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9560U -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9560U
CN207779560U CN201820161946.XU CN201820161946U CN207779560U CN 207779560 U CN207779560 U CN 207779560U CN 201820161946 U CN201820161946 U CN 201820161946U CN 207779560 U CN207779560 U CN 207779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ube
infrared
contact temperature
heat shield
sens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6194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
韩杰
季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idea Smart Kitchen Applianc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6194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9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9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9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温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端对应所述红外感温件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以及隔热罩,沿上下方向呈桶状设置,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贯穿所述隔热罩的下端,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位于所述隔热罩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证了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准确性。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燃气灶的防干烧系统是厨房安全烹饪的核心,而探测锅底温度用的温度传感器又是该系统的核心。温度传感器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温部件(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等)直接与锅具接触来实现测温,另一类是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通过感温元件探测锅底的热辐射来探测锅底温度。
在燃气灶燃烧工作时,温度传感器工作的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对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而言,感温元件除了接收锅底辐射的红外线外,还会接收到燃烧产生的高温辐射红外线,感温元件直接或间接受到燃烧器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火焰或高温烟气干扰,其探测到的温度往往比锅底实际温度高,即非接触时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准确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及燃气灶,旨在保证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温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端对应所述红外感温件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以及
隔热罩,沿上下方向呈桶状设置,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贯穿所述隔热罩的下端,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位于所述隔热罩内。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
支撑管,沿上下方向设置;
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红外感温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环;
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有所述红外线透射部。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本体还包括: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撑管的下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管可相对所述导向杆上下滑动;
弹性件,容置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抵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红外线透射部包括盖合安装于所述支撑管顶端敞口处的透光件。
优选地,所述红外感温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呈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沿其径向朝外延伸有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的外周面朝上延伸有限位翻边,所述透光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限位翻边抵接。
优选地,所述隔热罩的下端对应所述支撑管设有安装过孔,沿所述安装过孔的孔边缘朝上延伸有环形安装凸缘,所述环形安装凸缘套设固定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
优选地,所述环形安装凸缘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翻边抵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透射部低于所述隔热罩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气灶,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温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端对应所述红外感温件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以及
隔热罩,沿上下方向呈桶状设置,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贯穿所述隔热罩的下端,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位于所述隔热罩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传感器本体设置隔热罩,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贯穿隔热罩的下端,且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位于隔热罩内,如此,当锅具放置在燃气灶上时,锅具的锅底与隔热罩的上端抵接并形成一相对封闭的隔热腔,如此一来,红外线透射部位于隔热腔内,进而避免了红外线透射部直接受到高温火焰及高温烟气的炙烤,可明显降低红外线透射部的温度,减少红外线透射部向外辐射的红外能量,使得红外感温件接收的红外能量尽可能地源自于锅具,以保证红外感温件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最终以保证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隔热罩的层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适用于燃气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该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包括:
传感器本体10,所述传感器本体10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本体10内设有红外感温件110,所述传感器本体10的顶端对应所述红外感温件110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120;以及
隔热罩20,沿上下方向呈桶状设置,所述隔热罩20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贯穿所述隔热罩20的下端,且所述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位于所述隔热罩20内。
具体的,对于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而言,其采用探测锅具辐射的红外能量的方式来实现对锅具温度的测量。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包括传感器本体10,传感器本体10沿上下方向延伸,传感器本体10内设置有可接收红外能量的红外感温件110,传感器本体10的顶端对应红外感温件110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120,当锅具放置在燃气灶上时,锅具辐射出的红外能量可通过红外线透射部120被红外感温件110所接收,进而实现对锅具温度的测量。
一般地,传感器本体10安装在燃气灶的炉头处,当燃气灶工作时,传感器本体10位于高温火焰内,此时传感器本体10会受到高温火焰及高温烟气的炙烤,进而使得传感器本体10的红外线透射部120温度升高,红外线透射部120自身辐射较高的红外能量,对位于传感器本体10内的红外感温件110探测锅具辐射的红外能量产生干扰,造成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的测温准确性大大降低。
为了提高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的测温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还包括设置于传感器本体10上的隔热罩20,该隔热罩20沿上下方向延伸,且隔热罩20呈桶状设置,隔热罩20的上端呈敞口设置,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贯穿隔热罩20的下端,且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位于隔热罩20内。如此,当锅具放置在燃气灶上时,锅具的锅底与隔热罩20的上端抵接并形成一相对封闭的隔热腔200,如此一来,红外线透射部120位于隔热腔200内,进而避免了红外线透射部120直接受到高温火焰及高温烟气的炙烤,可明显降低红外线透射部120的温度,减少红外线透射部120向外辐射的红外能量,使得红外感温件110接收的红外能量尽可能地源自于锅具,以保证红外感温件110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隔热罩20通常采用耐高温材料所制成,例如铜、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或者陶瓷材料。于一些较佳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隔热罩20的内表面或者外表面还涂设有热反射层230,通过热反射层230阻挡高温火焰产生的红外能量向支撑管130方向辐射,进而避免支撑管130吸收大量红外能量而导致自身温度升高,最终以减弱对红外感温件110的干扰。
隔热罩20可采用多种方式固定于传感器本体10上,例如隔热罩20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于传感器本体10,或者隔热罩20采用螺钉、卡扣、过盈配合等可拆卸方式安装于传感器本体1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传感器本体10设置隔热罩20,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贯穿隔热罩20的下端,且传感器本体10的上端位于隔热罩20内,如此,当锅具放置在燃气灶上时,锅具的锅底与隔热罩20的上端抵接并形成一相对封闭的隔热腔200,如此一来,红外线透射部120位于隔热腔200内,进而避免了红外线透射部120直接受到高温火焰及高温烟气的炙烤,可明显降低红外线透射部120的温度,减少红外线透射部120向外辐射的红外能量,使得红外感温件110接收的红外能量尽可能地源自于锅具,以保证红外感温件110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最终以保证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传感器本体10包括支撑管130和固定环140,其中支撑管130沿上下方向设置,固定环140固定安装在支撑管130内,红外感温件110固定在固定环140上,通过设置固定件,可实现红外感温件110固定在支撑管130内,避免红外感温件110直接与支撑管130安装接触,防止温度较高的支撑管130对红外感温件110进行热传递,减少支撑管130对红外感温件110的测温干扰。在支撑管130的顶端设置有红外线透射部120,其中,该支撑管130的顶端一般呈敞口设置,便可将锅具产生的红外能量辐射至红外感温件110。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传感器本体10还可进一步地包括导向杆150和弹性件160,其中,导向杆150与支撑管130的下端滑动连接,且支撑管130可相对导向杆150上下滑动;弹性件160容置于支撑管130内,弹性件160的一端与固定环140抵接,另一端与导向杆150抵接。固定环140位于导向杆150的上方,弹性件160位于导向杆150和固定环140之间,导向杆150安装于燃气灶的炉头处,当锅具放置于燃气灶上时,锅具底部与隔热罩20抵接,弹性件160受到锅具重力的作用而被压缩,进而使得锅具将隔热罩20和支撑管130向下压动,以保证隔热罩20与锅具的良好接触,避免锅具被顶起。可以理解的是,该弹性件160可以为弹簧、弹片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管130的顶端呈敞口设置,红外线透射部120包括盖合安装于支撑管130顶端敞口处的透光件121,其中透光件121对红外线具有较佳的透射效果,进而可保证锅具产生的红外能量可辐射至红外感温件110上。可以理解,该透光件121一般为高温玻璃,具有较佳的耐热性能和透红外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透光件121盖合支撑管130顶端的敞口,也可避免红外感温件110直接外露,避免污渍掉落在红外感温件110的表面,影响其对红外能量的接收,进而保证红外感温件110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红外感温件110优选与透光件121之间呈间隔设置,进而使得红外感温件110可更加充分地接受从透光件121透射的红外能量。
为了便于透光件121的安装,上述支撑管130的顶端沿其径向朝外延伸有安装翻边131,安装翻边131的外周面朝上延伸有限位翻边132,透光件121的外周面与限位翻边132抵接,进而实现透光件121与支撑管130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隔热罩20安装在支撑管130上,隔热罩20的下端对应支撑管130设有安装过孔210,沿安装过孔210的孔边缘朝上延伸有环形安装凸缘220,环形安装凸缘220套设固定于支撑管130的外周面。其中,环形安装凸缘220可与支撑管130之间采用焊接固定,或者环形安装凸缘220过盈套设在支撑管130的外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环形安装凸缘220的上端面优选与安装翻边131抵接,此时,隔热罩20可通过环形安装凸缘220实现与支撑管130顶端的相对定位,进而使得隔热罩20相对支撑管130的安装高度相对固定,以便于隔热罩20与支撑管130之间装配的一致性。
红外线透射部120位于隔热腔200内时,红外线透射部120不高于隔热罩20的上端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避免透红外部与锅具抵接,该红外线透射部120低于隔热罩20的上端面,即红外线透射部120与锅具之间具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管130的顶端设置有透光件121时,若透光件121与锅具接触,则容易造成透光件121表面被刮花,导致透光件121对红外线的透射效果降低,进而影响红外感温件110对红外能量的接收,影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对锅具的测温准确性。当红外线透射部120低于隔热罩20的上端面,透光件121与锅具之间具有间隙,进而可避免锅具与透光件121的接触,进而保证透光件121对红外线的透射效果,保证红外感温件110的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该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燃气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用于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传感器本体内设有红外感温件,所述传感器本体的顶端对应所述红外感温件朝上设有红外线透射部;以及
隔热罩,沿上下方向呈桶状设置,所述隔热罩的上端呈敞口设置,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贯穿所述隔热罩的下端,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上端位于所述隔热罩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
支撑管,沿上下方向设置;
固定环,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红外感温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环;
所述支撑管的顶端设有所述红外线透射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本体还包括: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支撑管的下端滑动连接,且所述支撑管可相对所述导向杆上下滑动;
弹性件,容置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红外线透射部包括盖合安装于所述支撑管顶端敞口处的透光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温件与所述透光件之间呈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顶端沿其径向朝外延伸有安装翻边,所述安装翻边的外周面朝上延伸有限位翻边,所述透光件的外周面与所述限位翻边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的下端对应所述支撑管设有安装过孔,沿所述安装过孔的孔边缘朝上延伸有环形安装凸缘,所述环形安装凸缘套设固定于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安装凸缘的上端面与所述安装翻边抵接。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透射部低于所述隔热罩的上端面。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CN201820161946.XU 2018-01-29 2018-01-29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Active CN207779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1946.XU CN207779560U (zh) 2018-01-29 2018-01-29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61946.XU CN207779560U (zh) 2018-01-29 2018-01-29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9560U true CN207779560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61946.XU Active CN207779560U (zh) 2018-01-29 2018-01-29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95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5573A (zh) * 2018-01-29 2018-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937335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气灶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5573A (zh) * 2018-01-29 2018-06-2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8225573B (zh) * 2018-01-29 2024-01-2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937335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气灶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36129U (zh) 锅具支架及燃气灶
RU2543850C2 (ru) Электрон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пищи в варочной посуде с контролем температуры
CN207779560U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08205116U (zh) 油烟机及烟灶成套设备
CN206094184U (zh) 隔热式灶用感温探头
CN108106744A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10107922A (zh) 一种防干烧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及燃气灶
CN207779570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10043926A (zh) 防干烧装置及方法、烟机、烟灶成套设备
CN208058932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8954405B (zh) 防干烧灶具
CN208058931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8225573A (zh)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5784155A (zh) 一种防止锅具干烧的无线测温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8266760A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207945702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997403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测温装置
CN108302564A (zh) 燃气灶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48754A (zh) 燃气灶的控制方法和燃气灶
CN209214772U (zh) 一种非接触式电磁炉温度检测装置及电磁炉
CN110346045A (zh) 一种燃气灶防干烧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燃气灶
CN205481165U (zh) 燃气灶具防溢锅控制系统
CN111121101A (zh) 一种燃气灶上的红外测温装置
CN104279583B (zh) 燃气炉具
CN208582247U (zh) 一种铁板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241000 west side of 3 / F, No.5 office building, new energy and new materials gathering area, Fuzhou Road, Jiangbei District, Wuh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u Midea intelligent kitchen electricit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Yongan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6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