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7043U - 一种燃气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7043U
CN207797043U CN201721644058.5U CN201721644058U CN207797043U CN 207797043 U CN207797043 U CN 207797043U CN 201721644058 U CN201721644058 U CN 201721644058U CN 207797043 U CN207797043 U CN 207797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ressure
outer shroud
reducing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40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文静
李林
程永超
刘帅
郑军妹
茅忠群
诸永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40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7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7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704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该燃烧器中设置有设置内环减压室和/或外环减压室,上述内环减压室连通第一内环混气腔和第二内环混气腔,而上述外环减压室连通第一外环混气腔和第二外环混气腔,并且在该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中分别凸设内环减压环和外环减压环,从而能对进入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的混合气体进行缓冲,进而降低第二内环混气腔和第二外环混气腔中混合气体的气压,起到稳焰的作用,有效防止离焰和脱火现象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仅对燃烧器本身的结构做改进,无需额外的增加零件,结构简单,节省了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燃烧器一般包括基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中基座和引射管相连,引射管的末端具有一次空气进风口,提供一次空气,并且引射管的末端与喷嘴相连,喷嘴输送所需的燃气,并将燃气的势能转变成动能。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燃烧器为了稳焰,普遍的做法是在燃烧器上增设挡风板,如专利号为ZL02273001.X(授权公共号为CN2588233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旋转火燃烧装置,该装置由炉头、外环火盖和内环火盖构成,环绕旋转火燃烧器设置一块挡风板,在挡风板与旋转火燃烧器之间保持着一定间隙;专利号为ZL201420061314.8(授权公告号为CN20377147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燃气灶防风燃烧器,其包括火盖、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混合腔,火盖安装在混合腔的顶部,火盖外侧设有围绕火盖设置的挡风板,火盖周边设有凸环,凸环的外侧面设有出火孔,挡风板与凸环之间形成避风腔,避风腔与外界连通。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挡风板对燃烧器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稳焰,不仅使得燃烧器结构复杂,不方便加工和组装,而且也会增加燃烧器的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有效实现稳焰的燃气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外环火盖、内环火盖、外环引射管以及内环引射管,所述基座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所述内环所述外环引射管和内环引射管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上述内环进气口和外环进气口,并且连接处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内环混气腔和第一外环混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开口朝上的内环减压室,该内环减压室与上述第一内环混气腔连通,所述内环火盖盖设在该内环减压室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内环减压室相通的第二内环混气腔,该内环减压室的内壁上凸设有沿其内周面周向延伸的内环减压环;
所述基座的顶部的外周设置有以上述内环减压室为中心且开口朝上的外环减压室,该外环减压室与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连通,所述外环火盖盖设在该外环减压室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外环减压室相通的第二外环混气腔,该外环减压室的至少一侧内壁上凸设有沿其内周面周向延伸的外环减压环,该外环减压环与外环减压室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留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与第二外环混气腔的缝隙,或者该外环减压环上设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与第二外环混气腔的通气口。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环和外环减压环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或沿径向延伸,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对进入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的气流进入阻挡,从而能对气流进行更加有效的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环的内侧边缘竖直延伸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所述外环减压环的内侧边缘竖直延伸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其中,内侧边缘的倾斜设置,可增大气流回流的阻力,从而降低回火现象的发生概率。
进一步,所述内环减压环的内侧边缘与该内环减压环的中心轴所成的夹角为1°~20°;所述外环减压环的内侧边缘与该外环减压环的中心轴所成的夹角为1°~20°。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环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内环减压室的内壁上;同样,所述外环减压环也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外环减压室的内壁上。这样减压环能沿气流方向对其气流进行多次阻挡,从而实现对气流的多次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环为两个,两所述内环减压环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且位于上层的内环减压环相对于下层的内环减压环沿周向凸出。这样经下层内环减压环对混合气体进行缓冲后,上层内环减压环能对其进行进一步有效的缓冲,通过两次层层递进的缓冲处理,内环减压室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稳焰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减压环为两个,位于下层的所述外环减压环的环面沿轴向延伸,而位于上层的所述外环减压环的环面沿径向延伸而横隔在外环减压室中,该环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匀速气体出口,该匀速气体出口即为上述通气口,且该匀速气体出口与下层的外环减压环错位设置。混合气体经下层的外环减压环的缓冲作用后,再经多个匀速气体出口的缓冲后均匀地进入第二外环混气腔,在第二外环混气腔中进一步混合,并在外环火盖的出火孔中均匀燃烧。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室的外周壁的上部沿周向向下塌陷而形成用于搭设上述内环火盖的下周沿的安装环沿,从而方便内环火盖的安装。
作为优选,各所述内环减压环和外环减压环沿轴向的宽度均为1~8mm。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具有环形腔,所述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分别设置在该环形腔的内外侧,上述外环减压室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与上述环形腔相通的二次空气孔,从而有利于内环火焰的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包括火盖本体,该火盖本体包括环形顶壁及由该环形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的内环壁和外环壁,该内环壁、外环壁以及环形顶壁围设形成上述第二外环混气腔,所述外环壁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上述环形顶壁的底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间隔凸块,各间隔凸块均延伸至主火孔上方的外环壁的内环面处,各相邻的间隔凸块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区。通过设置上述间隔凸块,可将进入第二外环混气腔的气流分流至各气流缓冲区,从而可降低第二外环混气腔中气流的速度,使得各气流缓冲区中的气流达到分布和运动的动态平衡,从而可使进入主火孔中的气流更加平稳,最终达到火焰的稳定燃烧。
进一步,各所述间隔凸块分别与上述匀速气体出口交错设置,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气流的缓冲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内环减压环与内环减压室以及外环减压环与外环减压室分别为一体件,不仅方便加工制造,而且能使燃烧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并且在该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中分别凸设内环减压环和外环减压环,从而能对进入内环减压室和外环减压室的混合气体进行缓冲,进而降低第二内环混气腔和第二外环混气腔中混合气体的气压,起到稳焰的作用,有效防止离焰和脱火现象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仅对燃烧器本身的结构做改进,无需额外的增加零件,结构简单,节省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燃气燃烧器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2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燃气燃烧器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外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1、外环火盖2、内环火盖3、外环引射管4以及内环引射管5,上述基座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内环进气口63和外环进气口74,上述内环上述外环引射管4和内环引射管5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上述内环进气口63和外环进气口74,并且连接处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内环混气腔51和第一外环混气腔41。
进一步,上述基座1的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筒状的内环减压室6,该内环减压室6与上述第一内环混气腔51连通,上述内环火盖3盖设在该内环减压室6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内环减压室6相通的第二内环混气腔10,该内环减压室6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内环减压环62。同时,上述基座1的顶部的外周设置有以上述内环减压室6为中心且开口朝上的环状的外环减压室7,该外环减压室7与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连通,上述外环火盖2盖设在该外环减压室7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外环减压室7相通的第二外环混气腔9,该外环减压室7的外侧的内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外环减压环72,该外环减压环72与外环减压室7的内壁之间留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与第二外环混气腔9的缝隙,或者该外环减压环72上设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与第二外环混气腔9的通气口。通过设置内环减压室6和外环减压室7,并且在该内环减压室6和外环减压室7中分别设置内环减压环62和外环减压环72,从而能对进入内环减压室6和外环减压室7的混合气体进行缓冲,起到稳焰的作用,有效防止离焰和脱火现象的发生,并且本实用新型仅对燃烧器本身的结构做改进,无需额外的增加零件,结构简单,节省了制造成本。优选地,上述内环减压环62与内环减压室6为一体件,外环减压环72与外环减压室7也为一体件,不仅方便加工制造,而且能使燃烧器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内环减压环62和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或沿径向延伸,并且内环减压环62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内环减压室6的内壁上,同时,外环减压环72也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外环减压室7的内壁上。此外,本实施例中,各内环减压环62和各外环减压环72的内侧边缘均竖直延伸。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内环减压环62和外环减压环72均为两个。其中,两上述内环减压环62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且位于上层的内环减压环62相对于下层的内环减压环62沿周向凸出,这样经下层内环减压环62对混合气体进行缓冲后,上层内环减压环62能对其进行进一步有效的缓冲,通过两次层层递进的缓冲处理,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稳焰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中,位于下层的上述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沿轴向延伸,而位于上层的上述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沿径向延伸而横隔在外环减压室7中,该环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四个上下贯穿的匀速气体出口73,该匀速气体出口73即为上述通气口,且该匀速气体出口73与下层的外环减压环72错位设置。混合气体经下层的外环减压环72的缓冲作用后,再经四个匀速气体出口73的缓冲后均匀地进入第二外环混气腔9,在第二外环混气腔9中进一步混合,并在外环火盖2的出火孔中均匀燃烧。本实施例中,上述内环减压环62和外环减压环72沿轴向的宽度均为1~8mm。
此外,为方便内环火盖3的安装,内环减压室6的外周壁的上部沿周向向下塌陷而形成用于搭设上述内环火盖3的下周沿的安装环沿61。为使内环火焰能充分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基座1上具有环形腔8,上述内环减压室6和外环减压室7分别设置在该环形腔8的内外侧,上述外环减压室7的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与上述环形腔8相通的二次空气孔71,并且该二次空气孔71与上述匀速气体出口73间隔设置。另外,各二次空气孔71内侧的环形腔8的底面部分为由内向下倾斜的斜面,该斜面形成导流面81,从而有利于滴入燃烧器内部的溢流液沿该导流面81流向燃烧器外部,本实施例中该导流面81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α的大小为6°。
实施例2:
如图7所述,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外环减压室7中,位于下层的外环减压环72的内侧边缘均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并且与外环减压环72的中心轴的夹角α为1°~2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此外,内环减压室6中,位于上层的内环减压环62的内侧边缘均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并且与内环减压环62的中心轴的夹角β为1°~20°(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
上述倾斜角度的设计,可增大气流回流的阻力,从而降低回火现象的发生概率。
实施例3: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火盖2包括火盖本体20,该火盖本体20包括环形顶壁21及由该环形顶壁2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的内环壁23和外环壁22,该内环壁23、外环壁22以及环形顶壁21围设形成上述第二外环混气腔9,上述外环壁2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21。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上述环形顶壁21的底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间隔凸块24,各间隔凸块24均延伸至主火孔221上方的外环壁22的内环面处,各相邻的间隔凸块24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区241,本实施例中上述间隔凸块24为四个,对应地,上述气流缓冲区241也为四个。进一步,各上述间隔凸块24分别与上述匀速气体出口73交错设置。通过设置上述间隔凸块24,可将进入第二外环混气腔9的气流分流至各气流缓冲区241,从而可降低第二外环混气腔9中气流的速度,使得各气流缓冲区241中的气流达到分布和运动的动态平衡,从而可使进入主火孔221中的气流更加平稳,最终达到火焰的稳定燃烧。

Claims (10)

1.一种燃气燃烧器,包括基座(1)、外环火盖(2)、内环火盖(3)、外环引射管(4)以及内环引射管(5),所述基座(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内环进气口(63)和外环进气口(74),所述外环引射管(4)和内环引射管(5)的出气口分别连接上述内环进气口(63)和外环进气口(74),并且连接处的内腔分别形成第一内环混气腔(51)和第一外环混气腔(41),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的顶部的中心处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筒状的内环减压室(6),该内环减压室(6)与上述第一内环混气腔(51)连通,所述内环火盖(3)盖设在该内环减压室(6)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内环减压室(6)相通的第二内环混气腔(10),该内环减压室(6)的内壁上凸设有沿其内周面周向延伸的内环减压环(62);
所述基座(1)的顶部的外周设置有以上述内环减压室(6)为中心且开口朝上的环状的外环减压室(7),该外环减压室(7)与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41)连通,所述外环火盖(2)盖设在该外环减压室(7)上,且其内部围成与该外环减压室(7)相通的第二外环混气腔(9),该外环减压室(7)的至少一侧内壁上凸设有沿其内周面周向延伸的外环减压环(72);
所述外环减压环(72)与所述外环减压室(7)的另一侧内壁之间留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41)与第二外环混气腔(9)的缝隙,或者所述外环减压环(72)上设有连通上述第一外环混气腔(41)与第二外环混气腔(9)的通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和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或沿径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的内侧边缘竖直延伸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
所述外环减压环(72)的内侧边缘竖直延伸或者从下至上倾斜向内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的内侧边缘与该内环减压环(62)的中心轴所成的夹角为1°~20°;
所述外环减压环(72)的内侧边缘与该外环减压环(72)的中心轴所成的夹角为1°~2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内环减压室(6)的内壁上;
同样,所述外环减压环(72)也至少为一个,并呈内台阶状设置在外环减压室(7)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为两个,两所述内环减压环(62)的环面均沿轴向延伸,且位于上层的内环减压环(62)相对于下层的内环减压环(62)沿周向凸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减压环(72)为两个,位于下层的所述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沿轴向延伸,而位于上层的所述外环减压环(72)的环面沿径向延伸而横隔在外环减压室(7)中,该环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上下贯穿的匀速气体出口(73),该匀速气体出口(73)即为上述通气口,且该匀速气体出口(73)与下层的外环减压环(72)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2)包括火盖本体(20),该火盖本体(20)包括环形顶壁(21)及由该环形顶壁(2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向下或倾斜向下的内环壁(23)和外环壁(22),该内环壁(23)、外环壁(22)以及环形顶壁(21)围设形成上述第二外环混气腔(9),所述外环壁(22)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主火孔(221),上述环形顶壁(21)的底面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间隔凸块(24),各间隔凸块(24)均延伸至主火孔(221)上方的外环壁(22)的内环面处,各相邻的间隔凸块(24)之间形成气流缓冲区(24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间隔凸块(24)分别与上述匀速气体出口(73)交错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减压环(62)与内环减压室(6)以及外环减压环(72)与外环减压室(7)分别为一体件。
CN201721644058.5U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燃气燃烧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97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058.5U CN2077970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燃气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4058.5U CN2077970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燃气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7043U true CN20779704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4058.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97043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燃气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70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509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201342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燃烧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5095A (zh) * 2017-11-30 2019-06-0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09855095B (zh) * 2017-11-30 2024-01-16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112013423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燃烧器
CN112013423B (zh) * 2019-05-31 2022-04-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燃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49921U (zh)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4838206A (zh) 包含燃烧器头部的燃气燃烧器
CN207797043U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04478138U (zh) 发动机的预燃室
CN200996603Y (zh) 完全上进风的燃气灶具燃烧器
CN203656921U (zh) 一种双直喷管节能式大功率灶具燃烧器
CN110553266B (zh) 灶具燃烧器
CN203744253U (zh) 一种内环火焰稳定的燃气灶具燃烧器
CN210861084U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KR20180008814A (ko) 상부 연소식 열풍로 버너
CN207635346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06765093B (zh) 一种燃烧器
CN110542090B (zh) 燃烧器
CN205560742U (zh) 一种燃烧器的火盖
CN109855095A (zh) 一种燃气燃烧器
CN208735631U (zh) 一种高效燃气燃烧器
CN218154327U (zh) 火盆
CN206300188U (zh) 一种改进型燃烧器
CN109959003A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06608950U (zh) 一种红外线蜂窝燃烧器
CN110966604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109595556A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111256122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火盖
CN208735628U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208332253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