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0741U -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0741U
CN207780741U CN201721643618.5U CN201721643618U CN207780741U CN 207780741 U CN207780741 U CN 207780741U CN 201721643618 U CN201721643618 U CN 201721643618U CN 207780741 U CN207780741 U CN 207780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film layer
pixel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436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田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436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0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0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0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PPI触控面板存在的颜色失真的问题。该触控面板主要包括:基板,显示膜层,封装层,触控膜层;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子像素在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显示膜层中每种颜色对应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相等。从而,保证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减小触控面板显示时的颜色失真;而且,这种半遮挡式的布线设计,可以适当加宽触控布线的线宽,保证触控膜层的触控布线在工艺精度允许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保证触控膜层的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和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装置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追捧,其不但可节省空间,方便携带,而且用户通过手指或者触控笔等就可直接操作,使用舒适,非常便捷。目前,已广泛应用各个技术领域,例如市场常见的个人数字处理(PDA)、触控类手机、手提式笔记型电脑等等。
目前,针对可视区的触控结构中触控布线进行设计,当触控面板的PPI要求较高时,子像素之间的缝隙将越来越小,进而,导致规律的触控布线可能会遮挡特定颜色的子像素,导致颜色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 PPI触控面板中触控布线遮挡特定像素而导致的整体颜色失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显示膜层,位于所述显示膜层上的触控膜层;
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显示膜层中,每种颜色对应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相等。
可选地,所述触控膜层中单个网格的尺寸大于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的尺寸。
可选地,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属性大于预设阈值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其中,所述发光属性包括:发光亮度或发光寿命。
可选地,所述触控膜层包含第一网格电极,第二网格电极,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错位设置。
可选地,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所述第一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与被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相等。
可选地,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上设置有镂空图案。
可选地,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上遮挡发光子像素的部分设置有镂空图案。
可选地,所述触控布线的线宽范围为3-10μm。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且显示膜层中每种颜色对应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相等。从而,保证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减小触控面板显示时的颜色失真,尤其是改善了高PPI触控面板的触控布线的局限性而导致的颜色失真或布线良率;而且,这种半遮挡式的布线设计,一方面尽可能保证较大的出光效率,另一方面,触控布线不必要求设置在相邻发光子像素之间的缝隙处,因此,其布线线宽可以不必设计的非常细,从而,可以适当加宽触控布线的线宽,保证触控膜层的触控布线在工艺精度允许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保证触控膜层的良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a)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b)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第一触控结构的版式设计局部示意图;
图8为第二触控结构的版式设计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主要包括:基板21,位于基板21上的显示膜层(图中未示出,仅示出发光子像素P),位于显示膜层上的封装层(图中未示出),位于封装层上的触控膜层 22;触控膜层22中的触控布线S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子像素P在基板2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其中,显示膜层22中,每种颜色对应的发光子像素P被遮挡部分的面积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封装层可以是薄膜封装层,也可以是玻璃封装层。其材质并不作限定。
具体地,仍参照图1所示,在触控膜层22中,呈阵列式排布有RGB三原色的发光子像素,其中,在该触控面板上,红色发光子像素R被触控布线S 遮挡部分的面积为M1,绿色发光子像素G被触控布线S遮挡部分的面积为 M2,蓝色发光子像素B被触控布线S遮挡部分的面积为M3;M1=M2=M3,从而,保证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减小触控面板显示时的颜色失真;而且,这种半遮挡式的布线设计,一方面尽可能保证较大的出光效率,另一方面,触控布线不必要求设置在相邻发光子像素之间的缝隙处,因此,其布线线宽可以不必设计的非常细,从而,可以适当加宽触控布线的线宽,保证触控膜层的触控布线在工艺精度允许范围内,同时,还可以保证触控膜层的良率。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参照图2所示,触控膜层中单个网格的尺寸大于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P的尺寸。由图中虚线所框单个网格为例,其包围了至少两个完整的发光子像素P,可见,每个网格的尺寸至少为一个发光子像素P的尺寸,但是,网格的图案并不是与发光子像素P的图案一样的,有可能发光子像素P的图案是正方形,而单个网格的图案是倾斜一定角度的菱形。
其实,在本申请中,触控膜层的图案并不限定为网格状,还可以为其他图案,例如,不规则的菱形网格或是相连接的多个圆形图案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属性大于预设阈值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其中,所述发光属性包括:发光亮度或发光寿命。虽然并不要求触控布线布设在相邻发光子像素P的缝隙处,但是,可根据每个发光子像素的发光效率以及触控面板中发光子像素的布局,例如,针对发光效率较高的发光子像素,可以设计触控膜层图案,而针对发光效率较低的发光子像素,可以避让、而不设计触控膜层图案,进而,使得发光效率较高的发光子像素与发光效率较低的发光子像素能够在触控面板上发出的光较为均匀,避免颜色失真。同理,针对面积较小的发光子像素,其设计较小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发光,那么,可以在这些面积较小的发光子像素上设计触控膜层图案,而针对面积较大的发光子像素,其设计较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发光,那么,可以在这些面积较大的发光子像素对应的区域避开、而不设计触控膜层图案。另外,还可以考虑在亮度高、寿命长的发光子像素对应的位置设计触控膜层图案,使得发光子像素的部分被触控膜层遮挡,而其他部分可以不设置触控膜层。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触控膜层包含第一网格电极,第二网格电极,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错位设置。具体参照图3所示,在该触控膜层中,第一网格电极221在基板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网格电极222在基板21 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第一网格电极221与第二网格电极222相互错位设置。
进一步,在本申请中,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所述第一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与被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相等。以红色发光子像素R为例,当第一网格电极与第二网格电极错位设置时,假设,位于上方的第一网格电极对红色发光子像素R的遮挡面积为N1,位于下方的第一网格电极对红色发光子像素R的遮挡面积为N2,N1=N2,从而,同一膜层的网格电极遮挡每个颜色的发光子像素的面积相同,进一步保证了触控面板中每个颜色被遮挡面积相等,避免颜色失真。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虽然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对发光子像素有遮挡,但是,可以在保持触控布线设计图案的情况下,对每个触控布线的图案进行改进,具体地,在每个触控布线上设置有镂空图案。其中,镂空图案的图形不限,可以是网状或矩形或菱形等,从而,该镂空图案可以保证遮挡区域的发光子像素可以通过该镂空区域出射,进而,提升触控面板的发光效率,提升显示亮度。
其实,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上,仅遮挡发光子像素的部分设置有镂空图案,其他部分仍是实线。
一般情况下,触控布线的线宽范围为3-10μm。该线宽范围为工艺精度所允许的,而且还可以满足必要的对位精度。
参照图4所示,所述触控膜层22中,至少一条沿任一轴向排布的触控布线S包含依次连接的多个电极段L,所述触控布线S至少满足以下排布规则: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段L的布设角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所涉及的轴向是指触控布线S中首位处电极段L1的起点与末位处电极段Ln的终点确定的延伸方向,这里的轴向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延伸排布趋势,而并不要求一定在一条直线上排布。
通过上述方式,触控膜层中至少一条触控布线是不规则排布的,那么触控膜层就会存在不规则排布的图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都是规则排布的图案的情况,本申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消除部分区域Moire干涉的目的,改善触控面板的显示性能,提升显示品质。
其实,参照图5(a)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触控面板除了包含基板21、触控膜层22外,还可以包含:薄膜封装层23、显示层24。一般情况下,所述薄膜封装层23位于基板21与触控结构22之间,而显示层24位于基板21与薄膜封装层23之间,薄膜封装层23用于封装保护显示层24中呈阵列方式排列的发光器件。以及位于所述触控结构22上方,用于覆盖保护所述触控结构22的保护层,其中,保护层的材质可以为硅氧化物或亚克力材料。
此外,一种可选的结构,参照图5(b),薄膜封装层23是由多个绝缘子膜层组成,触控膜层22可以夹设在薄膜封装层23的任意两个绝缘子膜层之间,从而,一方面可以对触控结构22进行封装保护,避免其受到损伤或氧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利用触控结构22的厚度替代薄膜封装层23中其他绝缘子膜层,从而,适当减小薄膜封装层23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触控面板的轻薄化设计。相应地,在触控结构22可以夹设在薄膜封装层23的任意两个绝缘子膜层之间时,不需要额外设置保护层,薄膜封装层23最外侧的绝缘子膜层即可起到覆盖保护触控结构22的作用。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触控膜层22具体包括第一触控结构221和第二触控结构222;参照图6所示,在第一触控结221中的第一触控网状电极被划分形成第一触控线路、以及第一屏蔽网格。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结221中的横向金属线221a和/或纵向金属线221b在某些地方被设计线800截断(可以理解的是,设计线800是为了方便截断金属网格而生成的虚拟线,在触控面板中实际并不存在;为了方便描述,将截断的地方定义为第一截断处301),金属线由于被截断,从而截断处301两侧的金属线相互之间不连通,横向金属线221a和/ 或纵向金属线221b在截断处301不导电;而使第一触控结221的一部分形成第一触控线路,同时使第一触控结221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一屏蔽网格。图7中只示出了四方连续中一个的纹样,也就是说,第一触控结221的设计图为图7 所述的纹样的四方连续纹样。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地,在第二触控结构222中的第二触控网状电极被划分形成第二触控线路、以及第二屏蔽网格。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结构222中的横向金属线222a和/或纵向金属线222b也在某些地方被设计线800截断(此处设计线800与第二触控结构222中的设计线800上下位置重叠,可视为同一设计线;为了方便描述,将截断的地方定义为第二截断处302),金属线由于被截断,从而截断处302两侧的金属线相互之间不连通,横向金属线222a和/或纵向金属线222b在截断处302不导电;从而使第二触控结构222的一部分形成第二触控线路,同时使第二触控结构222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屏蔽网格。第二屏蔽网格的作用是与第一屏蔽网格一样起屏蔽噪声的作用。同样地,图8中只示出了四方连续中一个的纹样,也就是说,第二触控结构222的设计图为图8 所述的纹样的四方连续纹样。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只设置第一屏蔽网格,而不设置第二屏蔽网格。
优选地,横向金属线、纵向金属线(即触控布线)的宽度为1μm~15μm;横向金属线、纵向金属线(即触控布线)的宽度也为1μm~15μm。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触控面板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线为银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并不局限于银线,还可以其他合适的金属线。
可选地,在本申请中,还可以在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S靠近基底的一表面设置有吸光膜层。利用吸光膜层将触控布线遮挡住,在显示膜层发光时,即使有单色光线发射至触控布线所在位置,也会被触控布线下方的吸光膜层吸收,而不会将该单色光线发射至相邻的其他单色发光区域,从而,避免了相邻像素间跨像素混色的问题,提升显示的彩色对比度。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此外,该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显示膜层,位于所述显示膜层上的触控膜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所述触控布线不透明;
其中,所述显示膜层中,每种颜色对应的发光子像素被遮挡部分的面积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层中单个网格的尺寸大于至少一个发光子像素的尺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膜层中的发光属性大于预设阈值的发光子像素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其中,所述发光属性包括:发光亮度或发光寿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层包含第一网格电极,第二网格电极,以及夹设在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之间的透明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网格电极与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错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种颜色的发光子像素被所述第一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与被所述第二网格电极遮挡的面积相等。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上设置有镂空图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层中的触控布线上遮挡发光子像素的部分设置有镂空图案。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布线的线宽范围为3-10μm。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1721643618.5U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780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3618.5U CN207780741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43618.5U CN207780741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0741U true CN207780741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43618.5U Active CN207780741U (zh) 2017-11-30 2017-11-30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074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9544A (zh) * 2021-03-24 2021-05-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16363960A (zh) * 2019-12-20 2023-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63960A (zh) * 2019-12-20 2023-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799544A (zh) * 2021-03-24 2021-05-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12799544B (zh) * 2021-03-24 2022-07-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097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7625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54193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1668286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CN108319398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CN110189639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309488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57326A1 (zh)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CN11028894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157818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1027104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96822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272966A (zh) 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41649A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CN108089756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控制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407759B (zh) 一种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67706B (zh) 显示基板以及其显示优化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7780741U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WO2021254490A1 (zh)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98568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33746A1 (zh) 触控结构、采用该触控结构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170307A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824473A (zh)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407731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CN206021808U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azhou Yung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Kuns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flat panel display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Kunshan Guoxian photoelectric Co., Ltd

Assignor: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99000015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ouch control panel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103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1

Address after: No. 2 Xiangshan Avenue, Yongning Street, Zengcheng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re of Zeng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Guoxi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5500 Hebei Langfang County Guan emerging industry demonstration area

Patentee before: The valley (Gua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