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9298U -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9298U
CN207799298U CN201820257706.XU CN201820257706U CN207799298U CN 207799298 U CN207799298 U CN 207799298U CN 201820257706 U CN201820257706 U CN 201820257706U CN 207799298 U CN207799298 U CN 207799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ayer
compensation film
lay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77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强
邵喜斌
王菲菲
占红明
王凯旋
刘浩
林丽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577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9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9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9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设置第一补偿膜层,该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且光轴方向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透过光线偏振态发生变化时,第一补偿膜层能够抵消偏振光经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使光线经过对向基板、阵列基板、液晶层和第一补偿膜层后,其总的相位延迟接近或等于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进而使该光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先的偏振状态。这样,在处于暗态时,光线中的绝大部分不能从显示面板中射出,从而改善了暗态漏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器件多使用液晶(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面板。水平取向的液晶显示面板在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弯曲显示时,或按压受力时,或多或少都会导致显示面板的上、下衬底基板即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产生应力,进而导致衬底基板产生光学各向异性,偏振光在透过光学各向异性的衬底基板时偏振态发生变化,会导致显示面板在暗态产生不同程度的漏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的液晶的初始状态为水平放置的显示面板在暗态时漏光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而置的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一补偿膜层;其中,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差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为+A补偿膜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彩膜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隔垫物层;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作为平坦层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隔垫物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用于补偿非轴向光线的相位延迟的第二补偿膜层,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出光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补偿层为+C补偿膜层或-C补偿膜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彩膜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隔垫物层;
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作为平坦层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隔垫物层之间;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补偿层与所述隔垫物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平坦层的厚度为0.8μm~2.5μ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平坦层在固化前的粘度为1.0mpa/s~50mpa/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不同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为液晶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相邻的配向层。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设置第一补偿膜层,该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且光轴方向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透过光线偏振态发生变化时,第一补偿膜层能够抵消偏振光经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使光线经过对向基板、阵列基板、液晶层和第一补偿膜层后,其总的相位延迟接近或等于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进而使该光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先的偏振状态。这样,在处于暗态时,光线中的绝大部分不能从显示面板中射出,从而改善了暗态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各层的透过光在邦加球中的偏振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各层的透过光在邦加球中的偏振状态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各层的透过光在邦加球中的偏振状态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二补偿膜层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各层的透过光在邦加球中的偏振状态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平面转换(IPS,In-Plane Switching)和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ADS,AdvancedSuper Dimension Switch)模式是现有广视角液晶显示面板常用的显示模式,也称为水平电场型的液晶显示面板。
以ADS型LCD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该ADS型LCD包括对向基板104和阵列基板102、以及位于对向基板104和阵列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3。为了保证正常显示,在对向基板104和阵列基板10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光透过轴相互垂直的上偏振片105和下偏振片101。由于液晶不能发光,液晶显示面板还需要设置背光源(图1未示出)。背光源发出的光线依次经由下偏振片101、阵列基板102、液晶层103、对向基板104和上偏振片105射出。
ADS型LCD中液晶的初始状态为水平放置,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对于光线没有扭曲作用,那么,经过液晶后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上偏振片105的光透过轴方向垂直,则光线不能透过,显示暗画面,此时ADS型LCD处于暗态;在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旋转从而扭曲光线,这样改变了光线的偏振方向,使得光线可以通过上偏振片105射出,从而显示亮画面,此时ADS型LCD处于亮态。
由于阵列基板102和对向基板104的衬底基板一般多采用玻璃形成,而玻璃对于光线具有双折射作用。在显示面板发生弯曲或按压受力时,玻璃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从各向同性介质变为光学各向异性介质,玻璃会因受力情况不同,而产生非均匀的应力双折射,造成透过的光线偏振态发生变化。上玻璃基底产生的偏振态与下玻璃基底产生的偏振态的相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没有液晶层103的情况下,上、下玻璃基底产生的偏振态是可以抵消的,但是由于液晶层103的存在,会放大相位差,造成上、下玻璃基底产生的偏振态无法相互抵消。
具体地,暗态时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显示面板各部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中的状态如图2所示。邦加球上一点代表一个偏振态,方位角表示在邦加球上的经度,椭圆率表示纬度。因此,邦加球赤道上的点表示线偏振光,上下极点分别对应右旋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球面上其他各个点对应椭圆偏振光,其中上半球为右旋椭圆偏振光、下半球左旋椭圆偏振光。球面上表示的是完全偏振光,球心表示的是自然光,球体内其他点表示的是部分偏振光。
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液晶显示面板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上各个过程分别为:经下偏振片101后,光线成为线偏振光,此时位于点①处;在经过产生非均匀应力的玻璃后,光的偏振态发生改变,由线偏振光成为椭圆偏振光,此时位于②处;光轴不与液晶光轴平行的椭圆偏振光,会受到液晶的调制,发生偏振态的变化,偏振状态位于③处;再经历产生非均匀应力的玻璃后时,偏振态移动到④处,不会与①重合,则部分光线就会透出,从而导致该ADS型LCD出现暗态漏光问题。而TN型LCD以及VA型LCD由于液晶分子的初始取向排列不同,因此不会出现暗态漏光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的水平电场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暗态时漏光的问题。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相对而置的对向基板100和阵列基板200,位于对向基板100与阵列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以及位于对向基板100与阵列基板200之间的第一补偿膜层400;其中,
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光轴方向与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中,在对向基板100与阵列基板200之间设置第一补偿膜层400,该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且光轴方向与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在对向基板100与阵列基板200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透过光线偏振态发生变化时,第一补偿膜层400能够抵消偏振光经过液晶层300的相位延迟,使光线经过对向基板100、阵列基板200、液晶层300和第一补偿膜层400后,其总的相位延迟接近或等于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进而使该光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先的偏振状态。这样,在处于暗态时,光线中的绝大部分不能从显示面板中射出,从而改善了暗态漏光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的整数倍入射光波长,以保证偏振光在经过液晶层300产生的相位差,在经过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抵消和补偿后可以回到之前的偏振态附近。其中入射光波长可以为可见光波长范围,入射光波长也可以为显示面板常用的单色光波长,例如红光波长范围,绿光波长范围,蓝光波长范围等,入射光波长还可以为标准波长,例如550nm,在此不做限定。
并且,第一补偿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之间的相差实际可以并不严格按照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可以存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例如该公差范围为±20%以内,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光轴方向与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公差范围,例如该公差范围为±11°以内,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其中整数倍可以为零,即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可以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等。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厚度,有利于制作第一补偿膜层400以及模组的整体薄化。
例如,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均为350nm。此时,如图5所示,暗态时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显示面板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上各个过程分别为:经下偏振片后,光线成为线偏振光,此时位于点①处;在经过产生非均匀应力的阵列基板200后,光的偏振态发生改变,由线偏振光成为椭圆偏振光,此时位于②处;光轴不与液晶光轴平行的椭圆偏振光,会受到液晶的调制,发生偏振态的变化,偏振状态位于③处;通过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一致的第一补偿层400之后,将先前的额外产生的相位差抵消,补偿后的偏振态位于④处;再经历产生非均匀应力的对向基板100后时,偏振态移动到⑤处,刚好与①重合,则对向基板100和阵列基板200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的影响被覆盖掉,不会产生暗态漏光问题。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例如,整数倍为一倍时,液晶层300的相位差可以为320nm,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差可以为320nm+λ。此时,如图6所示,暗态时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显示面板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上各个过程分别为:经下偏振片后,光线成为线偏振光,此时位于点①处;在经过产生非均匀应力的阵列基板200后,光的偏振态发生改变,由线偏振光成为椭圆偏振光,此时位于②处;光轴不与液晶光轴平行的椭圆偏振光,会受到液晶的调制,发生偏振态的变化,偏振状态位于③处;通过相位差与液晶层300的相位差相差λ的第一补偿层400之后,将先前的额外产生的相位差抵消后围绕球心旋转一周(一周即为λ),补偿后的偏振态位于④处;再经历产生非均匀应力的对向基板100后时,偏振态移动到⑤处,刚好与①重合,则对向基板100和阵列基板200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的影响被覆盖掉,不会产生暗态漏光问题。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的相位延迟量一般选择在100nm~400nm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可以为+A补偿膜层,又称+A板,满足nx1>ny1=nz1,其中,nx1为在该+A补偿膜层面内的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1在该+A补偿膜层面内与X轴垂直的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1为在该+A补偿膜层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具体地,+A补偿膜层的面内相位延迟R+A=(nx-ny)*d1,其中,d1为+A补偿膜层的厚度。液晶层300的面内相位延迟RLC=(ne-n0)*d2,其中,d2为液晶层300的厚度,ne为非常光的折射率,n0为寻常光的折射率。通过调整+A补偿膜层的相关参数,使得R+A-RLC=m*λ,m=0,±1,±2……,即满足(nx1-ny1)*d1=(ne-n0)*d2+m*λ。这样在+A补偿膜层的光轴方向与处于初始状态的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相互垂直时,其可以抵消光线经液晶层300所产生的面内相位延迟。上述+A补偿膜层的光轴方向即为光线经过+A补偿膜层后产生的o光和e光的折射方向相重合的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3所示,第一补偿膜层400可以位于阵列基板2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补偿膜层400也可以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的彩膜层110,以及位于彩膜层11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的隔垫物层130;第一补偿膜层400可以复用作为平坦层120位于彩膜层110和隔垫物层130之间。
具体地,当第一补偿膜层400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时,第一补偿膜层400复用作为平坦层120,可以简化工艺流程的复杂度,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为了保证复用作为平坦层120的第一补偿膜层400可以起到平坦化的作用,即填平彩膜层110上表面的凹凸不平,对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厚度有所要求,要求其厚度需要在0.8μm~2.5μm范围内,以保证可以起到平坦化作用。并且,对第一补偿膜层400在固化前的粘度有所要求,要求其粘度需要在1.0mpa/s~50mpa/s范围内,以保证第一补偿膜层400的流动性,可以填充至凹凸不平的缝隙中以起到平坦化作用。
具体地,由于显示面板的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的光吸收轴相互垂直,从轴向方向(轴向方向是指垂直于显示屏幕的方向)观看该显示面板时,上偏振片22和下偏振片的光吸收轴是相互垂直的;但是从非轴向方向(非轴向方向是指未垂直于显示屏幕的方向)即离轴大视角状态下观看该显示面板时,由于视角增大,原本正交的偏振片的光吸收轴会发生偏移,即上偏振片和下偏振片的光吸收轴不是相互垂直的,这样会导致非轴向视角范围小、产生漏光等问题,最终影响观看效果。
为了改善上述离轴大视角状态的漏光问题,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7至图12所示,还可以包括:用于补偿非轴向光线的相位延迟的第二补偿膜层500,第二补偿膜层500位于液晶层300和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出光侧。若阵列基板200作为入光侧,对向基板100作为出光侧,则第二补偿膜层500相对于液晶层300和第一补偿膜层400更接近对向基板100,即光线会先经过液晶层300和第一补偿膜层400后,通过第二补偿膜层500。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在离轴大视角下,暗态时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显示面板时的偏振态在邦加球上各个过程分别为:在光线通过下偏振片、阵列基板200及液晶层300时,偏振状态会发生一定改变,此时位于点①处;在经过第一补偿膜层400之后,偏振态会发生较大变化,位于点②处;此时通过第二补偿膜层500来改善,光线通过第二补偿膜层500后,偏振态会移动至点③处;该点③和上偏振片的光吸收轴方向几乎正交,此时射出光线会完全被上偏振片吸收,不会产生离轴大视角状态下的暗态漏光问题。因此,第二补偿膜层500与第一补偿膜层400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非轴向出射光线的偏振态进行补偿,以达到改善非轴向视角的暗态漏光目的。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为+C补偿膜层,又称+C板,满足nz2>ny2=nx2,其中,nx2为在该光学补偿膜面内的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2在该光学补偿膜面内与X轴垂直的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2为在该光学补偿膜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或,第二补偿膜层500也可以为-C补偿膜层,又称-C板,满足nz3<ny3=nx3,其中,nx3为在该光学补偿膜面内的X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3在该光学补偿膜面内与X轴垂直的Y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z3为在该光学补偿膜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具体地,+C补偿膜层的厚度相位延迟Rth=[(nx2+ny2)/2-nz2]×d3,其中,d3为+C补偿膜层的厚度。由于+C补偿膜层满足nz2>ny2=nx2,则其面内相位延迟R+C=0,即+C补偿膜层在面内相位延迟为零,在厚度方向上有相位延迟。-C补偿膜层的厚度相位延迟Rth=[(nx3+ny3)/2-nz3]×d4,其中,d4为-C补偿膜层的厚度。由于-C补偿膜层满足nz3<ny3=nx3,则其面内相位延迟R+C=0,即-C补偿膜层在面内相位延迟为零,在厚度方向上有相位延迟。
具体地,由于第二补偿膜层500无面内相位延迟,因此,对其光轴方向无要求,可以是任意方向配向,其厚度相位延迟Rth可以选取50nm~200nm。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位于液晶层300的同一侧,且第二补偿膜层500位于第一补偿膜层400背离液晶层300的一侧。
具体地,将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均设置在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即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均形成在对向基板100上,有利于制作工序。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7所示,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即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内侧;或,如图8所示,第二补偿膜层500也可以位于对向基板100背离液晶层300的一侧,即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外侧,例如也可以将第二补偿膜层500设置于上偏振片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7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的彩膜层110,以及位于彩膜层11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的隔垫物层130;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复用作为平坦层120位于彩膜层110和隔垫物层130之间;第一补偿膜层400位于第二补偿层500与隔垫物层130之间。
具体地,当第二补偿膜层500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内侧时,第二补偿膜层500复用作为平坦层120,可以简化工艺流程的复杂度,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为了保证复用作为平坦层120的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起到平坦化的作用,即填平彩膜层110上表面的凹凸不平,对第二补偿膜层500的厚度有所要求,要求其厚度需要在0.8μm~2.5μm范围内,以保证可以起到平坦化作用。并且,对第二补偿膜层500在固化前的粘度有所要求,要求其粘度需要在1.0mpa/s~50mpa/s范围内,以保证第二补偿膜层500的流动性,可以填充至凹凸不平的缝隙中以起到平坦化作用。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也可以位于液晶层300的不同侧。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补偿膜层400可以位于阵列基板2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
如图9所示,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的一侧,即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内侧;或,如图10所示,第二补偿膜层500也可以位于对向基板100背离液晶层300的一侧,即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外侧,例如也可以将第二补偿膜层500设置于上偏振片中。
具体地,当第二补偿膜层500位于对向基板100的内侧时,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复用作为平坦层,简化工艺流程的复杂度,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可以为液晶膜,以降低制作成本。当然,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补偿膜层400和第二补偿膜层500均为液晶膜时,其初始取向一旦确定后便不再变化,这与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层300情况不同。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为了保证第一补偿膜层400的光轴方向与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补偿膜层400远离液晶层300一侧且与第一补偿膜层400相邻的配向层410。或者,也可以选用具有配向方向的液晶膜作为第一补偿膜层400,而省去设置配向层410,以简化制作工序。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当第一补偿膜层400位于阵列基板20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时,配向层410位于第一补偿膜层400与阵列基板200之间;如图12所示,当第一补偿膜层400位于对向基板100面向液晶层300一侧时,配向层410位于第一补偿膜层400与对向基板100之间。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对向基板和一阵列基板,在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液晶层;还包括:
在对向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形成配向层;
在配向层上形成第一补偿膜层;第一补偿膜层的光轴方向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且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在对向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形成配向层之前,还包括:
在对向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形成用于补偿非轴向光线的相位延迟的第二补偿膜层。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作方法中,在对向基板上形成第二补偿膜层之前,还包括:在对向基板上形成彩膜层;
第二补偿膜层作为平坦层;
在配向层上形成第一补偿膜层之后,还包括:在第一补偿膜层上形成隔垫物。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之间设置第一补偿膜层,该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且光轴方向与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在对向基板与阵列基板受到非均匀外力的情况下产生光学各向异性,造成透过光线偏振态发生变化时,第一补偿膜层能够抵消偏振光经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使光线经过对向基板、阵列基板、液晶层和第一补偿膜层后,其总的相位延迟接近或等于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进而使该光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到原先的偏振状态。这样,在处于暗态时,光线中的绝大部分不能从显示面板中射出,从而改善了暗态漏光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而置的对向基板和阵列基板,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一补偿膜层;其中,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光轴方向与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初始光轴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差相差入射光波长的整数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相位差与所述液晶层的相位差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为+A补偿膜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彩膜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隔垫物层;
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作为平坦层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隔垫物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补偿非轴向光线的相位延迟的第二补偿膜层,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出光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层为+C补偿膜层或-C补偿膜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彩膜层,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层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隔垫物层;
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作为平坦层位于所述彩膜层和所述隔垫物层之间;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位于所述第二补偿层与所述隔垫物层之间。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的厚度为0.8μm~2.5μm。
11.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在固化前的粘度为1.0mpa/s~50mpa/s。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液晶层的不同侧。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或,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和所述第二补偿膜层为液晶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且与所述第一补偿膜层相邻的配向层。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
CN201820257706.XU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799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706.XU CN207799298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7706.XU CN207799298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9298U true CN207799298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7706.XU Active CN207799298U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929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7815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367127A (zh) * 2020-03-16 2020-07-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112099270A (zh) * 2020-09-30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859449A (zh) * 2021-02-25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7815A1 (zh) * 2018-02-13 2019-08-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126042B2 (en) 2018-02-13 2021-09-21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Horizontal electric field type display pan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367127A (zh) * 2020-03-16 2020-07-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111367127B (zh) * 2020-03-16 2023-03-28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112099270A (zh) * 2020-09-30 2020-1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99304B2 (en) 2020-09-30 2024-02-13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s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2859449A (zh) * 2021-02-25 2021-05-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9377A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303830A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7799298U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0428009C (zh) 半透过型边缘场开关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1046573B (zh)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1770114B (zh) 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226270B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
US10788711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having at least two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s including a positive biaxial film and a negative biaxial film
CN109445193A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WO2018221413A1 (ja) 表示装置
US20110211135A1 (en) Bendable liquid crystal polarization switch for direct view stereoscopic display
CN201654336U (zh) 一种3d液晶眼镜
CN204557017U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显示终端
US1032433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101727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656303A (zh) 液晶显示面板
JP2014215348A (ja) 液晶パネル
CN103033990A (zh) 液晶面板以及透反式液晶显示器
CN207780436U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944958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20256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1048123B2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2677027U (zh)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179048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202600308U (zh)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