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1647U -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1647U
CN207821647U CN201721227042.4U CN201721227042U CN207821647U CN 207821647 U CN207821647 U CN 207821647U CN 201721227042 U CN201721227042 U CN 201721227042U CN 207821647 U CN207821647 U CN 207821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pipe
aluminum pot
heating kettle
aluminium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270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维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me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me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me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meal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270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1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1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16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加热装置包括铝板、铝锅和环状的发热管,铝锅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与发热管匹配的凹槽,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平面交错,凹槽开有两个分别与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对应的通孔,发热管卡于凹槽内且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引出,发热管上表面与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平齐,铝板的下表面与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和发热管上表面贴合。本实用新型发热均匀,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锅主要由外壳体、陶瓷锅和加热装置构成,加热装置一般是由铝锅、铝板与发热管通过钎焊工艺熔合为一体组成的。现有的加热锅通常具有以下缺陷:一、环状发热管的管体呈圆形且发热管的两个端部不发热,由于发热管的两个端部之间需要间隔一定距离,致使发热管的长度受限,两个端部及两个端部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热体,发热不均匀;一、发热管设置在铝盘底部外表面,发热管与铝锅底部外表面中间设置一块铝板,通过发热管发热将热量传递给铝锅,铝锅内表面与陶瓷锅外表面相接触而产生热传递给陶瓷锅,然而发热管的另外一面却暴露在空气中,热量也随之散发到空气中,没有对陶瓷锅起到加热作用,热量流失高、热效率低、不节能,且散发的热量会降低加热锅内部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增大电子元件爆裂烧熔锅具发生火灾的风险。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节能且具有高热效率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以至少解决现有的加热锅存在的发热管长度受限、发热不均匀和热效率低等缺陷中的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包括铝板、铝锅和环状的发热管,所述铝锅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与所述发热管匹配的凹槽,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平面交错,所述凹槽开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对应的通孔,所述发热管卡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引出,所述发热管上表面与所述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平齐,所述铝板的下表面与所述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和所述发热管上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铝板的尺寸与所述铝锅底部的尺寸匹配。
优选地,所述铝板的厚度为1~3mm。
优选地,所述铝板与所述铝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发热材料为不锈钢或铁。
一种加热锅,包括陶瓷锅,还包括位于陶瓷锅下方的上述加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陶瓷锅的底部外表面与所述铝板的上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陶瓷锅的侧壁外表面与所述铝锅的侧壁内表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的发热管的长度更长,发热管整体发热更均匀;且由于发热管卡于铝锅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的与发热管匹配的凹槽内,铝板的下表面与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和发热管上表面贴合,发热管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就不会流失,可提高热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流失,并有益于提高加热锅内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杜绝自燃等危险的产生,节能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加热装置的剖视图。
图2示出发热管的俯视图。
图3示出加热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包括铝锅11、铝板12、和环状的发热管13,铝锅11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与发热管 13匹配的凹槽,发热管13的两个端部平面交错,凹槽开有两个分别与发热管 13的两个端部对应的通孔,发热管13卡于所述凹槽内且发热管13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引出,发热管13上表面与铝锅11底部中心内表面平齐,铝板12的下表面与铝锅11底部中心内表面和发热管13上表面贴合。由于发热管13卡于铝锅11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的与发热管13匹配的凹槽内,铝板12的下表面与铝锅11底部中心内表面和发热管13上表面贴合,发热管13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就不会流失,可提高热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的流失
如图2所示,由于发热管13的两个端部平面交错,发热管13的长度更长,发热管13的整体发热更均匀。
在具体实施时,铝板12的尺寸与铝锅11底部的尺寸匹配,即铝板12可完全覆盖铝锅11的底部内表面。在具体实施时,铝板12的厚度为3~5mm。
在具体实施时,铝板12与铝锅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可为,通过三颗螺钉贯穿铝板12和铝锅11,再用螺母固定。
在具体实施时,发热管13的发热材料为不锈钢或铁。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加热锅,包括陶瓷锅2和位于陶瓷锅下方的上述加热装置。
在具体实施时,陶瓷锅2的底部外表面与铝板12的上表面贴合,陶瓷锅 2的侧壁外表面与铝锅1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这样可最大程度的将加热装置的发热管13所散发出来的热量传递到陶瓷锅2。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8)

1.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包括铝板、铝锅和环状的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铝锅底部内表面边缘向外冲压形成与所述发热管匹配的凹槽,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平面交错,所述凹槽开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对应的通孔,所述发热管卡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端部分别通过两个通孔引出,所述发热管上表面与所述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平齐,所述铝板的下表面与所述铝锅底部中心内表面和所述发热管上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尺寸与所述铝锅底部的尺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的厚度为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与所述铝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发热材料为不锈钢或铁。
6.一种加热锅,包括陶瓷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陶瓷锅下方的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的底部外表面与所述铝板的上表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锅的侧壁外表面与所述铝锅的侧壁内表面贴合。
CN201721227042.4U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21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7042.4U CN207821647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7042.4U CN207821647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1647U true CN207821647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8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2704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21647U (zh) 2017-09-21 2017-09-21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1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64352Y (zh) 节能燃气炊具
CN207898360U (zh) 一种真空焖烧锅
CN202477345U (zh) 一种多用途石墨电子锅
CN207821647U (zh)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CN204049211U (zh) 一种大功率发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热煲具
CN209186322U (zh) 一种电磁灶专用锅具
CN103142131B (zh) 直热式微型电饭锅
CN201081280Y (zh) 改进的电磁炉
CN205568637U (zh) 一种电热锅
CN201775463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节能煮具
CN205251213U (zh) 一种电热锅锅体
CN205430633U (zh) 热源组件
CN201375392Y (zh) 节能型炆火煲
CN201064370Y (zh) 电磁炉用保温隔热锅体
CN201557276U (zh) 封闭式无风扇电磁涡流加热系统的结构
CN201481073U (zh) 一种节能热水壶
CN202852913U (zh) 一种电热炉
CN206018735U (zh) 一种炉具
CN206867063U (zh) 一种陶瓷电饭煲
CN210989691U (zh) 一种纳米远红外玻璃加热水壶
CN204404322U (zh) 一种含有扰流散热装置的ptc热敏陶瓷电暖器
CN208339351U (zh) 一种新型电热锅
CN209863468U (zh) 一种节能型加热煲炉
CN207394921U (zh) 一种大口径商用电磁灶
CN201418160Y (zh) 贴附式电热膜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