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5100U -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5100U
CN207795100U CN201721901386.9U CN201721901386U CN207795100U CN 207795100 U CN207795100 U CN 207795100U CN 201721901386 U CN201721901386 U CN 201721901386U CN 207795100 U CN207795100 U CN 207795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pump
tank body
recycling
oil
arti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13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进川
王爱法
王爱军
曾庆伟
刘海涛
刘洪林
兰成刚
刘小明
雷小荣
贺光明
徐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013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5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5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5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油、收水装置,属于石油工业油气集输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具有罐体的回收罐,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中部接头和下部接头;具有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的回收泵;连接在所述回收泵的所述进口管线和所述下部接头之间的回收泵吸入装置;连接在所述回收泵的所述出口管线和所述中部接头之间的回收泵排出装置;所述回收泵排出装置包括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收缩管与所述回收泵的所述出口管线连通,所述射流器的扩散管与所述中部接头连通,所述射流器的吸液口对外开放;以及与所述回收罐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连通的回收罐排出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油、收水时,避免了人工灌泵,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油气集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气集输联合站的收油池、干化池的收油、收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生产现场,油气集输联合站内所有排污及站外单井洗井、放压、溢流的污水、污油均通过管线或罐车拉运方式排入收油池,经收油池沉降后进入干化池,同时收油池、干化池与污水沉降罐连通,污水沉降罐对污水污油进行进一步回收。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地面安装螺杆泵或离心泵等方式将收油池、干化池中的污油污水泵入污水沉降罐中。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安装在螺杆泵或离心泵伸入收油池、干化池的进口管线上的单流阀或多或少均存在内漏问题,造成每次启运都需要人工灌泵,使进口管线充满水后才能正常启运,而人工灌泵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油池或干化池、且无需人工灌泵的收油、收水装置。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包括:
具有罐体的回收罐,所述罐体上设置有中部接头和下部接头;
具有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的回收泵;
连接在所述回收泵的所述进口管线和所述下部接头之间的回收泵吸入装置;
连接在所述回收泵的所述出口管线和所述中部接头之间的回收泵排出装置;所述回收泵排出装置包括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收缩管与所述回收泵的所述出口管线连通,所述射流器的扩散管与所述中部接头连通,所述射流器的吸液口对外开放;以及
与所述回收罐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连通的回收罐排出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收油、收水装置还包括:
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射流器的所述吸液口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七活接头、第四软管、第八活接头、吸液接头和过滤网;
所述第七活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射流器的所述吸液口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吸液接头上的浮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回收罐还包括第一U型管;
所述第一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罐体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且所述第一U型管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放空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收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接头;
所述底部接头朝向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污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回收罐的所述罐体的下部还开设有人孔和连接在所述人孔上的人孔盖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收泵吸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接头、第一软管、第二活接头、第一接头、回收泵进口阀门、第一三通管件和第一压力表装置;
所述第一活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罐体的所述下部接头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件与所述回收泵的所述进口管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收泵排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活接头、第二软管、第四活接头、第一弯头、回收泵出口阀门、第二三通管件、第二压力表装置和第二弯头;
所述第三活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罐体的所述中部接头连接,第二弯头与所述回收泵的所述出口管线连接;
且所述射流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弯头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回收罐排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U型管、回收罐出口阀门、第二接头、第五活接头、第三软管、第六活接头和第三接头;
所述第二U型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罐的所述罐体的顶部连通,第三接头的一端与污水沉降罐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回收泵与回收罐中的污水污油循环连通,保证回收泵的回收泵吸入装置(进口管线)充满液体(污水污油);同时在回收泵排出装置上设置射流器,使得罐体中的污水在循环流通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射流器吸附收油池或干化池中的污油与罐体中的污水一同排入回收罐的罐体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收油、收水时,避免了人工灌泵,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油、收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00、回收罐;
101、罐体;102、底座;103、中部接头;104、下部接头;105、第一U型管;106、底部接头;107、排污阀;108、人孔;109、人孔盖板;110、放空阀;
200、回收泵;
300、回收泵吸入装置;
301、第一活接头;302、第一软管;303、第二活接头;304、第一接头;305、回收泵进口阀门;306、第一三通管件;307、第一压力表装置;
400、回收泵排出装置;401、射流器;402、第三活接头;403、第二软管;404、第四活接头;405、第一弯头;406、回收泵出口阀门;407、第二三通管件;408、第二压力表装置;409、第二弯头;
500、回收罐排出装置;
501、第二U型管;502、回收罐出口阀门;503、第二接头;504、第五活接头;505、第三软管;506、第六活接头;507、第三接头;
600、过滤装置;
601、吸液接头;602、过滤网;603、浮子;604、第七活接头;605、第四软管;606、第八活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油、收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具有罐体101的回收罐100,罐体101上设置有中部接头103和下部接头104;
具有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的回收泵200;
连接在进口管线和下部接头104之间的回收泵吸入装置300;
连接在出口管线和中部接头103之间的回收泵排出装置400;回收泵排出装置400包括射流器401,射流器401的收缩管与回收泵200的出口管线连通,射流器401的扩散管与中部接头103连通,射流器401的吸液口对外开放;以及
与回收罐100的罐体101的顶部连通的回收罐排出装置500。
应用时,将回收罐排出装置500的一端(与罐体101连通的相对端)与污水沉降罐连通,射流器401的吸液口与收油池和/或干化池中的污水、污油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油、收水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回收罐排出装置500将污水沉降罐中的污水污油压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使回收泵吸入装置300中充满水;然后启动回收泵200,回收泵200通过下部接头104抽出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的污水污油,并经回收泵吸入装置300进入回收泵200,进一步由回收泵排出装置400排出;当所抽出的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的污水污油经过回收泵排出装置400上的射流器401时,经射流器401的收缩管后会高速喷出,并在射流器401的混气室中形成真空;干化池、收油池中的污油、污水在真空形成的吸附作用下经射流器401的吸液口进入射流器401的真空混气室,并在射流器401的喉管处与回收泵200抽出的罐体101中的污水剧烈混合;最后经射流器401的扩散管一同由中部接头103排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当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的混合液体达到一定压力后,经回收罐排出装置500排入到污水沉降罐中。
可以理解的是,中部接头103、下部接头104均为中空的金属管,连接于罐体101中部及下部。其中,下部接头104设置在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下部区域的合适位置上,以确保回收罐100底部的污物不会进入回收泵200进口管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回收泵200与回收罐100的污水污油循环连通,保证回收泵200的回收泵吸入装置300(进口管线)充满液体(污水污油);同时在回收泵排出装置400上设置射流器401,使得罐体101中的污水在循环流通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射流器401吸附收油池和/或干化池中的污油与罐体101中的污水一同排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收油、收水时,避免了人工灌泵,从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收油、收水装置主要用于收取收油池或干化池中的污油,以对污油进行进一步回收;而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需要控制收油池或干化池中液体液位时,该收油、收水装置也用于收取收油池或干化池中的污水。其中,回收泵200可使用具有合适扬程的离心泵或螺杆泵。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收油池底部会沉积部分污物,加之恶劣气候影响,部分杂草、沙粒、污物也会进入干化池及收油池中,当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潜水泵、螺杆泵或离心泵回收收油池中的污油时,泥沙、污物经常造成进口管线堵塞及叶轮损坏等问题,致使无法正常回收污油。且对泵进行维修保养费时费力,尤其潜水泵维修保养,还需要将潜水泵从收油池中抬至地面进行,存在设备维修保养费用高等问题。
基于此,为了避免杂物进入该装置而造成回收泵200的堵塞或损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设置该收油、收水装置包括过滤装置600,过滤装置600设置在射流器401的吸液口处。
应用时,干化池和/或收油池中的污油、污水经射流器401进入回收泵排出装置400之前,先经过滤装置600过滤掉杂物,避免杂物进入该收油、收水装置而损坏回收泵200,从而解决了设备维修保养费用高等问题。
具体地,可设置过滤装置6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七活接头604、第四软管605、第八活接头606、吸液接头601和过滤网602;
第七活接头604的一端与射流器401的吸液口连通。
应用时,吸液接头601通过过滤网602伸入干化池或收油池中,干化池或收油池中的污油依次通过过滤网602、吸液接头601、第八活接头606、第四软管605和第七活接头604进入射流器401的吸液口。
可以理解的是,过滤网602可以为使用金属加工成的中空带孔的圆形或方形,以确保较大直径的污物颗粒不会进入过滤网602,从而避免堵塞或损坏回收泵200。
同时,由于干化池或收油池中的污油在上层,污水在下层,为了避免过多的污水被吸入该收油、收水装置中可在过滤装置600上设置液位控制装置。
示例地,可设置该过滤装置60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吸液接头601上的浮子603。
应用时,通过浮子603产生的浮力,确保与浮子603连接的吸液接头601的进口始终处于液面以下3-5cm,从而使吸液接头601吸取液面以下3-5cm处的液体,即可能多的吸收干化池、收油池中的污油。
可以理解的是,浮子603可选用耐磨耐腐蚀轻型材料加工而成的中空的圆球形,使用时,可通过金属或非金属的绳子,将浮子603与吸液接头601连接固定。
在使用上述的收油、收水装置中,污水沉降罐与回收罐100的罐体101连通,当污水沉降罐中的污水污油进入罐体101时,需要罐体101中的压力较小,当罐体101中污油污水进入污水沉降罐中时,需要罐体101中的压力较大,为了便于控制该压力的相对变化,可在罐体101上设置压力调节装置。
示例地,可设置回收罐100还包括第一U型管105;
第一U型管105的一端与罐体101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且第一U型管105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放空阀110。
应用时,当需要污水沉降罐中的污油、污水进入罐体101时,可打开放空阀110,使罐体101与大气连通,从而降低罐体101内部的压力;当需要罐体101中污油、污水进入污水沉降罐中时,可关闭放空阀110,使进入罐体101内的液体憋压,从而增大罐体101内部的压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U型管105可由金属弯头及金属接头组合而成。
由于经长时间积累,难免在罐体101的底部会产生沉积物,为了便于清理该沉积物,可进一步地,在罐体101的底部设置沉积物出口。
示例地,可设置回收罐100还包括设置在罐体101的底部接头106;
该底部接头106朝向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污阀107。
当需要进行清理沉积物时,可打开排污阀107,使罐体101的底部的沉积物经排污阀107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底部接头106可为中空的金属管。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沉积物能够顺利地从罐体101的底部排出,可设置回收罐100还包括设置在罐体101的底部的底座102。
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02用于支撑、固定罐体101。其中,底座102可采用圆形金属管或三角形金属加工制成。
更进一步地,为了能对罐体101内部的杂物进行及时清洗,避免杂物腐蚀罐体101,还可在回收罐100的罐体101的下部还开设有人孔108和连接在人孔108上的人孔盖板109。
应用时,打开人孔盖板109,操作人员可通过人孔108进入罐体101的内部,进而进行清罐、防腐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罐体101可为圆柱形金属罐,人孔108可为中空的金属管,人孔盖板109可为金属板,人孔盖板109可固定连接在人孔108的上方。
在上述的收油、收水装置中,对回收泵吸入装置300的具体构成没有严格限定,例如,可设置回收泵吸入装置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接头301、第一软管302、第二活接头303、第一接头304、回收泵进口阀门305、第一三通管件306和第一压力表装置307;
第一活接头301的一端与罐体101的下部接头104连接,第一三通管件306与回收泵200的进口管线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力表装置307由压力表、压力表接头、压力表阀门依次上下连接组成,用于监测回收泵吸入装置300中的液体压力。
在上述的收油、收水装置中,对回收泵排出装置400的具体构成没有严格限定,例如,可设置回收泵排出装置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活接头402、第二软管403、第四活接头404、第一弯头405、回收泵出口阀门406、第二三通管件407、第二压力表装置408和第二弯头409;
第三活接头402的一端与罐体101的中部接头103连接,第二弯头409与回收泵200的出口管线连接;
且射流器401的连接在第一弯头405上。
同样地,第二压力表装置408由压力表、压力表接头、压力表阀门依次上下连接组成,用于监测回收泵排出装置400中的液体压力。
在上述的收油、收水装置中,对回收罐排出装置500的具体构成没有严格限定,例如,可设置回收罐排出装置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U型管501、回收罐出口阀门502、第二接头503、第五活接头504、第三软管505、第六活接头506和第三接头507;
第二U型管501的一端与回收罐100的罐体101的顶部连通,第三接头507的一端与污水沉降罐连通。
其中,第二U型管501可由金属弯头及金属接头组合而成。
下面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在生产现场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收油、收水装置的具体操作。
当油气集输联合站内干化池、收油池需要收油、收水时,具体操作如下:
(1)将收油、收水装置的回收罐100摆放在收油池附近的收油室内的合适位置上,依次连接好回收泵200、回收泵吸入装置300、回收泵排出装置400、过滤装置600、回收罐排出装置500。
(2)将收油、收水装置的回收罐排出装置500的第三接头507与之前收油池安装的泵的出口管线连接在一起,直通联合站污水沉降罐,拆除之前安装的泵。
(3)将收油、收水装置的过滤装置600的过滤网602放入干化池或收油池中,通过浮子603产生的浮力,确保吸液接头601进口始终处于液面以下3-5cm区域。
(4)在收油、收水装置上的所有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的前提下,打开回收罐排出装置500的回收罐出口阀门502,同时打开回收罐100的放空阀110,此时联合站污水沉降罐的污水进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当罐体101的放空阀110流出污水时,关闭放空阀110,此时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充满了污水沉降罐排出的污水污油,经过一定时间的沉降,使罐体101中的污水的杂质彻底沉至罐体101底部,污水充满回收泵吸入装置300。
(5)启运回收泵200,回收泵200抽出的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的污水经回收泵吸入装置300进入回收泵排出装置400上的射流器401中,从射流器401的喷嘴处高速喷出,在射流器401的混气室形成真空,干化池、收油池中的污水污油通过过滤装置600经射流器401的吸液口进入射流器401的真空混气室,在射流器401的喉管处与回收泵200抽出罐体101中的污水剧烈混合后,经射流器401的扩散管与回收泵200抽出的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的污水一同排入罐体101中。
(6)待回收罐100的罐体101中混合液体达到一定压力后,罐体101中的污水污油被排入污水沉降罐中。
(7)待干化池、收油池的液位抽至合理范围后,停运回收泵200。
另外,在生产现场多次使用收油、收水装置后,该装置回收罐100的罐体101内部需要清污、防腐等工作时,具体操作如下:
(1)关闭回收罐出口阀门502,打开放空阀110,使用一根软管,一头连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底部的排污阀107,另一头伸入收油池中,打开排污阀107,排空罐体101。
(2)打开罐体101上的人孔盖板109,操作员工通过罐体101上的人孔108进入回收罐100的罐体101内部,进行清污、防腐等工作。
(3)待回收罐100的罐体101内部清污、防腐等工作结束后,将回收罐100上的人孔盖板109与人孔108重新固定连接,关闭罐体101底部的排污阀107。
(4)打开回收罐出口阀门502,待收油、收水装置的回收罐100的放空阀110流出污水时,关闭收油、收水装置的回收罐100的放空阀110。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罐体(101)的回收罐(100),所述罐体(101)上设置有中部接头(103)和下部接头(104);
具有进口管线和出口管线的回收泵(200);
连接在所述进口管线和所述下部接头(104)之间的回收泵吸入装置(300);
连接在所述出口管线和所述中部接头(103)之间的回收泵排出装置(400);所述回收泵排出装置(400)包括射流器(401),所述射流器(401)的收缩管与所述回收泵(200)的所述出口管线连通,所述射流器(401)的扩散管与所述中部接头(103)连通,所述射流器(401)的吸液口对外开放;以及
与所述回收罐(100)的所述罐体(101)的顶部连通的回收罐排出装置(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装置(600);所述过滤装置(600)设置在所述射流器(401)的所述吸液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00)包括:
依次连接的第七活接头(604)、第四软管(605)、第八活接头(606)、吸液接头(601)和过滤网(602);
所述第七活接头(604)的一端与所述射流器(401)的所述吸液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600)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吸液接头(601)上的浮子(60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收罐(100)还包括第一U型管(105);
所述第一U型管(105)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01)的顶部连通,另一端与外部连通;
且所述第一U型管(105)与外部连通的一端还设置有放空阀(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罐体(101)的底部接头(106);
所述底部接头(106)朝向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污阀(1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收罐(100)的所述罐体(101)的下部还开设有人孔(108)和连接在所述人孔(108)上的人孔盖板(10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泵吸入装置(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接头(301)、第一软管(302)、第二活接头(303)、第一接头(304)、回收泵进口阀门(305)、第一三通管件(306)和第一压力表装置(307);
所述第一活接头(301)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01)的所述下部接头(104)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件(306)与所述回收泵(200)的所述进口管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泵排出装置(4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活接头(402)、第二软管(403)、第四活接头(404)、第一弯头(405)、回收泵出口阀门(406)、第二三通管件(407)、第二压力表装置(408)和第二弯头(409);
所述第三活接头(402)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01)的所述中部接头(103)连接,所述第二弯头(409)与所述回收泵(200)的所述出口管线连接;
且所述射流器(401)连接在所述第一弯头(40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油、收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罐排出装置(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U型管(501)、回收罐出口阀门(502)、第二接头(503)、第五活接头(504)、第三软管(505)、第六活接头(506)和第三接头(507);
所述第二U型管(501)的一端与所述回收罐(100)的所述罐体(101)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三接头(507)的一端与污水沉降罐连通。
CN201721901386.9U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Active CN207795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1386.9U CN207795100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1386.9U CN207795100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5100U true CN207795100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1386.9U Active CN207795100U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5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7121B (zh) 油田储罐机械清罐装置
CN104961252B (zh) 环保节能型污液储存体机械清理系统
CN203725458U (zh) 油田储罐机械清罐装置
CN106823498A (zh) 一种平底池吸泥机
CN207795100U (zh) 一种收油、收水装置
CN101187297B (zh) 油水井密闭冲砂除砂收油装置及工艺方法
CN20822947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渣收集装置
CN205677563U (zh) 井下作业废液罐车自动回收装置
CN210495341U (zh) 管道式污水沉淀装置
CN106995718A (zh) 一种油田沉降罐罐底排泥在线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1052422Y (zh) 自动油水分离装置
CN207970591U (zh) 一种洗车机废水及泥沙自动分离装置
CN204689767U (zh) 环保节能型污液储存体机械清理系统
CN104370008A (zh) 一种罐底在线排泥设备
CN206473879U (zh) 一种平底池吸泥机
CN205701766U (zh) 井下作业废液回收罐车内壁自动清洗装置
CN218553289U (zh) 一种立式油罐浮动出油装置
CN211585771U (zh) 沥青拌合料回收粉水处理装置
CN213684233U (zh) 一种卧式负压排渣放水器
CN205239858U (zh) 一种压载舱泥沙排出装置
CN208824001U (zh) 原油沉降罐放水除砂装置
CN214714957U (zh) 一种钢制重力式无阀过滤器
CN215162052U (zh) 一种一体化污泥沉淀设备
CN212610043U (zh) 一种高含水油田拉运开采增效装置
CN220371810U (zh) 一种可对废水回收利用的管道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