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9707U -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9707U
CN207819707U CN201820060715.XU CN201820060715U CN207819707U CN 207819707 U CN207819707 U CN 207819707U CN 201820060715 U CN201820060715 U CN 201820060715U CN 207819707 U CN207819707 U CN 207819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ull
assembly line
automatic motor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07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林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el She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Del Sh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Del She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Del She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07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9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9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97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涉及全自动电机生产领域。该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包括机体和缓冲板,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该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通过缓冲板上表面设置的固定杆,达到利用固定杆贯穿活动孔使得将机体进行限位,使得机体不会出现晃动,通过固定板与机体之间设置的第三弹簧,达到利用第三弹簧的弹力将机体的震动力进行缓冲。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自动电机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背景技术
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要让电机转动起来,感应到的电机转子所在位置,然后依照定子绕线决定开启(或关闭)换流器中功率晶体管的顺序,使电流依序流经电机线圈产生顺向(或逆向)旋转磁场,并与转子的磁铁相互作用,如此就能使电机顺时/逆时转动。电机在进行绕线步骤时需要流水线进行加工。
目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中的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电机的铜线缠绕,绕线机在进行绕线工作时效率非常的好,但是现有的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在进行电机的加工时,由于会产生震动,震动会使得绕线工作的铜线可能存在散乱。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解决了现有的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在进行电机的加工时,由于会产生震动,震动会使得绕线工作的铜线可能存在散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包括机体和缓冲板,所述机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转动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环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远离机体的一端与开槽的内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开槽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弹簧远离开槽的左右两侧内壁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的左侧与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固定杆远离缓冲板的一端贯穿活动孔并延伸至机体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位于机体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机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弹簧以缓冲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通过缓冲板上表面设置的固定杆,达到利用固定杆贯穿活动孔使得将机体进行限位,使得机体不会出现晃动,通过固定板与机体之间设置的第三弹簧,达到利用第三弹簧的弹力将机体的震动力进行缓冲。
2、该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震动力经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将第一弹簧进行挤压,从而缓冲机体的震动,通过开槽内部设置的第二弹簧,达到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进一步缓冲机体的震动,解决了现有的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在进行电机的加工时,由于会产生震动,震动会使得绕线工作的铜线可能存在散乱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图。
其中,1机体、2缓冲板、3第一转动环、4第一凹槽、5第一固定轴、6第一连接杆、7连接轴、8连接环、9第二连接杆、10第一弹簧、11第二凹槽、12第二固定轴、13第二转动环、14开槽、15第二弹簧、16限位杆、17固定杆、18活动孔、19第三弹簧、2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如图1-2所示,包括机体1和缓冲板2,缓冲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机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活动孔18,固定杆17远离缓冲板2的一端贯穿活动孔18并延伸至机体1的上方,在机体1产生震动时,机体1会经过活动孔18在固定杆17的表面进行上下移动,此时固定杆17可以避免机体1在震动时产生晃动,固定杆17位于机体1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第三弹簧19远离固定板20的一端与机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机体1产生震动时,震动力会将第三弹簧19进行拉伸,此时利用对于第三弹簧19的拉伸降低机体1的震动,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5,第一固定轴5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转动环3,第一转动环3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远离第一转动环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7,连接轴7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环8,连接环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弹簧10以缓冲板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9会将第一弹簧10进行拉伸或者挤压,两个第一弹簧10同时受到挤压或者拉伸会使得缓冲机体1震动效果更好,缓冲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12,第二固定轴1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转动环13,第二连接杆9远离连接环8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环13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缓冲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14,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开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在机体1震动时会带动限位杆16在开槽14的内部上下移动,此时限位杆16会使得机体1保持上下移动,避免了机体1的晃动,开槽14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两个第二弹簧15远离开槽14的左右两侧内壁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16的左侧与右侧固定连接,在机体1左右晃动时,两个第二弹簧15会受到限位杆16的挤压,此时两个第二弹簧15可以进一步缓冲机体1的晃动与震动。
综上所述,该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通过缓冲板2上表面设置的固定杆17,达到利用固定杆17贯穿活动孔18使得将机体1进行限位,使得机体1不会出现晃动,通过固定板20与机体1之间设置的第三弹簧19,达到利用第三弹簧19的弹力将机体1的震动力进行缓冲。
通过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9和第一弹簧10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震动力经过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9将第一弹簧10进行挤压,从而缓冲机体1的震动,通过开槽14内部设置的第二弹簧15,达到利用第二弹簧15的弹力进一步缓冲机体1的震动,解决了现有的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在进行电机的加工时,由于会产生震动,震动会使得绕线工作的铜线可能存在散乱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包括机体(1)和缓冲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轴(5),所述第一固定轴(5)的表面套接有第一转动环(3),所述第一转动环(3)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远离第一转动环(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的表面套接有连接环(8),所述连接环(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9),所述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9)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0)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的正面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轴(12),所述第二固定轴(12)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转动环(13),所述第二连接杆(9)远离连接环(8)的一端与第二转动环(13)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14),所述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6)远离机体(1)的一端与开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4)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5),两个第二弹簧(15)远离开槽(14)的左右两侧内壁的一端分别与限位杆(16)的左侧与右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活动孔(18),所述固定杆(17)远离缓冲板(2)的一端贯穿活动孔(18)并延伸至机体(1)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7)位于机体(1)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所述固定板(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9),所述第三弹簧(19)远离固定板(20)的一端与机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弹簧(10)以缓冲板(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CN201820060715.XU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19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0715.XU CN2078197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0715.XU CN2078197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9707U true CN207819707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7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071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819707U (zh) 2018-01-15 2018-01-15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9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115A (zh) * 2018-09-28 2018-12-21 江苏金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生产用绑线机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115A (zh) * 2018-09-28 2018-12-21 江苏金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电机生产用绑线机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49929U (zh) 一种牙套用自动清洗机
CN207819707U (zh) 一种全自动电机绕线用流水线
CN209125652U (zh) 一种汽车夹具定位机构
CN204316283U (zh) 定子绕线机
CN212992170U (zh) 一种手机振动器线圈加工用高效缠绕装置
CN108015202B (zh) 一种新型八轴弹簧制造设备
CN207896832U (zh) 一种发电机转子用高效绕线装置
CN205802903U (zh) 一种五金加工用吊装装置
CN107745060A (zh) 一种电力线路拉线扼圈加紧装置
CN207713147U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多功能绕线装置
CN203706511U (zh) 一种双曲面讲解演示教具
CN208361566U (zh) 一种收线过程稳定的复绕收线机
CN110311521B (zh) 一种集中式显极式定子绕组绕线一体化辅助设备
CN207116614U (zh) 驱动电芯卷绕机中的卷绕头的传动机构
CN207390682U (zh) 一种电力线缆加工用收卷装置
CN207713940U (zh) 一种多线刺绣机用丝线夹持装置
CN102332848B (zh) 一种磁悬浮动力机
CN206814117U (zh) 一种环保电线的全自动绕线机
CN206898294U (zh) 一种电动双扭簧绕制器
CN205986535U (zh) 一种电机转子起出器
CN205490054U (zh) 单相交流多级转速电机及道闸
CN203086287U (zh) 一种电动牙刷马达
CN210172758U (zh) 一种便捷的外挂半自动型钢切割机
CN216145506U (zh) 一种漆包线高效绕线装置
CN216957745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用限位铜线缠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