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8196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8196U
CN207768196U CN201720625110.6U CN201720625110U CN207768196U CN 207768196 U CN207768196 U CN 207768196U CN 201720625110 U CN201720625110 U CN 201720625110U CN 207768196 U CN207768196 U CN 2077681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rod
automatic
automatic air
ai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51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若愚
何柏锋
周亚
杨长胜
龚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251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81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81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81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盖、排气阀、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锅体包括锅壳和设在锅壳内的内锅;锅盖设在锅体上,排气阀可移动地设在排气通道内,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包括电驱动单元和自动排气杆,电驱动单元与自动排气杆配合以驱动自动排气杆活动,自动排气杆与排气阀配合以驱动排气阀移动;限位装置设在锅盖上且与自动排气杆相连以限制自动排气杆的转动角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缩短了烹饪结束后用户的等待时间且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且运行平稳。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例如电压力锅作为传统明火加热压力锅与电饭煲结合的产品,综合了高压烹煮和电力加热的优点,能够快速烹煮难熟的食材。烹煮完成或中途加料时,锅内的压力在很长时间内仍处于高压状态,若想提前开盖,只能手动使用压力阀(或称蒸汽阀,泄压阀和排气阀等)辅助排气。然而,手动排气过程中,高温蒸汽可能会烫伤操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具有自动排气功能,安全性高,且运行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包括锅壳和设在所述锅壳内的内锅;锅盖,所述锅盖通过可分离的方式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所述锅盖包括面罩和内盖,所述锅盖上设有在竖直方向贯穿其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具有设在所述内盖上的排气口;排气阀,所述排气阀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通道内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口;自动排气驱动装置,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包括电驱动单元和自动排气杆,所述电驱动单元设在所述锅体上,所述自动排气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锅盖内,所述电驱动单元与所述自动排气杆配合以驱动所述自动排气杆活动,所述自动排气杆与所述排气阀配合以驱动所述排气阀移动;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在所述锅盖上且与所述自动排气杆相连以限制所述自动排气杆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烹饪器具上设置自动排气驱动装置,通过自动排气驱动装置打开排气口实现排气,缩短了烹饪结束后用户的等待时间且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提高了烹饪器具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限位装置,保证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推杆,所述排气推杆可水平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内且所述排气推杆的一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排气阀的外周壁以推动所述排气阀移动,所述自动排气杆与所述排气推杆配合以驱动所述排气推杆移动。由此,排气推杆可以驱动排气阀移动以实现排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杠杆,所述排气杠杆可转动地设在锅盖内,所述排气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自动排气杆和所述排气推杆配合。由此,通过设置排气杠杆,实现了自动排气杆与排气推杆的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排气杆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气杠杆上方的压块,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分别止抵在所述锅盖和所述排气推杆上以常推动所述排气推杆朝向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实现了排气推杆的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内盖和所述自动排气杆上的限位弹簧,从而实现了自动排气杆的复位,同时使得自动排气杆转动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盖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弹簧的固定孔,以对限位弹簧进行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自动排气杆的底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弹簧的固定柱,同样对限位弹簧起到限位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内盖上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位于所述自动排气杆的正下方,以限制自动排气杆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驱动单元为电磁推杆,以便于控制排气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锅盖或者所述锅体上设有与所述电驱动单元或自动排气杆配合的手动按键以通过触发所述手动按键控制所述电驱动单元或自动排气杆运行,由此,提高了烹饪器具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锅盖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锅盖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锅体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自动排气杆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自动排气杆的立体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内盖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锅体1,锅壳11,内锅12,
锅盖2,排气通道20a,面罩21,内盖22,固定孔22a,限位凸台221,
排气阀3,
电驱动单元41,第一磁铁件411,
自动排气杆42,第一段421,第二段422,固定柱4221,压块423,
排气推杆43,排气杠杆44,复位弹簧45,限位弹簧461,密封结构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其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电压力锅(例如椭圆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100可以用于煮粥、煮米板、炖汤等。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锅盖2、排气阀3、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
具体地,锅体1包括锅壳11和设在锅壳11内的内锅12。锅盖2通过可分离的方式设在锅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锅体1。其中,锅盖2可以通过枢转结构与锅体1可枢转地相连,或者锅盖2可以与锅体1可拆卸地相连。
参照图1-图9,锅盖2包括面罩21和内盖22,面罩21与内盖22之间具有容纳空间。锅盖2上设有在竖直方向贯穿其的排气通道20a,排气通道20a具有设在内盖22上的排气口。排气阀3可移动地设在排气通道20a内上以打开或关闭排气口。其中,当排气阀3封堵在排气口上时,排气口关闭;当排气阀3与排气口错开时,排气口打开,此时可以通过排气通道20a释放锅内的压力。
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包括电驱动单元41和自动排气杆42,电驱动单元41设在锅体1上,自动排气杆42可转动地设在锅盖2内,电驱动单元41与自动排气杆42配合以驱动自动排气杆42活动,自动排气杆42与排气阀3配合以驱动排气阀3移动。具体地,电驱动单元41可以与控制电路电连接,例如,当电驱动单元41通电时,可以触发电驱动单元41移动,这样,电驱动单元可以通过电控实现其动作。可选地,电驱动单元41可以为电磁推杆,但不限于此。电驱动单元41运行以驱动自动排气杆42转动,继而自动排气杆42在转动过程中驱动排气阀3移动以打开排气口,释放烹饪器具100内的压力。
限位装置设在锅盖2上,且限位装置与自动排气杆42相连以限制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角度,从而自动排气杆42只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以与排气阀3配合,避免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自动排气杆42撞击锅盖2等部件,造成损坏,同时便于控制自动排气杆42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从而保证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由此,通过设置电驱动单元41,从而可以在烹饪过程中或者烹饪结束后,通过电驱动单元41打开排气口,实现自动排气,缩短了烹饪结束后用户的等待时间且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此外,当烹饪特殊食物(例如粥等粘稠食物)时,可以通过多次控制电驱动单元41运行或停止运行的方式实现多次频繁排气,或者通过控制排气口的开口幅度控制排气速度,有效地减少了排气时汤汁、液体的溅射,进一步地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使用安全。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可以避免自动排气杆42撞击锅盖2等部件而造成损坏,同时便于控制自动排气杆42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以保证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运行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通过在烹饪器具100上设置自动排气驱动装置,通过自动排气驱动装置打开排气口实现排气,缩短了烹饪结束后用户的等待时间且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设置限位装置,保证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推杆43,排气推杆43可水平移动地设在锅盖2内且排气推杆43的一端适于止抵在排气阀3的外周壁以推动排气阀3移动,自动排气杆42与排气推杆43配合以驱动排气推杆43移动。例如,如图1-图4所示,排气推杆43的左端可以始终与排气阀3的外周壁保持止抵,当自动排气杆42驱动排气推杆43水平移动时,可以确保排气推杆43的左端始终作用于排气阀3,从而可以保证排气推杆43水平移动时,排气推杆43能带动排气阀3移动使排气口打开,进而释放烹饪器具100内的压力,提高了排气动作的可靠性,有效地避免了出现排气功能失效的情况,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安全性;同时,当排气推杆43水平逆向移动时,排气推杆43能带动排气阀3移动以关闭排气口,实现了排气阀3的复位,进而确保了烹饪器具100的密封性。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排气推杆43与排气阀3也可以间隔开设置,当排气推杆4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排气推杆43的上述一端可以向靠近排气阀3的方向移动,使排气推杆43的上述一端与排气阀3的外周壁止抵。由此,同样可以通过排气推杆43推动排气阀3移动以打开排气口,此时,可以在排气阀3上设置复位件,复位件常推动排气阀3朝向靠近排气推杆43的方向移动,同样实现了排气阀3的复位。其中,复位件可选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杠杆44,排气杠杆44可转动地设在锅盖2内,排气杠杆44的两端分别与自动排气杆42和排气推杆43配合。例如,如图1-图4所示,排气杠杆44上形成有枢转部,排气杠杆44可以绕枢转部转动,且排气杠杆44的一端(例如,图3中的左端)与排气推杆43配合,排气杠杆44的另一端(例如,图3中的右端)与自动排气杆42配合,自动排气杆42驱动排气杠杆44的上述另一端绕枢转部转动,则排气杠杆44的上述一端同样绕枢转部转动,从而排气杠杆44的上述一端驱动排气推杆43发生水平移动,进而排气推杆43推动排气阀3移动。由此,通过设置排气杠杆44,实现了自动排气杆42与排气推杆43的配合,使得自动排气杆42可以通过排气杠杆44驱动排气推杆43发生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排气杆42的一端设有位于排气杠杆44上方的压块423,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5,复位弹簧45分别止抵在锅盖2和排气推杆43上以常推动排气推杆43朝向远离排气口的方向移动。例如,如图1-图7所示,自动排气杆42可以包括彼此相连的第一段421和第二段422,其中第一段42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段422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自动排气杆42的上述一端为第一端,即第一段421的下端,另一端为第二端,即第二段422的远离第一段421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压块423可以形成为卡钩状,排气杠杆44可以位于卡钩的钩头下方,使得压块423与排气杠杆44的上表面相止抵,从而压块423向下移动可以推动排气杠杆44以使排气杠杆44转动,确保自动排气杆42转动时,自动排气杆42能带动排气杠杆44转动,提高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自动排气杆42的第二端还可以设有凹槽(图未示出),排气杠杆44穿设在上述凹槽内,从而自动排气杆42的第二端也可以驱动排气杠杆44转动。但不限于此。
排气推杆43可以穿设在复位弹簧45内,使复位弹簧45的两端分别与锅盖2、排气推杆43相止抵,在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45可以处于自然状态,当排气推杆43推动排气阀3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复位弹簧45被压缩处于压缩蓄能状态,排气结束后,电驱动单元41向下移动与自动排气杆42脱离配合使自动排气杆42沿逆时针转动以复位,接着压块423与排气杠杆44脱离配合使排气杠杆44沿逆时针转动以复位,最后排气杠杆44与排气推杆43脱离配合,排气推杆43在复位弹簧45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排气口的方向移动以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在初始状态下,复位弹簧45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时,排气推杆43在复位弹簧45的作用下,始终保持朝向远离排气口的方向移动的运动趋势。由此,通过设置复位弹簧45,可以防止排气推杆43在重力等作用下而驱动排气阀3移动以打开排气口,进一步保证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实现了排气推杆43的复位。
可选地,限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止抵在内盖22和自动排气杆42上的限位弹簧461。在排气结束后,自动排气杆42可以在限位弹簧461的作用下实现复位,同时使得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更加平稳。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弹簧461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下方,且限位弹簧461可以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中心轴线的一侧(例如,图2中的右侧),限位弹簧461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上端)与自动排气杆42相止抵,限位弹簧461的另一端(例如,图2中的下端)与内盖22相止抵。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弹簧461可以处于自然状态,当电驱动单元41驱动自动排气杆42转动时,限位弹簧461被压缩,在自动排气杆42转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限位弹簧461的作用力,使得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更加平稳;排气结束后,电驱动单元41与自动排气杆42脱离配合,自动排气杆42受到限位弹簧461的作用力而逆向转动以复位。可以理解的是,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弹簧461也可以处于压缩状态,在没有外力的作用是,自动排气杆42在限位弹簧461的作用下,始终保持着复位的运动趋势。
当然,限位弹簧461的位置还可以设在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中心轴线的左侧(图未示出),或者限位弹簧461还可以设在自动排气杆42的上方(图未示出),由此,限位弹簧461的位置及其初始状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只需实现自动排气杆42的顺利复位即可。
例如,在图1-图8的示例中,电驱动单元41可竖直移动地设在锅体1上,自动排气杆42和排气杠杆44均可转动地设在锅盖2内,自动排气杆42的第一端形成在第一段421的下端,第二端形成在第二段422的远离第一段421的一端(例如,图2中的右端)。排气推杆43可水平移动地设在锅盖2内,排气推杆43的左端与排气阀3相止抵。
电驱动单元41运行时,电驱动单元41向上移动,由于电驱动单元41的上端与自动排气杆42的第一端相止抵,电驱动单元41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推动自动排气杆42顺时针转动,自动排气杆42的第二端向下移动,且压块423向下推动排气杠杆44顺时针转动,使得排气杠杆44的左端向左推动排气推杆43,进而排气推杆43水平推动排气阀3移动以打开排气口,实现自动排气。排气结束后,电驱动单元41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排气推杆43在复位弹簧45的作用下向右移动至初始位置,进而排气杠杆44和自动排气杆42均转动至各自的初始位置,实现了自动排气驱动装置的复位。由此,通过自动排气杆42和排气杠杆44实现了电驱动单元41与排气推杆43之间的联动,将电驱动单元41的竖直移动转变为排气推杆43的水平移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
其中,在初始状态下,即在未开始排气时,电驱动单元41的上端可以与自动排气杆42的第一端接触,也可以与第一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自动排气杆42的第二端可以与排气杠杆44接触,也可以与排气杠杆44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排气杠杆44可以与排气推杆43接触也可以与排气推杆43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例如,如图9所示,电驱动单元41可水平移动地设在锅体1上,且电驱动单元41上设有第一磁铁件411,自动排气杆42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段421、水平设置的第二段422,自动排气杆42的第一端与电驱动单元41间隔设置,且在第一端设有第二磁铁件4211,且第二磁铁件4211与第一磁铁件411在左右方向上错开设置。当电驱动单元41运行时,电驱动单元41向右移动,第一磁铁件411与第二磁铁件4211逐渐转换为上下正对设置,第一磁铁件411与第二磁铁件4211之间排斥力作用增大,从而向上推动自动排气杆42的第一端使自动排气杆42转动,继而驱动排气杠杆44转动。由此,通过设置第一磁铁件411和第二磁铁件4211,可以使电驱动单元41与自动排气杆42之间不通过接触也可实现联动,从而电驱动单元41可以设在锅体1上的安装腔内,避免烹饪器具100内的水汽进入到电驱动单元41内而影响其正常工作。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内盖22上设有用于固定限位弹簧461的固定孔22a。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弹簧461的上述另一端(例如,图2中的下端)伸入到固定孔22a内,以对限位弹簧461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确保限位弹簧461可以实现自动排气杆42的复位,同时保证了自动排气杆42转动平稳。
当然,固定孔22a可以为沿内盖22的厚度方向贯穿内盖22的孔,此时,固定孔22a的横截面积沿其轴向、朝向远离限位弹簧461的方向减小,使得限位弹簧461的上述另一端可以卡设在固定孔22a内,例如,固定孔22a可以为阶梯孔、锥形孔等;固定孔22a还可以为固定槽,此时固定槽可以由内盖22的部分表面朝向远离限位弹簧461的方向凹入形成,限位弹簧461的上述另一端置于固定槽内。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孔22a还可以设在自动排气杆42上。
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自动排气杆42的底表面设有用于固定限位弹簧461的固定柱4221,固定柱4221由自动排气杆42的部分底表面向下凸出形成,且固定柱4221穿设在限位弹簧461的上述一端(例如,图2中的上端),同样对限位弹簧461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确保限位弹簧461可以实现自动排气杆42的复位。例如,在图2、图3、图6和图7的示例中,固定柱4221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中心轴线的右侧,且固定柱4221的横截面形状为十字形,从而在保证固定柱4221对限位弹簧461起到限位作用的前提下,节省了固定柱4221的用材量,降低成本。当然,固定柱4221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固定柱4221还可以设在内盖上,且固定柱4221可以由内盖22的部分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同样可以对限位弹簧461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设在内盖22上的限位凸台221,限位凸台221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正下方。在自动排气杆42转动至其极限位置时,限位凸台221与自动排气杆42的下端面相止抵,从而限制自动排气杆42继续转动,避免自动排气杆42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限位凸台221由内盖22的部分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且限位凸台221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中心轴线的左侧。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凸台221可以与自动排气杆42的下端面相止抵,排气结束后,在复位过程中,自动排气杆42逆时针转动,自动排气杆42的上述下端面与限位凸台2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零,从而避免了自动排气杆42由于惯性继续转动而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凸台221还可以位于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中心轴线的右侧。在初始状态下,限位凸台221可以与自动排气杆42的下端面间隔设置,排气过程中,自动排气杆42顺时针转动,自动排气杆42的上述下端面与限位凸台2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至零,从而避免了自动排气杆42在电驱动单元41的驱动下继续转动而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当然,限位凸台221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在自动排气杆42的上方,以对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进行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锅盖2或者锅体1上设有与电驱动单元41或自动排气杆42配合的手动按键以通过触发手动按键控制电驱动单元41或自动排气杆42运行。具体而言,手动按键可以设在锅体1上并与电驱动单元41配合,触发手动按键后,电驱动单元41运行,电驱动单元41移动并推动自动排气杆42转动,自动排气杆42转动过程中与排气杠杆44接触使排气杠杆44转动,排气杠杆44转动过程中与排气推杆43接触并推动排气推杆43水平移动,进而通过排气推杆43推动排气阀3移动打开排气口,实现排气。
当然,手动按键也可以设在锅盖2上并与自动排气杆42配合。手动按键可以设置在自动排气杆42的上方,触发手动按键后,例如向下按动手动按键后,手动按键向下移动并与自动排气杆42接触以对自动排气杆4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在手动按键的作用下,自动排气杆42发生转动,自动排气杆42转动过程中与排气杠杆44接触使排气杠杆44转动,排气杠杆44转动过程中与排气推杆43接触推动排气推杆43水平移动,进而通过排气推杆43推动排气阀3移动打开排气口,实现排气。
由此,可以通过手动按键实现手动排气,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排气方式。例如,在正常烹饪时(例如,煮米饭等),可以通过手动按键实现手动排气,在烹饪特殊食物(例如粥等粘稠食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实现自动排气,提高了烹饪器具100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此外,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上还可以设置密封结构47,密封结构47外罩在排气推杆43的伸入到排气通道20a的部分的外周壁上,密封结构47固定在排气通道20a的内壁上。由此,可以避免排气通道20a内的水蒸汽与排气推杆43直接接触,提高了排气推杆43的密封性且有效地减小了热气对排气推杆43的损害,延长了排气推杆43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其他构成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所述锅体(1)包括锅壳(11)和设在所述锅壳(11)内的内锅(12);
锅盖(2),所述锅盖(2)通过可分离的方式设在所述锅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锅体(1),所述锅盖(2)包括面罩(21)和内盖(22),所述锅盖(2)上设有在竖直方向贯穿其的排气通道(23),所述排气通道(23)具有设在所述内盖(22)上的排气口;
排气阀(3),所述排气阀(3)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通道(23)内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气口;
自动排气驱动装置,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包括电驱动单元(41)和自动排气杆(42),所述电驱动单元(41)设在所述锅体(1)上,所述自动排气杆(42)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锅盖(2)内,所述电驱动单元(41)与所述自动排气杆(42)配合以驱动所述自动排气杆(42)活动,所述自动排气杆(42)与所述排气阀(3)配合以驱动所述排气阀(3)移动;
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设在所述锅盖(2)上且与所述自动排气杆(42)相连以限制所述自动排气杆(42)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推杆(43),所述排气推杆(43)可水平移动地设在所述锅盖(2)内且所述排气推杆(43)的一端适于止抵在所述排气阀(3)的外周壁以推动所述排气阀(3)移动,所述自动排气杆(42)与所述排气推杆(43)配合以驱动所述排气推杆(43)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排气杠杆(44),所述排气杠杆(44)可转动地设在锅盖(2)内,所述排气杠杆(4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自动排气杆(42)和所述排气推杆(43)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杆(42)的一端设有位于所述排气杠杆(44)上方的压块(423),所述自动排气驱动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5),所述复位弹簧(45)分别止抵在所述锅盖(2)和所述排气推杆(43)上以常推动所述排气推杆(43)朝向远离所述排气口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端分别止抵在所述内盖(22)和所述自动排气杆(42)上的限位弹簧(4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2)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弹簧(461)的固定孔(22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排气杆(42)的底表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弹簧(461)的固定柱(42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内盖(22)上的限位凸台(221),所述限位凸台(221)位于所述自动排气杆(42)的正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单元(41)为电磁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或者所述锅体(1)上设有与所述电驱动单元(41)或自动排气杆(42)配合的手动按键以通过触发所述手动按键控制所述电驱动单元(41)或自动排气杆(42)运行。
CN201720625110.6U 2017-05-31 2017-05-3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77681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5110.6U CN207768196U (zh) 2017-05-31 2017-05-3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5110.6U CN207768196U (zh) 2017-05-31 2017-05-3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8196U true CN207768196U (zh) 2018-08-28

Family

ID=6321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5110.6U Active CN207768196U (zh) 2017-05-31 2017-05-3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81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8659B (zh) 烹饪器具
CN108968668B (zh) 烹饪器具
CN203723888U (zh) 一种排气自锁的电压力锅
CN205322075U (zh) 用于压力锅的锅盖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106073517B (zh) 一种上盖组件及其烹饪器具
CN208909747U (zh) 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01349953Y (zh) 一种两用锅
CN202801188U (zh) 压力锅及具有限压阀复位功能的压力锅锅盖组件
CN111374527A (zh) 烹饪器具
CN201295132Y (zh) 一种压力锅
CN207768140U (zh) 烹饪器具
CN207768196U (zh) 烹饪器具
CN207679341U (zh) 一种带开盖延时保护结构的搅拌杯及搅拌机
CN207561745U (zh) 烹饪器具
CN207768138U (zh) 烹饪器具
CN207768137U (zh) 烹饪器具
CN103908150B (zh) 一种电压力烹饪器具
CN208447285U (zh) 一种压力锅
TW202033140A (zh) 一種蒸汽加熱烹飪器具
CN207768087U (zh) 烹饪器具
CN203555601U (zh) 阻尼件和具有其的液体加热容器
CN208463640U (zh) 烹饪器具
CN203399968U (zh) 用于压力锅的锅盖和具有该锅盖的压力锅
CN207492606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768113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