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7587U -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7587U
CN207777587U CN201721711321.8U CN201721711321U CN207777587U CN 207777587 U CN207777587 U CN 207777587U CN 201721711321 U CN201721711321 U CN 201721711321U CN 207777587 U CN207777587 U CN 207777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planting
gearbox
planting axle
bevel gear
rice transpla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113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angfa Agricultur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113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7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7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7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包括:设有输入锥齿轮的插秧轴;设有输出锥齿轮的输出轴;以及,穴距从动轮;输入锥齿轮与输出锥齿轮啮合;插秧轴径向凸起有用于限定输入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突起;插秧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靠近输入锥齿轮设置,第二端靠近定位突起;第二端安装于变速箱,且第二端与变速箱之间设有垫圈;使得穴距从动轮于定位突起和垫圈之间的插秧轴滑移设置。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其组装复杂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的组成零件的磨损度,从而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各部件的维护、维修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插秧机的开发从最早的人力推动前进型式发展到乘坐型,还有油压式装置以及四轮驱动(4WD),加上无段变速装置也开发出来,插秧作业也因此发展为作业速度快又便利的机械化作业。
现有的插秧机的变速箱内安装有插秧轴,用于防止输入锥齿轮轴向运动的轴用挡圈在交变的轴向推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很容易出现磨损、变形甚至断裂故障等现象,从而造成插秧机的运行不良,如因为轴用挡圈的磨损、变形,使得输入锥齿轮轴会在输出锥齿轮的作用下出现位移、晃动等现象,从而影响输出锥齿轮和输入锥齿轮的传动性能,以及设置在输入齿轮轴其它部件的动作精准度,从而影响插秧的效果;输入锥齿轮轴一旦断裂,输入锥齿轮传动失效不能插秧,影响用户使用;且用户还得对其进行维修,降低了插秧机的安全适用周期,增加了插秧机的维修次数和维护、维修、更换成本。更甚的是,插秧轴的轴移使得设置在插秧轴上的穴距从动轮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容易出现穴距从动轮在滑移过程中与其它部件发生接触等现象,从而与这些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从而影响穴距从动轮的传动性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换挡失灵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提供了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简化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安装步骤,并降低了其组装复杂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的组成零件的磨损度,从而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各部件的维护、维修成本;并提高了插秧轴换挡动作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大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包括:
设有输入锥齿轮的插秧轴;
设有输出锥齿轮的输出轴;以及,
穴距从动轮;
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啮合;
所述插秧轴径向凸起有用于限定所述输入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突起;
所述插秧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输入锥齿轮设置,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定位突起;
所述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变速箱,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变速箱之间设有垫圈;使得所述穴距从动轮于所述定位突起和所述垫圈之间的插秧轴滑移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用于限定输入锥齿轮轴移的定位件由与插秧轴组装一起的挡圈改为与插秧轴一体成型的定位突起;使得输入锥齿轮与穴距从动轮在工作中对插秧轴的定位突起有一定的轴向推力和摩擦力,而这样的轴向推力与摩擦力对插秧轴上的定位突起无任何影响。从而简化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安装步骤,并降低了其组装复杂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的组成零件的磨损度,从而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各部件的维护、维修成本。更优的,由于定位突起与插秧轴一体化设置,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插秧机由于挡圈的磨损、变形、断裂等现象而出现不良现象。且定位突起的设置还对输入锥齿轮的安装中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便于输入锥齿轮安装,提高本结构的安装效率。更优的,定位突起和挡圈的限位作用,限制了穴距从动轮的移动距离,进而有效避免了因轴移而出现的换挡过程中因与其它部件的干涉问题而出现的传动性能降低的现象,提高了插秧轴换挡动作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大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地增加变速箱中插秧轴及传动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装配零部件数量也降低了零部件维修与更换的次数,进而保证了插秧机的良好工作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通过固定块安装于所述变速箱。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插秧轴的使用寿命,降低其与变速箱的摩擦,并限制其轴移距离,插秧轴的第二端通过固定块安装于变速箱。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块设有通油孔;所述插秧轴设有与所述通油孔连通的平面槽;所述挡圈抵接于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穴距从动轮一侧的侧壁。
本技术方案中,插秧机内的齿轮油(即润滑油)可通过固定块上的通油孔流入插秧轴的平面槽内,从而降低了插秧轴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插秧轴的使用寿命。且垫圈的设置还有效避免了油的泄露到变速箱靠近穴距从动轮的一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秧轴为台阶状结构,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小径端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大径端和所述小径端形成的肩部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所述垫圈。
本技术方案中,垫圈设置在肩部,使得插秧轴与变速箱之间的刚性接触转化为柔性接触,大大降低了插秧轴的磨损,提高了插秧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出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成型或凹凸配合连接;和/或,所述插秧轴与所述输入锥齿轮为凹凸配合连接;和/或,所述穴距从动轮与所述插秧轴为凹凸配合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输出锥齿轮与输出轴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凹凸配合结构;结构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各个连接部件通过凹凸配合结构进行连接,凹凸配合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便于使得各个部件间连接安全可靠,组装、拆卸、更换便捷;极大缩短了本结构的生产成本、维护、维修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锥齿轮为凹凸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输出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本技术方案中,当输出锥齿轮与输出轴为配合连接时,限位件可以限制输出锥齿轮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保证了输出锥齿轮和输入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进而保证了插秧机的良好工作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所述输出轴径向凸起的凸台;或,所述限位件为挡圈。
本技术方案中,限位件既可以为挡圈,也可为与输出轴一体成型的凸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上,所述限位件抵设于所述轴承远离所述输出锥齿轮一侧的端面处。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输出轴是通过轴承安装在变速箱的箱体的,轴承不仅保护输出轴,延长其使用寿命,且通过限位件有效限制了轴承在输出轴上的安装位,便于本结构的组装,缩短了组装过程中轴承的定位、安装的流程以及时间。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动力输出机构和拨叉组件,所述穴距从动轮通过所述拨叉组件于所述插秧轴滑移;所述穴距从动轮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拨叉组件对穴距从动轮与动力输出机构进行选择性的传动配合,从而实现插秧机的实现插秧机各穴距档位的调节更换,提高了本结构的工作状态的灵活性、实用性、适用性,使得插秧机可根据不同的插秧要求来选择不同的穴距档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秧机,包括:
变速箱,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所述插秧轴改进结构安装于所述变速箱中。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用于限定输入锥齿轮轴移的定位件由与插秧轴组装一起的挡圈改为与插秧轴一体成型的定位突起;使得输入锥齿轮与穴距从动轮在工作中对插秧轴的定位突起有一定的轴向推力和摩擦力,而这样的轴向推力与摩擦力对插秧轴上的定位突起无任何影响。从而简化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安装步骤,并降低了其组装复杂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的组成零件的磨损度,从而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各部件的维护、维修成本。更优的,由于定位突起与插秧轴一体化设置,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插秧机由于挡圈的磨损、变形、断裂等现象而出现不良现象。且定位突起的设置还对输入锥齿轮的安装中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便于输入锥齿轮安装,提高本结构的安装效率。更优的,定位突起和挡圈的限位作用,限制了穴距从动轮的移动距离,进而有效避免了因轴移而出现的换挡过程中因与其它部件的干涉问题而出现的传动性能降低的现象,提高了插秧轴换挡动作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大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地增加变速箱中插秧轴及传动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装配零部件数量也降低了零部件维修与更换的次数,进而保证了插秧机的良好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用于限定输入锥齿轮轴移的定位件由与插秧轴组装一起的挡圈改为与插秧轴一体成型的定位突起;使得输入锥齿轮与穴距从动轮在工作中对插秧轴的定位突起有一定的轴向推力和摩擦力,而这样的轴向推力与摩擦力对插秧轴上的定位突起无任何影响。从而简化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安装步骤,并降低了其组装复杂程度,还大大降低了插秧机变速箱及其设于其上的插秧轴的结构的组成零件的磨损度,从而延长了各部件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各部件的维护、维修成本。更优的,由于定位突起与插秧轴一体化设置,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插秧机由于挡圈的磨损、变形、断裂等现象而出现不良现象。且定位突起的设置还对输入锥齿轮的安装中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便于输入锥齿轮安装,提高本结构的安装效率。更优的,定位突起和挡圈的限位作用,限制了穴距从动轮的移动距离,进而有效避免了因轴移而出现的换挡过程中因与其它部件的干涉问题而出现的传动性能降低的现象,提高了插秧轴换挡动作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大提高了插秧机的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极大地增加变速箱中插秧轴及传动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装配零部件数量也降低了零部件维修与更换的次数,进而保证了插秧机的良好工作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限位件可以限制输出锥齿轮或轴承沿输出轴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保证了输出锥齿轮和输入锥齿轮之间的啮合状态,进而保证了插秧机的良好工作性能。且定位件的设置还有效限制了轴承在输出轴上的安装位,便于本结构的组装,缩短了组装过程中轴承的定位、安装的流程以及时间。
3、本实用新型中,各个连接部件通过凹凸配合结构进行连接,凹凸配合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便于使得各个部件间连接安全可靠,组装、拆卸、更换便捷;极大缩短了本结构的生产成本、维护、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插秧轴,111.定位突起,112.外花键a,113.外花键b,114.肩部,115.平面槽,12.输入锥齿轮,13.输出轴,14.输出锥齿轮,15.第一挡圈,16.第一轴承,17.垫圈,18.固定块,181.通油孔,191.拨叉,20.穴距从动轮,201.第一传动部,202.第二传动部,203.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文本中,上、下、左和右是指所描述的附图的上、下、左和右,并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所示,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包括:设有输入锥齿轮12的插秧轴11;设有输出锥齿轮14的输出轴13;以及,穴距从动轮20;输入锥齿轮12与输出锥齿轮14啮合;插秧轴11径向凸起有用于限定输入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突起111;插秧轴11包括第一端(图中未标示)和第二端(图中未标示),第一端靠近输入锥齿轮12设置,第二端靠近定位突起111;第二端安装于变速箱(图中未标示),且第二端与变速箱之间设有垫圈17;使得穴距从动轮20于定位突起111和垫圈17之间的插秧轴11滑移设置。本定位突起11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挡圈15来实现输入锥齿轮12的轴向移动的限定所出现的难题(如挡圈15在交变的轴向推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很容易出现磨损、变形甚至断裂故障等现象,从而造成插秧机的运行不良;如因挡圈使用寿命周期短而出现的维修次数、维护、维修、更换的使用成本等;以及因挡圈的存在而需要在插秧轴11上开槽等加工工艺,以及挡圈的组装工序多等)。且定位突起111对输入锥齿轮12的安装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便于输入锥齿轮12安装,提高本结构的安装效率。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定位突起111靠近输入锥齿轮12一侧的端面抵接于输入锥齿轮12。由于插秧轴11的两端需要安装在变速箱上,因此,插秧轴11的左端(即第一端)直接安装在变速箱的左箱体的轴孔(图中未标示)处,优选地,插秧轴11的左端通过第二轴承(图中未标示)安装在变速箱的左侧;插秧轴11的右端(即第二端)通过固定块18安装在变速箱的右箱体(图中未标示);进一步优选地,固定块18上设有连通变速箱润滑油系统(即齿轮油系统)的通油孔181,且插秧轴11的右端设有与通油孔181连通的平面槽115,使得插秧机的润滑油可通过通油孔181流入平面槽115内。优选地,插秧轴11为台阶状结构,包括大径端(图中未标示)和小径端(图中未标示),其中大径端和小径端形成肩部114,且小径端安装于固定块18上,即平面槽115开在小径端;肩部114与固定块18抵设有垫圈17。当然,垫圈17的固定也可通过在插秧轴11径向凸起有环状凸台,使得垫圈17抵接在该环状凸台和固定块18之间。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还包括动力输出机构(图中未标示)和拨叉组件(图中未标示),穴距从动轮20通过拨叉组件于插秧轴11移动;穴距从动轮20设有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部201和第二传动部202;第一传动部201与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第二传动部202与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第二传动部202与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第一传动部201与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优选地,穴距从动轮20与动力输出机构啮合连接,且第一传动部201和第二传动部202从左到右依次设于插秧轴11上,且第一传动部201和第二传动部202一体成型;优选地,第一传动部201和第二传动部202的啮合半径不同。拨叉组件包括拨叉191以及自动拨叉191移动的致动部,拨叉191呈喇叭状(即为人字形结构),且穴距从动轮20的外壁设有环槽203,使得形成拨叉191的扩口端的第一支脚(图中未标示)和第二支脚(图中未标示)容置于该环槽203内,且穴距从动轮20套设于插秧轴11的外侧,使得拨叉191移动的时候,由于环槽203的壁面与拨叉191会相互抵接,从而穴距从动轮20会随拨叉191的移动而移动,进而拨叉191带动穴距从动轮20移动;从而实现第一传动部201与第二传动部202两者选择性的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优选地,环槽203设第一传动部201和第二传动部202的中间。优选地,穴距从动轮20与插秧轴11为凹凸配合连接,优选地该凹凸配合为内外花键连接,其中,外花键b 113设于插秧轴11的外侧,内花键(图中未标示)设于穴距从动轮20的内壁。当然,凹凸配合也可为相互啮合的齿状结构或齿状凹槽,如三角形的齿状结构与三角形的凹槽结构、梯形的齿状结构与梯形的凹槽结构等。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插秧轴11与输入锥齿轮12为凹凸配合连接;优选地,插秧轴11与输入锥齿轮12为凹凸配合连接。当输出轴13与输出锥齿轮14为凹凸配合连接时,优选地,凹凸配合为内外花键连接,其中,外花键a 112设于输出轴13的外侧,内花键(图中未标示)设于输出锥齿轮14的内壁。进一步优选地,输出轴13设有用于限定输出锥齿轮14沿其轴向移动的限位件(图中未标示),该限位件可以是由输出轴13径向凸起形成,也可以为第一挡圈15。当然,当输出轴13通过第一轴承16安装于变速箱的轴孔处。此时,限位件可设于第一轴承16远离输出锥齿轮14一侧的端部。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输出锥齿轮14与输出轴13一体成型。
在实施例五中,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二、三或四的基础上,定位突起111的径向尺寸以及沿插秧轴1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可不变;即定位突起111为环状结构;当然,为了便于加工(如加工定位突起111时的退刀过程),定位突起111可为圆台结构,且其小径端远离输入锥齿轮12并靠近穴距从动轮20设置。优选地,定位突起包括若干个子凸起(图中未标示),相邻子凸起之间设有间隙(图中未标示)。
在实施例六中,如图1所示,一种插秧机,包括:变速箱(图中未标示),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图中未标示);插秧轴改进结构安装于变速箱中。其中变速箱包括左箱体(图中未标示)、右箱体(图中未标示)和上箱体(图中未标示),其中,插秧轴1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箱体和右箱体上,使得穴距从动轮20设于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的插秧轴11上,且穴距从动轮20在拨叉组件在带动下选择性的与动力输出机构传动连接,且输出轴13安装在上箱体上。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输入锥齿轮的插秧轴;
设有输出锥齿轮的输出轴;以及,
穴距从动轮;
所述输入锥齿轮与所述输出锥齿轮啮合;
所述插秧轴径向凸起有用于限定所述输入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定位突起;
所述插秧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输入锥齿轮设置,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定位突起;
所述第二端安装于所述变速箱,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变速箱之间设有垫圈;使得所述穴距从动轮于所述定位突起和所述垫圈之间的插秧轴滑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通过固定块安装于所述变速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设有通油孔;
所述插秧轴设有与所述通油孔连通的平面槽;
所述垫圈抵接于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穴距从动轮一侧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轴为台阶状结构,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
所述小径端安装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大径端和所述小径端形成的肩部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所述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锥齿轮与所述输出轴一体成型或凹凸配合连接;
和/或,
所述插秧轴与所述输入锥齿轮为凹凸配合连接;
和/或,
所述穴距从动轮与所述插秧轴为凹凸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锥齿轮为凹凸配合连接,所述输出轴设有用于限定所述输出锥齿轮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所述输出轴径向凸起的凸台;
或,
所述限位件为挡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变速箱的箱体上,所述限位件抵设于所述轴承远离所述输出锥齿轮一侧的端面处。
9.根据权利要求1-5或7或8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动力输出机构和拨叉组件,所述穴距从动轮通过所述拨叉组件于所述插秧轴滑移;
所述穴距从动轮设有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传动配合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
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
所述第二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传动配合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部与所述动力输出部处于停止状态。
10.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速箱,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所述插秧轴改进结构安装于所述变速箱中。
CN201721711321.8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Active CN207777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1321.8U CN207777587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11321.8U CN207777587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7587U true CN207777587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11321.8U Active CN207777587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7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0304U (zh) 变速器输出轴总成的润滑系统
CN105003637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CN107850204A (zh) 变速器的润滑构造及变速器
CN207777587U (zh) 一种插秧机变速箱中的插秧轴改进结构
CN100480549C (zh) 供油装置
US20160281836A1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0925392B (zh) 一种拖拉机多档位全功率取力器及其取力方法
CN1981146A (zh) 供油装置
CN109357000A (zh) 深度混合动力变速箱换挡机构
CN103388658B (zh) 9挡双中间轴斜齿锁销式同步器变速箱
CN204267700U (zh) 自润滑行星轮变速箱副箱
CN210537395U (zh) 一种插植离合装置、插植传动装置及水田作业机
CN207648062U (zh) 一种发动机分动箱
CN102182796A (zh) 大马力农机装备传动箱中的变速档位机构
CN208519126U (zh) 一种150马力拖拉机中档变速箱
CN206495987U (zh) 一种倒挡器以及三轮摩托车
CN202327013U (zh) 全同步器变速箱
CN102032342B (zh) 一种档位自锁式变速器输出装置
CN217463180U (zh) 一种换挡拨叉机构
CN204592167U (zh) 带取力接口的多挡变速箱
EP2112405B1 (en) Structure for lubricating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6641241A (zh) 一种倒挡器以及三轮摩托车
CN219623221U (zh) 立磨齿轮箱输出结构、齿轮箱传动组件、行星齿轮箱和动力总成
CN210240487U (zh) 行星齿轮组件及行星变速箱
CN202629019U (zh) 一种轴承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