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8486U -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8486U
CN207818486U CN201820231373.3U CN201820231373U CN207818486U CN 207818486 U CN207818486 U CN 207818486U CN 201820231373 U CN201820231373 U CN 201820231373U CN 207818486 U CN207818486 U CN 207818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s
motor
turbine
whe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313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nd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nd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nd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nd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313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84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8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84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N极断路器单元通过内盖板分隔重合闸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以及导电导体,大幅减小整体体积,N极操作机构结构简单并通过弹簧提供超程,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紧密型,体积小巧;重合闸机构采用两个涡轮连接电机与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驱动块设置在手柄轮的手柄挡块和联动轮的联动拨杆之间,通过电机控制能分别推动手柄轮转动合闸,推动联动轮碰触脱扣联动件使联动的P极操作机构脱扣实现分闸。

Description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是在小型断路器的基础上加装电动重合闸机构,通过电动重合闸机构控制断路器手柄的自动合闸,现有的重合闸机构要占据一模数的体积,导致重合闸小型断路器的体积大,尤其是带N极的小型断路器,N极和重合闸机构均要占据一模数的空间,空间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小重合闸机构和N极断路器的体积,提供一种体积紧凑,性能稳定可靠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壳体内形成分隔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的中盖,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的宽度相同,P极断路器单元包括P极操作机构、手柄、P极接线端子,所述N极断路器单元包括N极操作机构、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N极接线端子、内盖板和重合闸机构,两个N极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N极断路器单元两端,N极静触头板和N极接线板的外端分别与N极接线端子连接,N极静触头板的内端形成N极静触头,N极操作机构包括N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支持,N极动触头对应N极静触头设置在N极动触头支持上,N极动触头上设置有使动触头向静触头压紧的弹簧,内盖板连接在中盖上,并把N极操作机构、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盖在内盖板内,重合闸机构设置在内盖板外,重合闸机构包括电机、电机涡轮、第一涡轮、第二涡轮、驱动齿轮、手柄轮、联动轮,电机涡轮套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涡轮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一涡轮部和第一斜齿轮部,第二涡轮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二涡轮部和第二斜齿轮部,第一涡轮的第一斜齿轮部与电机涡轮啮合,第一涡轮部与第二涡轮的第二斜齿轮部啮合,第二涡轮部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铰接在手柄轮上,驱动齿轮上形成驱动块,手柄轮外周形成凸起的手柄挡块,联动轮铰接在手柄轮上,联动轮上形成联动拨杆,联动拨杆和中盖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驱动齿轮的驱动块设置在手柄轮的手柄挡块和联动轮的联动拨杆之间,手柄轮上设置有联动轴,联动轴穿过中盖延伸P极断路器单元内,与P极断路器单元的手柄联动连接,内盖板和中盖朝向在联动轮一侧形成一个联动开口,联动拨杆伸入联动开口内,N极操作机构上设置有脱扣联动件,脱扣联动件一端延伸到联动拨杆的运动轨迹上,脱扣联动件上设置有脱扣联动轴,脱扣联动轴穿过中盖与P极操作机构联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一个模数的腔体内同时容纳重合闸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并通过内盖板分隔重合闸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以及导电导体,大幅减小整体体积。本实用新型中的N极操作机构结构简单并通过弹簧提供超程,保证动触头与静触头的连接紧密型,体积小巧;重合闸机构采用两个涡轮连接电机与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驱动块设置在手柄轮的手柄挡块和联动轮的联动拨杆之间,通过电机控制,使驱动齿轮能分别推动手柄轮转动合闸和推动联动轮碰触脱扣联动件使联动的P极操作机构脱扣实现分闸,重合闸机构只用两个涡轮进行传动,占用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P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内侧的中盖上形成插板槽,插板槽内穿置有小线路板,所述N极断路器单元还包括主线路板,主线路板设置在壳体内侧,小线路板与主线路板连接,所述P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包括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固定部和相向设置在固定部两侧向内凸起的弹性部,小线路板插在导电片弹性部之间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在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之间的中盖上设置插板槽,通过在插板槽内插置小线路板实现与主线路板的信号连接,小线路板同时与接线端子上的导电片连接实现对主线路板的供电和取样,插板槽设置在接线端子内侧与供电连接方便,而且导电片采用两个弹性部将小线路板卡在中间,实现了插入式安装,装配方便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的形状相同,所述电机纵向设置在手柄轮下方,电机涡轮设置在电机上方,第一涡轮横置在电机上方,第二涡轮纵置在第一涡轮一侧并使第二涡轮部向上延伸到驱动齿轮一侧。
上述设置采用相同形状的涡轮来实现传动节省了模具成本,而且零件少,装配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中盖上对应电机形成电机固定位,电机固定位包括电机侧板和电机前板,电机前板上形成电机输出口,内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机构盖板和静触头盖板,机构盖板的边缘连接在一侧的电机侧板上,静触头盖板横置在电机固定位的末端。
上述设置的电机固定位与中盖的侧壁相结合,节约了成本,而且方便成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之间形成灭弧栅,灭弧栅后方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泄弧通道。
上述设置的灭弧栅能起到灭弧作用,后方半圆形的泄弧通道能防止灭弧中产生的火花直接喷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槽内的上、下两侧壁上形成导向槽,导向槽与两个弹性部之间的空隙相对应。导向槽方便小线路板插入并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线路板上连接有电机线路板和插针母座,电机电路板连接在电机末端,主线路板上对应电机线路板形成插槽,电机线路板插在插槽内与主线路板连接,插针母座对应插板槽设置,所述小线路板上设置有插针,插针与插针母座对应连接。线路板均采用插接方式连接,连接方便,减少了电线连接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轮上的联动拨杆中心形成弹簧槽,复位扭簧一端卡在弹簧槽内,另一端连接在中盖上。复位扭簧起到使联动拨杆复位的作用,复位扭簧一端插在弹簧槽内不易脱出,连接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极断路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N极断路器去掉内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操作机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轮装配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柄轮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P极断路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片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3和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P极断路器单元2和N极断路器单元1,壳体3内形成分隔P极断路器单元2和N极断路器单元1的中盖30,P极断路器单元2和N极断路器单元1的宽度相同,P极断路器2单元包括P极操作机构21、手柄22、P极接线端子23,N极断路器单元1包括N极操作机构11、N极静触头板12、N极接线板13、N极接线端子14、内盖板15、重合闸机构16、主线路板17,两个N极接线端子14分别设置在N极断路器单元1两端,N极静触头板12和N极接线板13的外端分别与N极接线端子14连接,N极静触头板12的内端形成N极静触头121,N极操作机构11包括N极动触头111和N极动触头支持112,N极动触头111对应N极静触头121设置在N极动触头支持112上,N极动触头111上设置有使N极动触头111向N极静触头121压紧的弹簧113,N极动触头支持112上设置有机构联动杆116穿过中盖与P极操作机构联动连接,内盖板15连接在中盖30上,并把N极操作机构11、N极静触头板12、N极接线板13盖在内盖板15内,重合闸机构16设置在内盖板15外,重合闸机构16包括电机161、电机涡轮162、第一涡轮163、第二涡轮164、驱动齿轮165、手柄轮166、联动轮167,电机涡轮162套置在电机161的输出轴上,第一涡轮163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一涡轮部1631和第一斜齿轮部1632,第二涡轮164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二涡轮部1641和第二斜齿轮部1642,第一涡轮163的第一斜齿轮部1632与电机涡轮162啮合,第一涡轮部1631与第二涡轮164的第二斜齿轮部1642啮合,第二涡轮部1641与驱动齿轮165啮合,驱动齿轮165铰接在手柄轮166上,驱动齿轮165上形成驱动块1651,手柄轮166外周形成凸起的手柄挡块1661,联动轮167铰接在手柄轮166上,联动轮167上形成联动拨杆1671,联动拨杆1671中心形成弹簧槽1672,联动拨杆1671和中盖30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168,复位扭簧168一端插入并卡在弹簧槽1672内,另一端连接在中盖30上,驱动齿轮165的驱动块1651设置在手柄轮166的手柄挡块1661和联动轮167的联动拨杆1671之间,手柄轮166上设置有联动轴1662,联动轴1662为三角轴,联动轴1662穿过中盖30延伸到P极断路器单元2内,与P极断路器单元2的手柄22联动连接,内盖板15和中盖30朝向在联动轮167一侧形成一个联动开口31,联动拨杆1671伸入联动开口31内,N极操作机构11上设置有脱扣联动件114,脱扣联动件114一端延伸到联动拨杆1671的运动轨迹上,脱扣联动件114上设置有脱扣联动轴115,脱扣联动轴115穿过中盖30与P极操作机构21联动连接,N极静触头板12和N极接线板13之间形成灭弧栅35,灭弧栅35后方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泄弧通道36。
P极接线端子23和N极接线端子14内侧的中盖30上形成插板槽32,插板槽内32的上、下两侧壁上形成导向槽321,插板槽32内穿置有小线路板171,小线路板171上、下两端插在导向槽321内,主线路板17设置在壳体3内侧,主线路板17上连接有电机线路板172和插针母座173,电机电路板172连接在电机161末端,主线路板17上对应电机线路板172形成插槽175,电机线路板172插在插槽175内与主线路板17连接,插针母座173对应插板槽32设置,小线路板171上设置有插针174,小线路板171通过插针174与插针母座173对应插接实现与主线路板17的连接,P极接线端子23和其中一个N极接线端子17上设置有导电片4,导电片4包括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固定部41和相向设置在固定部两侧向内凸起的弹性部42,导向槽321与两个弹性部42之间的空隙相对应,小线路板171插在导电片4弹性部42之间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涡轮163和第二涡轮164的形状相同,电机161纵向设置在手柄轮166下方,电机涡轮162设置在电机161上方,第一涡轮163横置在电机161上方,第二涡轮164纵置在第一涡轮163一侧并使第二涡轮部1641向上延伸到驱动齿轮165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的中盖30上对应电机161形成电机固定位33,电机固定位33包括电机侧板34和电机前板,电机前板上形成电机输出口,内盖板15包括一体成型的机构盖板151和静触头盖板152,机构盖板151的边缘连接在一侧的电机侧板34上,静触头盖板152横置在电机固定位33的末端覆盖住N极静触头板12。
上述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其他显而易见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包括壳体和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的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壳体内形成分隔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的中盖,P极断路器单元和N极断路器单元的宽度相同,P极断路器单元包括P极操作机构、手柄、P极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断路器单元包括N极操作机构、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N极接线端子、内盖板和重合闸机构,两个N极接线端子分别设置在N极断路器单元两端,N极静触头板和N极接线板的外端分别与N极接线端子连接,N极静触头板的内端形成N极静触头,N极操作机构包括N极动触头和N极动触头支持,N极动触头对应N极静触头设置在N极动触头支持上,N极动触头上设置有使N极动触头向N极静触头压紧的弹簧,内盖板连接在中盖上,并把N极操作机构、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盖在内盖板内,重合闸机构设置在内盖板外,重合闸机构包括电机、电机涡轮、第一涡轮、第二涡轮、驱动齿轮、手柄轮、联动轮,电机涡轮套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涡轮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一涡轮部和第一斜齿轮部,第二涡轮包括同轴联动的第二涡轮部和第二斜齿轮部,第一涡轮的第一斜齿轮部与电机涡轮啮合,第一涡轮部与第二涡轮的第二斜齿轮部啮合,第二涡轮部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铰接在手柄轮上,驱动齿轮上形成驱动块,手柄轮外周形成凸起的手柄挡块,联动轮铰接在手柄轮上,联动轮上形成联动拨杆,联动拨杆和中盖之间设置有复位扭簧,驱动齿轮的驱动块设置在手柄轮的手柄挡块和联动轮的联动拨杆之间,手柄轮上设置有联动轴,联动轴穿过中盖延伸P极断路器单元内,与P极断路器单元的手柄联动连接,内盖板和中盖朝向在联动轮一侧形成一个联动开口,联动拨杆伸入联动开口内,N极操作机构上设置有脱扣联动件,脱扣联动件一端延伸到联动拨杆的运动轨迹上,脱扣联动件上设置有脱扣联动轴,脱扣联动轴穿过中盖与P极操作机构联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内侧的中盖上形成插板槽,插板槽内穿置有小线路板,所述N极断路器单元还包括主线路板,主线路板设置在壳体内侧,小线路板与主线路板连接,所述P极接线端子和N极接线端子上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包括与接线端子连接的固定部和相向设置在固定部两侧向内凸起的弹性部,小线路板插在导电片弹性部之间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的形状相同,所述电机纵向设置在手柄轮下方,电机涡轮设置在电机上方,第一涡轮横置在电机上方,第二涡轮纵置在第一涡轮一侧并使第二涡轮部向上延伸到驱动齿轮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中盖上对应电机形成电机固定位,电机固定位包括电机侧板和电机前板,电机前板上形成电机输出口,内盖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机构盖板和静触头盖板,机构盖板的边缘连接在一侧的电机侧板上,静触头盖板横置在电机固定位的末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静触头板、N极接线板之间形成灭弧栅,灭弧栅后方形成一个半圆形的泄弧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槽内的上、下两侧壁上形成导向槽,导向槽与两个弹性部之间的空隙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线路板上连接有电机线路板和插针母座,电机电路板连接在电机末端,主线路板上对应电机线路板形成插槽,电机线路板插在插槽内与主线路板连接,插针母座对应插板槽设置,所述小线路板上设置有插针,插针与插针母座对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重合闸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轮上的联动拨杆中心形成弹簧槽,复位扭簧一端卡在弹簧槽内,另一端连接在中盖上。
CN201820231373.3U 2018-02-09 2018-02-09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184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373.3U CN207818486U (zh) 2018-02-09 2018-02-09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31373.3U CN207818486U (zh) 2018-02-09 2018-02-09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8486U true CN207818486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31373.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818486U (zh) 2018-02-09 2018-02-09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84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069A (zh) * 2018-02-09 2018-06-12 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N11795428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广东脉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117954286B (zh) * 2024-03-26 2024-06-04 广东脉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断路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5069A (zh) * 2018-02-09 2018-06-12 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N108155069B (zh) * 2018-02-09 2023-11-17 浙江德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N11795428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广东脉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117954286B (zh) * 2024-03-26 2024-06-04 广东脉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68025B (zh) 紧凑型自动合闸断路器
CN207818486U (zh)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N108155069A (zh) 重合闸小型断路器
CN211208317U (zh) 隔离真空断路器
CN208189486U (zh) 带重合闸功能的n极断路器
CN209344010U (zh) 一种新型重合闸模块
CN208189502U (zh) N极断路器单元
CN108389759A (zh) 带重合闸功能的n极断路器
CN109461632A (zh) 智能塑壳断路器
CN211350518U (zh) 可实现精确检测的小型断路器分合闸驱动装置
CN209344001U (zh) 一种智能配电箱的总开关
CN208352222U (zh) 小型费控开关
CN20788363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0223918U (zh) 一种可正反接线的漏电断路器
CN104851624A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双电源电力开关的远程操作机构
CN108389763B (zh) N极断路器单元
CN219105945U (zh) 开关
CN216648198U (zh) 塑壳断路器及其电动操作机构
CN220382022U (zh) 一种断路器转换信号采集组件
CN219936956U (zh) 一种电的开关装置
CN218939467U (zh) 开关的驱动结构
CN218769145U (zh) 开关的驱动结构
CN213304035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断路器
CN207818501U (zh) 小型断路器的重合闸机构
CN211858511U (zh) 具有新型操动机构的小型化10kv高压真空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