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1980U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1980U
CN207781980U CN201721476223.0U CN201721476223U CN207781980U CN 207781980 U CN207781980 U CN 207781980U CN 201721476223 U CN201721476223 U CN 201721476223U CN 207781980 U CN207781980 U CN 207781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
back casing
groove
pin connector
fron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762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庆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o 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o 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o 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o Y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762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1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1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前壳组件以及后壳体。后壳体对接于前壳组件,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相对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后壳体利用凸肋及凹槽的接合结构相互对接方式,让前壳组件可以稳固设置于后壳体中,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与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插头对接连接器和插座对接连接器一般用于线对线、板对线、板对板等的电性对接。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插头连接器中具有前壳体及后壳体,插头连接器的许多内部组件,分别设置在前壳体以及后壳体中以固定位置,并且由前壳体及后壳体提供保护的功能。已知插头连接器中的前壳体及后壳体均为金属,一种习知的作法是利用塑胶件将前壳体与于后壳体组装在一起。这样的组装方式除了有组装密合度不佳、组装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外,当插头连接器经过多次使用上的插拔后,可能导致前铁壳与后铁壳之间产生晃动,导致发生松脱的状况。当前铁壳与后铁壳松脱时,很容易会拉扯到插头连接器内部的电路板、缆线等组件,导致接触不良,甚至是短路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内部组件可以稳固组装得到良好保护的的插头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是用来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以与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插头连接器包括前壳组件以及后壳体。后壳体对接于前壳组件,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相对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后壳体利用凸肋及凹槽的接合结构相互对接方式,甚至采用超音波焊接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让前壳组件可以稳固设置于后壳体中,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种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 1 前壳组件 10
前壳体 11 绝缘本体 12
屏蔽模组 13 后壳体 20
上后壳体 21 下后壳体 22
第一凸肋 21a 第二凸肋 22a
第一凹槽 21b 第二凹槽 22b
电路板 30 导电端子 40
缆线组 50 外壳 60
连接方向X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方向用语,诸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用于参照随附图式的方向以利说明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除此之外,在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实行为数众多的变更及修改,如此衍生出的实作范例也会落入本实用新型范畴中。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种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是用来连接至插座连接器(未图示),以与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进行电力及资料的传递。插头连接器1包括前壳组件10、后壳体20、电路板30以及缆线组50。
前壳组件10包括前壳体11、设置于前壳体11内的绝缘本体12,以及与绝缘本体12配合的屏蔽模组13。电路板30对接于屏蔽模组13,从而通过屏蔽模组13连接于前壳组件10。后壳体20对接于前壳组件10并包覆部分的前壳组件10,电路板30设置于后壳体20内。缆线组50对接于电路板30。在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1之材质为金属,并且具有位于内部的容置空间(未标示),用来供绝缘本体12容设于内。绝缘本体12在外观上的形状及尺寸大致与前壳体11搭配,让绝缘本体12可以稳固设置于前壳体11内。
另外,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进一步包括外壳60以及导电端子40。外壳60完全将后壳体20包覆于内,使后壳体20不会暴露于外,起到保护后壳体20及插头连接器1内部组件的作用。导电端子40排布于屏蔽模组13内,并且电连接于电路板30,进而电连接至缆线组50,形成讯号传递的路径。
请继续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中,前壳体11以及绝缘本体12两者均是套筒状的结构,并且沿相同的一个方向延伸。经由这样结构上的设计,让前壳组件10可以定义出一个连接方向X。插头连接器1便是沿着连接方向X连接至插座连接器。
请参照图3及图4,图3为图2的后壳体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插头连接器的剖面图,更详尽地来说,图4是沿图1中剖面线A-A’的剖面图。后壳体20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21以及下后壳体22。上后壳体21具有第一凹槽21a及第一凸肋21b,下后壳体22具有第二凹槽22a及第二凸肋22b,第一凸肋21b与第二凹槽22a相对接,第一凹槽21a与第二凸肋22b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肋21b与第二凹槽22a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22a与第二凸肋22b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本实施例中,上后壳体21与下后壳体22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均由金属制成,例如是以锌合金压铸而成,或是也可利用金属注射成形。由于两者具有相同的结构,可以利用相同的模具来制作,可以节省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凸肋21b及第一凹槽21a分别沿着上后壳体21的边缘设置,且第一凸肋21b位于第一凹槽21a的相对侧。第二凸肋22b及第二凹槽22a分别沿着下后壳体22的边缘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肋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相对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a的形状与第二凸肋22b的形状相配合,使第一凹槽21a与第二凸肋22b形成稳固对接,第一凸肋21b的形状与第二凹槽22a的形状相配合,使第一凸肋21b与第二凹槽22a形成稳固对接,让上后壳体21可以稳固对接于下后壳体22。
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凸肋21b与第二凸肋22b的形状为L型,且分别沿着上后壳体21及下后壳体22的边缘设置。其中,第一凸肋21b与第二凸肋22b的长边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连接方向X。
前述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包括前壳组件以及后壳体。后壳体对接于前壳组件,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相对接,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第一凸肋与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第一凹槽与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后壳体利用凸肋及凹槽的接合结构相互对接方式,甚至采用超音波焊接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让前壳组件可以稳固设置于后壳体中,提升了组装的机械强度,降低插头连接器损坏的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将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核心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连接器,用于连接至插座连接器,以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电性导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壳组件;以及
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对接于所述前壳组件,所述后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上后壳体及下后壳体,上后壳体具有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下后壳体具有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接,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肋相对接,可以提升组装的稳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凹槽对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肋对接方式皆采用超音波焊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壳体与所述下后壳体具有相同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凸肋的形状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凸肋形成稳固对接,所述第一凸肋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凸肋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稳固对接,让上后壳体可以稳固对接于下后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的形状为L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组件定义出连接方向,所述插头连接器沿所述连接方向连接至所述插座连接器,所述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的长边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所述连接方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一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后壳体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凸肋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相对侧,所述第二凸肋及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下后壳体的边缘,且所述第二凸肋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相对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外壳,完全将所述后壳体包覆于内,使所述后壳体不会暴露于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组件包括前壳体、设置于所述前壳体内的绝缘本体,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的屏蔽模组,电路板通过所述屏蔽模组连接于所述前壳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排布于所述屏蔽模组内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于所述电路板,进而电连接至缆线组,所述缆线组对接于所述电路板。
CN201721476223.0U 2017-11-06 2017-11-06 插头连接器 Active CN207781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6223.0U CN207781980U (zh) 2017-11-06 2017-11-06 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76223.0U CN207781980U (zh) 2017-11-06 2017-11-06 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1980U true CN207781980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3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76223.0U Active CN207781980U (zh) 2017-11-06 2017-11-06 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1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94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94A (zh) * 2017-11-06 2019-05-14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558U (zh) 电连接器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WO2015196913A9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板端连接器组件及其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49277B (zh)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CN105390839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608520B2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circuit board partially encased by a coating and connected to a cable
CN103579862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956617B (zh) 一种数位高频母座连接器
CN205452597U (zh)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4179278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778198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885554U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757260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753017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8581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05429326U (zh) 转接头
CN207530173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1185278Y (zh) 具有开关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757262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7781961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7572604U (zh) 插头连接器
CN103904442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755794A (zh) 插头连接器
CN109768428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