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9005U -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9005U
CN207809005U CN201721763981.0U CN201721763981U CN207809005U CN 207809005 U CN207809005 U CN 207809005U CN 201721763981 U CN201721763981 U CN 201721763981U CN 207809005 U CN207809005 U CN 207809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crossbeam
skylight
fixedly connected
cross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6398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忠浪
董炜江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YI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Hefei Billion Heng Smart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72176398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9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9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9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加强横梁、加强凹槽、侧围连接安装孔、凸台、限位板、定位孔和天窗安装孔,所述第一纵梁内侧一端与第一横梁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纵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另一端与第二纵梁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且加强凹槽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横梁外侧设有加强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强横梁减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收到的压力,延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加强横梁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窗加强板领域,具体为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安装于车顶,能够有效地使车内空气流通,增加新鲜空气的进入,同时汽车车窗也可以开阔视野以及移动摄影摄像的拍摄需求, 汽车天窗改变了传统的换气形式,风吹进来形成一股气流,将车厢内的浑浊空气抽出去。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分别从车的四周快速流过,当天窗打开时,车的外面就形成一片负压区,由于车内外气压的不同,就能将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达到换气的目的,让车厢内始终保持清新的空气。
但是,现有的汽车天窗安装板,稳固性能低,无法满足汽车高速行驶时天窗稳定,容易造成安全危害,且现有的天窗安装板表面与天窗的接触面积小,无法减少天窗对天窗安装板的压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加强横梁、加强凹槽、侧围连接安装孔、凸台、限位板、定位孔和天窗安装孔,所述第一纵梁内侧一端与第一横梁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纵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另一端与第二纵梁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且加强凹槽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横梁外侧设有加强横梁,所述加强横梁内侧一端与第一纵梁一端固定连接,且加强横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纵梁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上表面两端均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一侧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凸台的一侧与加强横梁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表面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外侧均设有侧围连接安装孔,且侧围连接安装孔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加强横梁表面均设有天窗安装孔,且天窗安装孔设有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形成密闭的天窗空间。
优选的,所述凸台为顶部设有橡胶保护层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加强凹槽为腰槽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纵梁内侧一端固定有第一横梁,且第一纵梁内侧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横梁,且第一横梁另一端与第二纵梁内侧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纵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横梁外侧设有加强横梁,且加强横梁内侧一端与第一纵梁一端固定连接,且加强横梁内侧另一端与第二纵梁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加强横梁减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收到的压力,延长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加强横梁使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且加强凹槽设有若干组,通过加强凹槽增加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硬度,增加顶盖天窗加强板的整体强度,方便使用。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横梁上表面两端均设有凸台,且凸台一侧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远离凸台的一侧与加强横梁内侧固定连接,且限位板表面设有定位孔,且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加强横梁表面均设有天窗安装孔,且天窗安装孔设有若干组,通过凸台增加天窗加强板与天窗的接触面积,减小天窗加强板收到的压力,且通过天窗安装孔对天窗进行多处固定,使天窗与天窗加强板的连接更稳固,增加了天窗的安全性,且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外侧均设有侧围连接安装孔,且侧围连接安装孔设有若干组,方便天窗加强板与汽车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纵梁;2-第二纵梁;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加强横梁;6-加强凹槽;7-侧围连接安装孔;8-凸台;9-限位板;10-定位孔;11-天窗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加强横梁5、加强凹槽6、侧围连接安装孔7、凸台8、限位板9、定位孔10和天窗安装孔11,所述第一纵梁1内侧一端与第一横梁3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纵梁1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2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6,且加强凹槽6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横梁3外侧设有加强横梁5,所述加强横梁5内侧一端与第一纵梁1一端固定连接,且加强横梁5内侧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上表面两端均设有凸台8,所述凸台8一侧固定有限位板9,且限位板9远离凸台8的一侧与加强横梁5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9表面设有定位孔10,所述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外侧均设有侧围连接安装孔7,且侧围连接安装孔7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加强横梁5表面均设有天窗安装孔11,且天窗安装孔11设有若干组。
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形成密闭的天窗空间,增加了天窗的密闭性,所述凸台8为顶部设有橡胶保护层的凸台,防止凸台8顶部损坏天窗,所述加强凹槽6为腰槽形结构,提高了加强凹槽6的性能。
工作原理:在第一纵梁1内侧一端固定有第一横梁3,且第一纵梁1内侧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横梁4,且第一横梁3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内侧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纵梁2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横梁3外侧设有加强横梁5,且加强横梁5内侧一端与第一纵梁1一端固定连接,且加强横梁5内侧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加强横梁5减少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收到的压力,延长第一横梁3和第二横梁4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加强横梁5使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且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6,且加强凹槽6设有若干组,通过加强凹槽6增加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硬度,增加顶盖天窗加强板的整体强度,方便使用,且在第一横梁3上表面两端均设有凸台8,且凸台8一侧固定有限位板9,且限位板9远离凸台8的一侧与加强横梁5内侧固定连接,且限位板9表面设有定位孔10,且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加强横梁5表面均设有天窗安装孔11,且天窗安装孔11设有若干组,通过凸台8增加天窗加强板与天窗的接触面积,减小天窗加强板收到的压力,且通过天窗安装孔11对天窗进行多处固定,使天窗与天窗加强板的连接更稳固,增加了天窗的安全性,且在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外侧均设有侧围连接安装孔7,且侧围连接安装孔7设有若干组,方便天窗加强板与汽车的安装和拆卸。
当天窗打开时,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的过程易产生较大的噪音,而目前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均采用铝合金制成,其不具有吸音能力,因此为降低噪音,在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的表面均使用吸音涂料喷涂、烘干制成吸音涂层。
将100Kg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65~75Kg的E44型环氧树脂、8~9Kg的双氰胺、0.6~0.8Kg的2-甲基咪唑、7~7.5Kg的硅烷偶联剂、80~85Kg的碱式碳酸镁、110~120Kg的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制成胶黏剂,再将胶黏剂和石棉纤维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并在超声分散制成初步浆,将初步浆送入模具中并在365~370℃的温度下固化50~60分钟,脱模后得到板状粗坯,将板状粗坯分割、破碎、粉碎制成过20~60目筛的粉体,该粉体即为阻燃骨料。
将8.3~10Kg的水、0.3~0.4Kg的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搅拌制成胶状预混液,再将1~1.5Kg的颜料、10~12Kg的滑石粉加入到胶状预混液中搅拌混合制成浆料;向浆料中分批加入30~40Kg的纯丙乳液、1.1~1.2Kg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25Kg的阻燃骨料以及16.7~20Kg的水,搅拌均匀即得所述吸音涂料。
所述吸音涂层的厚度为3.2mm,所述吸音涂层的吸音效果好,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47;可燃性UL94等级为V0级,阻燃性好。
对比实验1
将8.3~10Kg的水、0.3~0.4Kg的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搅拌制成胶状预混液,再将1~1.5Kg的颜料、10~12Kg的滑石粉加入到胶状预混液中搅拌混合制成浆料;向浆料中分批加入30~40Kg的纯丙乳液、1.1~1.2Kg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以及16.7~20Kg的水,搅拌均匀即得所述对比涂料1。
将所述对比涂料1制成厚度为3.2mm的对比涂层1,所述对比涂层1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28;可燃性UL94等级为V1级,阻燃性差。
对比实验2
将8.3~10Kg的水、0.3~0.4Kg的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搅拌制成胶状预混液,再将1~1.5Kg的颜料、10~12Kg的滑石粉加入到胶状预混液中搅拌混合制成浆料;向浆料中分批加入30~40Kg的纯丙乳液、1.1~1.2Kg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25Kg过20~60目筛的膨胀珍珠岩以及16.7~20Kg的水,搅拌均匀即得所述对比涂料2。
将所述对比涂料2制成厚度为3.2mm的对比涂层2,所述对比涂层2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36;可燃性UL94等级为V1级,阻燃性差。
对比实验3
将8.3~10Kg的水、0.3~0.4Kg的羧甲基纤维素混合搅拌制成胶状预混液,再将1~1.5Kg的颜料、10~12Kg的滑石粉加入到胶状预混液中搅拌混合制成浆料;向浆料中分批加入30~40Kg的纯丙乳液、1.1~1.2Kg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20~25Kg过20~60目筛的石棉粉以及16.7~20Kg的水,搅拌均匀即得所述对比涂料3。
将所述对比涂料3制成厚度为3.2mm的对比涂层3,所述对比涂层3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27;可燃性UL94等级为V0级,阻燃性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吸音涂料采用纯丙乳液为基料制造,由于纯丙乳液全部采用丙烯酸酯为原料,而丙烯酸酯的户外耐候性优异,因此纯丙涂料的耐候性十分优异,尤其是耐老化性和保色保光性。添加阻燃骨料不但能够显著改善其吸音效果,而且还能够显著提高其阻燃性能。羧甲基纤维素为增稠剂,还具有促进成膜的效果。滑石粉为增强填料。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改善聚结性能,有利于乳液在指定的温度范围内成膜。
而阻燃骨料的主要成分为石棉纤维,石棉纤维具有高抗张强度、高挠性、耐化学、高度耐火性、绝热性,是重要的防火、绝缘和保温材料。因此阻燃骨料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所述吸音涂层的阻燃性能。由于石棉是彼此平行排列的微细管状纤维集合体,可分裂成非常细的石棉纤维,直径可小到0.1微米以下。因此,石棉纤维由于在使用时,大多成束状,虽然其具有微细管孔,但是其吸音能力有限,只添加石棉纤维制成的粉体到所述吸音涂料中,只能提高吸音涂料的阻燃性,对其吸音效果无帮助。
因此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碱式碳酸镁对石棉纤维进行改性,其中双氰胺为固化剂,2-甲基咪唑是催化剂,能够加上固化反应进程,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石棉纤维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型环氧树脂之间的结合力,二甲基甲酰为溶剂,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E44型环氧树脂固化后能够将石棉纤维完全包裹,避免石棉纤维进一步分裂,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E44型环氧树脂具有粘接强度、变形收缩率小、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好,因此制得的阻燃骨料不易变形,粒径稳定性能好。碱式碳酸镁在220~360℃时,主要是结晶水开始分解,在360℃后,其开始分解为二氧化碳、氧化镁和水;因此,在365~370℃的温度下固化得到的板状粗坯中,由于水蒸气、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板状粗坯中含有大量的微孔,也使得阻燃骨料的表面及内部含有大量微孔,且微孔结构不易损毁,而阻燃骨料粒径小,这使得后续的吸音涂层中易形成大量相互开放连通的气孔,吸音涂层的孔隙率显著增大,吸音涂层的吸音效果显著提高。相对于普通的吸音材料膨胀珍珠岩,所述阻燃骨料还具有提高吸音涂层的吸音效果,且提升幅度优于膨胀珍珠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加强横梁(5)、加强凹槽(6)、侧围连接安装孔(7)、凸台(8)、限位板(9)、定位孔(10)和天窗安装孔(11),所述第一纵梁(1)内侧一端与第一横梁(3)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纵梁(1)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内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梁(2)内侧另一端与第二横梁(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表面均设有加强凹槽(6),且加强凹槽(6)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横梁(3)外侧设有加强横梁(5),所述加强横梁(5)内侧一端与第一纵梁(1)一端固定连接,且加强横梁(5)内侧另一端与第二纵梁(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上表面两端均设有凸台(8),所述凸台(8)一侧固定有限位板(9),且限位板(9)远离凸台(8)的一侧与加强横梁(5)内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9)表面设有定位孔(10),所述第一纵梁(1)外侧和第二纵梁(2)外侧均设有侧围连接安装孔(7),且侧围连接安装孔(7)设有若干组,所述第一纵梁(1)、第二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加强横梁(5)表面均设有天窗安装孔(11),且天窗安装孔(11)设有若干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一纵梁(1)和第二纵梁(2)形成密闭的天窗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8)为顶部设有橡胶保护层的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凹槽(6)为腰槽形结构。
CN201721763981.0U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Active CN207809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981.0U CN207809005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63981.0U CN207809005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9005U true CN207809005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1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63981.0U Active CN207809005U (zh) 2017-12-18 2017-12-18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90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739A (zh) * 2017-12-18 2018-06-29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5739A (zh) * 2017-12-18 2018-06-29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49446B (zh) 一种高纤维含量纤维增强聚氨酯硬泡合成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82482A (zh) 复合吸隔声板
CN109705700A (zh) 一种双重固化耐湿热重防腐陶瓷涂料
CN207809005U (zh)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CN111218228A (zh) 一种高阻防水的泡棉胶带及制造方法
CN111038025A (zh) 一种内饰吸音棉
CN111620596A (zh) 聚沙吸隔声板用固化剂体系、聚沙吸隔声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9620364U (zh) 具有保温隔声防水功能的浮筑楼板
CN108822279A (zh) 一种用于建筑外立面的环保保温、隔音发泡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15739A (zh) 一种顶盖天窗加强板
CN107674568A (zh) 轨道交通专用纳米陶瓷吸音板
CN111844961A (zh) 一种隔热吸音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376A (zh) 一种舰船专用减振降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2927B (zh) 一种外墙保温装饰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93668A (zh) 吸声转能材料
CN206902969U (zh) 一种耐火隔音的高强度碳纤维板
CN113846580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式桥用声屏障单元的制备方法
CN109795171B (zh) 一种车用高吸音cmt增强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
CN208996218U (zh) 一种抗弯承载力较高的金属面硬质聚氨酯夹芯板
CN105694205B (zh) 一种爆炸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
CN101961933A (zh) 一种保温防水涂料及其施工工艺
CN201317331Y (zh) 一种吸音材料
CN218257210U (zh) 一种弧形保温板
JP3651840B2 (ja) 吸音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52205B (zh) 一种节能墙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00 intersection of Tian Du road and Tang Lu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after: HEFEI YI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intersection of Tian Du road and Tang Lu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HEFEI YI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