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5041U - 一种地膜打孔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膜打孔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5041U
CN207825041U CN201721920430.0U CN201721920430U CN207825041U CN 207825041 U CN207825041 U CN 207825041U CN 201721920430 U CN201721920430 U CN 201721920430U CN 207825041 U CN207825041 U CN 207825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panning
rotary shaft
controller
supporting rack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204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富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9204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5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5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5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膜打孔机,所述地膜打孔机包括机架,在沿所述机架宽度方向的横梁上安装有开孔轴,所述开孔轴的中心为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杆的安装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螺杆固定至旋转轴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其中,在与所述开孔轴相邻的位置安装开孔控制器,所述开孔控制器与所述开孔轴相互平行相邻设置,在所述开孔控制器朝向所述开孔轴的方向安装多个开孔转。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能够实现地膜厚度在0.004‑0.02mm时对地膜进行开孔,实现每亩地只需要70‑80元,大大降低了地膜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地膜打孔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膜打孔机。
背景技术
地膜是工业部门生产的专用于农作物地面覆盖栽培的塑料薄膜,通常是透明或者黑色PE薄膜,也有绿色或者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达到促进植物生长的目的。这种薄膜不同于普通棚膜,其主要特点是质地薄、韧性强、透光性好。
在地膜覆盖作物后,通常需要打孔以便增加地膜的透气性,防止膜下土壤 CO2含量过高。目前,对于地膜打孔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采用预先打好孔的膜,即在膜上按一定距离预先打好一定尺寸的孔,将适宜播种或撒种的作物,例如萝卜、白菜等播种后,幼苗可自然地从孔口长出。采用这种方式的地膜虽然在种植作物前事先开好孔方便种植,但是地膜的成本太高,一般地膜厚度为0.01mm的地膜就需要150元/亩甚至以上,如果地膜的厚度更厚的话,其价格也会相应的更高。而且对于预先要开孔的地膜来说,在地膜的厚度低于0.01mm时,地膜极其容易被撕裂从而遭到破坏,导致报废率比较高,因此其相应的使用成本也就很高。另一种是将地膜铺在田地后,边种作物边开孔,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地膜的开孔也会不均匀。
中国专利CN103406940B公开了一种水稻地膜覆盖插秧专用打孔机,其具体公开的是两个地膜打孔机主架之间用主架第一螺杆固定连接,主架上有长方形的滚筒架,滚筒架上两个滚筒轴承之间有滚筒轴和圆柱形滚筒,滚筒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16个打孔开孔刀,开孔刀呈十字塔尖型,地膜打孔机主架两侧分别有地膜支撑管轴承和卷膜管轴承,两个地膜支撑管轴承之间安装有地膜支撑管活动轴和整卷地膜,两个卷膜管轴承之间安装有卷膜管活动轴和卷膜管,一侧活动轴销与减速机和动力电机连接。卷膜管转动卷膜带动滚筒打孔,同时地膜被拉动引出,依靠电机动力将地膜打开、滚筒打孔,卷膜管卷膜一次完成。上述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地膜需要依次展开按照每层依次打孔的方式在经过滚筒打孔后经卷膜管再依次卷起,这种地膜按照每层依次打孔的方式需要膜的厚度不能低于0.01mm,否则在地膜打完孔并传送至卷膜管上的过程中,容易使地膜发生撕拉破坏,最终导致地膜的质量严重受到影响,而且严重浪费资源,间接增加了地膜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膜打孔机,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采用将地膜全部卷至开孔轴上后自外侧至内侧打孔的方式,在围绕整卷地膜按照一定株距间隔打孔后即可实现整卷地膜全部完成打孔,无需每层地膜单独抻开,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能够实现地膜厚度在 0.004-0.02mm时对地膜进行开孔,实现每亩地只需要70-80元,大大降低了地膜的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膜打孔机,所述地膜打孔机包括机架,在沿所述机架宽度方向的横梁上安装有开孔轴,所述开孔轴的中心为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杆的安装孔,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通过螺杆固定至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其中,在与所述开孔轴相邻的位置安装开孔控制器,所述开孔控制器与所述开孔轴相互平行相邻设置,在所述开孔控制器朝向所述开孔轴的方向安装多个开孔转。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纵截面呈L型,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纵截面呈型,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块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架通过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安装至所述旋转轴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安装至所述旋转轴的安装孔上,其中,所述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三螺杆和第四螺杆在与支撑架和旋转轴的连接处均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轴承座固定至所述机架的横梁,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连接有皮带,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直径,所述第二旋转轴焊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两端,并且,所述转轮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一端。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旋转轴上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具有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通过螺杆连接至旋转轴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开孔控制器包括位于机架下方的支撑块,在两个支撑块之间通过定位销对开孔控制器器架进行定位,在所述开孔控制器器架的两侧通过连接螺杆安装穿行轴,所述穿行轴的上端贯穿开孔控制器底座,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的上方通过螺杆固定安装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控制把手通过连接螺杆连接至所述开孔控制器器架上,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支撑块的上方设置有平行滑板,开孔控制器底座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平行滑板的上方,所述控制把手能够控制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沿平行滑板滑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开孔转由位于底部的控制器和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开孔刀构成,所述开孔转固定至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下方,其中,所述开孔刀由中心尖轴和位于中心尖轴两侧的刀片组成,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开孔刀旋转。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地膜打孔机还包括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和所述第二压杆均与所述开孔轴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杆和所述第二压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至所述机架的沿宽度方向的横梁上。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地膜打孔机还包括地膜上下轴,所述地膜上下轴通过固定至机架横梁上的轴承座安装在机架上,并且,在所述地膜上下轴的一端靠近边缘位置连接皮带轮,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与位于机箱内部的与第一电机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连接;在所述机箱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开孔轴上的转轮通过皮带连接与第二电机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通过在开孔轴上安装两个L型支撑架,并且通过地膜上下轴、第一压杆和第二压杆将一整卷地膜传送至开孔轴,由于采用螺杆支撑支撑架,使得支撑架能够远离开孔轴的中心旋转轴,而且由于采用两个L型支撑架间隔设置,可以减轻支撑架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地膜不容易破损;
2、在地膜由地膜上下轴被全部传送至开孔轴上后,通过手动控制与开孔控制轴器架连接的控制把手使开孔控制器底座向开孔轴方向移动,开孔控制器控制开孔刀旋转对地膜自外到内进行打孔,打孔结束后,通过控制把手将开孔控制器远离开孔轴上的地膜,操作方便;
3、在地膜由地膜上下轴被全部传送至开孔轴上后,通过手动旋转位于开孔轴一端的转轮,使开孔轴上的地膜卷在需要开孔的位置调整至正对开孔刀,在完成沿地膜纵向的打孔后,旋转转轮一定角度,推动控制把手,实现对整卷地膜在长度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打孔;
4、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使用方便,能够实现对整卷地膜自外到内一次性打孔,而且无需考虑地膜的厚度,可以实现地膜厚度在0.01mm甚至以下的打孔操作,因此,相应的降低了地膜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开孔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支撑架的底部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开孔轴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开孔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开孔控制器底座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开孔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平行滑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地膜上下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的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中控制把手与穿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地膜上下轴;12-第一压杆;13-第二压杆;14-开孔轴; 15-转轮;16-第一旋转轴;17-第一支撑体;18-第二支撑体;19-开孔控制器底座;20-开孔转;21-第二旋转轴;22-第一支撑架;23-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4-连接块;25-第二支撑架;26-控制把手;26’-控制开关;27-机箱;28- 第三螺杆;28’-第四螺杆;30-开孔控制器;31-控制器;32-开孔刀;33-第二电机;34-第一电机;35-第一变速皮带轮;36-第二变速皮带轮;37-电源指示灯; 40-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1;第二限位螺母;42-第一限位螺母;43-第三限位螺母;111-轴承座;112-皮带轮;113-满丝螺杆;115-第三螺母;116-第四螺母; 117-第二螺母;118-第五螺母;119-第一螺母;120-第六螺母;121-锥形螺母; 122-第七螺母;123-第八螺母;201-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2-开孔控制器器架;203-定位销;204-支撑块;205-穿行轴;207- 平行滑板;341-第一开关;342-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整卷地膜自外到内一次性打孔的地膜打孔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包括机架10、地膜上下轴11、用于在地膜传输过程中起张紧作用的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开孔轴14、开孔控制器30以及机箱27。优选的,机架10为长方体框架。其中,地膜上下轴11、第一压杆12、第二压杆13以及开孔轴14均安装在机架10的上部横梁。在沿机架10宽度方向的横梁上安装有开孔轴14。开孔轴14用于在地膜打孔过程中承载整卷地膜,并对整卷地膜开孔。开孔轴14的中心为旋转轴。旋转轴包括第一旋转轴16和第二旋转轴21。优选的,第一旋转轴16的直径大于第二旋转轴21的直径。第二旋转轴21焊接至第一旋转轴16的两端,即,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开孔轴的旋转轴采用中间粗两端细的设计方式,直径较大的第一旋转轴 16有利于螺杆的贯穿,避免直径较小的轴在贯穿时导致整体结构不稳定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轴两端采用直径较小的第二旋转轴21,一方面有利于转轮通过直径较小的第二旋转轴21带动第一旋转轴16以及安装至其上的支撑架旋转,另一方便也起到节约材料的目的。优选的,第二旋转轴21的两自由端分别通过固定在机架10上的轴承座固定至机架10的横梁。在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转轮15。转轮15上连接有皮带。转轮15固定连接至第二旋转轴21的一端。优选的,转轮15与第二旋转轴21固定后能够带动旋转轴随转轮的转动而旋转。优选的,在转轮15上增加角度标注线,例如:按照30度角为单位将转轮表面标注为12份,这样标注后,可以精确的根据所需要的纵向株距通过旋转转轮来实现。优选的,转轮15上具有定位标尺,以便根据定位标尺更精确的对转轮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以达到精确的开孔目的。
参见图2,开孔轴14的中心为旋转轴。沿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杆的安装孔。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通过螺杆固定至旋转轴上。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关于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即,-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对称地安装在旋转轴的两侧,便于对整卷地膜起固定支撑作用。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均包括第一支撑体17和第二支撑体 18,其中第一支撑体17的纵截面呈L型,第二支撑体18的纵截面呈型,第一支撑体17和第二支撑体18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块24连接。优选的,螺杆的一端安装至连接块24上,另一端连接至旋转轴上。优选的,第一支撑体17和第二支撑体18的底部间隔一定距离通过多个连接块24连接,即支撑架的底部具有开口,第一支撑体17和第二支撑体18不接触的连接可以减少在使用开孔刀打孔过程中对支撑架的破环,从而延长开孔轴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支撑体 17和第二支撑体18间隔设置可以减轻支撑架的重量,从而不容易破坏地膜。
参照图2至图4,第一支撑架22通过第一螺杆23和第二螺杆23’安装至旋转轴的安装孔上。第二支撑架25通过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安装至旋转轴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 28’在与支撑架和旋转轴的连接处均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分别贯穿旋转轴,并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至旋转轴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在与旋转轴连接处的螺栓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与支撑架的连接螺栓是固定的,通过可活动的螺栓,可以调节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
根据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第一旋转轴16上与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具有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通过螺杆连接至旋转轴上。优选的,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对于支撑架和螺杆以及安装孔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对地膜孔长度方向的距离不同而进行适应调节。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螺栓安装支撑架和螺杆,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通过螺杆与旋转轴连接的螺栓,能够实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调高或者调低,从而可以根据株距的需要通过调节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的距离来实现不同的株距要求。具体的,如果需要地膜上纵向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株距,可以调节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与旋转轴连接处的螺栓,使第一支撑架的高度调高,并调节第三螺杆28、第四螺杆28’与旋转轴连接处的螺栓使第二支撑架25的高度调高,从而在地膜卷至开孔轴上后,其最外侧距离中心轴的距离相对较大,打孔后在地膜纵向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增大。同理,如果需要地膜上纵向之间具有较小的株距,调节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 23’、第三螺杆28、第四螺杆28’与旋转轴连接处的螺栓,使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高度降低,从而在地膜卷至开孔轴上后,其最外侧距离中心轴的距离相对变小,打孔后在地膜纵向间的距离也相应的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开孔轴不限于两个支撑架,在旋转轴的周向上具有16对32 个安装孔,16对安装孔按照8对一组对称地安装在旋转轴左右两端,其中,在旋转轴的左右两端的8对安装孔中有6对安装孔沿旋转轴的周向间隔60度分布,一对安装孔是指用于安装对称地两个支撑架的且两孔的孔心连线平行于旋转轴轴线的两个孔,另外在旋转轴左右两端各有2对安装孔按照与6对安装孔中的一对呈90度角的方向设置在旋转轴上,从而,可以在旋转轴上按照安装孔的位置来利用螺栓和螺杆连接支撑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改进,参照图1、图5-图 8以及图11,在与开孔轴14相邻的位置安装开孔控制器30。开孔控制器30与开孔轴14相互平行相邻设置。在开孔控制器30朝向所述开孔轴14的方向安装多个开孔转20,可以对地膜开孔轴上的地膜沿其纵向同时打出一排孔。开孔转 20由位于底部的控制器31和由所述控制器31控制的开孔刀32构成。开孔刀 32由中心尖轴和位于中心尖轴两侧的刀片组成。控制器31控制所述开孔刀32 旋转。从而在开孔转20接触位于开孔轴14上的地膜外侧后,通过控制器31 控制开孔刀32旋转从而轻松地自地膜卷外侧至内侧均匀打出圆孔。
优选的,开孔控制器30包括位于机架10下方的支撑块204,在两个支撑块204之间通过定位销203对开孔控制器器架202进行定位。开孔控制器器架202为悬空设置。开孔控制器器架202能够围绕定位轴203作前后倾斜运动。在开孔控制器器架202的两侧通过连接螺杆安装穿行轴205。所述穿行轴205 的上端贯穿开孔控制器底座19。穿行轴205对开孔控制器底座19具有导向作用,能够使开孔控制器平行前进或者平行后退。开孔控制器底座19的上方通过螺杆固定安装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参照图11,控制把手26通过连接螺杆连接至开孔控制器器架202上。控制把手26 的上端具有把手控制开关26’。在机架10的下方、支撑块204的上方设置有平行滑板207,平行滑板207的上部连接至机架10的横梁上。开孔控制器底座19 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平行滑板207的上方,控制把手26能够控制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19沿平行滑板207滑行。优选的,在平行滑板207的表面涂覆有润滑油,方便开孔控制器底座沿平行滑板的表面滑行。优选的,在平行滑板207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螺母42焊接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的一端通过第一限位螺母42焊接至平行滑板207,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限位螺母41连接至机箱27。通过调节第三限位螺母43使开孔器限位螺杆旋出或缩入机箱,从而增大或减少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的自由端到底座19的距离。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的自由端是指其远离固定至机箱27 的一端。由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株距,通过调节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40至底座的距离,从而限制开孔控制器的滑行距离,如此设计可以防止如地膜卷较小,而开孔控制器的滑行距离较大,就会使开孔刀运行较大的距离,容易出现开孔刀在开孔时会接触旋转轴导致开孔刀损坏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例如地膜卷较大,而开孔控制器的滑行距离较小,就会出现开孔刀不能完全对地膜从外侧到内部彻底的打孔。根据地膜卷大小不同,随时调节开孔控制器限位螺杆限制底座的滑行长度,可以有效的对地膜卷进行打孔,避免对设备的损坏。在使用开孔控制器时,通过控制把手26拉动开孔控制器器架使其带动开孔控制器底座沿平行滑板207滑行,以便使控制器控制开孔刀对整卷地膜自外侧到内部打孔。
优选的,开孔转20固定至开孔控制器底座19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下方,其中,所述控制器31控制开孔刀32旋转。其中,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 201’平行设置,用于对开孔转进行定位。在地膜卷至开孔轴14上后,开始打孔时,打开把手控制开关,推动控制把手26使开孔控制器器架带动开孔控制器底座19沿平行滑板207向开孔轴方向滑行,然后通过控制器31控制开孔刀32 旋转从而自地膜卷外侧至内侧进行打孔。优选的,开孔控制器20具有多个,多个开孔转20的控制器31通过电机统一控制,从而在打开控制器开关后,多个开孔转统一进行工作。在沿地膜的横向上一次性打出符合株距要求的孔。在地膜横向上打出一排孔后,推动控制把手26使开孔控制器底座远离开孔轴,然后手动旋转转轮15,使开孔轴的地膜转至另一角度,再次推动把手使开孔转对地膜的进行打孔。优选的,在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上设置带有刻度的尺带,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横向株距依据尺带的刻度调节开孔控制器底座上方的开孔转的位置和数量并通过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定位以便根据所需要的横向株距对地膜进行打孔。横向株距是指地膜卷至开孔轴上后,沿开孔轴纵向上每一排孔的两孔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改进,参考图1、图9和图10,其中地膜打孔机还包括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第一压杆12 和第二压杆13均与开孔轴14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至机架10的沿宽度方向的横梁上。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用于在地膜传输过程中的张紧装置,以防止地膜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卷曲导致薄膜损坏。
优选的,地膜打孔机还包括地膜上下轴11。地膜上下轴11的一端通过固定至机架10横梁上的轴承座111安装在机架10上。地膜上下轴11的另一端连接满丝螺杆113,所述满丝螺杆113通过第一螺母119和双面卡槽固定地膜上下轴。并且,满丝螺杆113通过轴承座111利用第五螺母118将地膜上下轴11 固定至机架10,在满丝螺杆113的自由端靠近边缘位置安装皮带轮112,所述皮带轮112通过第二螺母117固定至满丝螺杆上,在位于皮带轮112的外侧的满丝螺杆113上还设置有第三螺母115和第四螺母116,第三螺母115和第四螺母116均起固定满丝螺杆的作用。在地膜上下轴11上还安装有第六螺母120、锥形螺母121、第七螺母122和第八螺母123,其中,第六螺母120和锥形螺母 121位于地膜上下轴的一端,第七螺母122和第八螺母123位于地膜上下轴的另一端,用于将地膜卷固定至地膜上下轴上,使其不产生移动。而且可以根据地膜卷的长短,通过调节第六螺母120和锥形螺母121与第七螺母122和第八螺母123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的长度要求。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皮带轮112与位于机箱27内部的与第一电机34 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连接。其中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为第一变速皮带轮 35和第二变速皮带轮36。第一变速皮带轮35的直径小于第二变速皮带轮36。其中,皮带轮112通过皮带依次连接第一变速皮带轮35和第二变速皮带轮36,第二变速皮带轮36通过皮带连接至第一电机34。从而通过第一电机34带动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地膜自地膜上下轴传送至开孔轴。通过连接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可以对电机的速度通过两个变速皮带轮进行减速,避免电机的运行速度太快而使地膜上下轴的旋转速度太快出现地膜损坏的问题。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机箱27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电机33,开孔轴14 上的转轮15通过皮带连接与第二电机33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其中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为第一变速皮带轮35和第二变速皮带轮36。第一变速皮带轮35的直径小于第二变速皮带轮36。其中,转轮15通过皮带依次连接第一变速皮带轮35和第二变速皮带轮36,第二变速皮带轮36通过皮带连接至第二电机33。因此实现第二电机33控制转轮15旋转以带动开孔轴14旋转以便将地膜自地膜上下轴传送至开孔轴上。电机先通过连接直径较大的第二变速皮带轮36然后连接直径较小的第一变速皮带轮35能够将电机的转速降低,从而带动转轮或皮带轮转动,防止皮带轮或转轮的转速过快。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机架10的横梁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电机 34的第一开关341和用于控制第二电机33的第二开关342,在地膜自地膜上下轴11经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传送至开孔轴14上或者自开孔轴14经第二压杆13和第一压杆12传送至地膜上下轴11上时,通过打开第一开关341启动第一电机带动地膜上下轴11转动,并且打开第二开关342启动第二电机带动开孔轴14转动,从而实现地膜的转入和转出。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机箱27上还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机箱内部的电机,打开电源开关,实现机箱内部的电机通电,关闭电源开关,机箱内部的电机均断电。
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在使用时,将地膜套接至地膜上下轴11上,将地膜的自由端通过第一压杆12上部,然后经过第二压杆13下部挂在开孔轴的支撑架上,然后打开电源开关和第二开关342启动第二电机33,第二电机的电源指示灯37亮;第二电机33通过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带动转轮15旋转以带动开孔轴14旋转,以便将地膜自地膜上下轴11传送至开孔轴14,待地膜整卷全部传送至开孔轴14上后,关闭第二开关341,用手推动控制把手26将开孔转20 靠近开孔轴14的地膜,打开控制器的开关控制开孔刀旋转,手动推动控制把手使开孔刀自地膜外侧旋转打孔至地膜卷的内部,完成打孔。然后手动拉动控制把手再次将开孔转远离地膜,然后通过手动旋转转轮15,将地膜旋转至一定的角度,例如将地膜旋转60度,再次推动开孔控制器底座使开孔转自地膜外侧至内侧打孔,完成打孔后,手动拉动把手使开孔转离开地膜,依次类推,直至整卷地膜均匀打孔完毕,关闭开孔控制器开关,打开第一开关341控制第一电机 33运行,第一电机的电源指示灯亮起,将地膜自第二压杆13上部,第一压杆 12下部依次传送至地膜上下轴11上,然后关闭电源,取下地膜卷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地膜打孔机可以实现对整卷地膜自外到内的打孔,无需按照每层地膜依次打孔的方式,从而可以实现对地膜厚度在0.01mm以下打孔,打孔方式简单、方便、快捷,而且间接降低了地膜的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膜打孔机,所述地膜打孔机包括机架(10),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机架(10)宽度方向的横梁上安装有开孔轴(14),所述开孔轴(14)的中心为旋转轴,沿所述旋转轴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螺杆的安装孔,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通过螺杆固定至所述旋转轴上,所述第一支撑架(2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5)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其中,在与所述开孔轴(14)相邻的位置安装开孔控制器(30),所述开孔控制器(30)与所述开孔轴(14)相互平行相邻设置,在所述开孔控制器(30)朝向所述开孔轴(14)的方向安装多个开孔转(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2)和所述第二支撑架(25)均包括第一支撑体(17)和第二支撑体(18),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17)的纵截面呈L型,所述第二支撑体(18)的纵截面呈型,所述第一支撑体(17)和所述第二支撑体(18)的底部通过多个连接块(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2)通过第一螺杆(23)和第二螺杆(23’)安装至所述旋转轴的安装孔上,所述第二支撑架(22)通过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安装至所述旋转轴的安装孔上,其中,所述第一螺杆(23)、第二螺杆(23’)、第三螺杆(28)和第四螺杆(28’)在与支撑架和旋转轴的连接处均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在所述机架(10)上的轴承座固定至所述机架(10)的横梁,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转轮(15),所述转轮(15)上连接有皮带,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旋转轴(16)和第二旋转轴(21),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16)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旋转轴(21)的直径,所述第二旋转轴(21)焊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轴(16)的两端,并且,所述转轮(15)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旋转轴(21) 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旋转轴(16)上与第一支撑架(22)和第二支撑架(25)呈一定角度的方向具有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关于所述旋转轴的纵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通过螺杆连接至旋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孔控制器(30)包括位于机架(10)下方的支撑块(204),在两个支撑块(204)之间通过定位销(203)对开孔控制器器架(202)进行定位,在所述开孔控制器器架(202)的两侧通过连接螺杆安装穿行轴(205),所述穿行轴(205)的上端贯穿开孔控制器底座(19),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19)的上方通过螺杆固定安装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控制把手(26)通过连接螺杆连接至所述开孔控制器器架(202)上,在所述机架(10)的下方、所述支撑块(204)的上方设置有平行滑板(207),开孔控制器底座(19)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平行滑板(207)的上方,所述控制把手(26)能够控制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19)沿平行滑板(207)滑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转(20)由位于底部的控制器(31)和由所述控制器(31)控制的开孔刀(32)构成,所述开孔转(20)固定至所述开孔控制器底座(19)的上方,且位于第一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和第二开孔控制器定位器(201’)下方,其中,所述开孔刀(32)由中心尖轴和位于中心尖轴两侧的刀片组成,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开孔刀(32)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打孔机还包括第一压杆(12)和第二压杆(13),所述第一压杆(12)和所述第二压杆(13)均与所述开孔轴(14)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压杆(12)和所述第二压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安装至所述机架(10)的沿宽度方向的横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地膜打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打孔机还包括地膜上下轴(11),所述地膜上下轴(11)通过固定至机架(10)横梁上的轴承座(111)安装在机架(10)上,并且,在所述地膜上下轴(11)的一端靠近边缘位置连接皮带轮(112),所述皮带轮(112)通过皮带与位于机箱(27)内部的与第一电机(34)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连接;在所述机箱(27)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电机(33),所述开孔轴(14)上的转轮(15)通过皮带连接与第二电机(33)连接的两个同心变速皮带轮。
CN201721920430.0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地膜打孔机 Active CN207825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0430.0U CN207825041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地膜打孔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20430.0U CN207825041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地膜打孔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5041U true CN207825041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1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20430.0U Active CN207825041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地膜打孔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5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2239A (zh) * 2017-12-29 2018-09-28 张富贵 一种地膜打孔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82239A (zh) * 2017-12-29 2018-09-28 张富贵 一种地膜打孔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0897B (zh) 自动铺膜机
CN207825041U (zh) 一种地膜打孔机
CN102349379B (zh) 全自动电感应大蒜牙尖辨别播种机
CN107896532A (zh) 一种可调间距的旋耕机
CN107396765A (zh) 棉花电动打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82239A (zh) 一种地膜打孔机
CN113068542A (zh) 一种多样可调型温室大棚覆盖装置
CN207284479U (zh) 一种行播大蒜苗芽破膜机
CN206181910U (zh) 旋转式墙培
CN201238453Y (zh) 一种气力式精密播种器
CN112894961B (zh) 一种基于ai人工智能控制的农业种植用破膜引苗机
CN207720847U (zh) 花生地膜打孔机器人
CN207678459U (zh) 一种可自动快速移栽的苗床设备
CN206517763U (zh) 一种高效的播种装置
CN205124272U (zh) 拾残膜机
CN111602526A (zh) 一种木槿花种植用扦插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8434279U (zh) 一种便于农田地膜回收的挑膜卸膜装置
CN113348824A (zh) 一种玉米施肥播种覆膜机
CN112219603A (zh) 一种草莓种苗培育设备
CN205961918U (zh) 一种无土生态草毯编织机
CN205865140U (zh) 枸杞采摘机
CN211430462U (zh) 一种新型脱毒红薯无土育苗床
CN215529865U (zh) 一种用于杂交水稻的种子萌发实验装置
CN220211013U (zh) 一种烤烟排式移栽器
CN220000207U (zh) 一种破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