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7411U -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7411U
CN207837411U CN201721444170.4U CN201721444170U CN207837411U CN 207837411 U CN207837411 U CN 207837411U CN 201721444170 U CN201721444170 U CN 201721444170U CN 207837411 U CN207837411 U CN 207837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k body
electric heating
bakeware
heating bakeware
hand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441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文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iu Taro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iu Taro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iu Taro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iu Taro Cat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441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7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7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7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包括盘体(1)及从盘体(1)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把持部(2),盘体(1)呈微平板状,且在盘体(1)背部中心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101),在盘体(1)背部两侧还设有温感插槽(102),以便于温感装置的插入及紧密贴合;盘体(1)正面周侧靠近把持部的位置开有若干通孔(103)。本实用新型烤盘微平板式的结构设计合理,可适量存油、烤制风味更佳,盘体背部中心的加强筋既提高了整体强度、又利于稳固定位,能够直接贴合在加热管上,热效率更高,另外通过温感插槽的设置,一方面保护温感装置免受油污影响,另一方面紧密贴合起到准确的测温作用,实现对电热烤盘温度的准确控制,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背景技术
烧烤作为广受欢迎的烹调方式,业已成为生活中朋友同事多人聚会、休闲娱乐常见的选择之一。在烧烤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烤盘以用于放置待烤食物。如中国专利CN201520794070.9,市面现有习知的烤盘底部多是呈大幅拱起状,以便在烤制过程中泄油,此种设计的缺点是不能适当存油,导致很多菜品烤制后颜色变黄、脱水严重,感官和口感不佳,且长时间高热使用后烤盘容易变形、放置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电热烤盘,通过采用微平底结构、并增设温感插槽,同时合理优化加强筋及通孔的布设,解决了现有技术烤盘烧烤效果不佳、易变形晃动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包括盘体及从盘体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把持部,所述盘体呈平板状,所述盘体的背部中心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盘体两侧设有温感插槽,所述盘体的正面周侧靠近所述把持部的位置还开有若干通孔。
优选的,所述盘体的正面中心具有一弧形隆起结构,所述弧形隆起结构自所述盘体的正面中心平滑向所述盘体的周边延伸过渡。
优选的,所述弧形隆起结构相对于所述盘体的正面的隆起高度为5mm。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三组,其中一组呈环形并位于所述盘体的背部中心,其余两组呈弧线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环形的加强筋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盘体呈矩形,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盘体的矩形长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长椭圆形孔。
优选的,所述温感插槽为圆弧底的半开放状盲槽,且设置于所述盘体的矩形两短边侧的中点处。
优选的,所述把持部具有翻边结构。
优选的,所述盘体为压铸铝制盘体。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烤盘结构设计为微平的,既能够将多余油脂排除也能够适量存油,在烧烤过程中能有效地保留肉类食物烤制后的油脂,来用于烤制后面的蔬菜类,增加口感;在烤盘盘体背部中心的加强筋设计与烤炉上的加热管相配合,放置后即可稳定的卡在加热管上,这样既提高了烤盘整体强度、又利于稳固定位,同时因直接匹配贴合在加热管上,使加热效率更高,烤制效果更好;烤盘一侧的温感插槽的设置,用于与烤炉上的温度感应器装置相配合插接,其一方面能够保护温感装置、减轻所受油污影响,另一方面使烤盘盘体能与温感装置紧密完全贴合、起到更准确的测温作用,进而实现对电热烤盘温度高低的自动准确控制,达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避免烤制过程中过热、油纸烧毁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烤盘正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烤盘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1、盘体,101、加强筋,102、温感插槽,103、通孔,2、把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由图1、2可见,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包括盘体1及从盘体1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把持部2,把持部2优选具有翻边结构、平滑不割手,以便于使用。
盘体1整体呈微平板状,盘体1背部为平板,盘体1正面中心可以设有一弧形隆起结构,该弧形隆起结构自盘体正面中心平滑向盘体周边延伸过渡,其相对于盘体正面的最高隆起高度为0~5mm,优选为5mm,通过设计该实体渐进弧面,以便烤制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减缓排油速度、可适量保留油分供食材吸收,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烤盘规格及需要,也可设计为其它数值。在本实施例中,盘体1整体尺寸近似矩形,但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烤炉大小情况盘体1也可设计为圆形、椭圆形或其它适用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在盘体1的背部中心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101,加强筋101的数量及布置可根据烤炉上加热管的实际形式进行灵活设计,以达到两者间匹配贴合、稳定卡置,从而获得高效的加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将加强筋101设置为三组,其中一组呈环形并位于盘体1的背部的中心,其余两组呈弧线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环形的加强筋的两侧,结构稳定合理、整体强度大。
在盘体1背部还设有温感插槽102,温感插槽102优选为两个,分别对应设置在矩形盘体1的两短边侧的中点处,温感插槽102的形状可根据烤炉上的温度感应器装置设计,根据烤炉中常用的感温棒,优选设计为圆弧底的半开放状盲槽,以利于紧密完全贴合、起到更准确的测温作用。
在盘体1的正面周侧,靠近矩形长边两侧的把持部的位置还开有若干通孔103,通孔103优选设置为长椭圆形孔,且互相平行并排设置,以作泄油与抽烟口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盘体1与把持部2为一体成型结构,盘体1优选采用压铸铝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包括盘体及从盘体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把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呈平板状,所述盘体的背部中心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盘体两侧设有温感插槽,所述盘体的正面周侧靠近所述把持部的位置还开有若干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的正面中心具有一弧形隆起结构,所述弧形隆起结构自所述盘体的正面中心平滑向所述盘体的周边延伸过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隆起结构相对于所述盘体的正面的隆起高度为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三组,其中一组呈环形并位于所述盘体的背部中心,其余两组呈弧线状且对称布置于所述环形的加强筋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呈矩形,所述通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盘体的矩形长边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长椭圆形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插槽为圆弧底的半开放状盲槽,且设置于所述盘体的矩形两短边侧的中点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具有翻边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为压铸铝制盘体。
CN201721444170.4U 2017-11-02 2017-11-02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Active CN207837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44170.4U CN207837411U (zh) 2017-11-02 2017-11-02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44170.4U CN207837411U (zh) 2017-11-02 2017-11-02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7411U true CN207837411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26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44170.4U Active CN207837411U (zh) 2017-11-02 2017-11-02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7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14735U (zh) 多功能火锅盘
CN207837411U (zh) 一种新型电热烤盘
CN106724764A (zh)
CN202015083U (zh) 一种多用电热锅
CN205107408U (zh) 一种用于碳烤生蚝的烤盘
CN204743719U (zh) 电热烧烤两用锅
CN211212726U (zh) 一种新型空气炸锅炸篮
CN202981591U (zh) 造型荷包蛋煎蛋器
CN208988451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复合型锅具
CN207745009U (zh) 方形煎锅
CN103284587A (zh) 新型具有吸烟功能的锅子
CN204500401U (zh) 一种烤盘
CN205493503U (zh) 一种带锅具升降功能的火锅炉
CN205251306U (zh) 一种侧置风扇的烧烤炉
CN204665358U (zh) 一种适用于野外使用的多功能炉子
CN217959640U (zh) 一种新型铁锅
CN201691750U (zh) 一种煎锅
CN209574436U (zh) 一种多功能披萨锅
CN220459212U (zh) 一种烧烤火锅一体的器皿
CN2904887Y (zh) 带烧烤的火锅
CN203539079U (zh) 一种平底锅
CN201968442U (zh) 具有凸起的锅
CN209661413U (zh) 一种防粘结易拆卸的元宝炉
CN211093503U (zh) 一种多功能烤盘
CN210902662U (zh) 一种电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