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4119U -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4119U
CN207794119U CN201820157686.9U CN201820157686U CN207794119U CN 207794119 U CN207794119 U CN 207794119U CN 201820157686 U CN201820157686 U CN 201820157686U CN 207794119 U CN207794119 U CN 207794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auxiliary pillar
plate
additionally provided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76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刚
李玉印
孟建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xin Building Tsukito Design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xin Building Tsukito Desig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xin Building Tsukito Design Inc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xin Building Tsukito Design Inc
Priority to CN2018201576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4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4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41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建筑浅基础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浅基础一般指基础埋深3m~5m,或者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且只需排水,挖槽等普通施工即可建造的基础;
但是传统的只是直接填充水泥,导致后期使用的时候,容易出现承载力差和强度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的建筑浅基础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原有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通过主基底和支撑柱的设置,保证原有的强度,并且通过主基底底部设有的底板,能够通过底板在最底部统一增加受力面积,然后通过在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然后通过短柱的设置,并配合支撑梁进行良好的辅助受力,提高整体承载力,然后在通过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进行支撑受力,在配合包覆板与连接板的配合,通过焊接的方式,对辅支柱进行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通过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进行连接限位,使得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同步受力,与支撑梁同时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辅助提高支撑柱的强度,同时提高整体强度和抗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支柱上还设有第一锚筋,所述加强体内设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均穿过衔接板与支撑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支柱上还设有第一锚筋,所述加强体内设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均穿过衔接板与支撑梁连接,通过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的设置,能够与支撑梁良好的连接,并且受力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进行力的传导,在内部进行强度加强,同时进行力的快速导力效果,提高整体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板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相对的第二缺口,第二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第二连板上设有与第三缺口相对的第四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板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相对的第二缺口,第二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第二连板上设有与第三缺口相对的第四缺口。通过这样的四个缺口设置,能够在加强体在填充的时候,能够与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有个接触口,实现在受力和抗拉的时候,起到同步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抗压和抗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局部单一受力,影响实际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辅支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101,所述主基底101上设有支撑柱102,主基底101底部设有底板301,所述底板301上设有置于主基底101两侧的辅基底201,所述辅基底201上还设有短柱202,该短柱202上设有与支撑柱102连接的支撑梁203,所述支撑柱102一侧上设有辅支柱401,所述辅支柱401呈四方状,辅支柱401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601,连接件601包括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相互垂直,辅支柱401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402,辅支柱401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402的连接板403,所述辅支柱401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203连接的衔接板701,所述辅支柱401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的加强体5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原有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通过主基底101和支撑柱102的设置,保证原有的强度,并且通过主基底101底部设有的底板301,能够通过底板301在最底部统一增加受力面积,然后通过在底板301上设有置于主基底101两侧的辅基底201,然后通过短柱202的设置,并配合支撑梁203进行良好的辅助受力,提高整体承载力,然后在通过支撑柱102一侧上设有辅支柱401,进行支撑受力,在配合包覆板402与连接板403的配合,通过焊接的方式,对辅支柱401进行良好的加固效果,通过述辅支柱401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203连接的衔接板701,所述辅支柱401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的加强体501,辅支柱401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601,连接件601包括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相互垂直,通过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进行连接限位,使得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同步受力,与支撑梁203同时进行良好的接触,从而辅助提高支撑柱102的强度,同时提高整体强度和抗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支柱401上还设有第一锚筋801,所述加强体501内设有第二锚筋802,所述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均穿过衔接板701与支撑梁203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支柱401上还设有第一锚筋801,所述加强体501内设有第二锚筋802,所述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均穿过衔接板701与支撑梁203连接,通过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的设置,能够与支撑梁203良好的连接,并且受力的时候,也能够通过第一锚筋801和第二锚筋802进行力的传导,在内部进行强度加强,同时进行力的快速导力效果,提高整体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602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6021,第一连板602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6021相对的第二缺口6022,第二连板603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6031,第二连板603上设有与第三缺口6031相对的第四缺口6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所述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602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6021,第一连板602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6021相对的第二缺口6022,第二连板603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6031,第二连板603上设有与第三缺口6031相对的第四缺口6032。通过这样的四个缺口设置,能够在加强体501在填充的时候,能够与第一连板602和第二连板603有个接触口,实现在受力和抗拉的时候,起到同步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抗压和抗压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局部单一受力,影响实际承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包括方形的主基底,其特征是:所述主基底上设有支撑柱,主基底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置于主基底两侧的辅基底,所述辅基底上还设有短柱,该短柱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柱一侧上设有辅支柱,所述辅支柱呈四方状,辅支柱四个棱边处外接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相互垂直,辅支柱外包裹着两块包覆板,辅支柱外还设有用于连接两块包覆板的连接板,所述辅支柱底部还设有与支撑梁连接的衔接板,所述辅支柱外填充有包裹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的加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辅支柱上还设有第一锚筋,所述加强体内设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一锚筋和第二锚筋均穿过衔接板与支撑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均为长方形状,第一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一缺口,第一连板上还设有与第一缺口相对的第二缺口,第二连板其中一个边角设有第三缺口,第二连板上设有与第三缺口相对的第四缺口。
CN201820157686.9U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4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7686.9U CN20779411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7686.9U CN20779411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4119U true CN207794119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6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768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4119U (zh) 2018-01-30 2018-01-30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4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2656B (zh) 一种预制装配墙体构件竖向钢筋连接结构
CN106088330B (zh) 基于3d打印的装配式框架梁和框架柱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72532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及其安装方法
CN106988477A (zh) 装配式双向预应力空心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3701387U (zh) 一种可内置保温嵌入腔的楼板结构
CN205907855U (zh) 一种钢管板组合钢板剪力墙
CN104005494B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干-湿混合式垂直连接节点结构
CN207063187U (zh) 一种预制单向叠合板板侧连接构造
CN207794119U (zh)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CN204456236U (zh)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N204645318U (zh) 一种叠合板式剪力墙
CN209227582U (zh) 一种用于大跨钢结构刚性柱脚的基础连接结构和连接基础
CN110939218A (zh) 一种装配式压型钢板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3866980U (zh) 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插板锚固式连接节点
CN203373966U (zh) 砼圆柱梁柱节点定型木模板
CN104652446A (zh) 临时型钢格构柱灌芯装置及其方法
CN208563596U (zh) 一种工字形柱局部砼灌浆钢节点
CN211690871U (zh) 一种内浇加强型预制墙板、混凝土墙及其结构体系
CN209011373U (zh) 一种基于隔热块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07794661U (zh) 一种用于建筑浅基础辅助支撑结构
CN106703015A (zh) 钢板砼预制构件、永‑临结合地下围护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1896319U (zh) 塔吊基础节与钢格构柱连接的转换平台
CN206693391U (zh) 用对穿钢棒的多腔体钢管混凝土柱‑钢梁面外塞焊装配式连接节点
CN206942186U (zh) 内嵌预应力装配式框架加固原框架的结构
CN206070756U (zh) 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桁架组合梁连接耗能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