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0267U - 流体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0267U
CN207780267U CN201820163762.7U CN201820163762U CN207780267U CN 207780267 U CN207780267 U CN 207780267U CN 201820163762 U CN201820163762 U CN 201820163762U CN 207780267 U CN207780267 U CN 20778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tube body
fluid
hole
flow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37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台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37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0267U/zh
Priority to US15/941,008 priority patent/US20190234775A1/en
Priority to DE102018108752.7A priority patent/DE102018108752A1/d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Volume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流体感应装置,其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包括:底座,其固定在流路内;活塞芯杆,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活塞芯杆上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推动的推动面;磁体,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上;磁感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的侧面,以感应随着所述磁体位置变化而接收到的磁力线变化值,由此确定所述流路内是否有流体流过;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其回复力的方向与所述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零件较少,更容易生产,且能减少因流体流速小造成的判定差异。

Description

流体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的流体感应装置,一般会带有叶轮片,流体通过时,流体流经叶轮片曲面形的叶片,流体会施加给叶轮片的作用力,使得叶轮旋转。有的叶轮片本身带有磁性,或有的在叶轮片一端连接磁力块,叶轮在转动时,其产生的磁场也是变化的,磁感应装置感应到磁场的变化,来判定流路内流体是否为流通状态。
这类技术有以下缺陷:叶轮片本身带有磁性的材料特殊且昂贵,且磁性的材料涉及过水,很多相关的认证很难取得。另外,有的叶轮片一端连接磁力块,零件较多,需要空间较大。一般地,在流体流速较小时,叶轮片不会转动,或转速太慢,磁感应装置无法感应到磁场的变化,造成判定差异或判定错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感应装置,以利用磁体的直线位移变化,并通过磁力探头或磁感应装置探测到磁场的变化,来判定是否有流体通过。
取代利用磁铁的转动变化,磁力探头探测到磁场的变化,来判定是否有水流通过的方式。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流体感应装置,其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包括:
底座,其固定在所述流路内;
活塞芯杆,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活塞芯杆上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推动的推动面;
磁体,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上;以及
磁感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的侧面,以感应随着所述磁体位置变化而接收到的磁力线变化值,由此确定所述流路内是否有流体流过;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其回复力的方向与所述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还包括:
管体,其沿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固定在流路上,管体内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流过的通道,所述底座和所述活塞芯杆均位于管体内,底座固定在管体上,并通过管体固定在所述流路内,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的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弹性部件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被压缩,活塞芯杆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底座的外部,活塞芯杆通过其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推动面位于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上,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第二部分能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第一部分不能穿过第一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同轴设置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部分与管体间隙配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第一部分上远离第二部分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均与第一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均与第二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开口设置为:当第一部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至与底座相抵时,第二开口全部位于底座内,第二部分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与底座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塞芯杆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穿过第二通孔,且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组成,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且其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第四部分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底座外,第二通孔设置为:当活塞芯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部分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活塞芯杆通过第三部分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第二部分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三部分为圆柱体形,所述第四部分向着所述第三部分直径逐渐减大至与第三部分的直径相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与第二部分同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四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设置为:当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时,凸起与底座相抵,所述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沿第四部分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贯穿第四部分并延伸至第三部分内,缺口设置为:当缺口收紧时,第四部分和凸起均能穿过第二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上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底面,所述底座通过其侧壁与管体的内壁无缝连接或间隙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个底面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底座的内部通过第三开口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固定在管体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的内径大于下游端的内径,底座卡在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内,并与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搁置在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沿第二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二开口位于底座内时,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一一相对。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底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相互连通,并与管体同轴设置,第一通孔设置在底座的上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底座的下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径均小于底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径,底座的下部分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内侧壁不接触,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内径小于底座的下部分的外径,且大于底座的下部分的内径,底座的下部分的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与第三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三开口沿底座的下部分的一个底面的边缘间隔设置,第四开口贯穿底座的下部分的侧壁,且和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口连通,多个第四开口设置为:当第二开口位于底座内时,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一一相对,底座通过底座的上部分与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磁体嵌设并密封在所述活塞芯杆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为长条形,且沿第二部分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的侧壁。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泄压孔,泄压孔分别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底座的内部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固定在管体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和所述底座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底座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内侧壁间具有间隙,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块,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搁置在所述多个支撑块上,支撑块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管体的内侧壁和底座的外侧壁间沿底座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一端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的外侧壁相抵。
优选的是,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三部分由两节杆体组成,两节杆体的其中之一的中部突出有圆柱体形的连接部,而另一个的中部凹设有圆孔道,连接部插设在圆孔道内,连接部与活塞芯杆上形成圆孔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流体感应装置还包括:
竖杆,其固设在第四部分的侧壁上,且与第四部分的轴线平行,当缺口收紧时,竖杆能穿过第二通孔;
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内,并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竖杆穿过第三通孔,当第四部分搁置在支撑杆上时,第一开口全部位于底座内。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零件较少,更容易生产。
2、磁体嵌设在活塞芯杆内,更节省空间。
3、磁体密封在活塞芯杆内,解决了磁体过水带来的认证和费用问题。
4、能减少因流体流速小造成的判定差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活塞芯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管体内无流体通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管体内有流体通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块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流体感应装置,其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包括:
底座100,其固定在所述流路内;
活塞芯杆110,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中或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且与所述底座100通过弹性部件120连接,所述活塞芯杆110上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推动的推动面;弹性部件120可以是弹片、筋条或弹簧等,优选弹簧,成本低,弹性形变易于控制。
磁体130,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110上,磁体130可以是软磁铁,也可以是永磁体,优选永磁体,其磁性稳定,不易退磁;以及
磁感应装置190或磁力探头,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110的侧面或周围,以感应随着所述磁体130位置变化而接收到的磁力线或磁场强度变化值,由此确定所述流路内是否有流体流过;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120设置为其回复力的方向与所述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本方案提供的流体感应装置,当流路内的流体,如水流或气流,在流动时,会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活塞芯杆110会带动其上的磁体130移动,磁感应装置190能感应到磁场强度变化,由此确定流路内有流体流过。当流路内无流体通过时,弹性部件120回位,并使活塞芯杆110回到流体流过前的位置。
本方案利用磁体130的位移变化,并通过磁力探头或磁感应装置190探测到磁场强度的变化,来判断流路内是否有流体通过。本方案中磁感应装置190直接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还包括:
管体140,其沿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固定在流路上或流路内,管体140内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流过的通道,所述底座100和所述活塞芯杆110均位于管体140内,底座100固定在管体140上,并通过管体140固定在所述流路内,磁感应装置190设置在所述管体140的外壁上。
在上述方案中,将活塞芯杆110固定在底座100上,并将底座100固定在管体140内,再将管体140固定在流路上或流路内,即可使流体感应装置位于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100的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这样进入底座100内的流体能流至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并通过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流出,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1,弹性部件120位于底座100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120设置为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被压缩,活塞芯杆110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穿过第一通孔101,并位于底座100的外部,活塞芯杆110通过其上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在底座100的内部与底座100通过弹性部件120连接,所述推动面位于所述活塞芯杆110上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上,所述活塞芯杆110上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由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组成,第二部分112能沿所述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穿过第一通孔101,并与第一通孔101间隙配合,第一部分111不能穿过第一通孔101。第一通孔101能使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底座100的内部连通,因底座100的内部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这样当流路内无流体通过时,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管体140内各处的压力均一。
在上述方案中,当管体140内有流体通过时,流体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并带动其上的磁体130移动,磁感应装置190能感应到磁场强度变化,由此确定流路内有流体流过。活塞芯杆110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会压缩弹性部件120,同时第二部分112穿过第一通孔101,并进入底座100内,当无流体进入管体140内时,弹性部件120回位,并将第二部分112推至底座100的外部,第一通孔101能在第二部分112移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因第一部分111不能穿过第一通孔101,当管体140内的流体流速较大时,第一部分111会与底座100相抵,这样能避免弹性部件120被过度压缩。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部分111和所述第二部分112为同轴设置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部分111与管体140间隙配合,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均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第一部分111上远离第二部分112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113,每个第一开口113均与第一部分111的内部连通,第二部分112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114,每个第二开口114均与第二部分112的内部连通,第二开口114设置为:当第一部分111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至与底座100相抵时,第二开口114全部位于底座100内,第二部分112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114与底座100的内部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管体140内的流体在流动时,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压力增加,并大于底座100内,以及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中的压力,第一通孔101来不及将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压力传递至底座100内和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中,因而会产生压差,当压差大于弹性部件120的弹力时,流体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使第二部分112穿过第一通孔101,同时流体通过第一开口113进入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内,当第二开口114进入底座100内后,第二部分112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114与底座100的内部连通,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中的流体会通过第二开口114进入底座100内,因底座100的内部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流至底座100内部的流体会通过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流出。管体140内的流体在流动时,流体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并带动其上的磁体130移动,磁感应装置190能感应到磁场强度变化,由此确定流路内有流体流过。当无流体进入管体140内时,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管体140内各处的压力均一,弹性部件120会伸展,并将第二部分112推至底座100的外部。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2,所述活塞芯杆110上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穿过第二通孔102,且所述活塞芯杆110上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由第三部分115和第四部分116组成,第三部分115位于底座100内,且其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112的横截面的尺寸,第四部分116穿过第二通孔102并位于底座100外,第二通孔102设置为:当活塞芯杆110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第二通孔102与第三部分115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部件120为弹簧,活塞芯杆110通过第三部分115在底座100的内部与底座100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115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0和第二部分112相抵。
在上述方案中,管体140内的流体在流动时,流体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并带动其上的磁体130移动,磁感应装置190能感应到磁场强度变化,由此确定流路内有流体流过。活塞芯杆110沿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会压缩弹簧,同时第二部分112穿过第一通孔101,并进入底座100内,第三部分115穿过第二通孔102,并伸出至底座100外。当无流体进入管体140内时,弹性部件120回位,并将第二部分112推至底座100的外部,第三部分115拉回至底座100的内部,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分别能在第二部分112和第三部分115移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也能在管体140内无流体通过时,使管体140内各处的压力均一。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部分115为圆柱体形,所述第四部分116向着所述第三部分115直径逐渐减大至与第三部分115的直径相等,即第四部分116为圆锥形,第三部分115和第四部分116分别与第二部分112同轴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在组装流体感应装置时,能使第四部分116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1,底座100的内部和第二通孔102。
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四部分116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117,凸起117设置为:当无流体进入管体140内或第三部分115位于底座100内时,凸起117与底座100相抵,所述第四部分116上设置有缺口118,所述缺口118沿第四部分116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贯穿第四部分116并延伸至第三部分115内,缺口118设置为:当缺口118收紧时,第四部分116和凸起117均能穿过第二通孔102。
在上述方案中,当无流体进入管体140内或弹簧回位后,凸起117与底座100相抵,这样能避免弹簧在回位时,弹力较大而将活塞芯杆110推至底座100的外部。在组装流体感应装置时,当第四部分116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01,底座100的内部和第二通孔102后,捏住第四部分116,使缺口118收紧,凸起117即能穿过第二通孔102,并与底座100相抵。
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100上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底面,所述底座100通过其侧壁与管体140的内壁无缝连接或间隙配合,第一通孔101和第二通孔102分别位于底座100的两个底面上,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2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103,底座100的内部除通过第二通孔102外,还通过第三开口103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因底座100通过其侧壁与管体140的内壁无缝连接或间隙配合,这样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流体在流动时,对活塞芯杆110的推动力较大,即使流体流速较小,也能使活塞芯杆110易于移动。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底座100固定在管体140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的内径大于其下游端的内径,底座100卡在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内,并与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2的底面搁置在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103。
在上述方案中,将底座100搁置在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使得底座100在管体140内的流体流动时,无法顺着流体移动,也能使底座100易于从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插入管体140内。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114和所述第三开口103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114沿第二部分11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二开口114位于底座100内时,第二开口114与第三开口103一一相对。
在上述方案中,当管体140内有流体流动时,流体能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使第二开口114进入底座100内,将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底座100的内部连通,流至底座100内部的流体通过各个第三开口103流出。因第二开口114与第三开口103一一相对,从第二开口114流出的流体能快速通过第三开口103流出至底座100外。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底座100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底座1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相互连通,并与管体140同轴设置,第一通孔101设置在底座100的上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通孔102设置在底座100的下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部分112和第三部分115的外径均小于底座1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径,底座100的下部分的外侧壁与管体140的内侧壁不接触,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内径小于底座100的下部分的外径,且大于底座100的下部分的内径,使得管体140的下部分能搁置在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底座100的下部分的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开口104,第四开口104与第三开口103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三开口103沿所述下部分的一个底面的边缘间隔设置,第四开口104贯穿下部分的侧壁,且和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口103连通,多个第四开口104设置为:当第二开口114位于底座100内时,第二开口114与第四开口104一一相对,底座100通过上部分与管体140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例如在底座100的上部分上设置环形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管体的内壁,并在凹槽中设置环形的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将底座100的上部分与管体140进行无缝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当管体140内有流体流动时,流体能推动活塞芯杆10移动,使第二开口114进入底座100内,将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底座100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114连通,流至底座100的内部的流体能直接通过各个第三开口103流出或通过第四开口104后再通过第三开口103流出。通过设置第四开口104也能减轻底座100的重量,减少底座100的加工成本。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磁体130嵌设并密封在所述活塞芯杆110上。
在上述方案中,将磁体130嵌设并密封在所述活塞芯杆110上,更节省空间,也避免了磁体130与流体直接接触,因而解决了磁体130过水带来的认证和费用问题。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114为长条形,且沿第二部分112的长度或轴线方向贯穿第二部分112的侧壁,无流体进行管体140内时,第二部分112的底部位于第一通孔101中。
在上述方案中,当管体140内的流体流速较小时,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压力增加,并大于底座100内和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中的压力,第一通孔101来不及将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压力传递至底座100内和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中,因而会产生压差,当压差大于弹性部件120的弹力时,流体推动活塞芯杆110移动,第二部分112穿过第一通孔101,因第二开口114靠近第一通孔101,使得第二开口114更易于进入底座100内。这样在流体流速较小时,活塞芯杆110也能移动,且流体能顺利在管体140内流动。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泄压孔105或泄压槽,泄压孔105或泄压槽分别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底座100的内部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二部分112和第一通孔101间的间隙较小时,可进一步地通过泄压孔105将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底座100的内部连通。弹簧在回位时,能将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中的流体通过泄压孔105流至底座100内,再通过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流出。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底座100固定在管体140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140和所述底座100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底座100的外侧壁与管体140的内侧壁间具有间隙,所述管体140的内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块150,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02的底面搁置在所述多个支撑块150上,支撑块150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103,管体140的内侧壁和底座100的外侧壁间沿底座10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160,每根连接杆160的一端与管体14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00的外侧壁相抵。
在上述方案中,将底座100置于多个支撑块150上,使得底座100易于插入并固定在管体140内。因底座100的外侧壁与管体140的内侧壁间具有间隙,这样在管体140内无流体进入时,能将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在管体140内有流体流通时,只有少量流体能直接从底座100的外侧壁与管体140的内侧壁间的间隙流过,使得流体流速较小时,活塞芯杆110也能移动。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部分115由两节圆柱体形的杆体组成,两节杆体的其中之一的中部突出有圆柱体形的连接部119,而另一个的中部凹设有圆孔道,连接部119插设在圆孔道内,连接部119上设置有外螺纹,活塞芯杆110上形成圆孔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119与活塞芯杆110上形成圆孔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如图6和图10所示,所述流体感应装置还包括:
竖杆170,其固设在第四部分116的侧壁上,且与第四部分116的轴线平行,当缺口118收紧时,竖杆170能穿过第二通孔102;
支撑杆180,其设置在所述管体140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内,并与管体14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18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181,竖杆170穿过第三通孔181,当第四部分116搁置在支撑杆180上时,第一开口113全部位于底座100内。
在上述方案中,管体1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流体入口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连通,流体出口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因第一部分111不能穿过第一通孔101,活塞芯杆110只能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取出。当弹簧使用时间较长,需要更换时,转动第一部分111,使两节杆体分离,之后从管体140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取出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和与第二部分112连接的杆体,再取出弹簧,接着将新的弹簧套设在与第四部分116连接的杆体上,再将与第二部分112连接的杆体插入底座100内,并使弹簧套设在与第二部分112连接的杆体上,最后转动第一部分111,使两节杆体固定在一起。这样避免了将底座100和活塞芯杆110同时取出,之后还需在管体140内固定底座100的问题。在更换弹簧时,将活塞芯杆110沿竖直方向设置。当两节杆体分离后,与第四部分116连接的杆体会搁置在支撑杆180上,因竖杆170一直穿设在第三通孔181中,第三通孔181也能起导向作用,且在两节杆体分离时,第三通孔能限制与第四部分116连接的杆体的转动。当更换完弹簧,并使两节杆体固定在一起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活塞芯杆110会向上移动至凸起117与底座100相抵。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6)

1.流体感应装置,其设置在供流体流过的流路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其固定在所述流路内;
活塞芯杆,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中,且与所述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活塞芯杆上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推动的推动面;
磁体,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上;以及
磁感应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活塞芯杆的侧面,以感应随着所述磁体位置变化而接收到的磁力线变化值,由此确定所述流路内是否有流体流过;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其回复力的方向与所述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管体,其沿流路内的流体流动方向固定在流路上,管体内设置有供流路内的流体流过的通道,所述底座和所述活塞芯杆均位于管体内,底座固定在管体上,并通过管体固定在所述流路内,磁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外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中空,且其内部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弹性部件位于底座的内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为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被压缩,活塞芯杆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穿过第一通孔,并位于底座的外部,活塞芯杆通过其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性部件连接,所述推动面位于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上,所述活塞芯杆上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第二部分能沿所述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穿过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间隙配合,第一部分不能穿过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为同轴设置的圆柱体形,所述第一部分与管体间隙配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内部中空,且相互连通,第一部分上远离第二部分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每个第一开口均与第一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口,每个第二开口均与第二部分的内部连通,第二开口设置为:当第一部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至与底座相抵时,第二开口全部位于底座内,第二部分的内部通过第二开口与底座的内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活塞芯杆上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穿过第二通孔,且由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组成,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且其横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的横截面的尺寸,第四部分穿过第二通孔并位于底座外,第二通孔设置为:当活塞芯杆沿管体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移动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部分间隙配合,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活塞芯杆通过第三部分在底座的内部与底座通过弹簧连接,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三部分上,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第二部分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为圆柱体形,所述第四部分向着所述第三部分直径逐渐减大至与第三部分的直径相等,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分别与第二部分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凸起设置为:当第三部分位于底座内时,凸起与底座相抵,所述第四部分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沿第四部分的轴线方向设置,且贯穿第四部分并延伸至第三部分内,缺口设置为:当缺口收紧时,第四部分和凸起均能穿过第二通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具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底面,所述底座通过其侧壁与管体的内壁无缝连接或间隙配合,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个底面上,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开口,底座的内部通过第三开口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在管体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的内径大于下游端的内径,底座卡在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内,并与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搁置在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上,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沿第二部分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当第二开口位于底座内时,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一一相对。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由一体成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组成,底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相互连通,并与管体同轴设置,第一通孔设置在底座的上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通孔设置在底座的下部分的一个底面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径均小于底座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径,底座的下部分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内侧壁不接触,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的内径小于底座的下部分的外径,且大于底座的下部分的内径,底座的下部分的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四开口,第四开口与第三开口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第三开口沿底座的下部分的一个底面的边缘间隔设置,第四开口贯穿底座的下部分的侧壁,且和与其对应的第三开口连通,多个第四开口设置为:当第二开口位于底座内时,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一一相对,底座通过底座的上部分与管体上位于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无缝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嵌设并密封在所述活塞芯杆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为长条形,且沿第二部分的长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的侧壁。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泄压孔,泄压孔分别与管体内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上游端和底座的内部连通。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固定在管体上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管体和所述底座均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形,且同轴设置,底座的外侧壁与管体的内侧壁间具有间隙,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块,底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的底面搁置在所述多个支撑块上,支撑块未封住所述第三开口,管体的内侧壁和底座的外侧壁间沿底座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的一端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的外侧壁相抵。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由两节杆体组成,两节杆体的其中之一的中部突出有圆柱体形的连接部,而另一个的中部凹设有圆孔道,连接部插设在圆孔道内,连接部与活塞芯杆上形成圆孔道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所述流体感应装置还包括:
竖杆,其固设在第四部分的侧壁上,且与第四部分的轴线平行,当缺口收紧时,竖杆能穿过第二通孔;
支撑杆,其设置在所述管体上沿其内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内,并与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竖杆穿过第三通孔,当第四部分搁置在支撑杆上时,第一开口全部位于底座内。
CN201820163762.7U 2018-01-31 2018-01-31 流体感应装置 Active CN20778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762.7U CN207780267U (zh) 2018-01-31 2018-01-31 流体感应装置
US15/941,008 US20190234775A1 (en) 2018-01-31 2018-03-30 Fluid sensing device
DE102018108752.7A DE102018108752A1 (de) 2018-01-31 2018-04-12 Fluidsensorvorrichtun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3762.7U CN207780267U (zh) 2018-01-31 2018-01-31 流体感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0267U true CN207780267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3762.7U Active CN207780267U (zh) 2018-01-31 2018-01-31 流体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0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9799A (zh) * 2018-01-31 2018-06-15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感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9799A (zh) * 2018-01-31 2018-06-15 广州海鸥卫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感应装置
CN108169799B (zh) * 2018-01-31 2024-04-30 广州海鸥住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流体感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80267U (zh) 流体感应装置
CN203881014U (zh) 自动双向膨胀阀
CN207138626U (zh) 一种u形三通水涨成型模具
CN106402431B (zh) 一种双通道蝶阀阀门
CN108169799A (zh) 流体感应装置
CN202596723U (zh) 一种产出剖面测井仪全水值取样机构
CN203477590U (zh) 一种限流减压器
CN208295175U (zh) 一种水气切换阀
CN207437944U (zh) 一种安装方便的水利用排水管道
CN207841197U (zh) 一种叠加式液压阀组安装工具
US20190234775A1 (en) Fluid sensing device
CN211422614U (zh) 一种可拆卸的注水井单流阀
CN208764454U (zh) 一种阀门临时替代装置
CN210484092U (zh) 一种可调节输送管道方向的化工泵
CN209117093U (zh) 一种新型电磁流量计
CN209342930U (zh) 流体感应装置
CN206637082U (zh) 高可靠性的单座调节阀
CN205446800U (zh) 一种三通d型电磁阀
CN215988391U (zh) 一种电磁阀线圈凸台固定结构
CN203641598U (zh) 一种静态平衡阀
CN2091480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发酵罐用流量计
CN208187485U (zh) 一种抗寒流量计
CN203274817U (zh) 用于测流量流速的差压计
CN209587313U (zh) 一种防倒吸阀门
CN208824428U (zh) 一种可控制乳液流量的进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