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1189U -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1189U
CN207791189U CN201721312669.XU CN201721312669U CN207791189U CN 207791189 U CN207791189 U CN 207791189U CN 201721312669 U CN201721312669 U CN 201721312669U CN 207791189 U CN207791189 U CN 207791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ed
unmanned plane
connecting rope
drone body
conn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126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建平
赵彦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 Li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 Li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 Li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 Ling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126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1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1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1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其中,该系留无人机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机构和连接绳;连接绳的连接端通过连接机构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连接绳的连接端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其中,预设距离包括连接绳的连接端与系留无人机本体重心线的径向距离。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其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连接绳的作用纠正无人机的异常飞行角度,使得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作为负载视频采集传输系统的设备,在影视拍摄、新闻采访、现场取证、空中巡逻等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的无人机一般存在如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携带动力电池的无人机,其通过携带的动力电池提供动力驱动电机旋转螺旋桨产生动力飞行,另一种是重型无人机,即是系留无人机,其供电电源在地面,通过供电线缆连接无人机为无人机提供动力。前一种方式对应的无人机受限于载重、体积和飞行时间等因素,无法满足长时间运行的需求,系留无人机采用地面上设置的供电电源供电,具备长时间运行的优势。
相关技术中的系留无人机普遍采用一根光电复合缆作为系留绳,在无人机的飞行中,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的时候容易导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异常,使无人机飞行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以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还包括:连接机构和连接绳;
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能够沿着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包括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重心线的径向距离。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轴和拖拽臂;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拖拽臂转动套接;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拖拽臂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轴和拖拽臂;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拖拽臂套接;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拖拽臂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拖拽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转部;
所述连接部的轴孔与所述连接轴套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壁连接有所述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连接绳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卡接机构;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收纳壳体、收纳轴和摇动把手;
所述收纳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收纳壳体内;
所述摇动把手与所述收纳轴连接,用于通过摇动所述收纳轴收纳所述连接绳。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收纳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收纳轴旋转。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连接绳由碳纤维材料制作而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系留无人机,还包括:地面装置;所述地面装置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机构和连接绳,与相关技术中的系留无人机采用自带的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的时候容易导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异常,使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相比,其连接绳通过连接机构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且该连接绳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以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连接绳的作用纠正无人机的异常飞行角度,使得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和图2示出了现有系留无人机产生角度偏转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系留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系留无人机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系留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系留无人机中的连接绳拖拽力的分解原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系留无人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连接机构;2、连接绳;3、地面装置;4、光电复合缆;11、连接轴;121、连接部;122、旋转部;1221、安装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的系留无人机在采用自身携带的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时会导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异常,结合图1和图2,接下来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无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时,无人机按照斜向左的飞行方向正常行驶,若在无人机的重心线方向有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时,如图2所示,在光电复合缆施加向左的拖拽力对无人机进行拖拽时,该无人机会产生一个反作用角度,使无人机姿态和飞行方向相反,极大影响拖拽使用,并很容易造成坠机(炸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以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该系留无人机具体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还包括:连接机构1和连接绳2;
连接绳2的连接端通过连接机构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连接绳2的连接端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
其中,预设距离包括连接绳2的连接端与系留无人机本体重心线的径向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留无人机,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机构1和连接绳2,与相关技术中的系留无人机采用自带的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的时候容易导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异常,使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相比,其连接绳2通过连接机构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且该连接绳2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以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连接绳2的作用纠正无人机的异常飞行角度,使得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该无人机的连接绳2的连接端通过连接机构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连接绳2的连接端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且上述预设距离包括连接绳2的连接端与系留无人机本体重心线的径向距离。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连接绳2和连接机构1的配合工作使得无人机在其重心线的径向方向上始终存在一个拖拽力,可保证无人机的正向偏转,符合飞行角度,从而实现无人机的正常拖拽,还能够大大提高无人机的抗风性能,实用性更佳。
其中,上述连接机构1,优选的与系留无人机本体的底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绳2一般采用高拉力、超低重量等材质制作而成,使总重增加很小,几乎不影响原有载重能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绳2优选的采用碳纤维材料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机构1包括连接轴11和拖拽臂,为了实现上述连接绳2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轴11、拖拽臂和系留无人机本体主要采用如下两种配套式的连接关系。一是,连接轴11与拖拽臂转动套接;连接轴1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拖拽臂与连接绳2连接。二是,连接轴11与拖拽臂套接;连接轴1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转动连接,拖拽臂与连接绳2连接。其中,其中,上述连接轴11可以采用全向轴,可以全固定方式或非全向轴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采用第一种连接关系。
具体的,参见图4和图5,上述拖拽臂包括连接部121和旋转部122;连接部121的轴孔与连接轴11套接,连接部121的外壁连接有旋转部122;旋转部122与连接绳2连接。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部121除了采用图4所示的环状,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柱状等。
如图4所示,上述旋转部122上还设置有安装结构1221,连接绳2通过安装结构1221与旋转部122连接。其中,上述安装结构1221可以通孔,还可以是方孔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是采用安装结构1221进行连接绳2和旋转部122的连接,对该安装结构1221的具体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说明采用上述拖拽方式能够有效调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参见图6,连接绳2连接L型拖拽臂,对其产生的拖拽力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存在有相应的分解力,其中,垂直分解力可使在拖拽无人机时保证无人机正向偏转,符合飞行角度,从而实现无人机的有效拖拽。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后续的维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还设置有卡接机构,连接轴11的一端与系留无人机本体的底部通过该卡接机构连接。
为了进一步确保卡接固定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卡接机构成对出现,且可以为多对。另外,每个卡接机构均包括两个卡接件,且该两个卡接件匹配设置。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四对卡接机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包括收纳壳体、收纳轴和摇动把手;收纳轴转动设置在收纳壳体内;摇动把手与收纳轴连接,通过摇动收纳轴收纳连接绳2。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了可以通过上述手动方式进行连接绳2的收纳,还可以通过自动方式进行收纳,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纳装置还包括电机,该电机的输出端与收纳轴连接以驱动收纳轴旋转收纳上述连接绳2。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拖拽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绳2可以始终处于伸直状态,通过上述电机的自动拉伸效果,可以进一步保证地面装置3对系留无人机的拖拽效果,实用性更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系留无人机,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机构1和连接绳2,与相关技术中的系留无人机采用自带的光电复合缆拖拽无人机的时候容易导致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异常,使无人机飞行不稳定相比,其连接绳2通过连接机构1与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且该连接绳2能够沿着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以在飞行过程中通过连接绳2的作用纠正无人机的异常飞行角度,使得无人机的飞行角度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系留无人机系统,参见图3和图7,该系留无人机系统包括上述系留无人机,还包括地面装置3,该地面装置3与连接绳2连接。
其中,上述地面装置3可以是固定的,如固定装置等,还可以是移动的,如小汽车等,另外,上述连接绳2可以单独采用对应的地面装置3,还可以采用与系留无人机自带的光电复合缆4相同的地面装置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的采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拖拽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系留无人机,包括系留无人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机构和连接绳;
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能够沿着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的重心线在其径向方向上以预设距离旋转;
其中,所述预设距离包括所述连接绳的连接端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重心线的径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轴和拖拽臂;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拖拽臂转动套接;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所述拖拽臂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轴和拖拽臂;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拖拽臂套接;
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拖拽臂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臂包括连接部和旋转部;
所述连接部的轴孔与所述连接轴套接,所述连接部的外壁连接有所述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上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连接绳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接机构;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卡接机构与所述系留无人机本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纳装置;所述收纳装置包括收纳壳体、收纳轴和摇动把手;
所述收纳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收纳壳体内;
所述摇动把手与所述收纳轴连接,用于通过摇动所述收纳轴收纳所述连接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收纳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收纳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由碳纤维材料制作而成。
10.一种系留无人机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留无人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面装置;所述地面装置与所述连接绳连接。
CN201721312669.XU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Active CN207791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2669.XU CN207791189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12669.XU CN207791189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1189U true CN207791189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12669.XU Active CN207791189U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11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82148A (zh) * 2019-08-08 2019-09-27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系留无人机
CN110356581A (zh) * 2019-07-30 2019-10-22 深圳市世纪南方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系留天空端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6581A (zh) * 2019-07-30 2019-10-22 深圳市世纪南方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系留天空端装置
CN110356581B (zh) * 2019-07-30 2021-10-01 深圳市世纪南方科技有限公司 飞行器系留天空端装置
CN110282148A (zh) * 2019-08-08 2019-09-27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一种系留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43111B1 (en) Self-tightening rotor
CN207791189U (zh) 一种系留无人机及系留无人机系统
JP2019069765A (ja) 上昇ポジションと推進ポジションとの間で回転するモータを有する輸送手段の構成
CN106986019B (zh) 一种可改变多旋翼无人机旋翼面倾斜角度的电机座
CN102917765A (zh) 用于动力风筝稳定性的外形结构及其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US20200039632A1 (en) Wind Energy Kite Tail
CN110626495A (zh) 小型共轴双旋翼式无人机
CN106005386A (zh) 面向可组合集群的涵道无人机
CN105711827A (zh) 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飞行器
CN213414216U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05416574A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5418095U (zh) 油电混合动力多旋翼飞行器
CN108674644B (zh) 一种带有副机的多旋翼飞行器
CN113335493A (zh) 一种六杆张拉整体框架及抗冲击无人机
CN2772962Y (zh) 特种环翼飞行器
CN205203381U (zh) 双动力协同驱动的无人飞行器
CN204623833U (zh) 四旋翼固定型飞行器
CN109484617B (zh) 一种用于油动无人机的斜拉钢索及拆装方法
US20210024209A1 (en) Tethered aerial vehicle
CN207074382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云台装置
US20180180021A1 (en) Wind harnessing device
CN205327402U (zh) 多旋翼飞行器
US11608171B2 (en) Large drone
CN205602111U (zh) 一种电动直升机
CN209336992U (zh) 一种无人机简易运输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