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77027U -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77027U
CN202677027U CN 201220201861 CN201220201861U CN202677027U CN 202677027 U CN202677027 U CN 202677027U CN 201220201861 CN201220201861 CN 201220201861 CN 201220201861 U CN201220201861 U CN 201220201861U CN 202677027 U CN202677027 U CN 202677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anel
phase delay
polaroid
delay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018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广奎
柳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20186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77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77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770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该液晶面板中还包括具有光学补偿作用的相位延迟片。该液晶面板的视角范围广、光线透过率高、且视角色偏较小、驱动电压低。该显示装置使用了上述的液晶面板。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面板以及包含该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主要构成部件是液晶面板,液晶面板主要包括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为液晶层,液晶层内填充有液晶,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一偏光片,即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在阵列基板和/或彩膜基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产生电场的电极,由于液晶本身为各向异性材料,通过电极的结构设置可以决定液晶的光学性质。当电极间不加电压(即电压为零)的时候,液晶分子平躺在与该液晶面板的板面平行的方向,此时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该液晶面板的板面方向平行;当在电极上施加电压的时候,液晶分子逐渐开始“站立起来”,即液晶分子的长轴方向与液晶面板的板面方向开始倾斜,随着液晶层两端电压的增加,液晶分子开始旋转,当电压足够大的时候,液晶分子可以旋转到与该液晶面板的板面垂直的方向。即在加压情况下,液晶分子在电压的驱动下偏转不同的角度,可以使得设置在液晶面板后侧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液晶,并照射在屏幕上而形成图像。
液晶显示器按显示机理可分为:动态散射模式(DS-LCD)、扭曲向列场效应模式(TN-LCD)、超扭曲向列模式(STN-LCD)、电控双折射模式(ECB-LCD)和宾主效应模式(HG-LCD)等多个类型。其中,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的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Birefringence,简称ECB)模式液晶面板中,其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以及第二偏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2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2上的彩色膜层3和公共电极4,所述公共电极4设置在靠近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片1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8以及设置在第二基板8上的TFT阵列7和数据电极6,所述数据电极6设置在靠近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9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第一偏光片1和第二偏光片9的透光轴(即透过轴)互相垂直正交设置。ECB模式液晶面板一般为常白模式,即在液晶显示器的工作过程中,在电极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板面平行排列,由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是二分之一波长,由第二偏光片入射的偏振光经过液晶层之后偏振方向旋转90°,从第一偏光片出射,形成亮态;在电极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施加在公共电极4以及数据电极6之间的电压大小来形成垂直电场,使液晶层内的液晶发生偏转。液晶的最大偏转角度为90°,即液晶由横向旋转成为竖直状态,此时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变为0°,由第二偏光片入射的偏振光直接经过液晶层而偏振态不发生变化,直接被第一偏光片吸收,形成暗态。对于ECB模式液晶面板而言,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具有液晶效率以及光线透过率均比较高的优点;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由于液晶不能完全偏转,为了实现液晶的大角度偏转,势必要加大电极上施加的驱动电压,因此ECB模式液晶面板具有驱动电压较高、暗态漏光严重、色偏严重、对比度不高的缺点,同时,ECB模式液晶显示器还具有视角范围小,补偿较为复杂等不足。
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广视角技术,即边缘场开关技术(Fringe Field Switching,简称FFS)。在FFS模式液晶面板中,通过控制施加在同一像素间的数据电极以及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压大小来形成边缘横向电场,使液晶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方向发生旋转偏移,从而得到图像。具体的,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液晶的取向为横向,因而这种液晶面板的视角较好,使得液晶显示器具有视角较宽的优点;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由于电极正上方的电场垂直分量过大,造成液晶面板电场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极正上方电场中的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小于电极边缘处电场中的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因此,FFS模式液晶面板相对ECB模式液晶面板而言存在电极正上方处液晶效率以及光线透过率低,并且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的缺点。目前一般通过优化电极与液晶的夹角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实践证明,优化电极与液晶的夹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透过率,但同时也使响应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ECB模式液晶面板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液晶面板以及包含该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该液晶面板的视角范围广、且光线透过率高。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其中,该液晶面板中还包括具有光学补偿作用的相位延迟片。
其中,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彩膜基板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彩色膜层,所述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或者,
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TFT阵列和数据电极,所述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之间;或者,
所述相位延迟片同时设置在彩膜基板的一侧和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彩色膜层,设置在彩膜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TFT阵列和数据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设置,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透光轴的方向与液晶排列方向成45°夹角。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慢轴方向与液晶的慢轴方向垂直,由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设置,因此,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液晶或者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慢轴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或第二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或小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片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或-A型相位延迟片。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片采用环烯烃聚合物制成。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为二分之一波长。
优选的是,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波长为380-780nm。进一步优选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波长为550nm。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上述的液晶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液晶面板中增设相位延迟片,改变了液晶分子的光学透过方式,使得该液晶面板兼具FFS模式和ECB模式液晶面板的优点,即该液晶面板不但具有ECB模式液晶面板的液晶效率高、高透过率、工艺成本低等优点,还具有FFS模式液晶面板的视角范围广、色偏较小、驱动电压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ECB模式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4中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液晶面板的视角特性图。
图中:1-第一偏光片;2-第一基板;3-彩色膜层;4-公共电极;5-液晶层;6-数据电极;7-TFT阵列;8-第二基板;9-第二偏光片;11-第一相位延迟片;12-第二相位延迟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以及包含该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FFS模式液晶面板具有视角范围宽的优点,而同时相对ECB模式液晶面板又存在效率低以及光线透过率低的缺点,ECB模式液晶面板的液晶效率高,其光线透过率也比较高的优点,在ECB模式液晶面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该液晶面板兼具ECB模式液晶面板和FFS模式液晶面板的优点,从而得到一种视角范围广、光线透过率高、视角色偏较小、驱动电压低、且成本低的液晶面板。
该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该液晶面板中还包括具有光学补偿作用的相位延迟片。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上述的液晶面板。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属于ECB模式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1以及第二偏光片9。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为液晶层5,所述液晶层5由液晶形成。第一偏光片1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第二偏光片9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层5的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2、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一基板2上的彩色膜层3和公共电极4,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8、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二基板8上的TFT阵列7和数据电极6。该液晶面板中还包括具有光学补偿作用的相位延迟片。其中,相位延迟片(Retarder,又称波片),包括两个互相正交的偏振分量,光束通过该波片的两个互相正交的偏振分量产生相位偏移,从而能够调整光束的偏振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为设置在第一基板2和第一偏光片1之间的第一相位延迟片11。具体的,由于相位延迟片一般为薄膜材料,因此,可以将相位延迟片贴附于第一偏光片1上。
所述第一偏光片1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9的透过轴垂直设置(即正交设置),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慢轴方向(即相位延迟片中光线传播速度慢的方向)与液晶的慢轴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慢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的透过轴之间的夹角和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慢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9的透过轴之间的夹角均为45°。
其中,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或小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如果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则在不加电压情况下,液晶面板为暗态;如果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小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则需要加一定电压才能使液晶面板达到暗态。这里,液晶面板在加电压状况下,液晶的相位延迟量随着电压的逐渐升高而逐渐减小,因此在某一时刻能够使得-A型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刚好完全相等,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完全相互抵消,光线不能透过,出现透过率最低的情况,形成暗态。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延迟片11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Aplate),在-A型相位延迟片中,x、y、z三向折射率的大小为Nx<Ny=Nz(xy方向即在形成相位延迟片的薄膜平面内,z方向指薄膜的法线方向),其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小于长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第一相位延迟片11采用环烯烃聚合物制成,对于某一特定材料而言,其每个方向(即x、y、z方向)上针对每个波长的折射率(N)是一定的,在材料不变的情况下,相位延迟量是由所选材料(即薄膜材料)的厚度(d)决定的,即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等于该薄膜平面内的折射率差与该薄膜的厚度之积(相位延迟量=ΔN*d=(Nx-Ny)*d,或者,相位延迟量=ΔN*d=[(Nx+Ny)/2-Nz]*d。其中,Nx代表平面内慢轴方向上的折射率,Ny代表在平面内与Nx成直角方向上的折射率,Nz代表在与Nx和Ny成直角方向上的折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为二分之一波长。由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80nm,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延迟片的波长范围可相应选择为380-780nm,此时二分之一波长为190-390nm;当波长选择为550nm时,此时二分之一波长为275nm。在实际设计中,可根据液晶面板的实际应用环境相应地调整相位延迟片的波长,以达到需要的相位延迟量。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中,通过在数据电极6与公共电极4之间施加不同的电压,即可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获得不同的液晶折射率,以及获得不同的液晶偏转量从而实现对光的相位延迟。
本实施例液晶面板为ECB模式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常黑显示模式,其工作模式为,在电极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的相位延迟量最大,此时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和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相位延迟量相互抵消,形成暗态。在形成暗态的常黑模式下,液晶因为没有偏转所以取向比较规则,因此漏光较少,所以液晶面板的视角较好;在电极加电压的情况下,随着电压的升高,液晶开始偏转,液晶的有效相位延迟量逐渐下降,同时透过率开始增加,形成亮态。
如图5所示,其中阴影区域表示对比度10以上的区域,可见,本实施例中ECB模式的液晶面板具有很宽的视角范围,其视角范围可与FFS模式、IPS模式的视角范围相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彩膜基板一侧设置第一相位延迟片不但可以提高液晶面板的液晶效率(液晶效率比FFS模式液晶面板高),而且能扩大视角范围(视角范围比ECB模式液晶面板广)。在现有技术中,FFS模式液晶面板的液晶效率一般为72%左右,而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液晶效率大于80%;在视角方面,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视角范围与现有技术中FFS模式液晶面板的视角相当,即其在水平方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均能达到178°的视角。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相位延迟片11的类型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相位延迟片11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Aplate)。在A型相位延迟片中,x、y、z三向折射率的大小为Nx>Ny=Nz,即其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大于长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与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比较而言,能够使得液晶面板的制作成本更低,液晶效率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视角范围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其他结构和液晶面板的工作模式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相位延迟片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为设置在第二基板8和第二偏光片9之间的第二相位延迟片12。
所述第一偏光片1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9的透过轴垂直设置(即正交设置),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慢轴方向(即相位延迟片中光线传播速度慢的方向)与液晶的慢轴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慢轴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的透过轴之间的夹角和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慢轴方向与第二偏光片9的透过轴之间的夹角均为45°。
本实施例中,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
第二相位延迟片12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A plate)。在-A型相位延迟片中,x、y、z三向折射率的大小为Nx<Ny=Nz,即其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小于长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其他结构和液晶面板的工作模式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类型不同。
所述第二相位延迟片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Aplate)。在该第二相位延迟片中,x、y、z三向折射率的大小为Nx>Ny=Nz,即其宽度方向的折射率大于长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后的ECB模式液晶面板与采用FFS模式液晶面板比较而言,能够使得液晶面板的制作成本更低,液晶效率会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视角范围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其他结构和液晶面板的工作模式与实施例3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相位延迟片包括两片,所述两片相位延迟片分别设置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各一侧。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彩膜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为第一相位延迟片11,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为第二相位延迟片12。其中,第一相位延迟片11设置在彩膜基板与第一偏光片1之间,第二相位延迟片12设置在阵列基板与第二偏光片9之间。
第一相位延迟片11和第二相位延迟片12的相位延迟量之和等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这里,第一相位延迟片11和第二相位延迟片12既可以选择-A型相位延迟片,也可以选择A型相位延迟片,其角度设置与实施例1-4中的角度设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液晶面板的其他结构和液晶面板的工作模式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中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中通过在液晶面板中增设相位延迟片提供光学补偿作用,提供了一种常黑模式的ECB模式液晶面板(传统的ECB模式液晶面板为常白模式),由于液晶面板的视角主要由暗态漏光决定,在本实施例中,暗态下的液晶处于水平状态,使得暗态漏光较少,因此通过液晶和相位延迟片的匹配保证了液晶面板获得较好的视角;同时,相位延迟片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液晶的相位延迟量(当二者的相位延迟量均大于二分之一波长时),通过调整液晶和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可以达到降低驱动电压的效果;同时,还具有改变光线透过率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ECB模式液晶面板视角范围小的问题,相对FFS模式液晶面板而言还具有低成本、高透过率等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彩膜基板与第一偏光片之间和/或在阵列基板与第二偏光片之间增设相位延迟片,使得该液晶面板不但具有ECB模式液晶面板的高透过率、液晶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同时能达到与FFS模式液晶面板相同的视角范围以及驱动电压低的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彩膜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阵列基板远离液晶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中还包括具有光学补偿作用的相位延迟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彩膜基板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彩色膜层,所述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或者,
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TFT阵列和数据电极,所述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之间;或者,
所述相位延迟片同时设置在彩膜基板的一侧和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和彩色膜层,设置在彩膜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一基板和第一偏光片之间,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TFT阵列和数据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一侧的相位延迟片处于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慢轴方向与液晶的慢轴方向垂直,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液晶或者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慢轴之间的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等于或小于液晶的相位延迟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采用A型相位延迟片或-A型相位延迟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采用环烯烃聚合物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相位延迟量为二分之一波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片的波长为380-780nm。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以及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连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液晶面板。
CN 201220201861 2012-05-07 2012-05-07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7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01861 CN202677027U (zh) 2012-05-07 2012-05-07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01861 CN202677027U (zh) 2012-05-07 2012-05-07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77027U true CN202677027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9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0186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77027U (zh) 2012-05-07 2012-05-07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770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893A (zh) * 2013-03-29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16482A (zh) * 2017-06-15 2019-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和确定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中玻璃层的光轴方向的方法
CN112363347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8893A (zh) * 2013-03-29 201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装置
CN103698893B (zh) * 2013-03-29 2016-02-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液晶显示装置
CN109416482A (zh) * 2017-06-15 2019-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和确定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中玻璃层的光轴方向的方法
CN109416482B (zh) * 2017-06-15 2021-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和确定边缘场驱动液晶显示面板中玻璃层的光轴方向的方法
CN112363347A (zh) * 2020-11-30 2021-02-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63347B (zh) * 2020-11-30 2022-10-0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106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0895155B1 (ko) 반투과형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패턴화된 λ/4 호일을 생성하는 방법
CN101688995B (zh) 集成宽视角膜和使用该集成宽视角膜的面内转换液晶显示器
CN101859043B (zh) 液晶快门和图像显示观察系统
CN108089377A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2809843B (zh) 液晶面板以及透反式液晶显示器
CN102952551B (zh) 聚合物分散蓝相液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8303830A (zh) 一种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099270A (zh) 水平电场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GB2525809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557396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202677027U (zh)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2600308U (zh) 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00292815A (ja) 垂直配向型ecbモード液晶表示素子
CN102944958A (zh)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
KR1012833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KR20170097149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US20200089050A1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998840A (zh) 显示面板以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KR20120133927A (ko)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179048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EP219243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its manufacture method
CN101802689B (zh) 复合相位差板和具备它的光学补偿偏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323973B (zh) 聚合物分散液晶膜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869542B (zh) 一种半透半反式液晶面板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