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5614U - 隔热抑振垫 - Google Patents

隔热抑振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5614U
CN207825614U CN201721134285.3U CN201721134285U CN207825614U CN 207825614 U CN207825614 U CN 207825614U CN 201721134285 U CN201721134285 U CN 201721134285U CN 207825614 U CN207825614 U CN 207825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thermal insulation
vibration suppression
insulation layer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342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Beijing) Marin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yuex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342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5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5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5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抑振垫,涉及减震隔热领域。该隔热抑振垫包括叠放的阻尼层和多层垫高隔热层;所述垫高隔热层采用硬泡沫材质;所述阻尼层置于其中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热和抑振功能,较现有抑振材料有更高的绝热性能,而且在整个频域内抑振效果更好,尤其在高频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Description

隔热抑振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热抑振垫。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类,例如军舰或者潜艇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的噪音和仓内凝水问题,需要铺设隔热抑振垫,然而,现有的材料制成的抑振垫在高频振动领域,减振降噪效果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抑振垫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抑振垫,以解决现有的抑振垫在高频领域隔热减振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抑振垫,包括叠放的阻尼层和多层垫高隔热层;所述垫高隔热层采用硬泡沫材质;所述阻尼层置于其中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
可选的,相邻的两层垫高隔热层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层。
设置阻尼层,提供阻尼,进一步的提高减振和隔热效果,加强整个隔热抑振垫的性能。
可选的,所述垫高隔热层设置有2~10层。
设置多层所述垫高隔热层,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减振和隔热效果,随着层数增多,在高频的减振效果越好。
可选的,所述垫高隔热层设置有3层。
三层垫高隔热层减振效果较佳,同时厚度也不会过于厚,能够起到较强的抑振隔热效果,可满足多种普通船舰的需要。
可选的,每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多层阻尼层。
这种适宜于需要进行较大程度吸震抑振的情况,减震效果更佳。
可选的,相邻的所述阻尼层和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结。
相邻的所述阻尼层和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通过粘结的方式结合,粘结紧密,同时也不会增加太多厚度。
可选的,所述垫高隔热层的厚度为1~120mm。
随着垫高阻尼试样的厚度的增加各阶模态的振动峰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各阶损耗因子明显提高。说明在该垫高隔热层研究厚度范围内,垫高隔热层越厚,减振效果更佳。
可选的,所述隔热抑振垫的表观密度为80~1000KG/m3
通常减振材料表观密度>1200kg/m3。考虑厚度因素,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面密度为普通减振材料的一半来计算,整体减重量可观。
可选的,所述垫高隔热层与被覆盖物之间通过粘合剂粘结。
同样的,通过粘合剂进行粘合,增加的厚度不是太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隔热抑振垫,针对船、舰或者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仓内凝水问题,设计合成了新型环保高性能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并增加抗剪不抗弯的垫高隔热层,从而在基材形变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了外层减振的形变,能够耗散更多的振动能量,提高结构的复合损耗因子,降低结构振动水平。同时,硬泡沫材质的垫高隔热层还具有吸声和隔热作用。进一步提高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减振降噪效果。
借助于垫高隔热层来提高减振效果,避免了只能作用于高于某个频率范围内,在比较低的频率上,具有垫高隔热层的减振结构的损耗因子会高很多,也具有较高的减振性能。由于采用轻质垫高隔热层后,整体厚度会增加(需要更多的安装空间),但减振层的重量可以大大减小,属于一种典型的轻质结构。而且设置阻尼层,提供阻尼,进一步的提高减振和隔热效果,加强整个隔热抑振垫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抑振垫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抑振垫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抑振垫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热抑振垫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标:1-垫高隔热层;2-阻尼层;3-被覆盖物;4-粘合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隔热抑振垫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隔热抑振垫,所述隔热抑振垫包括叠放的阻尼层2和多层垫高隔热层1;所述垫高隔热层1采用硬泡沫材质;所述阻尼层2置于其中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1之间。最外层的垫高隔热层1与被覆盖物3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隔热抑振垫,针对船、舰或者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仓内凝水问题,设计合成了新型环保高性能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并增加抗剪不抗弯的垫高隔热层1,从而在基材形变一定的情况下,增大了外层减振的形变,能够耗散更多的振动能量,提高结构的复合损耗因子,降低结构振动水平。同时,硬泡沫材质的垫高隔热层1还具有吸声和隔热作用。进一步提高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减振降噪效果。
借助于垫高隔热层1来提高减振效果,避免了只能作用于高于某个频率范围内。在比较低的频率上,具有垫高隔热层1的减振结构的损耗因子会降低很多,也具有较高的减振性能。由于采用轻质垫高隔热层1后,整体厚度会增加(需要更多的安装空间),但减振层的重量可以大大减小,属于一种典型的轻质结构。而且设置阻尼层2,提供阻尼,进一步的提高减振和隔热效果,加强整个隔热抑振垫的性能。
如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相邻的两层垫高隔热层1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层2。
设置阻尼层2,提供阻尼,进一步的提高减振和隔热效果,加强整个隔热抑振垫的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垫高隔热层1设置有2~10层。
设置多层所述垫高隔热层1,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减振和隔热效果,随着层数增多,在高频的减振效果越好。
优选的,所述垫高隔热层1设置有3层。
三层垫高隔热层1减振效果较佳,同时厚度也不会过于厚,能够起到较强的抑振隔热效果,可满足多中普通船舰的需要。
如图3,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每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1之间设置有多层阻尼层2。
这种适宜于需要进行较大程度吸震的情况,减震效果更佳。
或者,如图4,隔多层所述垫高隔热层1设置一层阻尼层2。
这种适宜于需要的吸震程度不是特别大而要求减震垫质量较轻的情况。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相邻的所述阻尼层2和所述垫高隔热层1之间均通过粘合剂4粘结。
相邻的所述阻尼层2和所述垫高隔热层1之间通过粘结的方式结合,粘结紧密,同时也不会增加太多厚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垫高隔热层1的厚度为1~120mm。
随垫高阻尼试样的厚度的增加各阶模态的振动峰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各阶损耗因子明显提高。说明在该垫高隔热层1研究厚度范围内,垫高隔热层1越厚,减振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隔热抑振垫的表观密度为80~1000KG/m3
通常减振材料表观密度>1200kg/m3。考虑厚度因素,隔热抑振多功能材料面密度为普通减振材料的一半来计算,整体减重量可观。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所述垫高隔热层1与被覆盖物3之间通过粘合剂4粘结。
同样的,通过粘合剂4进行粘帖结合,增加的厚度不是太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隔热抑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叠放的阻尼层和多层垫高隔热层;所述垫高隔热层采用硬泡沫材质;所述阻尼层置于其中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相邻的所述阻尼层和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均通过粘合剂粘结,所述垫高隔热层的厚度为1~120mm,所述隔热抑振垫的表观密度为80~1000KG/m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抑振垫,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层垫高隔热层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抑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隔热层设置有2~10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抑振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垫高隔热层设置有3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抑振垫,其特征在于,每两层所述垫高隔热层之间设置有多层阻尼层。
CN201721134285.3U 2017-09-05 2017-09-05 隔热抑振垫 Active CN207825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4285.3U CN207825614U (zh) 2017-09-05 2017-09-05 隔热抑振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34285.3U CN207825614U (zh) 2017-09-05 2017-09-05 隔热抑振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5614U true CN207825614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4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34285.3U Active CN207825614U (zh) 2017-09-05 2017-09-05 隔热抑振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56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172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北京中创为南京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8172A (zh) * 2019-05-27 2020-11-27 北京中创为南京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隔热装置及减振隔热光纤干涉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7418B (zh) 声子晶体负泊松比蜂窝隔振抗冲击装置
CN109501404A (zh) 一种高效减振的层级多孔复合板
CN202293535U (zh) 汽车用隔音隔热衬垫
CN203111318U (zh) 一种客车用蒙皮结构
CN207825614U (zh) 隔热抑振垫
CN201900756U (zh) 新型汽车发动机舱隔音隔热垫
CN204475563U (zh) 一种支撑性能好的防辐射保温板
CN201517252U (zh) 一种保温夹芯板
CN104613278A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芯材
CN209097033U (zh) 一种适用于体装太阳翼的泡沫夹层板结构
CN104464710A (zh) 声学夹层板
CN104392715A (zh) 一种用于声呐基阵的复合隔声障板
CN202996287U (zh) 复合多层机械阻抗板的薄型宽频吸声结构
CN208006399U (zh) 隔热抑振垫
CN106042524A (zh) 板材、含有板材的多层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24459U (zh) 吸声保温复合板
CN206554301U (zh) 一种建筑外墙用隔音板
CN110103532A (zh) 一种隔热隔音承载多功能一体化复合结构
CN212715434U (zh) 一种无机复合环保型保温板
CN109322416A (zh) 一种舱壁隔音隔热复合结构
CN207363097U (zh) 一种新型降噪保温复合墙板
CN203334553U (zh) 一种彩钢岩棉板
CN107914436A (zh) 金属美芯板
CN109383080A (zh) 一种隔热隔声轻质高强复合材料板及制作工艺和应用
CN217439235U (zh) 一种降噪保温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7

Address after: 102442 No. 86 Wanxing Road, Changyang,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 a4819

Patentee after: Poly (Beijing) Marin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0 no.1-75, Guba Road, West District, Fangshan Industrial Park,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AIYUEX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