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5068U -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5068U
CN207815068U CN201820208446.7U CN201820208446U CN207815068U CN 207815068 U CN207815068 U CN 207815068U CN 201820208446 U CN201820208446 U CN 201820208446U CN 207815068 U CN207815068 U CN 207815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plate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sour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84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冠彣
柯明达
翁兆泓
郭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X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X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X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XI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84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5068U/zh
Priority to TW107202424U priority patent/TWM564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5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5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多个微结构。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邻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光源配置于入光面,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入光面传递至导光板中。这些微结构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面。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底面。每一微结构包括导光面。导光面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朝向出光面的方向。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导光板。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和导光板的结构设计具有提升辉度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Description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已知的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是利用导光板将配置于导光板旁的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导引至导光板的出光面,以形成面光源。一般而言,当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的侧面进入导光板后,会不断地被导光板的出光面与底面全反射,而被局限于导光板中。然而,可通过设置于导光板的底面的微结构破坏全反射,以使光线小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出光面,并穿透出光面。
在已知的光源模块中,导光板通常需搭配上下扩散片以及彼此正交的上下棱镜片,藉由上下扩散片来遮瑕,导致制作成本提高以及光源模块厚度增加。此外,设于导光板的微结构若为凹型结构,也就是微结构凹设于导光板的底面,则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会因为静电而吸附于彼此。有鉴于此,为了解决凹型结构的微结构所导致导光板与反射片彼此吸附的问题,会在导光板的底面增加激光凸点结构,然而,设置于导光板底面的激光凸点结构会导致光源模块的辉度下降,除此之外,在加工的过程中,由于对位的误差,导致激光凸点结构与凹型结构彼此重叠,如此会在显示画面上形成亮点。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结构设计具有提升辉度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结构设计具有提升光源模块辉度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多个微结构。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邻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光源配置于入光面,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入光面传递至导光板中。这些微结构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面。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底面。每一微结构包括导光面,导光面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朝向出光面的方向。
为达上述一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邻接于出光面与底面之间的入光面。多个微结构配置于导光板的底面,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底面,每一微结构包括导光面,导光面朝向该入光面的方向,且导光面与导光板的底面之间具有夹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其导光板的底面配置有多个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导光板的底面,且每一微结构具有将光线引导至朝向出光面方向的导光面。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能有效提升光源模块的辉度,且由于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导光板的底面,能有效避免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因为静电而吸附于彼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无需配置上下扩散片,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且同时缩减光源模块的厚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光源模块1中各元件及结构的方向,在此定义出一直角坐标系,包括相互垂直的x轴、y轴及z轴,其中x-z平面例如平行于入光面113,x-y平面例如平行于出光面111。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包括导光板11、光源12以及多个微结构13。导光板11包括出光面111、与出光面111相对的底面112以及邻接于出光面111与底面112之间的入光面113,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例如是呈平板构形,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导光板11例如是呈楔形,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定导光板11的构形。光源12配置于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3,且光源12用于发出光线L经由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3传递至导光板11中,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2包括多个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发光元件120,这些发光元件120中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20之间具有间隙G,发光元件12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LED),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这些微结构13配置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且这些微结构13分别朝向远离底面112的方向凸出导光板11的底面11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结构13包括导光面130,导光面130面向入光面113,用于将光线L引导至朝向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方向。
以下再针对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的详细构造做更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还包括第一棱镜片14以及第二棱镜片15。第一棱镜片14位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与第二棱镜片15之间,第一棱镜片14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也就是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单元140,且各个第一棱镜单元140的第一顶角141朝向远离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方向。第二棱镜片15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D2(也就是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单元150,且各个第二棱镜单元150的第二顶角151朝向远离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棱镜单元140的第一顶角141与第二棱镜单元150的第二顶角151朝向与彼此相同的方向,且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第一棱镜单元140延伸的第一方向D1与这些第二棱镜单元150延伸的第二方向D2彼此垂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的每一个微结构13的导光面130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具有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结构13的导光面130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的夹角θ例如是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每一个微结构13还包括与导光面130彼此邻接的斜面131,导光面130与斜面131之间具有夹角θ’,斜面131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具有夹角θ”,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定斜面131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夹角θ”的角度以及斜面131与导光面130之间夹角θ’的角度,夹角θ’与夹角θ”的角度可根据夹角θ的角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图1与图2所示,当光源12所发出的光线L经由导光板12的入光面113进入到导光板11后,藉由配置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的这些微结构13将光线L引导至朝向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光线L自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出射而形成朝向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传递的出射光线L’,由于每一个微结构13的导光面130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具有大于等于15度且小于等于30度的夹角θ,因此能够将光线L调整为具特定出射角度的出射光线L’,此特定出射角度的出射光线L’自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出射后传递至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并顺利通过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而被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所利用,不会被第一棱镜片14的第一棱镜单元140与第二棱镜片15的第二棱镜单元150所反射,藉此有效提升出射光线L’自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出射的出光率,进而增加光源模块1的出光量以有效提高光源模块1的辉度。具体而言,上述具有特定角度的出射光线L’通过第一棱镜片14与第二棱镜片15后,出射光线L’被第一棱镜片14的这些第一棱镜单元140以及第二棱镜片15的第二棱镜单元150调整成正向(即z轴方向)的出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正向出射光线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法线N实质上重叠。在本实用新型光源模块1的结构设计下,除了能提高辉度外,也能调整光源模块1的垂直视角(y轴方向上的视角)往靠近中心的位置(即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中心)偏移。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还包括反射片16。反射片16配置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这些微结构13位于反射片16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详细而言,上述这些微结构13用于破坏光线L于导光板11内的全反射现象,使得光线L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出射,而反射片16用于反射通过导光板11的底面112的部分光线L而将光线L朝向导光板11传递。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的侧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的与图1、2所示的光源模块1类似,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a还包括逆棱镜片17。逆棱镜片17配置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上,逆棱镜片17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D1(也就是x轴方向)的第三棱镜单元170,且各个第三棱镜单元170的第三顶角171朝向导光板11出光面111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结构13a的导光面130a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具有夹角θ,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微结构13a的导光面130a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的夹角θ例如是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5度,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图3所示,当光源12所发出的光线L经由导光板12的入光面113进入到导光板11后,藉由配置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的这些微结构13a将光线L引导至朝向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光线L自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出射而形成朝向逆棱镜片17传递的出射光线L”,由于每一个微结构13a的导光面130a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之间具有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5度的夹角θ,因此能够将光线L调整为具特定出射角度的出射光线L”,此特定出射角度的出射光线L”自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出射后传递至逆棱镜片17,并顺利通过逆棱镜片17而被逆棱镜片17所利用,不会被逆棱镜片17的第三棱镜单元170所反射,藉此有效提升出射光线L”自逆棱镜片17出射的出光率,进而增加光源模块1a出光量以有效提高光源模块1a的辉度。具体而言,上述具有特定角度的出射光线L”通过逆棱镜片17后,出射光线L”被逆棱镜片17的这些第三棱镜单元170调整成正向(即z轴方向)的出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正向出射光线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法线N实质上重叠。在本实用新型光源模块1a的结构设计下,除了能提高辉度外,也能调整光源模块1a的垂直视角(y轴方向上的视角)往靠近中心的位置(即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中心)偏移。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的侧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与图1、2所示的光源模块1类似,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还包括多个沟槽结构18,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定沟槽结构18的数量,沟槽结构18的数量可依照实际情况的需求而有所增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沟槽结构18也可以只有一个。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1还包括与入光面113相对的侧面114,导光板11的侧面114邻接于出光面111与底面112之间,这些沟槽结构18配置于导光板11的底面112,且各个沟槽结构18从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3朝向侧面114的方向延伸。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沟槽结构18朝向远离导光板11的底面112的方向凸出于导光板的底面112,且这些发光元件120中相邻两个发光元件120之间具有间隙G,而这些沟槽结构18分别对应配置于这些间隙G。在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b的结构设计下,同样具有增加光源模块1b出光量以有效提高光源模块1b辉度的功效。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c的侧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c与图4所示的光源模块1b类似,差异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光源模块1c的每一个沟槽结构18c朝向靠近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的方向凹入于导光板的底面1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源模块,其导光板的底面配置有多个微结构,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导光板的底面,且每一微结构具有将光线引导至朝向出光面方向的导光面。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能有效提升光源模块的辉度,且由于这些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底面的方向凸出导光板的底面,能有效避免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因为静电而吸附于彼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块无需配置上下扩散片,能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且同时缩减光源模块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 光源模块
11: 导光板
12: 光源
13、13a: 微结构
14: 第一棱镜片
15: 第二棱镜片
16: 反射片
17: 逆棱镜片
18、18c: 沟槽结构
111: 出光面
112: 底面
113: 入光面
114: 侧面
120: 发光元件
130、130a: 导光面
131: 斜面
140: 第一棱镜单元
141: 第一顶角
150: 第二棱镜单元
151: 第二顶角
170: 第三棱镜单元
171: 第三顶角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G: 间隙
N: 法线
L: 光线
L’、L”: 出射光线
θ、θ’、θ”: 夹角

Claims (15)

1.一种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光源以及多个微结构,
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邻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入光面;
所述光源配置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光源用于发出光线经由所述入光面传递至所述导光板中;
所述多个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所述多个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底面,每一所述微结构包括导光面,所述导光面用于将所述光线引导至朝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微结构的所述导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棱镜片以及第二棱镜片,所述第一棱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之间,所述第一棱镜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单元,且各所述第一棱镜单元的第一顶角朝向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所述第二棱镜片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单元,且各所述第二棱镜单元的第二顶角朝向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彼此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θ,且15度≦θ≦3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自所述出光面出射而形成朝向所述第一棱镜片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传递的出射光线,所述出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棱镜片与所述第二棱镜片后与所述出光面的法线实质上重叠。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逆棱镜片,所述逆棱镜片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所述逆棱镜片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棱镜单元,且各所述第三棱镜单元的第三顶角朝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θ,且0度<θ≦5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自所述出光面出射而形成朝向所述逆棱镜片传递的出射光线,所述出射光线通过所述逆棱镜片后与所述出光面的法线实质上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配置于靠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所述多个微结构位于所述反射片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与所述入光面相对的侧面,所述侧面邻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至少一沟槽结构,所述至少一沟槽结构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且从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侧面的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相邻二发光元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至少一沟槽结构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沟槽结构分别对应配置于所述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沟槽结构朝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沟槽结构朝向靠近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凹入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
14.一种导光板,包括:
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邻接于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之间的入光面;以及
多个微结构,配置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所述多个微结构分别朝向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所述底面,每一所述微结构包括导光面,所述导光面朝向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且所述导光面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之间具有夹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θ,且0度<θ≦5度或15度≦θ≦30度。
CN201820208446.7U 2018-02-06 2018-02-06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Active CN207815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8446.7U CN207815068U (zh) 2018-02-06 2018-02-06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TW107202424U TWM564730U (zh) 2018-02-06 2018-02-14 光源模組與導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8446.7U CN207815068U (zh) 2018-02-06 2018-02-06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5068U true CN207815068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8446.7U Active CN207815068U (zh) 2018-02-06 2018-02-06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5068U (zh)
TW (1) TWM564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2540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2540A1 (zh) * 2021-04-21 2022-10-2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64730U (zh) 2018-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8847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prism sheet thereof
US9329328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CN206247120U (zh) 光源模组
TWI452359B (zh) 導光板與光源模組
JP426211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
JP6074630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を搭載した自動車
EP1538468A2 (en) Prism sheet, light guide with surface prism portions,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thereof
US10545274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optical system
JP2020098799A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7815068U (zh) 光源模块与导光板
CN207817246U (zh) 导光板与光源模块
US10267969B2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system, and ticket gate
JP3205464U (ja) 導光材、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CN205331882U (zh) 一种光学装置和照明装置
TWM445701U (zh) 背光模組及導光板
US20170205555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thereof
US102816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00101722A (ko) 발광다이오드 장치용 광학 구조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조명용 발광다이오드 장치
CN112485859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5609613B (zh) 发光器件封装和包括发光器件封装的背光单元
CN102645736A (zh) 光学输入设备及其穿透式光学镜头模组
TW201809833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7978410B2 (en) Optical sheet
WO2023286113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232432B2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