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4363U -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4363U
CN207774363U CN201721677224.1U CN201721677224U CN207774363U CN 207774363 U CN207774363 U CN 207774363U CN 201721677224 U CN201721677224 U CN 201721677224U CN 207774363 U CN207774363 U CN 207774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ischarge tube
cylinder
gathers
clin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772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华
洪求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BMI 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BMI 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BMI 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BMI SINOM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772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4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4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4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包括卸料筒、收尘筒和收尘管道;收尘筒罩于卸料筒之外,卸料筒顶端为进料口,底端敞开,位于收尘筒内部;收尘筒的顶部筒壁与卸料筒的上部筒壁相连,形成密封端面;密封端面开有吸尘孔,吸尘孔与收尘管道的一端相连,收尘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收尘装置;收尘筒底端为卸料口,卸料筒的底部敞口位于收尘筒的卸料口的正上方;卸料筒的下部和收尘筒的下部均为锥体状,卸料筒下部锥面与收尘筒下部锥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筒卸料、外筒收尘设计,与收尘装置结合使用,有效解决了熟料卸船时产生的扬尘过大现象,从而减少了环保压力,提高了熟料卸船系统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泥行业中熟料卸船用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水泥工业中熟料的运输大部分依赖汽车运输和船运。相比汽车运输,船运在运输半径、运输成本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图1所示,目前绝大部分熟料卸船钢斗采用的是传统式钢斗,传统的钢斗在熟料卸料时,由于熟料中的细粉会从卸料口向上散出,极大的污染了环境,影响了整个卸料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增加了清灰的人工成本支出。研究发现,由于传统式钢斗的一体式结构,熟料从抓斗往钢斗倒料时会产生气流,气流会带着熟料细粉从卸料口向上逸出。而目前国内处理扬尘的方法主要采用将卸料区域整体密封,使扬尘集中在厂房内,由于抓斗需要不断的向钢斗进料,整体密封意味着需要新增厂房,投资增加,且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卸料钢斗的扬尘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能够在不增加特殊设备的情况下,大幅减小熟料卸船的扬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包括卸料筒、收尘筒和收尘管道;所述收尘筒罩于卸料筒之外,所述卸料筒顶端为进料口,底端敞开,位于所述收尘筒内部;所述收尘筒的顶部筒壁与所述卸料筒的上部筒壁相连,形成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开有吸尘孔,所述吸尘孔与所述收尘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收尘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收尘装置;所述收尘筒底端为卸料口,所述卸料筒的底部敞口位于所述收尘筒的卸料口的正上方;所述卸料筒的下部和所述收尘筒的下部均为锥体状,卸料筒下部锥面与收尘筒下部锥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筒下部锥面与收尘筒下部锥面平行设置,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宽度为500-600mm。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筒和收尘筒的上部截面为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卸料筒的顶端比收尘筒的顶端高出200-300mm,进料口与卸料口之间的高度为2000-2500mm,卸料筒底部敞开与料层间留有间隔。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端面上设有至少4个吸尘孔。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泥行业中熟料卸船用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采用内筒卸料、外筒收尘设计,基于物料的流动特性及熟料卸料时含尘气体从卸料口散出,通过外筒收尘管道的负压操作,使料流、气流分离,从而消除常见的高扬尘现象。本实用新型的卸料钢斗与系统中收尘装置结合使用时,使卸料时熟料粉尘大幅下降,能够在不增加特殊设备的情况下,有效解决熟料卸船时产生的扬尘过大现象,减少环保压力,提高熟料卸船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钢斗结构及使用示意图;
图1中:1-抓斗,2-传统钢斗,3-收尘管道,4-收尘装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图;
图4是图2的B-B向视图;
图2-4中:10-卸料筒,20-收尘筒,30-收尘管道,40-收尘装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向视图;
图7是图5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包括卸料筒10、收尘筒20和收尘管道30;收尘筒20罩于卸料筒10之外,卸料筒10顶端为进料口,底端敞开,位于收尘筒20内部;收尘筒20的顶部筒壁与卸料筒10的上部筒壁相连,形成密封端面;密封端面开有吸尘孔,吸尘孔与收尘管道30的一端相连,收尘管道3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收尘装置40;收尘筒20底端为卸料口,卸料筒10的底部敞口位于收尘筒20的卸料口的正上方;卸料筒10的下部和收尘筒20的下部均为锥体状,卸料筒10下部锥面与收尘筒20下部锥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为了使气流更顺畅,卸料筒10下部锥面与收尘筒20下部锥面平行设置,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宽度为500-600mm,锥面倾角在45°-50°。在采用抓斗进料的情况下,卸料筒10和收尘筒20均为方筒型的斗,即卸料筒10和收尘筒20的上部截面为方形。卸料筒10的顶端比收尘筒20的顶端高出200-300mm,进料口与卸料口之间的高度为2000-2500mm,卸料筒10底部敞开与料层间留有间隔,以使料流和气流都顺畅。密封端面上设有至少4个吸尘孔,吸尘孔居中设置,本例中在与出料方向平行的两侧分别均布2个吸尘孔,使用时在收尘管道30的负压作用下,料流、气流分离,能够有效消除高扬尘现象。
应用示例:江苏某粉磨站生产线熟料卸船系统,采用如图1所示的传统型钢斗时,下料时粉尘很大,环保压力很大。后改造应用了本发明内外筒钢斗结构,收尘效果明显。该项目中新型低扬尘的具体尺寸及配置如图5-7所示,图中尺寸单位为mm。

Claims (5)

1.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料筒、收尘筒和收尘管道;所述收尘筒罩于卸料筒之外,所述卸料筒顶端为进料口,底端敞开,位于所述收尘筒内部;所述收尘筒的顶部筒壁与所述卸料筒的上部筒壁相连,形成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开有吸尘孔,所述吸尘孔与所述收尘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收尘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收尘装置;所述收尘筒底端为卸料口,所述卸料筒的底部敞口位于所述收尘筒的卸料口的正上方;所述卸料筒的下部和所述收尘筒的下部均为锥体状,卸料筒下部锥面与收尘筒下部锥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下部锥面与收尘筒下部锥面平行设置,形成的气流通道的宽度为500-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和收尘筒的上部截面为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筒的顶端比收尘筒的顶端高出200-300mm,进料口与卸料口之间的高度为2000-2500mm,卸料筒底部敞开与料层间留有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面上设有至少4个吸尘孔。
CN201721677224.1U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Active CN207774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7224.1U CN207774363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77224.1U CN207774363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4363U true CN207774363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0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77224.1U Active CN207774363U (zh) 2017-12-05 2017-12-05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4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71434U (zh) 低阻力超净排放电袋组合除尘器
CN207774363U (zh) 一种针对熟料卸船的新型低扬尘卸料钢斗
CN203878161U (zh) 一种粗灰运输系统
CN108394724A (zh) 一种真空上料机
CN107694229A (zh) 一种带有灰尘处理的袋式除尘器
CN204208424U (zh) 高效除尘装置
CN114669394B (zh) 一种环保集中式生物质燃料上料、筛分及负压集尘系统
CN202508505U (zh) 粉粒物料运输车及其清料装置
CN205555597U (zh) 除尘漏斗
CN205746811U (zh) 一种锅炉快速添加床料系统
CN207254025U (zh) 一种苯甲酸生产尾气冷却吸附装置
CN204114405U (zh) 防堵塞导流膨胀节
CN102658244A (zh) 旋风除尘器和使用该旋风除尘器的外旋四联体除尘器
CN204093182U (zh) 一种新型管道除尘装置
CN206315935U (zh) 一种防泄漏旋风分离器下料斗
CN206518976U (zh)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塔
CN208356395U (zh) 复合气动高效湿式集尘器
CN201848280U (zh) 球磨机出料筛分装置
CN205974572U (zh) 转炉干法除尘粗灰收集装置
CN108043161A (zh) 用于家具生产的除尘装置
CN204987890U (zh) 一种适用于小颗粒状物料的旋风预热系统
CN213930959U (zh) 一种窑尾出灰气封装置
CN204980434U (zh) 高气密卸料装置
CN209679702U (zh) 固废焚烧烟气除尘器
CN204338121U (zh) 一种投料口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