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2876U -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62876U
CN207762876U CN201721796869.7U CN201721796869U CN207762876U CN 207762876 U CN207762876 U CN 207762876U CN 201721796869 U CN201721796869 U CN 201721796869U CN 207762876 U CN207762876 U CN 207762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m
convection
heat
biomass waste
was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686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on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on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on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on Boiler & Pressure Vess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686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62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62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62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包括:分别适于固定于生物质余热锅炉的炉墙的上下两端部的上锅筒和下锅筒,以及设于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的若干对流换热区。下锅筒包括横向对称设置的左下锅筒和右下锅筒,即左下锅筒、右下锅筒和上锅筒形“A”型结构。对流换热区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上锅筒与左下锅筒或右下锅筒连通的对流管束;以及自炉墙的进烟口向出烟口方向设置的若干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设备占地面积小且换热效果强。

Description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余热蒸汽锅炉采用双锅筒形式,锅筒为上下布置,此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本体宽度方向过大,占地面积大;第二,烟气需改变烟气走向,一般为2-3流程,烟气拐弯处容易形成死角,死角处的换热管束换热效果很差,很容易造成锅炉出力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锅炉设计时会人为增大换热面积,这样就导致本体体积更大,同时增加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以解决设备占地面积小且提高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以解决设备占地面积小且提高换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包括:
分别适于固定于生物质余热锅炉的炉墙的上下两端部的上锅筒和下锅筒,以及设于所述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的若干对流换热区;
所述下锅筒包括横向对称设置的左下锅筒和右下锅筒;即左下锅筒、右下锅筒和上锅筒形“A”型结构;
所述对流换热区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锅筒与左下锅筒或右下锅筒连通的对流管束;以及
自炉墙的进烟口向出烟口方向设置的若干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对流换热区包括由进烟口向出烟口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对流换热区、第二对热换热区和第三对流换热区;
所述第一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以及
所述第二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上锅筒和左下锅筒以及右下锅筒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与若干对流换热区连通以形成汽水循环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对流换热区、上锅筒和左下锅筒以及右下锅筒均为模块化设置;以及
所述对流换热区与上锅筒、左下锅筒以及右下锅筒组装成一体结构。
进一步可选的,若干所述对流管束的排列方式为顺排。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余热锅炉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包括:
由炉墙围接而成的炉体和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
所述炉体的炉墙横向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开设有进烟口和出烟口。
进一步的,所述出烟口设置有排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炉墙采用膜壁式结构;
所述膜壁式结构采用膜式水冷壁外侧敷管炉墙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炉墙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和清灰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A”型结构的三锅筒,锅筒为一上两下布置,此种结构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烟气为横向冲刷对流管束,一进一出,没有死角,换热效率高。
又通过设置的自炉墙的进烟口向出烟口方向设置的若干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以避免高温区域易积灰的问题,使得由进烟口处的高温区对应的第一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相比其它对流热换区的间距都大,这样的设计使得灰分不易搭桥积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的对流管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锅筒101、左下锅筒102、右下锅筒103、第一对流换热区104、第二对热换热区106、第三对流换热区108、对流管束110、连接管113、过渡段115、炉墙200、检修口203、清灰口205、进烟口F1、出烟口F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包括分别适于固定于生物质余热锅炉的炉墙200的上下两端部的上锅筒101和下锅筒,以及设于上锅筒101和下锅筒之间的若干对流换热区。
下锅筒包括横向对称设置的左下锅筒102和右下锅筒103;即左下锅筒102、右下锅筒103和上锅筒101形“A”型结构。
对流换热区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上锅筒101与左下锅筒102或右下锅筒103连通的对流管束110;以及自炉墙200的进烟口F1向出烟口F2方向设置的若干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具体的,若干对流换热区包括由进烟口F1向出烟口F2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对流换热区104、第二对热换热区106和第三对流换热区108。即第一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对流换热器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上述设计避免高温区域易积灰的问题,使得由进烟口处的高温区对应的第一对流换热区104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之间的间距相比其它对流热换区的间距都大,这样的设计使得灰分不易搭桥积灰。
具体的,烟气为横向从进烟口F1至出烟口F2冲刷管束,一进一出,没有死角,换热效率高,灰由于自身的自重,有大块积灰时会自动掉落,所以不会发生积灰堵管现象。
请参阅图5所示,为了延长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防止对流管束110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时,对流管束110与锅筒之间的连接处发生开裂现象,上锅筒101和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分别通过连接管113路与若干对流换热区连通以形成汽水循环回路。优选的,连接管113的管壁厚度大于对流管束110的侧壁厚度,从而使得与上锅筒101和左、右下锅筒103的连接更加稳定,降低因对流管振动引起的松动现象。再进一步将连接管113的外表面为波浪状,从而增大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降低了维修次数,提高了使用寿命。因连接管113的管壁厚度大于对流管束110的侧壁厚度,为避免力突然变化,引起断裂的情况,可在对流管束110与连接管113之间设置一过渡段115,并将过渡段115设为锥形结构,大头端连接连接管113,小头端连接对流管束110,从而实现应力逐渐地变化。
对流换热区、上锅筒101和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均为模块化设置;以及对流换热区与上锅筒101、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组装成一体结构,模块化的设置,便于施工安装。
结合本实施例对应的附图显示,可选的,若干对流管束110的排列方式为顺排。还可选的,若干对流管束110的排列方式为错排的方式,对此,对流管束110的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绝对的限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包括:由炉墙200围接而成的炉体和实施例1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炉体的炉墙200横向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开设有进烟口F1和出烟口F2。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锅炉为卧式结构,烟气由进烟口F1向出烟口F2方向流动时,在出烟口F2设置有排风扇,通过排风扇的引流作用,便于烟气向出烟口F2流动。
炉墙200采用膜壁式结构。膜壁式结构采用例如但不限于膜式水冷壁外侧敷管炉墙200结构。膜壁式结构的炉墙200,使得烟气不会冲刷炉墙200,减少散热损失,换热效率高,同时还可以避免设备运行维护人员在炉墙200外部操作时烫伤。膜壁式结构可以避免再使用耐火浇注料构成的耐火层,使整个设备的重量显著减轻。
炉墙200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203和清灰口205。清灰口205可设置自动清灰机构,实现全自动化清灰,减少操作人员,节省企业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9)

1.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适于固定于生物质余热锅炉的炉墙(200)的上下两端部的上锅筒(101)和下锅筒,以及设于所述上锅筒(101)和下锅筒之间的若干对流换热区;
所述下锅筒包括横向对称设置的左下锅筒(102)和右下锅筒(103),即左下锅筒(102)、右下锅筒(103)和上锅筒(101)形“A”型结构;
所述对流换热区包括若干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锅筒(101)与左下锅筒(102)或右下锅筒(103)连通的对流管束(110);以及
自炉墙(200)的进烟口(F1)向出烟口(F2)方向设置的若干对流换热区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依次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对流换热区包括由进烟口(F1)向出烟口(F2)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对流换热区(104)、第二对热换热区(106)和第三对流换热区(108);
所述第一对流换热区(104)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对热换热区(106)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以及
所述第二对热换热区(106)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三对流换热区(108)的每相邻的对流管束(110)之间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锅筒(101)和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分别通过连接管(113)路与若干对流换热区连通以形成汽水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换热区、上锅筒(101)和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均为模块化设置;以及
所述对流换热区与上锅筒(101)、左下锅筒(102)以及右下锅筒(103) 组装成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对流管束(110)的排列方式为顺排。
6.一种生物质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炉墙(200)围接而成的炉体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
所述炉体的炉墙(200)横向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开设有进烟口(F1)和出烟口(F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烟口(F2)设置有排风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200)采用膜壁式结构;
所述膜壁式结构采用膜式水冷壁外侧敷管炉墙(200)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余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墙(200)的侧壁上开设有检修口(203)和清灰口(205)。
CN201721796869.7U 2017-12-20 2017-12-20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Active CN207762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6869.7U CN207762876U (zh) 2017-12-20 2017-12-20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6869.7U CN207762876U (zh) 2017-12-20 2017-12-20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62876U true CN207762876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8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6869.7U Active CN207762876U (zh) 2017-12-20 2017-12-20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62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313482B2 (zh)
CN206073441U (zh) 强制循环燃油燃气水管热水锅炉
FI122210B (fi) Kiertopetikattilan keittopintarakenne
CN207762876U (zh) 生物质余热锅炉用换热机构及生物质余热锅炉
RU2381421C2 (ru) Котел отопительный водогрейный газовый каскадный
CN200975836Y (zh) 新型干燥设备供热装置
CN206478623U (zh) 一种曲状s型屏式过热器
CN209325748U (zh) 一种单锅筒斜置式喷射下进气燃气燃油角管锅炉
CN204787217U (zh) 一种支撑式高效强制循环大型燃气热水锅炉
WO2022011861A1 (zh) 一种改善锅炉大角度弯道流场烟气均匀性的装置
CN107795978A (zh) 一种醇基燃料锅炉
CN209470185U (zh) 一种单锅筒横置式下进气燃气燃油角管锅炉
CN208703896U (zh) 带悬挂屏的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RU2566466C1 (ru) Водогрейный котел
CN109737371A (zh) 一种双炉膛复合燃烧沉降室角管锅炉
CN216203484U (zh) 一种内置水冷屏的辐射冷却室结构
CN209726510U (zh) 组合式多燃料方箱型有机热载体炉
CN109140412A (zh) 一种单锅筒斜置式喷射下进气燃气燃油角管锅炉
CN109114537A (zh) 一种单锅筒横置式下进气燃气燃油角管锅炉
CN205156347U (zh) 一种燃气热水锅炉空气循环节能系统
CN207365086U (zh) 一种新型柴油燃烧室的热交换设备
CN215063796U (zh) 一种窑头罩废热利用装置及系统
CN204573973U (zh) 一种新型卧式双锅筒余热锅炉
RU203911U1 (ru) Водогрейный газоплотный котел
CN202470397U (zh) 隔烟节能立式弯水管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