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4792U -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04792U
CN207804792U CN201720699541.7U CN201720699541U CN207804792U CN 207804792 U CN207804792 U CN 207804792U CN 201720699541 U CN201720699541 U CN 201720699541U CN 207804792 U CN207804792 U CN 207804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layer
acupoint plaster
acupunctur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95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剑峰
李俊华
庄佩芳
黄捷仪
蔡学秦
周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ts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ts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ts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7206995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04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04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04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该穴位贴包括电路板、电极针和支撑层;电极针的数量为九个,九个电极针均设置在电路板的一侧,并与电路板连接,九个电极针呈九宫排列,电极针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电路板固定在支撑层上。该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上述穴位贴,控制装置与电路板通信连接,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电极针将刺激电压施加到人体皮肤上。本实用新型能调整针灸的方向、力度、深度,从而改善了电刺激针灸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背景技术
针灸治疗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应用广泛,效果可靠。然而,传统的针灸方式是需要将针灸针刺破皮肤,如果针灸针消毒不彻底,容易携带病菌,导致病菌传播的危险,并且,对于晕针的患者,传统的针灸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与身体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电针,其形状传统针灸针类似,但其与电源连接,通过将电针与人体穴位对应的皮肤表面接触,并对电针施加电压来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不用刺破皮肤,但是,对于不同的病情,在针灸过程中需要将针灸针从不同的方向刺入皮肤,由于电针仅接触人体皮肤表面,其无法调整针灸方向,因而会导致针灸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针灸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穴位贴,该穴位贴包括电路板、电极针和支撑层;电极针的数量为九个,所述九个电极针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九个电极针呈九宫排列,所述电极针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层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和上述穴位贴,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路板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针将刺激电压施加到所述人体皮肤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极针设为呈九宫排列,因而可以选择某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作为一个刺激单元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从而可以实现针灸方向的选择,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强度来实现不同力度、深度的针灸效果,对于传统针灸的方向、力度、深度均能进行模拟,从而改善了电刺激针灸方法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用户可以自行使用,而不用到医院或者专业的针灸机构进行针灸,避免了就医需预约、排队取号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实施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另一实施例使用中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实施例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穴位贴10包括电路板12、电极针14和支撑层16,其中,电极针14设置在电路板12的一侧,电路板12固定在支撑层16上。
具体而言,穴位贴10的整体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以方形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电路板12上设有芯片,芯片用于算法的处理、人体表皮阻抗检测处理,控制相应操作单元的操作以及完成数据的本地存储等。其中,电路板12包括相对的第一侧120和第二侧122。
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2固定在支撑层16上,例如,可以通过胶水粘在支撑层16上,以固定电路板12的位置。
电极针14固定在电路板的第二侧122上,电极针14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将电压施加到人体皮肤上,以刺激人体皮肤,以模拟传统的针灸过程。可以理解地,该电极针14可以由金属等导体形成,其截面可以呈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多边形,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具体地,电极针14的数量有九个,该九个电极针14均与电路板12连接,并且,该九个电极针14呈九宫排列。本实用新型根据《黄帝内经灵柩九宫》中“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风从西南方来,名曰谋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的记载,并按照九宫(如九宫图)八卦对人体脏腑器官,开发出以“中宫”为中心点,三宫为一线,八个方位的人体穴位贴,其中,南为离宫,对应人体心脏、头部等;西南为坤宫,对应人体脾胃等消化系统、肌肉;西为兑宫,对应人体肺、皮肤;西北为乾宫,对应人体头、右下腹、大肠;北方为坎宫,对应人体肾、膀胱;东北为艮宫,对应人体四肢、肋骨;东方为震宫,对应人体肝脏和筋腱;东南方为巽宫,对应人体神经、呼吸器官等。
本实施例中,九个电极针14呈九宫排列,例如,该九个电极针14均位于九宫格的每个格的中心点上。电极针14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例如,将穴位贴10贴到对应的穴位上,电极针14与该穴位的皮肤接触,以将刺激电压施加到人体皮肤上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其中,上述八个方位中,每个方位上有三个电极针14,且该三个电极针14位于同一直线上。该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形成一个电刺激单元以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因此,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直线上的电刺激单元来调整针灸方向,还可以通过选择该直线上的电极针14的刺激顺序来进一步确定针灸方向。同时,还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来实现不同力度、深度的针灸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极针14设为呈九宫排列,因而可以选择某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作为一个刺激单元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从而可以实现针灸方向的选择,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强度来实现不同力度、深度的针灸效果,对于传统针灸的方向、力度、深度均能进行模拟,从而改善了电刺激针灸方法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用户可以自行使用,而不用到医院或者专业的针灸机构进行针灸,还避免了传统针灸针带来的不卫生、易携带疾病等的问题。
具体地,呈九宫排列的九个电极针14中,同一行的三个电极针14中,相邻的两个电极针14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例如,1mm-21mm,25mm-48mm,或者50mm-98mm,具体可以是3mm,8mm,10mm,17mm,30mm,40mm,61mm,82mm或者95mm等等。同一列的三个电极针14中,相邻的两个电极针14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例如,1mm-21mm,25mm-48mm,或者50mm-98mm,具体可以是3mm,8mm,10mm,17mm,30mm,40mm,61mm,82mm或者95mm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层16包括外层160和内层162,其中,电路板12的第一侧120固定在外层160上,第二侧122固定在内层162上。
内层162上对应于电极针14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164,以使电极针14穿过第一通孔164而裸露在内层162的外侧,从而使得电极针14能与人体皮肤接触从而刺激人体穴位。
具体地,外层160和内层16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外层160和内层162可以均采用软质的材料制成,如硅胶、塑料、布等材料。软质的材料能使得穴位贴10能服帖在人体皮肤上,从而使得电极针14均能与人体皮肤接触以便于电极针14刺激人体穴位。
本实施例中,外层160的边缘和内层162的边缘固定在一起,从而将电路板12包覆在外层160和内层162之间,以对电路板12起保护作用。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外层160和内层162之间也可以不连接,通过外层160与电路板12的第一侧120的连接以及内层162与电路板12的第二侧122的连接来使得外层160、电路板12和内层162形成一个整体。同样地,该结构下的外层160和内层162也能对电路板12起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内层162具有粘性,例如,内层162可以是有粘性的硅胶,从而可以通过内层162将穴位贴10粘到人体的皮肤上。其中,该内层162可以是能实现多次粘贴功能的硅胶,从而实现穴位贴10的重复使用。
在使用前,还可以在内层162外侧贴上隔离层,对内层162进行保护,从而防止灰尘等其他物体粘在内层162上而导致内层162的粘性失效。在使用的时候,将隔离层撕下,将穴位贴10贴在相应的穴位上,针灸结束之后,再将隔离层贴在内层162上。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贴另一实施例使用中的层状结构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内层162可以不具有粘性,而穴位贴10还包括粘贴层18,该粘贴层18的两面均具有粘性,例如,双面胶,在使用时,粘贴层18的一面粘在内层162的表面上,粘贴层18的另一面粘到人体的皮肤上,从而通过粘贴层18将穴位贴10粘到人体的皮肤上。
其中,粘贴层18上对应于电极针14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80,以使电极针14穿过第二通孔180而裸露在粘贴层18的外侧,从而使得电极针14能与人体皮肤接触。
使用前,该粘贴层18与该穴位贴10为分体结构,粘贴层18的两侧均具有隔离层,在使用时,将粘贴层18两侧的隔离层撕开,将第二通孔180与电极针14对齐,然后将粘贴层18粘到内层162的表面上,然后在将该粘贴层18站到人体皮肤上。使用后,可以直接撕下粘贴层18,在下一次使用时,换用一个新的粘贴层18即可,从而也保证了穴位贴10的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12上还设有电池,电池为电极针14提供电源。具体地,电池与芯片和电极针14连接。电池可以是纽扣电池,例如,3.5V的纽扣电池,也可以是可充电电池,例如,聚合物锂电池,在电路板12上还设有Micro USB接口,以连接外部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12上还设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人体皮肤的阻抗,从而获取人体皮肤阻抗信息,以确定针灸的方向、施加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以及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的刺激频率等信息。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该系统包括穴位贴10和控制装置20,其中,该穴位贴10可以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穴位贴10,控制装置20与电路板12通信连接,以通过控制装置20控制电极针14将刺激电压施加到人体皮肤上。
其中,该控制装置20可以是穴位贴10自身结构上设置的控制器,也可以是其它外部控制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穴位贴10建立连接。例如无线的蓝牙,射频,wireless等,而有线的形式可以为设置一个控制装置20的接口端,通过接口端与该外部的控制装置20连接。
控制装置20可以是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与电路板12之间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20为手机,手机通过蓝牙与电路板12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形成一个系统。
如图5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地,该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穴位贴10进行针灸,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选择至少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以作为一次扎针过程所用的电极针。
由于不同的病情或者用户不同的需要,针灸的方向会不同,因而,通过对某一直线上的电极针作为一次扎针过程所用的电极针的选择可以实现针灸方向的选择。
其中,电极针14所在的直线中,可以选择一条或者多条直线,以实现同时从一个或多个方向对该穴位进行刺激。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的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包括九宫的中心的电极针14。
S102、对所选择的三个电极针施加刺激电压,以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
步骤S102中,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形成一个电刺激单元,三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之后,电极针14则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由于三个电极针14位于一直线上,对该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之后,相当于沿该直线的方向对人体进行针灸,从而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直线上的电刺激单元来调整针灸方向,进而可以模拟出传统针灸方法中能实现的针灸方向的调整。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来实现不同力度、深度的针灸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从而可以通过直线的选择来实现针灸方向的选择,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来实现不同力度、深度的针灸效果,对于传统针灸的方向、力度、深度均能进行模拟,从而改善了电刺激针灸方法的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用户可以自行使用,而不用到医院或者专业的针灸机构进行针灸,避免了就医需预约、排队取号等的问题。
如图6所示,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S201、获取用户的病情信息。
步骤S201中,可以通过用户输入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病情的信息,例如,控制装置20可以包括输入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操作指令。具体地,输入装置可以为操作按键,或触摸屏,或语音识别模块,或手势识别模块等。
S202、根据病情信息选择至少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以作为一次扎针过程所用的电极针。
针灸的方向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用户通过输入装置输入其病情信息之后,控制装置20根据该具体病情确定针灸的方向,从而根据确定在该方向上的直线的三个电极针14。
S203、对所选择的三个电极针沿排列顺序依次施加刺激电压,从而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其中,根据病情信息确定三个电极针施加刺激电压的顺序。
具体而言,对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顺序为沿该直线上的排列顺序依次施加,从而能模拟传统针灸针沿一个方向扎针的效果。而一直线具有两个方向,因而需要根据实际病情信息来确定位于外侧的两个电极针14中哪一个作为第一个施加刺激电压的电极针14。
对相邻的两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时间间隔可以相同或不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的刺激频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视不同病情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的对相邻的两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时间间隔相同,例如,对第一个电极针14施加完刺激电压之后,间隔0.2s对第二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对第二个电极针14施加完刺激电压之后,间隔0.2s再对第三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本实施例中,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的刺激频率不同,例如,对第一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持续时间为0.3s,对第二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持续时间为0.4s,对第三个电极针14施加刺激电压的持续时间为0.5s。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对三个电极针14施加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均不相同。可选地,对三个电极针14施加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依次增大,通过三个电极针逐级加强的方式可以模拟出传统针灸针扎入皮肤的深度逐渐加深的刺激穴位的过程,能达到传统针灸达到的理疗保健效果。
此外,病情的不同还会要求不同的针灸的力度、深度,表现为刺激电压的电压值的不同。因此,在步骤S201确定了病情之后,控制装置20会根据病情信息选择刺激电压的电压值、对相邻的两个电极针施加刺激电压的时间间隔以及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的刺激频率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用户的病情信息。
S302、根据病情信息选择至少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以作为一次扎针过程所用的电极针。
S303、获取人体皮肤的阻抗信息。
其中,可以通过穴位贴10上的传感器检测人体皮肤的阻抗来获取人体的皮肤阻抗信息,也可以通过其它检测装置检测而获取该人体皮肤的阻抗信息,再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给控制装置20。
S304、对所选择的三个电极针沿排列顺序依次施加刺激电压,从而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其中,根据病情信息确定三个电极针施加刺激电压的顺序,并根据人体皮肤的阻抗信息选择刺激电压的电压值。
获取人体皮肤的阻抗信息的原因是:合适的针灸刺激电压的电压值因人体皮肤的阻抗而不同,因此,通过利用线性回归拟合出人体皮肤的阻抗和刺激电压的电压值的相关性,以便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测得的用户皮肤的阻抗计算出最佳的理疗值。
举例而言,通过对人体理疗电流的波形特点和人体表皮阻抗检测技术相结合,计算出最佳电疗效果。
人体理疗电流波形特点如下:
(1)密波(DF)频率为100HZ,周期10ms,幅度恒定,有针刺感,细振动,止痛,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疏波(MF)频率为50HZ,间歇10ms,有强的震颤感,压紧感,量大可以使腱肌收缩,止痛;
(3)疏密波(CP)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各持续1s,可促进渗出物吸收;
(4)间升波(LP)又称快慢交替疏密波,其中疏波持续4s,密波持续8s,且密波中一组电压保持稳定,另组电压缓慢欺负,有渐升和渐降的蚁爬感,可止痛;
(5)断续波(RS)疏波断续出现,通电、断电时间各位1s,有断续震颤感,量大可以腱肌收缩,肌肉节律性收缩;
(6)起伏波(MM)疏波断续出现,通、断电时间各4s,且疏波的出现和小时是缓慢的。
通过人体理疗低频脉冲电流特点和人体皮肤的阻抗检测技术相结合,计算出最佳电疗效果。
微电流脉冲是以2000Hz频率的方波脉冲为基波,利用延时程序,把其调制成100Hz以内的低频电脉冲,人体低频脉冲电流的参数分为:
(1)频率是指每秒内脉冲出现的次数,相隔1ms以上的电刺激都能引起一次兴奋;
(2)周期是指从一个脉冲波的起点到下一个脉冲波的起点的时间,单位为ms或s;
(3)波宽是指每一个脉冲出现的时间,包括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单位为ms或者s;
(4)波幅指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量,最大波幅(峰值)是从基线起到波的最高点之间的变化量;
(5)脉冲间歇时间即脉冲停止的时间,等于脉冲周期减去脉冲宽度的时间,单位为ms或者s;
(6)通断比是指脉冲电流持续时间与脉冲间歇时间的比例;
(7)占空因数是脉冲电流的持续时间与脉冲周期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举例而言,用户可以在控制装置20(本实施例为手机)上安装关于针灸的APP或者相应的程序,该APP中设有关于各种病情所对应的穴位、针灸方向、刺激电压的电压值、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的刺激间隔和各电极针14的刺激频率等信息。
当用户感觉头痛时,可以打开该APP,输入头痛,则APP则输出治疗头痛所需针灸的穴位,用户将穴位贴10贴到该穴位之后,启动针灸过程,则手机根据其内设的头痛所需的针灸方向选择穴位贴10上的电极针14,手机根据头痛所需的针灸的力度和深度等控制穴位贴10的刺激电压的电压值、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电极针14的刺激间隔和各电极针14的刺激频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调整针灸的方向、力度、深度,从而改善了电刺激针灸的效果,并且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用户可以自行使用,而不用到医院或者专业的针灸机构进行针灸,避免了就医需预约、排队取号等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电极针,数量为九个,所述九个电极针均设置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九个电极针呈九宫排列,所述电极针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对人体穴位进行电刺激;
支撑层,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外层,所述电路板的与设置有所述电极针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固定在所述外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还包括内层,所述电路板的设置有所述电极针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内层上;
其中,所述内层上对应于所述电极针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电极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而裸露在所述内层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边缘和所述内层的边缘固定在一起,以将所述电路板包覆在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的两面均具有粘性,使用时,所述粘贴层的一面粘在所述内层的表面上,所述粘贴层的另一面粘到人体的皮肤上,其中,所述粘贴层上对应于所述电极针的位置设有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电极针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而裸露在所述粘贴层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具有粘性,以通过所述内层将所述穴位贴粘到人体的皮肤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同一行的三个电极针中,相邻的两个电极针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
同一列的三个电极针中,相邻的两个电极针之间的距离为1mm-1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穴位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电池,以为所述电极针提供电源。
9.一种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穴位贴,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电路板通信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电极针将刺激电压施加到所述人体皮肤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为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与所述电路板之间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通讯连接。
CN201720699541.7U 2017-06-14 2017-06-14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Active CN207804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9541.7U CN207804792U (zh) 2017-06-14 2017-06-14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9541.7U CN207804792U (zh) 2017-06-14 2017-06-14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04792U true CN207804792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3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9541.7U Active CN207804792U (zh) 2017-06-14 2017-06-14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0479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787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深圳市乾脉科技有限公司 针灸手套
CN112957600A (zh) * 2021-01-28 2021-06-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毫米波穴位贴
TWI749450B (zh) * 2020-01-15 2021-12-11 大陸商北京富納特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貼敷式理療儀的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787A (zh) * 2018-10-23 2019-03-08 深圳市乾脉科技有限公司 针灸手套
TWI749450B (zh) * 2020-01-15 2021-12-11 大陸商北京富納特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貼敷式理療儀的使用方法
CN112957600A (zh) * 2021-01-28 2021-06-15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毫米波穴位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99482B2 (ja) 局所神経性刺激
CA297758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appetite modulation and/or improving dietary compliance using an electro-dermal patch
CN103830841B (zh) 可穿戴的经皮肤的电刺激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7804792U (zh) 穴位贴及利用该穴位贴进行针灸的系统
CN101626793B (zh) 利用电和振动刺激的表面麻醉
US8942808B2 (en) Stimulation paradigm to improve blood pressure dipping in an implantable electroacupuncture device
US20140330342A1 (en) Smart phone application for providing neuro/muscular electro stimulation
CN105163799A (zh) 利用可丢弃和可再充电组件的皮肤场刺激
CN106039568A (zh)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US20070060975A1 (en) Combination electrode-battery and programming assembly for a miniature wireles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uro or muscular-stimulation unit
KR20190078440A (ko) 복부의 코어 근육 강화를 위한 전극 채널의 구동장치
CN106659386A (zh) 压力感受器映射系统
US20140148790A1 (en) Topical Analgesia Using Electrical and Vibration Stimuli
KR20100079448A (ko) 밴드부직형 초음파 압전센서를 이용한 초음파 생성장치
Ara et al. Effects of the stimulus parameters on the tactile sensations elicited by single-channel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KR101512555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어폰 잭 접속단자에 연결시켜 피부 표면에 부착된 전극 패드로 전기 자극을 인가하는 커넥터 기기
BR112015031151B1 (pt) Aparelho de teste elétrico e método para teste elétrico
CN105492066A (zh) 用于刺激电疗法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81638B (zh) 利用穴位贴进行针灸的控制方法
JP2021510328A (ja) 電極パッチ
US20130345782A1 (en) Electrode for subcutaneous electolipolysis
US20200297992A1 (en) Primary Dysmenorrhea Pain Reduction
KR20190030460A (ko) 복부의 코어 근육 강화를 위한 전기 자극 장치
JP2019092848A (ja) ツボ刺激が可能な装着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13226452A (zh) 波叠加型微电流生物施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