(2a,2b);每个支撑件是伸长的板状部件,其具有平面表面(3a,3b)、纵向的侧边缘(4a,4b,5a,5b)和横向的端部边缘(6a,6b),支撑件的侧边缘形成运输框架(1)的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以及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表面处,支撑件的至少一些侧边缘(5a,5b)设置有支撑表面(8a,8b),以支撑布置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的物品。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平台(12),其具有顶部表面(13)和底部表面(14);和运输框架(1),其底部表面支撑抵靠在运输平台(12)的顶部表面(13)上,并且其顶部表面布置用以接收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

Description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框架,用于支撑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平台和支撑在其上方的运输框架。
本发明的领域在本申请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中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背景技术
对于将机器、设备和各种的类似物品打包以用于运输和存储而言,通常使用货板,物品通过不同种类的支撑件和紧固装置支撑在该货板的顶部。在目前的解决方案中,例如已经检测到关于可用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并且改进的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本发明的运输框架的特征在于第一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所呈现的内容。
本发明的运输装置的特征在于第二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所呈现的内容。
所公开的解决方案的想法是运输框架是格子状部件,用于支撑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运输框架包括连接到彼此的四个或更多个支撑件,其一起形成格子状结构。至少一些所述支撑件是伸长的板状部件,该伸长的板状部件具有平面表面、纵向的侧边缘以及横向的端部边缘。支撑件的所述侧边缘形成运输框架的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此外,在运输框架的顶部表面处,支撑件的至少一些侧边缘设置有支撑表面,用以支撑布置在运输框架的顶部的物品。
所公开的解决方案的其中一个好处是运输框架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定制,以用于每种支撑需求。由于格子状结构,该结构是牢固的并且同时是轻的。此外,由于格子结构,在支撑表面之间可以有自由空间,以接收在支持点之间的部分上的所支撑的物品的外形。
此外,所公开的运输装置的想法是运输装置包括运输平台和布置成通过其顶部表面支撑的运输框架。运输框架的底部表面因此用作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抵靠在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上,并且在其部分上的运输框架的顶部表面接收并且支撑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此外,运输框架是格子状部件,包括至少四个相互连接的支撑件,该支撑件是伸长的板状部件,该伸长的板状部件具有竖直的平面表面、纵向的侧边缘以及横向的端部边缘。在运输框架的顶部表面处,支撑件的至少一些侧边缘设置有支撑表面,用以支撑布置在运输框架的顶部的物品。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还具有多个联接凹槽,其在顶部处开口,用于接收在运输框架的底侧上的支撑件的侧边缘。
在该申请中,支撑框架的板状部件可以包括:除实体连续板之外,还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的板。此外,也可以由格栅板形成支撑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说支撑件具有平面表面、侧边缘和端部边缘。
实施例的想法是:支撑件的平面表面是竖直的,并且在由平面表面所限定的空间中有开口的、蜂窝状空间。所支撑的物品的外表面上的突起、表面形状或其它部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挤入该蜂窝状自由空间。
实施例的想法是:格子状运输框架与形成格子的支撑件的壁厚相比,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尺寸。换句话说,与板状支撑件的横向的壁厚相比,板状支撑件的端部边缘在高度方向上具有明显更大的长度。板状支撑件可以因此是相对薄的材料,然而由于格子特性,它们可以与其它的支撑件一起形成牢固的结构。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件是单独的部件,并且利用可拆卸的联接而连接到彼此。在这种情况下,支撑件可以仅当需要时在其位置上连接,由此单独的支撑件的存储和处理是容易的并且占用很少的空间。相应地,在物品已经运输之后,运输框架可以易于拆卸成部件,并将堆成小尺寸的运输框架返回到发送出来的地方,或者将堆成小尺寸的运输框架存储起来,以备后面使用。此外,与制造固定的格子状结构相比,制造单独的支撑件是快速的和简单的。
实施例的想法是:在所述支撑件之间有榫接接合(comb jonit)。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交叉的支撑件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可互连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当所述的凹口或缺口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并且被推到一起时,接合在一起的支撑件将在接合点处重叠。该接合保证了对角的刚度,而不需要额外的紧固。此外,将支撑件接合到彼此是快速的和容易的。此外,制造接合中所需的凹口是简单的。
实施例的想法是:在运输框架的支撑件之间有可拆卸的联接,其可以在没有工具或者单独的附接装置的情况下打开和关闭。可拆卸的联接可以因此基于形状锁定,其不需要使用安装螺钉、粘合剂或类似物。当运输框架的组装和拆卸可以在没有单独的安装装置和工具的情况下进行时,易于改变运输框架以用于每种运输需求,并且例如,组装可以刚好在使用之前执行。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件和至少两个平行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垂直于彼此并且因此形成格子状结构。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典型的结构包括在距彼此一定的横向距离处的两个较长的第一支撑件,和连接到它们的三个或更多个较短的第二支撑件。较长的第一支撑件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更多个可选的位置以用于较短的第二支撑件。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其相对于彼此交叉。第一支撑件的长度超过第二支撑件的长度,由此当从上方看时,运输框架大体上是矩形的。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其相对于彼此交叉。至少所述较短的第二支撑件的顶部侧的侧边缘设置有支撑表面,用以支撑物品。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较长的第一支撑件的顶部侧的侧边缘设置支撑表面,用以支撑附属设备、用户手册和与所支撑的物品或设备有关的附件。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包括多个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其相对于彼此交叉。较短的第二支撑件的底部侧的侧边缘包括端部部分和中间部分,该端部部分从端部边缘一直延伸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联接点,该中间部分则处在联接点之间的部分上。相比端部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延伸更大的距离到运输框架的底部表面侧。此外,所述端部部分包括向下指向的平面支撑表面,并且中间部分包括偏离直线的成形面。
实施例的想法是:至少一些支撑件在它们的顶部表面侧上的侧边缘上设置有成形面,其作为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接收物品,并且侧边缘的形状偏离直线。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表面包括物品特定的成形面,该成形面根据物品的外形来形成,由此顶部侧的侧边缘的形状偏离直线。所支撑的物品可以是机器、设备、致动器、机器部件或在其外表面上具有支撑点的类似物品,并且在支撑点之间可以有不同形状的表面。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表面成形,用以接收凿岩机。换句话说,支撑表面通过考虑凿岩机的预定支撑点而成形,并且考虑凿岩机的外表面的形状而将支撑表面布置在距彼此的一定距离处。此外,支撑件和由它们所形成的运输框架的尺寸进行设计,以接受凿岩机的质量。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表面成形,用以接收破碎锤。在这种情况下,运输框架通过考虑破碎锤的支撑点、形状和质量而形成。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表面仅在较短的第二支撑件上。
实施例的想法是:每个较短的第二支撑件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设置有偏离彼此的成形面。
实施例的想法是:所述支撑表面,除顶部侧的侧边缘之外,还存在于底部侧的侧边缘上。
实施例的想法是:至少一些较短的第二支撑件在其底部侧的侧边缘上包括凹槽,用于接收凿岩装备。凿岩装备可以包括钢钻柄、钻杆、钻管或其它的钻具。
实施例的想法是:支撑表面的所述成形面包括一个或多个凹槽、凹口或突起。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的支撑件具有抗弯的刚性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支撑件在没有外部支撑的处理期间保持其原来的形状,这有利于运输框架的组装、拆卸和处理。此外,当例如所支撑的物品是重型机器部件或设备时,抗弯的刚性支撑件可承受大的载荷,而不会压缩或塌缩。运输框架的支撑件可以由板状材料形成,板状材料的内部基本结构为实体且是非纤维材料。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的支撑件具有木头材料。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包括木头材料的生态性质、较轻的重量和耐久性。另外,由木头制成的部件可以再循环或通过燃烧处理。此外,木头材料的可获得性良好。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的支撑件具有胶合板。胶合板是坚固且耐用的材料。各种支撑件可以从一块胶合板上容易且经济地切割下来并成形。当考虑其重量时,胶合板是干净、易于工作以及非常不易弯与耐用的材料。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包括多个联接凹槽,其在预定的间隔下相对于彼此交叉。组装在运输框架中的每个支撑件可以适配在联接凹槽中,使得支撑件部分地在联接凹槽的内部。这样,支撑件在竖直安装后待在原位,而不需要单独的支撑,这使得组装框架更容易。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和运输框架的单独的支撑件布置用以形成建筑系统,其中所期望数量的支撑件可以连接到运输平台中的所述多个联接凹槽,同时所述支撑件设置有相对于彼此相似或不同的支撑表面和成形面。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运输平台上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用现成的支持件建造运输框架,匹配确切的运输需求。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具有防水材料并且可以包括向上指向的边界,由此运输平台适于在运输框架下方形成防水盆。这样做可以确保可能泄漏出所运输的产品的液体或油不会弄脏包装的外表面和环境。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具有在其纵向中心线上的斜槽以及在斜槽的两侧的横向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设置有纵向的第一联接凹槽,用于接收运输框架的第一支撑件,并且还设置有横向的第二联接凹槽,用于接收运输框架的第二支撑件。运输平台的中心斜槽可以作为收集盆,用于可能从产品中掉落的杂质和液体,以便以管理的方式将其收集到运输平台的底部。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由塑料材料制成。运输平台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塑料材料和一种或多种强化剂。例如,运输平台可以通过旋转铸造制成。此外,运输平台可以具有壳结构,其中在形成其外表面的壳体之间有中空的空间,该中空的空间可以是空的或填充有合适的填料。塑料材料允许形成具有不同形状的轻且耐用的运输平台。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包括至少一种紧固装置,用以将物品和运输框架联接抵靠在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上。运输装置可以是,例如设置有快速锁定装置的紧固带。运输平台可以包括联接环,紧固装置可以紧固到该联接环。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平台可以设置有盖子。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可以具有边界、沟槽或类似物,用于定位盖子并且在盖子和运输平台之间形成紧密联接。盖子可以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实心件,适合运输平台的顶部,并且可以因此保护通过支撑框架支撑在运输平台的顶部的物品。
实施例的想法是:运输框架的支撑件包括标记系统,用于组装框架。支撑件可以标记有代码,该代码向用户显示每个支撑件的正确位置。代码可以是,例如字母、数字、符号或颜色标记。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更详细地解释了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框架组装之前的运输框架的支撑件,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组装的运输框架,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运输平台,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抵靠在运输平台的顶部表面的运输框架的布置,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运输平台和运输框架的运输装置,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设置有紧固装置的运输装置,
图7示意性地示出并且极大地简化了通过运输框架支撑在运输平台的顶部的凿岩机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涉及岩石破碎和处理的可能物品的图示,解决方案作为一个呈现的方案可以应用在该物品的运输和存储中。
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以简化的方式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相似的部分通过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组装之前的运输框架1,并且图2示出了在组装之后的。运输框架1包括相对于彼此交叉的多个支撑件2,在该例中,有两个较长的第一支撑件2a和三个较短的第二支撑件2b。显然,可以有多于两个的第一支撑件2a并且可以有两个或多于三个的第二支撑件2b。
支撑件2是伸长的板状部件,并且它们具有竖直的平面表面3a,3b、纵向的底部侧的侧边缘4a,4b、纵向的顶部侧的侧边缘5a,5b和横向的端部边缘6a,6b。所述的第一支撑件2a的顶部侧的侧边缘5a和所述的第二支撑件2b的底部侧的侧边缘4b可以设置有联接凹口7a和7b,由此凹口可以布置到位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推动它们,使得一个在另一个的内部,如图2所示。因此,简单的榫接接合可存在于支撑件2a,2b之间。榫接接合可以相对于彼此垂直地连接支撑件2a,2b,或者可选地是,凹口和榫接接合可以在支撑件之间形成所期望的角度位置。通常,在支撑件2a,2b之间的联接是仅基于形状锁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中不是必需需要粘合剂或螺丝紧固。如图1和2所示,对准板状支撑件2a,2b,使得其平面表面3a,3b在使用情况下是竖直的,并且顶部侧的侧边缘 5a,5b指向上方。
至少一些较短的支撑件2b在其顶部侧的侧边缘5b上包括支撑表面8b,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可支撑抵靠在该支撑表面8b上。支撑表面 8b具有凹口、突起、成形面、凹槽或其组合。如图1和2所示,例如最左侧的较短支撑件具有向上延伸的突起,在该突起的中部有凹槽;中央的较短支撑件在边界上具有两个凹口并且在中间具有成形面,该成形面由位于不同平面上的两个平面表面形成;并且此外,最右侧的较短支撑件具有凹口以及在两侧上的平面表面。图1和2还示出了两个较长支撑件的顶部侧的侧边缘5a都可以具有支撑表面8a。如果需要,则底部侧的侧边缘4a,4b可以具有支撑表面8c。在一些情况下,直的侧边缘 5a,5b也可以用作支撑表面8。
支撑件2a,2b可以用代码9标记,以帮助组装。组装方向用图中的箭头K表示。运输框架1可以预先组装,然后作为一个整体定位在运输平台上,或者可选地是,支撑件2a,2b可以独立地安装在运输平台上。
图2示出了相对于彼此横向的支撑件2a,2b的平面表面3在它们之间限定了蜂窝状的空间10,该蜂窝状的空间10是中空的并且向上和向下地开口。该图通过虚线11示出了以下事实,即:空间10可以在支撑点之间接收所支撑的物品的外表面的形状,由此物品可以部分地在处顶部表面的下方,该顶部表面由运输框架1的顶部侧的侧边缘5a,5b形成。
图3的运输平台12包括顶部表面13和底部表面14,并且当从上方看时,它可以大体上是矩形的。顶部表面13具有多个第一联接凹槽 15a,其向上开口,用于接收第一支撑件,以及多个第二联接凹槽15b,其向上开口,用于接收第二支撑件。然后,在运输框架的支撑件的底部侧处的侧边缘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推动到所述的联接凹槽15a,15b。第一联接凹槽15a可以从运输平台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延伸,并且第二联接凹槽15b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凹槽部分组成。此外,运输平台1的顶部表面13可以在联接凹槽15a之间具有斜槽16。斜槽16和向上指向的边界17可以在所述顶部表面13上形成盆。运输平台1的底部表面14 侧可以具有空间18,用于运输的装置的提升装置,比如升降叉车。围绕所述的空间18可以有突起或类似的保险杆18a,以保护运输平台12 的侧表面。
图4和图5示出了运输装置19,该运输装置19包括运输平台12 和支撑在其顶部表面13上的运输框架1。运输框架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安装在运输平台12上。
图6示出了运输平台12可以设置有紧固装置20,该紧固装置20 可以是紧固带或类似物。顶部表面13或运输平台12可以具有环21或相似的紧固点,用于紧固装置20。
图7示出了运输装置19,用于支撑凿岩机22。凿岩机22通过支撑件2b支撑,该支撑件2b属于运输框架1并且具有向上指向的支撑表面8b,该支撑表面8b布置成抵靠在凿岩设备上的支撑表面上。运输装置19还可以包括盖子23。图7附加地示出了支撑件2a,2b可以包括多个辅助的联接凹槽15c,当运输框架被组装用于另一个物品时,该联接凹槽15c可以找到用处。此外,关于支撑件2a,2b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有不同的支撑件2a,2b,由此它们可以形成建筑系统,该建筑系统允许不同种类的运输框架被组装用于手头的目的。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中所阐述的解决方案特别适合用于运输和存储采矿业的物品,比如用于岩石破碎和后处理的机器、设备和工具。
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中所公开的特征可以这样使用,而不管其它特征。另一方面,当需要时,本申请中所公开的特征可以组合起来,以提供不同的组合。
附图及其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想法。本发明的细节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10)

1.运输框架,用于支撑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其特征在于:
运输框架(1)是格子状部件,其包括连接到彼此的至少四个支撑件(2a,2b);
每个支撑件(2a,2b)是伸长的板状部件,其具有平面表面(3a,3b)、纵向的侧边缘(4a,4b,5a,5b)和横向的端部边缘(6a,6b),
支撑件的侧边缘(4a,4b,5a,5b)形成运输框架(1)的底部表面和顶部表面;以及
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表面处,支撑件(2a,2b)的至少一些侧边缘(5a,5b)设置有支撑表面(8a,8b),以支撑布置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的物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2a,2b)是单独的部件并且用利可拆卸的联接连接到彼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件(2a,2b)之间有榫接接合;以及
榫接接合包括,在相交叉的支撑件(2a,2b)中,在竖直方向上可互连的第一凹口(7a)和第二凹口(7b),由此支撑件(2a,2b)能够布置成在接合点处重叠。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
运输框架(1)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第一支撑件(2a)和至少两个平行的第二支撑件(2b);以及
所述第一支撑件(2a)和第二支撑件(2b)垂直于彼此并且因此形成格子状结构。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些支撑件(2a,2b)在其顶部表面侧上的侧边缘(5a,5b)上设置有成形面,其作为支撑表面(8a,8b),该支撑表面接收物品,并且侧边缘(5a,5b)的形状偏离直线。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框架,其特征在于:
支撑件(2a,2b)由抗弯的刚性实体材料制成。
7.运输装置,包括:
运输平台(12),其具有顶部表面(13)和底部表面(14);以及
运输框架(1),其底部表面支撑抵靠在运输平台(12)的顶部表面(13)上,并且其顶部表面布置用以接收所运输或存储的物品;
其特征在于:
运输框架(1)是格子状部件,包括至少四个互连的支撑件(2a,2b),该格子状部件是伸长的板状部件,其具有竖直的平面表面(3a,3b)、纵向的侧边缘(4a,4b,5a,5b)和横向的端部边缘(6a,6b);
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表面处,支撑件(2a,2b)的至少一些侧边缘(5a,5b)设置有支撑表面(8a,8b)以支撑布置在运输框架(1)的顶部的物品;以及
运输平台(12)的顶部表面(13)还具有多个联接凹槽(15a,15b),其在顶部处开口,用于接收运输框架(1)的底部侧的支撑件(2a,2b)的侧边缘(4a,4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运输平台(12)的顶部表面(13)包括多个的联接凹槽(15a,15b),其在预定的间隔下相对于彼此交叉;以及
每个支撑件(2a,2b)适合于部分地设置在联接凹槽(15a,15b)的内部并且因此锁定到竖直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运输平台(12)和运输框架(1)的单独的支撑件(2a,2b)布置用以形成建筑系统,其中所期望数量的支撑件(2a,2b)能够连接到运输平台中的所述多个联接凹槽(15a,15b)。
10.如权利要求7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运输平台(12)具有防水材料并且包括向上指向的边界(17),由此运输平台(12)适合于在运输框架(1)的下方形成防水盆。
CN201721202782.2U 2016-09-22 2017-09-20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Active CN2078438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U20160161U FI11624U1 (fi) 2016-09-22 2016-09-22 Kuljetuskehikko ja -väline
FIU20160161 2016-09-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3837U true CN207843837U (zh) 2018-09-11

Family

ID=5869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02782.2U Active CN207843837U (zh) 2016-09-22 2017-09-20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3837U (zh)
AU (1) AU2017101198A6 (zh)
CL (1) CL2017002311U1 (zh)
FI (1) FI11624U1 (zh)
IE (1) IES20170191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8751A (zh) * 2019-11-20 2022-07-08 康宁公司 用于运送脆性材料板的装置、组件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8751A (zh) * 2019-11-20 2022-07-08 康宁公司 用于运送脆性材料板的装置、组件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ES86900B2 (en) 2018-05-30
AU2017101198A6 (en) 2017-11-02
IES20170191A2 (en) 2018-05-30
AU2017101198A4 (en) 2017-10-19
CL2017002311U1 (es) 2018-02-16
FI11624U1 (fi)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06268T3 (es) Palet para almacenar y transportar productos.
US5950546A (en) Double deck fold-up pallet
US7644666B2 (en) Pallet
JP6358584B2 (ja) 分解可能な自己組立構造
US20080308015A1 (en) Nestable Pallet
US20090000527A1 (en) Three piece welded plastic pallet
AU2007241641A1 (en) Improved Pallet
CN207843837U (zh) 运输框架和运输装置
SK1772019U1 (sk) Skladateľný viacposchodový obal s flexibilnými vložiteľnými bunkami na prepravu tovaru
EA035115B1 (ru) Поддон,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из гофрированного картона
KR101793033B1 (ko) 박스 적층용 프레임
JP6594657B2 (ja) パレット
KR20140007700A (ko) 포장박스를 가진 화물적재용 팔레트
US20100107936A1 (en) Pallet for storing and transporting goods
WO2007123423A9 (en) Pallet having a low density core upper deck.
CN205686772U (zh) 瓦楞纸托盘
CN208037012U (zh) 木框纸板组合周转箱
KR101847768B1 (ko) 삽입형 파레트
KR102218232B1 (ko) 팔레트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벽돌의 적재 및 운반방법
KR101533505B1 (ko) 화물 적재장치
KR102104253B1 (ko) 날개 일체형 종이 파렛트
KR200451759Y1 (ko) 지관과 골판지를 이용한 팔레트
CN209506388U (zh) 承重型仓储笼
EP3094567B1 (en) Plastic pallet with single layer top deck having inserts therein and related method
CN205293386U (zh) 新型折叠周转箱门板卡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