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456236U -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456236U
CN204456236U CN201420820521.7U CN201420820521U CN204456236U CN 204456236 U CN204456236 U CN 204456236U CN 201420820521 U CN201420820521 U CN 201420820521U CN 204456236 U CN204456236 U CN 204456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ismic forces
spring part
datum hole
basic part
absorption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8205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伯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xtile Technology Center Wu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xtile Technology Center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xtile Technology Center Wu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xtile Technology Center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8205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456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456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4562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地震力吸收装置和地基孔,所述地基孔位于土层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位于地基孔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的顶端连接建筑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可根据建筑结构所需承载的地震负荷确定地震力吸收装置各构件的尺寸及连接方式等;通过地震力吸收装置有效的达到基础防震作用,在地震发生时,可有效保护建筑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础领域,具体涉及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建筑地基基础支撑建筑结构自身横向和纵向的作用力,以及一定强度范围内的横向倾覆力的作用;但这种基础结构在受到地震产生横向和纵向的作用力时,在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上具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地震发生时可保证建筑结构完整,有效防震的地基基础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地震力吸收装置和地基孔,其特征是:所述地基孔位于土层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位于地基孔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的顶端连接建筑结构;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包括下弹簧件、上弹簧件、锚定衬底、基础件、多孔材料层、连接板、支承板和加强筋;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中,所述锚定衬底附着在地基孔的表面;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的中心位置,与地基孔形成空间;所述上弹簧件位于基础件的左右两侧,一端与基础件相连,另一端与锚定衬底相连;所述下弹簧件位于基础件的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的中心位置,与地基孔左右两侧壁上的锚定衬底之间形成等间距的空间,与地基孔底部的锚定衬底形成空间;所述上弹簧件位于基础件与地基孔左右两侧壁上的锚定衬底之间形成的空间中,所述下弹簧件位于基础件的底部与锚定衬底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位于上弹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上弹簧件与锚定衬底和基础件。
作为优选,所述下弹簧件的上端与基础件的底部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下 弹簧件的底端与锚定衬底之间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锚定衬底上。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簧件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上弹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件内,固定件与连接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是夹钳、槽钢或钩子等连接固定装置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下弹簧件的上端与连接件之间设有弯曲板,所述下弹簧件的上端固定在弯曲板上,所述弯曲板与连接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与连接件垂直连接,连接件是凹凸缝型的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承板位于锚定衬底的上表面,一端与一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另一连接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地基孔的上端开口处与基础件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封盖装置,所述封盖装置紧密连接地基孔与基础件,防止水或其他杂质进入地基孔中;所述封盖装置是橡胶盖或其他封盖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板位于基础件的右侧,所述混凝土板与基础件的右表面之间、混凝土板之间设有伸缩缝,所述伸缩缝内填充防水的膨胀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板与地基孔的上端口之间设有多孔材料层,所述基础件的内部多处设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尺寸根据基础件的尺寸及建筑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确定;所述支承板的厚度根据建筑结构承受的地震荷载确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与锚定衬底和基础件之间采用粘合剂、环氧树脂系胶结剂、焊接或紧固件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中部分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半圆形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簧件、支承板、连接板和弯曲板的表面设有无机材料涂层。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易于施工,有效吸收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结构产生的横向和纵向的作用力,有效保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经济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截面图
其中,地震力吸收装置10、下弹簧件12、上弹簧件14、橡胶盖16、建筑结构17、地基孔19、锚定衬底20、多孔材料层22、伸缩缝26、基础件30、混凝土板31、连接件34、支承板36、连接板38、底板40、弯曲板42、加强筋5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弹簧件14、连接板38、固定件5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地震力吸收装置10和地基孔19,所述地基孔19位于土层32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10位于地基孔19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10的顶端连接建筑结构17;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10包括下弹簧件12、上弹簧件14、橡胶盖16、锚定衬底20、多孔材料层22、基础件30、混凝土板31、连接件34、支承板36、连接板38、底板40、弯曲板42、固定件52和加强筋54;所述基础件30位于地基孔19中,所述锚定衬底20附着在地基孔19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件30位于地基孔19的中心位置,与地基孔19左右两侧壁的锚定衬底20形成等距离的空间,所述上弹簧件14位于空间中;所述基础件30的底端与地基孔19底部的锚定衬底20形成空间,所述下弹簧件12位于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8位于上弹簧件14的两端,连接板38分别连接上弹簧件14与锚定衬底20、上弹簧件14和基础件30。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件14与连接板38之间设有固定件52,所述上弹簧件1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件52内,固定件52与连接板38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固定件52是夹钳。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簧件12的底端与锚定衬底20之间设有底板40,所述底板40固定在锚定衬底20上;所述下弹簧件12的上端与基础件30的底部之 间设有连接件34。
进一步地,所述下弹簧件12的上端与连接件34之间设有弯曲板42,所述下弹簧件12的上部固定在弯曲板42上,所述弯曲板42与连接件34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8与连接件34之间是垂直连接,连接件34是凹凸缝型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板36位于锚定衬底20的上表面,一端与一连接板38连接,另一端与另一连接板38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基孔19上端开口处与基础件30之间空隙处设有橡胶盖16,所述橡胶盖16紧密连接地基孔19与基础件30。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板31位于基础件30的右侧,所述混凝土板31与基础件30的右侧之间、混凝土板31之间设有伸缩缝26,所述伸缩缝26内填充防水的膨胀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板31与地基孔19的上端口之间设有多孔材料层22,所述基础件30的内部多处设有加强筋54。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8与锚定衬底20、连接板38与基础件30之间分别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础件30位于地基孔19中的部分截面是矩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38的厚度是1cm;所述支承板36的厚度是0.15cm~0.24cm。
进一步地,所述上弹簧件14、支承板36、连接板38和弯曲板42的表面设有橡胶涂层。

Claims (7)

1.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包括地震力吸收装置和地基孔,其特征是:所述地基孔位于土层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位于地基孔中;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的顶端连接建筑结构;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包括下弹簧件、上弹簧件、锚定衬底、基础件、多孔材料层、连接板、支承板和加强筋;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中,所述锚定衬底附着在地基孔的表面;所述基础件位于地基孔的中心位置,与地基孔形成空间;所述上弹簧件位于基础件的左右两侧,一端与基础件相连,另一端与锚定衬底相连;所述下弹簧件位于基础件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和连接件,所述上弹簧件的末端与锚定衬底之间及上弹簧件与基础件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上弹簧件与锚定衬底、上弹簧件和基础件;所述上弹簧件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固定件,所述上弹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件内;所述下弹簧件的上端与基础件的底部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下弹簧件的底端与锚定衬底之间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锚定衬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还包括弯曲板,所述弯曲板位于下弹簧件的上端与连接件间,所述下弹簧件的上端固定在弯曲板上,所述弯曲板与连接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板位于锚定衬底的上表面,一端与一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另一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基孔的上端开口处与基础件之间的空隙处设有封盖装置,所述封盖装置紧密连接地基孔与基础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地震力吸收装置还包括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位于基础件的右侧, 所述混凝土板与基础件的右侧之间及混凝土板之间设有伸缩缝;所述混凝土板与地基孔的上端口之间设有多孔材料层,所述加强筋位于基础件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是1cm;所述支承板的厚度0.15cm~0.24cm。
CN201420820521.7U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6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0521.7U CN204456236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820521.7U CN204456236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56236U true CN204456236U (zh) 2015-07-08

Family

ID=53663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8205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56236U (zh) 2014-12-19 2014-12-19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45623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0888A (zh) * 2016-11-24 2017-05-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防震杆塔
CN107604925A (zh) * 2016-04-08 2018-01-19 陈键 一种地下建筑抗震支护
CN110761339A (zh) * 2019-10-18 2020-02-07 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925A (zh) * 2016-04-08 2018-01-19 陈键 一种地下建筑抗震支护
CN107604925B (zh) * 2016-04-08 2019-09-17 烟台三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建筑抗震支护装置
CN106760888A (zh) * 2016-11-24 2017-05-31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 防震杆塔
CN110761339A (zh) * 2019-10-18 2020-02-07 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CN110761339B (zh) * 2019-10-18 2021-08-17 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高层建筑减震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3511Y (zh) 一种格构式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CN205224335U (zh) 高强度保温墙体
CN104727441A (zh)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4456236U (zh) 一种可吸收地震力的建筑地基基础结构
CN203701387U (zh) 一种可内置保温嵌入腔的楼板结构
CN203049788U (zh)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双底板刚接柱脚节点
CN202969628U (zh) 剪力墙开洞加固节点
CN203583705U (zh) 一种具有高抗震功能的房屋结构
CN103452040A (zh) 一种下部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桥塔或桥墩
CN202000687U (zh) 一种既有生土建筑土墙体木柱木梁加固装置
CN205171804U (zh) 一种t形高强抗震砌块
CN104005494B (zh) 一种预制剪力墙干-湿混合式垂直连接节点结构
CN204126294U (zh) 一种钢板与钢筋相结合的梁顶加固结构
CN104652446A (zh) 临时型钢格构柱灌芯装置及其方法
CN104110072A (zh) 一种用于大跨空间钢结构支座的半球空心焊接球节点
CN104265005B (zh) 一种钢板与钢筋相结合的梁顶加固结构
CN20673713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物的层间连接结构
CN204626696U (zh) 预制装配式夹芯复合剪力墙
CN208563596U (zh) 一种工字形柱局部砼灌浆钢节点
CN203716345U (zh) 方钢柱夹芯板墙
CN202577132U (zh) V形钢管混凝土桥墩的锚箱结构
CN207794119U (zh) 一种建筑浅基础结构
CN204491592U (zh) 一种复合桩
CN202595897U (zh) 一种抗震建筑结构
CN111502063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转角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