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3086U -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33086U
CN207833086U CN201820032982.6U CN201820032982U CN207833086U CN 207833086 U CN207833086 U CN 207833086U CN 201820032982 U CN201820032982 U CN 201820032982U CN 207833086 U CN207833086 U CN 2078330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lens
camera lens
axial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29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micro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29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33086U/zh
Priority to ES18874236T priority patent/ES2960005T3/es
Priority to EP18874236.5A priority patent/EP3674766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98470 priority patent/WO2019085566A1/zh
Priority to US16/648,960 priority patent/US1164463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330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330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所述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包括:镜头座(1);镜头(4);调焦轮(8),其与所述镜头(4)以同步转动且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及轴向定位结构,其对所述调焦轮(8)进行轴向定位。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中,设置对调焦轮的轴向限位,并设置使得调焦轮与镜头能够相对轴向运动。在调焦过程中,镜头相对于调焦轮轴向移动,而调焦轮因为存在轴向定位结构而不会有轴向的移动。这样,大大增强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保证了外观的整体形态在调焦过程中不受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以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技术的成像装置,尤其是对于手持红外测像仪,在手动调焦时, 一般都是调焦轮与镜头锁死,通过调焦轮的转动,带动镜头前后移动,从而实现调焦。在这种调焦方式中,调焦轮与镜头一起前后移动,会使整个产品的使用体验下降,同时整个产品的外观形态,也会因为调焦轮的位置前后移动而产生改变。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在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实用新型中,调焦是指改变镜头光心到底片平面的距离,以获得本物体清晰像的调节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使得在进行调焦的过程中,调焦轮保持在设定的轴向位置,以提高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所述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包括:
镜头,
镜头座,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座螺纹连接;
调焦轮,其与所述镜头以同步转动且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及
轴向定位结构,其对所述调焦轮进行轴向定位。
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结构来实现调焦轮与镜头之间的同步转动但是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连接关系,例如能够采用平键、花键等结构。此外,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允许所述调焦轮转动,但是阻止其轴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限位座和转动圈,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至成像装置的主体,所述转动圈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的径向外侧,且所述转动圈相对于所述限位座的轴向位置被限定,其中,所述调焦轮与所述转动圈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轴向定位结构进一步包括压圈,所述压圈螺纹连接至所述限位座的一端,所述限位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径向扩张部,所述转动圈在轴向上被夹在所述压圈与所述限位座的径向扩张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调焦轮由径向延伸的紧固螺钉固定连接至所述转动圈。
优选地,在所述限位座的径向外周设置有润滑脂槽。
优选地,所述限位座由第二螺丝固定至所述成像装置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限位座包括外周壁、内周壁和连接所述外周壁与内周壁的环形板,所述转动圈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的外周壁的径向外侧,所述环形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螺丝穿过所述安装通孔连接至所述成像装置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调焦轮通过键槽配合与所述镜头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镜头的外周设置有键,所述调焦轮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直槽,所述键与所述轴向直槽相互配合,所述键能够在所述轴向直槽内轴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镜头的镜头后端面与所述镜头座配合形成对所述镜头的后轴向限位;所述镜头的键与所述调焦轮的轴向限位部配合形成对所述镜头的前轴向限位。
优选地,在所述调焦轮上设置有手轮橡胶和装饰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所述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
前壳;
镜头座,其固定连接至所述前壳,且在所述前壳与所述镜头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镜头,所述镜头与所述镜头座螺纹连接;
调焦轮,其通过键槽配合与所述镜头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以及
轴向定位结构,其对所述调焦轮进行轴向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中,设置对调焦轮的轴向限位,并让调焦轮与镜头通过键槽的导向活动配合。这样在调焦轮转动时,带动镜头转动,进一步利用镜头与镜头座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镜头相对于镜头座轴向运动,由此实现调焦。在调焦过程中,镜头相对于调焦轮轴向移动,而调焦轮因为存在轴向定位结构而不会有轴向的移动。这样,大大增强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保证了外观的整体形态在调焦过程中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示出镜头座与箭头的装配方式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限位座组件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5b是示出限位座组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示出限位座组件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调焦轮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调焦限位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手轮橡胶、前罩等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是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示意性立体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包括:镜头座1、镜头4、调焦轮 8和轴向定位结构。调焦轮8与镜头4以同步转动且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例如,调焦轮8通过键槽配合与镜头4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也就是说,调焦轮8能够带动镜头4转动,通过镜头4与镜头座1之间的螺纹配合关系,将镜头4的所述转动转化为轴向运动,由此实现调焦。
需要指出的是,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结构来实现调焦轮与镜头之间的同步转动但是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连接关系。例如能够采用平键、花键等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平键与花键都是轴向设置的。在一个示例中,在镜头的外周设置径向凸起(例如花键),在调焦轮上相应地设置有径向凹入的槽(例如花键槽)。在另一个示例中,在镜头的外周和所述调焦轮上,都设置有周向对齐设置的槽,在所述槽内设置有键。有利的是,在调焦轮与镜头之间,尤其是在前述的键槽配合结构处,设置有润滑油或润滑脂。
轴向定位结构对调焦轮8进行轴向定位,在调焦轮8转动的过程中,阻止调焦轮8轴向运动。也就是说,调焦轮8仅仅转动,但是不进行轴向运动。换句话说,在调焦过程中,调焦轮8相对于镜头同步转动,但是不随着镜头轴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中,设置对调焦轮的轴向限位,并让调焦轮与镜头通过键槽的导向活动配合。这样在调焦轮转动时,镜头通过键槽的配合实现轴向移动,而调焦轮因为存在前后的限位不会有轴向的移动。从而,增强产品的使用体验,同时保证了外观的整体形态不受影响。
镜头4可以是任何适当的镜头。有利的是,镜头4为设置在手持红外测像仪上的红外镜头。
参见图1和图9,为了改善调焦时的手感,在调焦轮8上设置有手轮橡胶 10。为了增加美感,在调焦轮8上设置有装饰圈9。手轮橡胶10和装饰圈9 都套接在调焦轮8的径向外周上。在手轮橡胶10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轴向延伸的条纹,以提高摩擦力。实际上,在进行手动调焦时,操作者转动手轮橡胶 10,进而使得调焦轮8带动镜头4转动。
参见图3和图4,调焦轮8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直槽81,所述轴向直槽 81与在所述镜头4的外周上设置的键41相互配合,所述键41能够在所述轴向直槽81内轴向滑动。调焦轮8的轴向直槽81与镜头4的键41的配合,使得调焦轮8与镜头4在转动上是同步的,但是两者能够相对轴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在调焦轮上设置键,而在镜头上设置轴向直槽,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键4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此外,轴向直槽81与键41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而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图示实施例中采用三个周向均布键槽配合的布置方式。
在图示实施例中,键41以一体结构形式设置在镜头4的外周。也可以在镜头4的外周设置槽,并将键41设置在所述槽内,并突出于所述槽。
有利的是,如图8所示,镜头4的镜头后端面与镜头座1配合形成所述镜头4的后轴向限位(图8中的B处);镜头4的键41与所述调焦轮8的轴向限位部配合形成所述镜头4的前轴向限位(图8中的A处)。上述的后轴向限位和前轴向限位限制镜头4的最大轴向运动区间,也就是说限定了最大的调焦范围。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来实现调焦范围的限制。现有技术中的调焦限位一般通过螺丝与槽实现,但是本实用新型则可以通过镜头后端面与镜头座配合及调焦轮与镜头通过键槽配合实现。
参见图5a和图5b,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限位座5和转动圈6。限位座5固定连接至成像装置的主体。成像装置可以是任何需要手动调焦的成像装置,例如是前述的手持红外测像仪。具体地,限位座5由第二螺丝13固定安装至前壳3;当然,限位座5还可以固定至成像装置的其他零部件上。转动圈 6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5的径向外侧。转动圈6相对于限位座5的轴向位置被限定。调焦轮8与转动圈6连接为一体,由此限制了调焦轮8的轴向运动。
为了利于转动圈6的转动,在限位座5的径向外周设置有润滑脂槽51,在润滑脂槽51可以设置适当的润滑脂。润滑脂槽51的位置、宽度、深度及数量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限位座5包括外周壁、内周壁和连接所述外周壁与内周壁的环形板。转动圈6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5的外周壁的径向外侧。所述环形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螺丝13穿过所述安装通孔连接至所述成像装置的壳体,也可以连接至镜头座1。
所述轴向定位结构进一步包括压圈7。压圈7螺纹连接至限位座5的一端,限位座5的另一端设置有径向扩张部52。转动圈6在轴向上被夹在压圈7与限位座5的径向扩张部52之间。具体地,转动圈6套设在限位座5的外周上,能够相对于转动圈6转动。压圈7螺纹连接至限位座5端部的外螺纹上,形成对转动圈6的轴向限位。压圈7与限位座5的径向扩张部之间的距离略大于所述转动圈6的轴向尺寸。所述距离与轴向尺寸之差适当地设置,保证转动圈6 顺畅转动且无轴向晃动。例如,所述距离与轴向尺寸之差在0.05毫米至0.5 毫米之间。
参见图3,调焦轮8由径向延伸的紧固螺钉14固定连接至转动圈6。有利的是,设置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紧固螺钉14。
下面,简单说明上述手动镜头调焦结构的安装步骤。
首先,装配第一组件。将镜头座1与前壳3用第一螺丝12固定;镜头4 通过螺纹配合进镜头座1,形成第一组件。密封垫2被夹在镜头座1与前壳3 之间。以防止外部水汽进入。具体地,镜头座1带有内螺纹,镜头4带有外螺纹。镜头4的外螺纹与镜头座1的内螺纹配合。
其次,将限位座5、转动圈6、压圈7装成第二组件,保证转动圈6顺畅转动且无轴向晃动。
第三,将所述第二组件装配固定到第一组件上,参见图6。具体地,利用第二螺丝13将限位座5固定连接至前壳3或镜头座1。
第四,将调焦轮8的直槽81与镜头4的键41配合,导向进去后,调焦轮8套设在转动圈6上。然后,使用径向延伸的紧固螺钉14将调焦轮8与转动圈6紧固在一起。从而,调焦轮8将带动转动圈6一体地转动。
第五,将装饰圈9、手轮橡胶10、前罩11等组装完成。
上述手动镜头调焦结构能够用于各种的需要调焦的成像设备或检测设备。一种具体的应用是手持红外测像仪,此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上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前壳3;镜头座1;镜头4、调焦轮8和轴向定位结构等。前壳3是整个手持红外测像仪的外壳的一部分,且与前罩11配合,而限定一个容置空间。上述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大体上容置在这个容置空间内。
镜头座1固定连接至所述前壳3,具体地,镜头座1由第一螺丝12固定至前壳3。在前壳3与镜头座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2,以防止水气等进入内部空间。镜头4与镜头座1螺纹连接,具体地,镜头4旋拧在镜头座1内。但是,也可以在镜头上设置螺纹孔,而在镜头座上设置螺柱,并将所述螺柱旋拧在镜头上的螺纹孔内。
调焦轮8其通过键槽配合与所述镜头1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具体地,如前所述,能够采用各种适当的键槽结构来实现调焦轮与镜头1之间的连接。只要,能够实现下述功能即可:使得调焦轮8与镜头4在转动上是同步的,但是两者能够相对轴向运动。
轴向定位结构对调焦轮8进行轴向定位,可以采用前述的任何具体结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座(1);
镜头(4),其与所述镜头座(1)螺纹连接;
调焦轮(8),其与所述镜头(4)以同步转动且能够相对轴向运动的方式相互连接,以及
轴向定位结构,其对所述调焦轮(8)进行轴向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限位座(5)和转动圈(6),所述限位座(5)固定连接至成像装置的主体,所述转动圈(6)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5)的径向外侧,且所述转动圈(6)相对于所述限位座(5)的轴向位置被限定,其中,所述调焦轮(8)与所述转动圈(6)连接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定位结构进一步包括压圈(7),所述压圈(7)螺纹连接至所述限位座(5)的一端,所述限位座(5)的另一端设置有径向扩张部(52),所述转动圈(6)在轴向上被夹在所述压圈(7)与所述限位座(5)的径向扩张部(52)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轮(8)由径向延伸的紧固螺钉(14)固定连接至所述转动圈(6)。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座(5)的径向外周设置有润滑脂槽(5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5)由第二螺丝(13)固定至所述成像装置的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5)包括外周壁、内周壁和连接所述外周壁与内周壁的环形板,所述转动圈(6) 转动地套接在所述限位座(5)的外周壁的径向外侧,所述环形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螺丝(13)穿过所述安装通孔连接至所述成像装置的壳体。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焦轮(8)通过键槽配合与所述镜头(4)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4)的外周设置有键(41),所述调焦轮(8)的内壁上设置有轴向直槽(81),所述键(41)与所述轴向直槽(81)相互配合,所述键(41)能够在所述轴向直槽(81)内轴向滑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4)的镜头后端面与所述镜头座(1)配合形成对所述镜头(4)的后轴向限位;所述镜头(4)的键(41)与所述调焦轮(8)的轴向限位部配合形成对所述镜头(4)的前轴向限位。
11.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焦轮(8)上设置有手轮橡胶(10)和装饰圈(9)。
12.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包括:
前壳(3);
镜头座(1),其固定连接至所述前壳(3),且在所述前壳(3)与所述镜头座(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2);
镜头(4),所述镜头(4)与所述镜头座(1)螺纹连接;
调焦轮(8),其通过键槽配合与所述镜头(4)以同步转动方式相互连接;以及
轴向定位结构,其对所述调焦轮(8)进行轴向定位。
CN201820032982.6U 2017-10-30 2018-01-09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Active CN2078330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2982.6U CN207833086U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ES18874236T ES2960005T3 (es) 2017-10-30 2018-08-03 Dispositivo de obtención de imágenes térmicas
EP18874236.5A EP3674766B1 (en) 2017-10-30 2018-08-03 Thermal imaging device
PCT/CN2018/098470 WO2019085566A1 (zh) 2017-10-30 2018-08-03 一种热成像设备
US16/648,960 US11644637B2 (en) 2017-10-30 2018-08-03 Thermal imag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2982.6U CN207833086U (zh) 2018-01-09 2018-01-09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33086U true CN207833086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2982.6U Active CN207833086U (zh) 2017-10-30 2018-01-09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330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90318A (zh) * 2020-02-21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快速自动聚焦机构
CN111835959A (zh) * 2019-04-17 2020-10-27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光融合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5959A (zh) * 2019-04-17 2020-10-27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光融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5959B (zh) * 2019-04-17 2022-03-01 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双光融合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90318A (zh) * 2020-02-21 2020-05-22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快速自动聚焦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5690C (zh) 摄像透镜供给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7833086U (zh) 一种手动镜头调焦结构及一种手持红外测像仪
CN105372911B (zh) 光学组件调整装置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107420709B (zh) 三轴万向齿轮云台
CN215867303U (zh) 一种调焦镜头结构及投影仪
CN106802531B (zh) 三环式滤镜组
CN108873231B (zh) 一种镜头调焦装置
JP2008046440A (ja) フォーカス調整機構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
CN210572996U (zh) 一种双视场红外望远镜
CN211039374U (zh) 一种等分角自锁式阻尼转轴
CN207697925U (zh) 一种可调节自行车把手
CN103901579B (zh) 一种前镜组和后镜组同轴度可调的镜头
CN214138996U (zh) 一种无人机摄像头旋转调节装置
CN106664390A (zh) 相机用滤光器更换器结合装置
JP6736700B2 (ja) レンズ組立体のための位置整合機構
CN205087078U (zh) 车镜装置
CN216310506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高清投影非球面透镜结构
CN202815403U (zh) 投影仪焦距高精度调整装置
CN209719821U (zh) 一种车头转向锁固装置
CN2653532Y (zh) 背投电视镜头调节结构
JPS5834412Y2 (ja) 二軸式ズ−ム双眼鏡
CN102590980A (zh) 一种镜头调焦装置
CN209856679U (zh) 一种万向摄影支架
JP2002316582A (ja) 鏡面角度調整機構
KR200452803Y1 (ko) 베벨기어를 이용하여 초점과 거리를 조절하는 감시카메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1

Address after: 311501 building A1, No. 299, Qiushi Road, Tongl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onglu County,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aikang Micro Shadow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Qianmo Road No. 555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Hangzhou micro image software Co.,Ltd.

Assignor: Hangzhou Haikang Micro Shadow Sensing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9000003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anual lens focusing structure and a handheld infrared camer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11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