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9351U - 一种新型电热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热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39351U CN208339351U CN201720999337.7U CN201720999337U CN208339351U CN 208339351 U CN208339351 U CN 208339351U CN 201720999337 U CN201720999337 U CN 201720999337U CN 208339351 U CN208339351 U CN 2083393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 pan pedestal
- electrothermal tube
- pedestal
- p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热锅,所述电热锅包括锅体、电热锅底座和锅盖,所述电热锅底座包括电热管和电源线,所述锅体与电热锅底座的侧壁接触,所述电热管设于电热锅底座的侧壁,所述电热管两端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从电热管通过电热锅底座的侧壁引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热锅加热结构的重新设计,可实现电热锅锅体受热均匀的效果,从而达到省电、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提高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锅,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热锅。
背景技术
电热锅是一种常见的厨具,利用电阻发热的原理进行烹饪,因具有一锅多用、省时省力等特点,受到众多家庭的青睐,广泛应用于中国家庭的厨房。目前市面上的电热锅多采用电热锅底座的底部与电热管一体式铸造的设计,仅有电热锅的锅体底部与电热锅底座直接接触,而电热锅锅体的侧壁与电热锅底座的侧壁形成非接触面,整体热交换面积较小,热能利用效率低;此外,电热锅锅体的侧壁与电热锅底座的侧壁形成的非接触面,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缺水等情况,电热锅底座的侧壁容易引起干烧,进而导致电热锅底座鼓包、变形,产生故障,甚至引发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材质的锅体的,锅体侧壁与电热锅底座侧壁充分接触的,而且锅体热能利用效率高、安全性高的新型电热锅。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包括锅体和电热锅底座,所述电热锅底座包括电热管和电源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表面与电热锅底座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电热管沿圆周方向包覆在电热锅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电热管上设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伸出电热锅底座的侧壁外。
进一步,所述电热锅底座为铝件,所述铝件可有效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进一步,所述电热锅底座为铸铝件,所述铸铝件可实现标准化制造,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锅体底部与电热锅底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锅体底部与电热锅底座之间存在的间隙允许适当降低模具设计的精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所述电热管与电热锅底座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电热管与电热锅底座的一体式设计可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进一步,所述电热锅底座内侧壁的面积大于底部面积,所述电热锅底座内侧壁的面积大于底部面积可有效增大锅体与电热锅底座的热交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电热锅电热管结构的重新设计,可实现电热锅锅体受热均匀的效果,从而达到省电、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提高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市面上常见电热锅的剖面视图;
图2是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热锅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该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热锅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锅体、2-电热锅底座、3-电热管、4-电源线、5-锅盖、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2与附图3,一种新型电热锅,所述电热锅包括锅体1、电热锅底座2和锅盖5,所述电热锅底座2包括电热管3和电源线4,所述锅体1与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接触,所述电热管3设于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所述电热管3两端设有电源线4,所述电源线4从电热管3通过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引出。
所述电热锅底座2为铝件,所述铝件可有效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所述电热锅底座2为铸铝件,所述铸铝件可实现标准化制造,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锅体1底部与电热锅底座2之间设有间隙6,所述锅体1底部与电热锅底座2之间存在的间隙6有效降低模具设计的精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所述电热管3与电热锅底座2为一体式设计,所述电热管3与电热锅底座2的一体式设计可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所述电热锅底座2内侧壁的面积大于底部面积,所述电热锅底座内侧壁的面积大于底部面积可有效增大锅体与电热锅底座的热交换面积。
在附图1所述电热锅中,电热锅底座2的底部与电热管3采用一体式设计,在该电热锅使用过程中,所述电热管3与电热锅底座2的热交换面积较小,热量散失的问题比较严重,达不到均匀、快速加热的效果;此外,所述锅体1与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形成非接触面,所述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处于干烧状态,容易造成所述电热锅底座2侧壁鼓包,乃至电热锅损坏。
在附图2与附图3所述电热锅的使用过程中,电源接通所述电源线4并开启电热锅开关,所述电热管3开始发热,因所述电热锅底座2内侧壁的面积较大,所述锅体1侧壁与电热锅底座2内侧壁充分接触,热量可通过所述电热锅底座2迅速而均匀地传导至锅体1,同时降低了所述电热锅底座2因干烧引发损坏等风险,所述锅体1内的食物达到均匀、快速加热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电热锅加热结构的重新设计,可实现电热锅锅体受热均匀的效果,从而达到省电、提高热能利用效率、提高使用安全性的目的。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电热锅,包括锅体(1)和电热锅底座(2),所述电热锅底座(2)包括电热管(3)和电源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外表面与电热锅底座(2)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电热管(3)沿圆周方向包覆在电热锅底座(2)的外侧壁上,所述电热管(3)上设有电源线(4),所述电源线(4)伸出电热锅底座(2)的侧壁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底座(2)为铝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底座(2)为铸铝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底部与电热锅底座(2)之间设有间隙(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管(3)与电热锅底座(2)为一体式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锅底座(2)的内侧壁面积大于底部面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99337.7U CN208339351U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新型电热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99337.7U CN208339351U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新型电热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39351U true CN208339351U (zh) | 2019-01-08 |
Family
ID=6487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99337.7U Active CN208339351U (zh) | 2017-08-10 | 2017-08-10 | 一种新型电热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39351U (zh) |
-
2017
- 2017-08-10 CN CN201720999337.7U patent/CN2083393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08584U (zh) |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电饭锅 | |
CN208339351U (zh) | 一种新型电热锅 | |
CN209331734U (zh) | 一种新型节能复合锅 | |
CN201001616Y (zh) | 均温节能保温炒锅 | |
CN205795497U (zh) | 一种便携式蒸笼 | |
CN207520033U (zh) | 一种带蒸汽冷凝结构的蒸汽烤箱 | |
CN203605769U (zh) | 一种利用废蒸汽的热水器 | |
CN208339352U (zh) | 一种可更换电热管盒的电热锅 | |
CN209003522U (zh) | 一种节能蒸汽电饭锅 | |
CN203263010U (zh) | 一种新型双层隔热煮锅 | |
CN221005191U (zh) | 一种盐焗炉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1365811Y (zh) | 一种电磁炉锅 | |
CN204169669U (zh) | 一种蒸笼 | |
CN207821647U (zh) | 一种用于加热锅的加热装置及加热锅 | |
CN201870428U (zh) | 节能保温锅 | |
CN204071705U (zh) | 一种微压锅 | |
CN209595499U (zh) | 一种能高效利用热能的节能锅 | |
CN201894550U (zh) | 一种热水壶 | |
CN201341779Y (zh) | 一种节能调理锅 | |
CN201504982U (zh) | 一种节能锅 | |
CN201595652U (zh) | 一种双层隔热煮锅 | |
CN205162728U (zh) | 复合锅 | |
CN204404294U (zh) | 液体加热装置及基于液体加热装置的循环热水装置 | |
CN201370446Y (zh) | 多气孔节能调理锅 | |
CN201097972Y (zh) | 一种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