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0539U -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0539U
CN207770539U CN201721586845.9U CN201721586845U CN207770539U CN 207770539 U CN207770539 U CN 207770539U CN 201721586845 U CN201721586845 U CN 201721586845U CN 207770539 U CN207770539 U CN 207770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traight
pedestal
busba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68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波
李俊斐
黄纬
王仕鹏
黄海燕
陆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t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Solar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68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70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0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0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该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和折弯盖;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其中,直线槽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延伸至上表面的边缘处、且直线槽垂直于其端部所在边缘,基座中和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直线槽之间的角度等于直线型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折弯盖包括与基座上表面相匹配的固定盖以及与该固定盖转动连接的翻转盖,其中,将折弯盖盖在基座上并将固定盖与基座上表面对齐后,转动翻转盖可以使翻转盖与基座中和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贴合。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装置可以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产能和良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双玻光伏组件和半片电池光伏组件的引出方式比较特殊,因此需要将直线型汇流条折弯才能使其从双玻光伏组件和半片电池光伏组件的开孔中引出。在实际应用中,折弯后的汇流条通常呈现为U形状或L形状,其中,将呈现为U形状的汇流条称为U型汇流条,将呈现为L形状的汇流条称为L型汇流条。
目前,直线型汇流条的折弯主要是通过全自动折弯机或半自动折弯机来实现。虽然全自动折弯机和半自动折弯机均可以将直线型汇流条折弯成U型汇流条或L型汇流条,但是其二者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地,针对于全自动折弯机来说,在利用全自动折弯机对直线型汇流条进行折弯的过程中,特别在U型汇流条折弯成型的过程中,直线型汇流条需要经历两次折弯动作,当第二次折弯动作完成后整根汇流条呈竖直状,这种情况下,重力和不平衡弯矩的作用会导致U型汇流条的底边出现严重的弯曲,如此一来,无法保证汇流条的折弯效果,从而影响到光伏组件的生产。而半自动折弯机虽然可以保证汇流条的折弯效果,但是在利用半自动折弯机对直线型汇流条进行折弯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完成汇流条的取放步骤,加之半自动折弯机中每次可以处理的汇流条数量较少,因此导致汇流条的折弯产能低下,远远不能满足双玻光伏组件和半片电池光伏组件产能的日益增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其中:
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和折弯盖;
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其中,所述直线槽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直线槽垂直于其端部所在边缘,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所述直线槽之间的角度等于直线型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
所述折弯盖包括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相匹配的固定盖以及与该固定盖转动连接的翻转盖,其中,将所述折弯盖盖在所述基座上并将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基座上表面对齐后,转动所述翻转盖可以使所述翻转盖与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所述直线槽其长度等于U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仅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所述直线槽其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或折弯边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直线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直线型汇流条的宽度,所述直线槽的深度略小于所述直线型汇流条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所述直线槽之间的角度范围是95°至1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基座呈梯形台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基座的材料是木头、硬金属或硬塑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固定盖和所述翻转盖采用不锈钢制成,其中,在所述固定盖和所述翻转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硅胶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方面,该折弯装置中,所述固定盖上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包括基底和与该基底配合使用的折弯盖,其中该基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使用时只需要将直线型汇流条放置在直线槽中并使该直线型汇流条的一端或者两端露在直线槽外,然后将固定盖以对齐的方式盖在基座的上表面上,接着转动翻转盖按压直线型汇流条中露在直线槽外的部分使其与基座的侧表面贴合,即可实现直线汇流条的折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具有折弯产能高、折弯良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易于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中基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基底沿PP’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与图1所示基底配合使用的折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基底和图3所示折弯盖配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利用图1所示基底和图3所示折弯盖所形成的U型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利用图1所示基底和图3所示折弯该所形成的L型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其中:
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和折弯盖;
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其中,所述直线槽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直线槽垂直于其端部所在边缘,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所述直线槽之间的角度等于直线型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
所述折弯盖包括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相匹配的固定盖以及与该固定盖转动连接的翻转盖,其中,将所述折弯盖盖在所述基座上并将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基座上表面对齐后,转动所述翻转盖可以使所述翻转盖与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贴合。
请结合地参考图1至图3,下面将以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中基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呈梯形台结构,其中,基座的上表面110为矩形形状。在基座的上表面110上设置有互不相交的多个直线槽,其中,每一直线槽均包括两端,该两端中至少有一端延伸至上表面110的边缘处。也就是说,基座上表面上设置的多个直线槽存在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所有直线槽其两端均延伸至基座上表面的边缘处;第二种可能是,所有直线槽仅一端延伸至基座上表面的边缘处;第三种可能是,部分直线槽其两端均延伸至基座上表面的边缘处,部分直线槽仅一端延伸至基座上表面的边缘处。其中,两端均延伸至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直线槽(下文中以第一直线槽进行表示)适用于将直线汇流条折弯成U型汇流条;仅一端延伸至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直线槽(下文中以第二直线槽进行表示)适用于将直线汇流条折弯成L型汇流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基座上是仅仅设置第一直线槽或仅仅设置第二直线槽、还是同时设置第一直线槽和第二直线槽、以及直线槽的具体数量需根据实际生产要求进行确定,本文对此并不做任何限定。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的上表面110同时设置有第一直线槽111和第二直线槽112,其中,第一直线槽111的一端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延伸至边缘B1C1处,第二直线槽112的一端从基座上表面110内延伸至边缘A1D1处。此外,基座上表面设置的直线槽需要垂直于其端部所在边缘。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槽111垂直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和边缘B1C1,第二直线槽112垂直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基座还包括与上表面110相连接的侧表面,其中,和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该直线槽之间的角度等于直线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针对于将直线汇流条折弯成U型汇流条的情况来说,直线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等于U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即U型汇流条的底边与折弯边之间的角度);针对于将直线汇流条折弯成L型汇流条的情况来说,直线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等于L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即L型汇流条的底边与折弯边之间的角度)。优选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直线槽之间的角度(即直线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范围是95°至105°,例如95°、100°或10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槽111的两端分别垂直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和边缘B1C1,其中,和边缘A1D1相连接的侧表面113与第一直线槽111所形成的角度、以及和边缘B1C1相连接的侧表面(未示出)与第一直线槽111所形成的角度等于U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第二直线槽112的一端垂直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其中,和边缘A1D1相连接的侧表面113与第二直线槽112所形成的角度等于L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请参考图2,图2是图1所示基底沿PP’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β1是和边缘A1D1相连接的侧表面113与上表面110所形成的角度,其大小等于和边缘A1D1相连接的侧表面113与第一直线槽111所形成的角度,β2是和边缘B1C1相连接的侧表面(未示出)与上表面110所形成的角度,其大小等于和边缘B1C1相连接的侧表面(未示出)与第一直线槽111所形成的角度(亦等于和边缘B1C1相连接的侧表面与第二直线槽112所形成的角度)。优选地,β1与β2相等,即基底沿PP’方向的剖面呈等腰梯形形状,如此一来,直线汇流条折弯形成的U型汇流条具有对称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槽111的长度(即第一直线槽两端之间的距离)等于U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第二直线槽112的长度(即第二直线槽两端之间的距离)等于L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直线槽112的长度还可以等于L型汇流条折弯边的长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对于直线槽的宽度和深度并不做任何限定,只要能保证直线汇流条可以放入直线槽中即可。优选地,直线槽的宽度略大于直线汇流条的宽度,直线槽的深度略小于直线汇流条的厚度,如此一来,在对直线汇流条进行折弯的过程汇中,直线槽可以很好地对直线汇流条起到固定的作用,有效地防止直线汇流条发生偏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直线槽111和第二直线槽112的宽度均比直线汇流条宽出0.5mm,第一直线槽111和第二直线槽112的深度均比直线汇流条的厚度小0.0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直线槽111以及第二直线槽112其宽度和深度与直线汇流条宽度和厚度之间的关系仅为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基座采用木头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的材料还可以是硬金属或硬塑料等。
折弯装置还包括与基座配合使用的折弯盖。请参考图3,图3是与图1所示基底配合使用的折弯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折弯盖包括固定盖210和翻转盖211。其中,固定盖210与基座上表面110相匹配,此处固定盖210与基座上表面110相匹配是指,将固定盖210盖在基座上表面110上之后固定盖210的边缘与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恰好可以对齐。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210是与基座上表面110具有相同形状以及尺寸的矩形。翻转盖211通过例如转动轴等与固定盖210的边缘转动连接,其中,固定盖210中与翻转盖211转动连接的边缘对应于基座上表面110中直线槽端部所在的边缘,也就是说,将固定盖210通过对齐的方式盖在基座上表面110上以后,向下转动翻转盖211可以使该翻转盖211与基座中和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贴合。具体到本实施例,第一直线槽1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和边缘B1C1,第二直线槽112仅一端延伸至基座上表面110的边缘A1D1,相应地,固定盖210中与上述边缘A1D1和边缘B1C1相对应的边缘转动连接有翻转盖21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盖210和翻转盖211优选采用不锈钢制成,并在固定盖210和翻转盖211的内表面(即翻转盖211转动后可以与基座侧表面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硅胶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固定盖和翻转盖的材质并不仅仅限于不锈钢,且固定盖和翻转盖的材质也不一定相同。此外,固定盖和翻转盖内表面设置的也不仅仅限于硅胶层,凡是与直线汇流条接触时可以防止直线汇流条刮伤以及防止汇流条偏移的材料均可设置在固定盖和翻转盖的内表面,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优选地,固定盖210上还设置有把手212,通过该把手212可以方便地将折弯盖放置在基座上以及将折弯盖从基座上取下。
下面,以图1和图3所示结构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用汇流条裁切机裁切出所需长度的直线汇流条,其中,待形成U型汇流条的直线汇流条(下文以第一直线汇流条表示)其长度等于U型汇流条底边长度与两个折弯边长度之和,待形成L型汇流条的直线汇流条(下文以第二直线汇流条表示)其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底边长度和折弯边长度之和;
接着,将第一直线汇流条放置在基座上表面110上的第一直线槽111中,放置好后第一直线汇流条的两端从第一直线槽111中伸出、且第一直线汇流条两端伸出的部分其长度相同(均等于U型汇流条折弯边的长度);将第二直线汇流条放置在基座上表面110上的第二直线槽112中,放置好后第二直线汇流条的一端从第二直线槽112中伸出,伸出部分的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的折弯边长度(针对于第二直线槽112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底边长度的情况来说)或者等于L型汇流条的底边长度(针对于第二直线槽112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折弯边长度的情况来说);
然后,以固定盖210与基座上表面110对齐的方式将折弯盖盖在基座上(请参考图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针对于第一直线汇流条以标记310示出、针对于第二直线汇流条以标记311示出),然后按压翻转盖211向基座侧表面的方向转动。其中,从翻转盖211与第一直线汇流条310的伸出部分以及第二直线汇流条311的伸出部分接触开始直到翻转盖211与基座侧表面贴合,在该过程中,第一直线汇流条310的伸出部分随翻转盖211的运动而沿基座上表面110边缘折弯直至与基座侧表面贴合即可形成U型汇流条,第二直线汇流条311的伸出部分随翻转盖211的运动而沿基座上表面110边缘折弯直至与基座侧表面贴合即可形成L型汇流条。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折弯装置可以快速折弯形成U型汇流条和L型汇流条且折弯效果佳。请参考图5,图5示出了折弯成型的U型汇流条,该U型汇流条包括底边410以及和该底边410两端分别连接的折弯边411,其中,U型汇流条底边410的长度等于第一直线槽111的长度,U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等于基座中和第一直线槽111其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第一直线槽111之间的角度。请参考图6,图6示出了折弯成型的L型汇流条,该L型汇流条包括底边420以及和该底边420一端连接的折弯边421,其中,L型汇流条底边420的长度(或折弯边421的长度)等于第二直线槽112的长度,L型汇流条的折弯角度等于基座中和第二直线槽112其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第二直线槽112之间的角度。成型后的U型汇流条和L型汇流条可以直接用于双玻光伏组件和半片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需要说明的是,(1)由于直线槽的宽度比直线汇流条略宽且直线槽的深度比直线汇流条的厚度略小,因此在利用折弯盖对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进行折弯的过程中,固定盖210可以很好地将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分别固定在第一直线槽111和第二直线槽112中,以防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发生偏移。(2)固定盖210和翻转盖211的内表面设置的硅胶层在折弯过程中除了可以进一步防止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发生偏移之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对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造成划伤,以确保U型汇流条和L型汇流条的质量。(3)由于第一直线槽111和第二直线槽112均垂直于其端部所在的上表面边缘,因此可以保证折弯过程中第一直线汇流条310和第二直线汇流条311沿与其垂直的上表面边缘进行折弯,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直线汇流条被折歪的现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座呈梯形台结构以及基座上表面呈矩形形状仅为优选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还可以设计成其他梯形台之外的其他台状结构、上表面也可以设计成矩形之外的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凡是上表面可以开设直线槽并且直流汇流条放入该直线槽后其一端或者两端伸出直线槽、将伸出部分折弯至侧表面后可以形成U型汇流条和/或L型汇流条的基底以及与该基底配合使用的折弯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为了简明起见,在此不再对折弯装置所有可能的结构进行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包括基底和与该基底配合使用的折弯盖,其中该基底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使用时只需要将直线型汇流条放置在直线槽中并使该直线型汇流条的一端或者两端露在直线槽外,然后将固定盖以对齐的方式盖在基座的上表面上,接着转动翻转盖按压直线型汇流条中露在直线槽外的部分使其与基座的侧表面贴合,即可实现直线汇流条的折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具有折弯产能高、折弯良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易于操作的特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和折弯盖;
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线槽,其中,所述直线槽的两端中至少一端延伸至所述上表面的边缘处、且所述直线槽垂直于其端部所在边缘,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所述直线槽之间的角度等于直线型汇流条的待折弯角度;
所述折弯盖包括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相匹配的固定盖以及与该固定盖转动连接的翻转盖,其中,将所述折弯盖盖在所述基座上并将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基座上表面对齐后,转动所述翻转盖可以使所述翻转盖与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所述直线槽其长度等于U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
仅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上表面边缘处的所述直线槽其长度等于L型汇流条底边的长度或折弯边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槽的宽度略大于所述直线型汇流条的宽度,所述直线槽的深度略小于所述直线型汇流条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中和所述直线槽端部所在边缘相连接的侧表面与所述直线槽之间的角度范围是95°至1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呈梯形台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材料是木头、硬金属或硬塑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和所述翻转盖采用不锈钢制成,其中,在所述固定盖和所述翻转盖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硅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上设置有把手。
CN201721586845.9U 2017-11-24 2017-11-24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Active CN207770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6845.9U CN20777053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6845.9U CN20777053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0539U true CN207770539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33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6845.9U Active CN207770539U (zh) 2017-11-24 2017-11-24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7053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7544A (zh) * 2018-09-25 2019-02-12 常州大学 一种l型汇流条的并行快速折弯机
CN10943388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接应弯折汇流带装置和焊接机及接应弯折方法
CN111054851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由金属制造二维或三维成形的扁平导体的方法
CN114029414A (zh) * 2021-09-29 2022-02-11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片冲压件弯曲夹具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7544A (zh) * 2018-09-25 2019-02-12 常州大学 一种l型汇流条的并行快速折弯机
CN111054851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由金属制造二维或三维成形的扁平导体的方法
CN111054851B (zh) * 2018-10-17 2022-07-12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由金属制造二维或三维成形的扁平导体的方法
CN109433884A (zh) * 2018-12-05 2019-03-08 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接应弯折汇流带装置和焊接机及接应弯折方法
CN109433884B (zh) * 2018-12-05 2023-08-01 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接应弯折汇流带装置和焊接机及接应弯折方法
CN114029414A (zh) * 2021-09-29 2022-02-11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片冲压件弯曲夹具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0539U (zh) 太阳能电池汇流条的折弯装置
CN20736798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贴膜机
CN110137283A (zh) 一种增大比表面积的单晶硅电池片及其制绒方法
CN206225600U (zh) 卡缘连接器
JP2011508946A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用導電性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845974U (zh) 一种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的激光开槽结构
CN104269449A (zh) 一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子电池的隔离线刻蚀方法
CN208263867U (zh) 一种用于动画制作的原画描绘装置
CN205929660U (zh) 一种用于4g或5g网络电路板基材的层压布
CN210218163U (zh) 一种带有多功能底座的风扇
CN208924223U (zh) 一种带有标贴的对讲机
CN211858922U (zh) 一种电气工程线路快速连接装置
CN208167123U (zh) 一种单通aao模板装置
CN205122756U (zh) 一种用于pos机的天线装置
CN112722804B (zh) 一种用于连涂极板收片台的辅助板
CN217959349U (zh) 一种方便观看的绿化布局设计装置
Wang et al. Formation of inverted pyramid-like structures on surfaces of single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 by chemical wet etching
CN209312941U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有自检功能的绝缘纸粘贴装置
CN216231436U (zh) 一种美术设计用折叠画板
CN213320657U (zh) 一种环保木板开槽机
CN204417133U (zh) 制备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装置
CN215284139U (zh) 一种金融经济专用绘图板
CN206364764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边框
CN209446438U (zh) 一种板材雕花验收机构
CN210450423U (zh) 一种折边机用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8

Address after: 314417 No. 1 Jishe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tai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No. 1335 Bin'an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T SOLAR (ZHEJIA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4417 No. 1 Jishe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gtai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417 No. 1 Jisheng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ngtai Xinneng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