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9675U -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 Google Patents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9675U
CN207789675U CN201820166168.3U CN201820166168U CN207789675U CN 207789675 U CN207789675 U CN 207789675U CN 201820166168 U CN201820166168 U CN 201820166168U CN 207789675 U CN207789675 U CN 20778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layer
multilayer composite
die head
extrusion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61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潮
杨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EWEL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EWEL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EWEL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EWELL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61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属于塑料挤出设备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层挤出模头由于其各层流道之间隔温效果不好致使物料在复合挤出时影响制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通过在中间层流道两侧设置第一加热器以及在上、下层流道临近位置处设置第二加热器,保证各层流道内物料的工艺温度需求,其次,在各层流道之间设置隔热层,使得相邻两层流道内的物料的温度不会相互传递,保证进入复合流道内的物料能够达到制品所需,隔温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多层挤出模头出来的产品一般通过分配器复合,这种方案仅适合熔点接近的原料(±10℃),如果原料之间的熔点温度大于(±10℃),这样结构的复合挤出模头就无法达到要求。根据图1和附图2所示,三个进料口之间需要通过隔温孔及隔温层来阻隔不同原料之间温度的传递;由于分配器各流道之间的距离太近,隔温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目前也有在模体结合面增加保温隔热层的结构,但该结构由于保温层位置的限制,隔温效果也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温效果更好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体;
下模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体下端部,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中间层流道、与所述中间层流道相连通的中间层进料口和中间层出料口;
前上模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体前端部,所述前上模体与所述上模体之间共同具有上层流道、与所述上层流道相连通的上层进料口和上层出料口;
前下模体,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体前端部,所述前下模体与所述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下层流道、与所述下层流道相连通的下层进料口和下层出料口;
所述前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复合流道、与所述复合流道相连通的复合出料口,所述上层出料口、中间层出料口、下层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复合流道相连通,所述上、下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中间层流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器,所述前上模体内在临近所述上层流道一侧、所述前下模体内在临近所述下层流道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器,所述上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上层流道与所述中间层流道之间、所述下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下层流道与所述中间层流道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上层流道与所述中间层流道之间、所述下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下层流道与所述中间层流道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与外界相连通的隔热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热孔内设置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所述隔热孔的一端为冷却介质进口,另一端为冷却介质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层流道、中间层流道、下层流道与所述复合流道共同交汇于一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器为电加热棒且与所述中间层流道相平行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加热器为油加热器且分别与所述上层流道、所述下层流道相平行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获得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通过在中间层流道两侧设置第一加热器以及在上、下层流道临近位置处设置第二加热器,保证各层流道内物料的工艺温度需求,其次,在各层流道之间设置隔热层,使得相邻两层流道内的物料的温度不会相互传递,保证进入复合流道内的物料能够达到制品所需,隔温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复合挤出模头剖面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的复合挤出模头隔热层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100、多层复合挤出模头;10、中间层流道;101、中间层进料口;102、中间层出料口;20、上层流道;201、上层进料口;202、上层出料口;30、下层流道;301、下层进料口;302、下层出料口;40、复合流道;401、复合出料口;1、上模体;2、下模体;3、前上模体;4、前下模体;51、第一加热器;52、第二加热器;53、隔热层;54、隔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与附图3中所示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相对应。
根据图1和附图2所示,三个进料口之间需要通过隔温孔及隔温层来阻隔不同原料之间温度的传递;由于分配器各流道之间的距离太近,隔温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目前也有在模体结合面增加保温隔热层的结构,但该结构由于保温层位置的限制,隔温效果也并不理想。
根据附图3所示,该多层复合挤出模头100包括上模体1、下模体2、前上模体3以及前下模体4,其中,下模体2固定设置在上模体1的下端部,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中间层流道10、与中间层流道10相连通的中间层进料口101和中间层出料口102;前上模体3固定设置在上模体1的前端部,前上模体3与上模体1之间共同具有上层流道20、与上层流道20相连通的上层进料口201和上层出料口202;前下模体4固定设置在下模体2的前端部,前下模体4与下模体2之间共同具有下层流道30、与下层流道30相连通的下层进料口301和下层出料口302;前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复合流道40、与复合流道40相连通的复合出料口401,上层出料口202、中间层出料口102、下层出料口302分别与复合流道40相连通,上、下模体内在位于中间层流道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器51,前上模体3内在临近上层流道20一侧、前下模体4内在临近下层流道30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器52,上模体1内在位于上层流道20与中间层流道10之间、下模体2内在位于下层流道30与中间层流道10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53。其中,上层流道20、中间层流道10、下层流道30与复合流道40共同交汇于一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一加热器51为电加热棒,多个第一加热器51排成一排且与中间层流道10相平行布置;第二加热器52为油加热器, 位于前上模体3内的多个第二加热器52排成一排且与上层流道20相平行布置;位于前下模体4内的多个第二加热器52排成一排且与下层流道30相平行布置。隔热层5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这样一来,使得各层流道不仅能够维持工艺温度所需,而且相邻两层流道之间的温度不会相互传递,即使相邻两层流道内的原料的温度相差达80℃,也可以很好的阻隔温度的传递,从而使各层流道内的原料保持其原有的特性,满足生产要求。此外,为了增强各层流道的隔热效果,上模体1内在位于上层流道20与中间层流道10之间、下模体2内在位于下层流道30与中间层流道10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与外界相连通的隔热孔54,隔热孔54内设置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隔热孔的一端为冷却介质进口,另一端为冷却介质出口,其中,上述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或油。
本实用新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100的工作原理如下:上层流道、中间层流道、下层流道分别通入A、B、C三种原料,由于相邻两层流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隔温效果较好,因此,各层流道内的原料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特性,再汇入复合流道内,最后挤出制品,可保证制品的质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模体(1);
下模体(2),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体(1)下端部,所述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中间层流道(10)、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相连通的中间层进料口(101)和中间层出料口(102);
前上模体(3),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模体(1)前端部,所述前上模体(3)与所述上模体(1)之间共同具有上层流道(20)、与所述上层流道(20)相连通的上层进料口(201)和上层出料口(202);
前下模体(4),固定设置在所述下模体(2)前端部,所述前下模体(4)与所述下模体(2)之间共同具有下层流道(30)、与所述下层流道(30)相连通的下层进料口(301)和下层出料口(302);
所述前上、下模体之间共同具有复合流道(40)、与所述复合流道(40)相连通的复合出料口(401),所述上层出料口(202)、中间层出料口(102)、下层出料口(302)分别与所述复合流道(40)相连通,所述上、下模体内在位于所述中间层流道(1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加热器(51),所述前上模体(3)内在临近所述上层流道(20)一侧、所述前下模体(4)内在临近所述下层流道(30)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器(52),所述上模体(1)内在位于所述上层流道(20)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之间、所述下模体(2)内在位于所述下层流道(30)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1)内在位于所述上层流道(20)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之间、所述下模体(2)内在位于所述下层流道(30)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之间分别设置有多个与外界相连通的隔热孔(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孔(54)内设置有循环流通的冷却介质,所述隔热孔(54)的一端为冷却介质进口,另一端为冷却介质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为水/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流道(20)、中间层流道(10)、下层流道(30)与所述复合流道(40)共同交汇于一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53)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51)为电加热棒且与所述中间层流道(10)相平行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挤出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器(52)为油加热器且分别与所述上层流道(20)、所述下层流道(30)相平行布置。
CN201820166168.3U 2018-01-31 2018-01-31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Active CN20778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168.3U CN207789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6168.3U CN207789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9675U true CN207789675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6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6168.3U Active CN207789675U (zh) 2018-01-31 2018-01-31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9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156A (zh) * 2018-01-31 2018-06-01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9156A (zh) * 2018-01-31 2018-06-01 苏州杰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7499B (zh) 一种多功能3d打印头
CN106915074B (zh) 一种防止漏料的3d打印喷头
CN104742349A (zh) 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N207789675U (zh)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N101716814A (zh) 一种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的热流道装置
CN206030553U (zh) 一种具有热风结构的二级加热热嘴及采用该热嘴的增材式3d打印机
CN108099156A (zh) 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N209320260U (zh) 一种三层共挤的模具
CN218053884U (zh) 一种双色管的成型模具
CN103331909A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出丝头
CN106079453A (zh) 一种3d打印喷头
CN206230876U (zh) 一种3d打印机喷头
CN207267340U (zh) 双淋共挤设备
CN205522260U (zh) 一种开放式点浇口热嘴
CN206589275U (zh) 一种热流道热嘴
CN205238579U (zh) 一种3d打印机底层保温装置
CN206765303U (zh) 一种新型加热料筒
CN106553314B (zh) 一种嵌套式注塑模具热流道系统
CN210733228U (zh)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生产用挤出成型装置
CN210148740U (zh) 一种两进一出单喉管挤出头套装
CN207549416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双向拉伸聚氯乙烯管材生产设备
CN206718418U (zh) 一种石头纸箱纸板挤出模头
CN204488008U (zh) 隔热型多层复合挤出模头
CN203371787U (zh) 三维打印机出丝头
CN207240794U (zh) 一种双色共挤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