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6030U -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6030U
CN207826030U CN201721644814.4U CN201721644814U CN207826030U CN 207826030 U CN207826030 U CN 207826030U CN 201721644814 U CN201721644814 U CN 201721644814U CN 207826030 U CN207826030 U CN 207826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locks
shock
absorbing
guide rail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48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洋
欧阳立
红昀
杨宏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E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E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E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E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481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6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6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6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涉及减震座椅技术领域。横向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和分别连接在阻尼器两端的两个安装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导轨、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销钉;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导轨上,第一安装块或导轨用于固定连接车体;第二安装块套设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活动连接,第二安装块用于固定连接座椅;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块上,第二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块上,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块的另一端均通过销钉与阻尼器的一端铰接。减震座椅和车辆包括横向减震装置。该横向减震装置中,阻尼器做功的距离较大,阻尼器的吸能减震能力较强。

Description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座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军事领域中的特殊车辆,其车内空间基本都较狭小,使其座椅与车体之间可相对位移的距离较小。现有的减震装置,通常都是在车体与座椅之间设置阻尼器,达到吸能的作用,并且阻尼器相对车体竖直设置,阻尼器做功的距离几乎等于座椅与车体之间可相对位移的距离,导致阻尼器做功的距离较小,阻尼器的吸能能力较弱,并且冲击力直接传递到阻尼器上,使阻尼器载荷过大,阻尼器易失效,丧失吸能减震的能力。
因此,设计一种阻尼器做功的距离较大、吸能减震能力较强的减震装置,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其旨在至少部分解决现有车辆座椅中的阻尼器做功的距离较小,座椅减震吸能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应用于减震座椅中,所述横向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阻尼器两端的两个安装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导轨、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销钉;
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导轨用于固定连接车体;所述第二安装块套设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用于固定连接座椅;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销钉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为弧形的条状结构。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导轨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座椅包括座椅和第二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横向减震装置,所述座椅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座椅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座椅与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减震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减震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导轨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一安装块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相互靠近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缓冲块。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对应的所述导轨共线设置,所述缓冲块套设在所述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块为泡沫铝、弹簧或气垫中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第二种技术方案所述的减震座椅,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阻尼器做功的距离较大,阻尼器的吸能减震能力较强。其次,座椅相对车体的竖直运动会使阻尼器产生横向的拉伸或收缩,冲击力间接传递到阻尼器上,使阻尼器承担的载荷被减弱,阻尼器不易失效,保证阻尼器能够长期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未做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承担载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做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两个横向减震装置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减震座椅;2-座椅;3-横向减震装置;4-阻尼器;5-安装机构;6-导轨;7-第一安装块;8-第二安装块;9-第一连接块;10-第二连接块;11-销钉;12-缓冲层;13-缓冲块;14-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座椅1,减震座椅1包括座椅2和横向减震装置3。横向减震装置3包括阻尼器4和分别连接在阻尼器4两端的两个安装机构5。安装机构5包括导轨6、第一安装块7、第二安装块8、第一连接块9、第二连接块10和销钉11。
第一安装块7固定连接在导轨6上,第一安装块7用于固定连接车体,当然,导轨6也可以固定连接车体。第二安装块8通过直线轴承14套设在导轨6上、且与导轨6活动连接,第二安装块8固定连接座椅2。第一连接块9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安装块7上,第二安装块8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块8上,第一连接块9的另一端和第二安装块8的另一端均通过销钉11与阻尼器4的一端铰接。
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导轨6均竖直设置,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第一安装块7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第二安装块8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并且,第一安装块7位于第二安装块8的上方。
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0的形状有多种选择,例如:直线形、弧形等,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0均为弧形的条状结构,使导轨6受到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0的作用力主要倾向于导轨6的长度方向,也使阻尼器4受到第一连接块9和第二连接块10的作用力主要倾向于阻尼器4的长度方向。
图3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3未做功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横向减震装置3未做功时,阻尼器4呈正常收缩状态。
图4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3承担载荷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横向减震装置3承担载荷时,这里的载荷可以是座椅2的重力,也可以是座椅2与乘客的重力之和,与座椅2国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块8受到沿导轨6向下的作用力,第二安装块8相对远离第一安装块7,销钉11连接的位置逐渐靠近导轨6,阻尼器4被一定程度的拉伸,直到与第二安装块8受到的作用力平衡。
图5为图1中横向减震装置3做功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横向减震装置3做功时,也就是,当车体的底部受到能量冲击时,冲击力会通过车体传递给与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块7,使第一安装块7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然后第一安装块7将能量传递给第一连接块9,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第二安装块8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位置不变,所以,第一安装块7相对远离第二安装块8,销钉11连接的位置逐渐靠近导轨6,阻尼器4被很大程度的拉伸,以达到吸能减震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1,其采用了横向减震装置3,首先,阻尼器4做功的距离较大,阻尼器4的吸能减震能力较强。其次,座椅2相对车体的竖直运动会使阻尼器4产生横向的拉伸或收缩,冲击力间接传递到阻尼器4上,使阻尼器4承担的载荷被减弱,阻尼器4不易失效,保证阻尼器4能够长期反复使用。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座椅1,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1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横向减震装置3。
请参阅图6和图7,减震座椅1包括座椅2、缓冲层12和横向减震装置3。多个横向减震装置3间隔设置在座椅2的下方、且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本实施例中,横向减震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缓冲层12设置在座椅2与第二安装块8之间。缓冲层12可以为泡沫铝、弹簧或气垫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其他溃缩吸能材料或具有缓冲性质的材料。
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导轨6均竖直设置,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第一安装块7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两个安装机构5中的第二安装块8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并且,第一安装块7位于第二安装块8的下方。
当车体的底部受到能量冲击时,冲击力会通过车体传递给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多个横向减震装置3的第一安装块7上,使第一安装块7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然后第一安装块7将能量传递给第一连接块9,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第二安装块8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位置不变,所以,第一安装块7相对靠近第二安装块8,销钉11连接的位置逐渐远离导轨6,阻尼器4被很大程度的压缩,以达到吸能减震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震座椅1,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座椅1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上下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
请参阅图8,减震座椅1包括座椅2、缓冲块13和横向减震装置3。横向减震装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中的导轨6均竖直设置,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
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中对应的导轨6共线设置。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中的第一安装块7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中的第二安装块8相互靠近设置。具体的,上方第一安装块7位于第二安装块8的上方。下方横向减震装置3中,第一安装块7位于第二安装块8的下方。
两个横向减震装置3中的第二安装块8之间设置有缓冲块13。缓冲块13套设在导轨6上。缓冲块13可以为泡沫铝、弹簧或气垫中的任一种,也可以为其他溃缩吸能材料或具有缓冲性质的材料。
当车体的底部受到能量冲击时,冲击力会通过车体传递给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多个横向减震装置3的第一安装块7上,使第一安装块7受到向上的作用力,然后第一安装块7将能量传递给第一连接块9,从而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时,上方的横向减震装置3中,第二安装块8相对远离第一安装块7,阻尼器4被拉伸,吸收一部分能量。下方的横向减震装置3中,第二安装块8相对靠近第一安装块7,阻尼器4被压缩,吸收一部分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上下两个第二安装块8会压缩缓冲块13,使缓冲块13再吸收一部分能量。这样,减震座椅1起到多重吸能减震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和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种减震座椅1。第一安装块7或导轨6固定连接在车体上,第二安装块8固定连接座椅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应用于减震座椅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和分别连接在所述阻尼器两端的两个安装机构;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导轨、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销钉;
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导轨用于固定连接车体;所述第二安装块套设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用于固定连接座椅;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二安装块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销钉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为弧形的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导轨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第一安装块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两个所述安装机构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设置在同一高度位置。
4.一种减震座椅,包括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椅还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减震装置,所述座椅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座椅还包括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座椅与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减震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导轨均竖直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一安装块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相互靠近设置,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的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缓冲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向减震装置中对应的所述导轨共线设置,所述缓冲块套设在所述导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为泡沫铝、弹簧或气垫中的任一种。
10.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权利要求4至9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座椅,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导轨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上。
CN201721644814.4U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Active CN207826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814.4U CN207826030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814.4U CN207826030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6030U true CN207826030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5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4814.4U Active CN207826030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60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39A (zh) * 2017-11-30 2018-03-20 重庆怡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739A (zh) * 2017-11-30 2018-03-20 重庆怡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2671B (zh) 板簧单元和铁道车辆用转向架
US8800977B2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vehicle seats and/or vehicle cabins having an elastomer member
CN107268431B (zh) 自复位摩擦阻尼减震支座及减震桥梁
CN207826030U (zh)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KR101503484B1 (ko) 낙교방지 및 인장저항 성능을 갖는 면진장치
CN113356665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CN205934603U (zh) 一种带有复位机构的竖向减振装置
CN108547386A (zh) 一种多维度多级别可承拉型抗震缝装置
CN204000584U (zh) 一种用于减震的阻尼支座
CN211056453U (zh) 一种电梯轿厢缓冲装置
CN107813739A (zh) 一种横向减震装置、减震座椅和车辆
CN205608386U (zh) 掩膜板卡夹
KR200245222Y1 (ko) 철도 차량용 통로 연결막 구조체
CN102644335B (zh) 一种设有约束装置、加劲肋的金属阻尼器
CN210510773U (zh) 一种动漫显示设备支撑座
CN102644336B (zh) 一种设有约束装置的金属阻尼器
CN205611110U (zh) 电气控制柜
CN214143261U (zh) 一种道路桥梁支座结构
CN213451473U (zh) 一种用于精密仪器的三维减振装置
CN111424475B (zh) 空中轨道结构的减震装置
CN209740451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减震装置
CN202255605U (zh) 新型缓冲式电子秤
CN211711373U (zh) 一种用于运输led显示屏保护机构
CN107254957A (zh) 抗冲击型防静电地板
CN203247463U (zh) 一种高强度轨下弹性垫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