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7903U - 立式混料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混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7903U
CN207757903U CN201820156027.3U CN201820156027U CN207757903U CN 207757903 U CN207757903 U CN 207757903U CN 201820156027 U CN201820156027 U CN 201820156027U CN 207757903 U CN207757903 U CN 207757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dust
wall
feeding plate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560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Gan L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Gan 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Gan L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Gan L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560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7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7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7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具体涉及立式混料机。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本实用新型对物料混合搅拌更加均匀、高效。

Description

立式混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具体涉及立式混料机。
背景技术
在塑料管材加工时,需要将多种原料混合,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立式搅拌机,包括立式的筒体,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的螺杆;筒体底部设置有与筒体相通的进料斗,筒体侧壁开设有循环口,对应设置于进料斗上方,筒体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物料从进料斗投放,经螺杆提升、搅拌,并通过循环口再次进入出料口,实现循环搅拌。然而物料在搅拌机的运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规律,运动轨迹不够复杂,混料不够均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立式混料机,解决现有的立式搅拌机在混合搅拌时,混杂入内的灰尘和杂质无法去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筒体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内部设置有自筒体底部至筒体上部的螺杆;所述的筒体底部设置有与筒体相通的进料斗,筒体侧壁开设有循环口,对应设置于进料斗上方;所述的筒体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的螺杆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落料板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
物料在螺杆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在穿过落料板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
作为优选,所述的管套与筒体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副螺杆穿过落料板,副螺杆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抽风装置与筒体顶部连通,除尘管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所述的除尘管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上方。
抽风装置进行抽气,将混杂的灰尘、杂质以及一些质轻的原料颗粒吸出,在经过除尘管时,灰尘、杂质穿过除尘管管壁的网孔,经集尘罩收集;而颗粒较大的原料颗粒穿不过网孔,从出口落下,再次进入进料斗。实现了除杂的同时不浪费原料。
作为优选,所述的集尘罩下部与除尘管下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管外壁上部设置环槽,集尘罩上部设置橡胶圈,套于环槽内。对集尘罩清理时,将橡胶圈从环槽取出,往下拉集尘罩,即可将集尘罩外翻,便于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侧壁为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充满水,空腔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筒体外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对加热装置、制冷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对空腔的水进行温控,混合时可进行初预冷或者预热,满足热混料、冷混料的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侧壁开设有视窗。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筒体内状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物料混合搅拌更加均匀、高效;本实用新型对物料混合时能将混杂其内的灰尘、杂质分离,并且不浪费原料;本实用新型便于将集尘罩外翻,便于清理;本实用新型可在混合物料时进行温控,满足热混料、冷混料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开设有视窗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筒体内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此种立式混料机的结构,下面结合图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
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
实施例2: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2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10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实施例3: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2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10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筒体1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5,抽风装置与筒体1顶部连通,除尘管5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5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7,所述的除尘管5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3上方。抽风装置进行抽气,将混杂的灰尘、杂质以及一些质轻的原料颗粒吸出,在经过除尘管5时,灰尘、杂质穿过除尘管5管壁的网孔,经集尘罩7收集;而颗粒较大的原料颗粒穿不过网孔,从出口落下,再次进入进料斗3。实现了除杂的同时不浪费原料。
实施例4: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2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10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筒体1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5,抽风装置与筒体1顶部连通,除尘管5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5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7,所述的除尘管5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3上方。集尘罩7下部与除尘管5下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管5外壁上部设置环槽,集尘罩7上部设置橡胶圈8,套于环槽内。对集尘罩7清理时,将橡胶圈8从环槽取出,往下拉集尘罩7,即可将集尘罩7外翻,便于清理。抽风装置进行抽气,将混杂的灰尘、杂质以及一些质轻的原料颗粒吸出,在经过除尘管5时,灰尘、杂质穿过除尘管5管壁的网孔,经集尘罩7收集;而颗粒较大的原料颗粒穿不过网孔,从出口落下,再次进入进料斗3。实现了除杂的同时不浪费原料。
实施例5: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侧壁为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空腔9,空腔9内充满水,空腔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筒体1外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对加热装置、制冷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对空腔9的水进行温控,混合时可进行初预冷或者预热,满足热混料、冷混料的需求。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2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10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筒体1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5,抽风装置与筒体1顶部连通,除尘管5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5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7,所述的除尘管5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3上方。集尘罩7下部与除尘管5下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管5外壁上部设置环槽,集尘罩7上部设置橡胶圈8,套于环槽内。对集尘罩7清理时,将橡胶圈8从环槽取出,往下拉集尘罩7,即可将集尘罩7外翻,便于清理。抽风装置进行抽气,将混杂的灰尘、杂质以及一些质轻的原料颗粒吸出,在经过除尘管5时,灰尘、杂质穿过除尘管5管壁的网孔,经集尘罩7收集;而颗粒较大的原料颗粒穿不过网孔,从出口落下,再次进入进料斗3。实现了除杂的同时不浪费原料。
最优实施例:
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侧壁开设有视窗11。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筒体1内状况。筒体1侧壁为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空腔9,空腔9内充满水,空腔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筒体1外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对加热装置、制冷装置控制。加热装置、制冷装置对空腔9的水进行温控,混合时可进行初预冷或者预热,满足热混料、冷混料的需求。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物料在螺杆2与管套的作用下被上提,在管套顶端物料呈伞状散开,使得混合更加混均。物料下落时,经过一层层的落料板12,在穿过落料板12上的通孔时进一步增加了物料轨迹的不确定性,使混合更加均匀、高效。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使得物料在螺杆2的作用下旋转向上,再由副螺杆10的作用下旋转着向下,进行循环,物料充分混合。
筒体1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5,抽风装置与筒体1顶部连通,除尘管5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5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7,所述的除尘管5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3上方。集尘罩7下部与除尘管5下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管5外壁上部设置环槽,集尘罩7上部设置橡胶圈8,套于环槽内。对集尘罩7清理时,将橡胶圈8从环槽取出,往下拉集尘罩7,即可将集尘罩7外翻,便于清理。抽风装置进行抽气,将混杂的灰尘、杂质以及一些质轻的原料颗粒吸出,在经过除尘管5时,灰尘、杂质穿过除尘管5管壁的网孔,经集尘罩7收集;而颗粒较大的原料颗粒穿不过网孔,从出口落下,再次进入进料斗3。实现了除杂的同时不浪费原料。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立式混料机,由电机带动,包括立式的筒体(1),筒体(1)下部呈漏斗状,所述的筒体(1)内部设置有自筒体(1)底部至筒体(1)上部的螺杆(2);所述的筒体(1)底部设置有与筒体(1)相通的进料斗(3),筒体(1)侧壁开设有循环口(4),对应设置于进料斗(3)上方;所述的筒体(1)下部还设置有出料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2)上部设置有管套,螺杆(2)转动推进方向由下到上,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侧壁内壁之间由上到下设置有两层以上的落料板(12),落料板(12)上设置有通孔,并且相邻上下落料板(12)的通孔竖直方向上相互错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套与筒体(1)内侧壁之间还设置有副螺杆(10),副螺杆(10)穿过落料板(12),副螺杆(10)的转动方向由上到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侧壁还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包括抽风装置及除尘管(5),抽风装置与筒体(1)顶部连通,除尘管(5)连接于抽风装置的出风口,除尘管(5)管壁具有网孔,管壁外套有集尘罩(7),所述的除尘管(5)底部设置出口,对应设置在进料斗(3)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尘罩(7)下部与除尘管(5)下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除尘管(5)外壁上部设置环槽,集尘罩(7)上部设置橡胶圈(8),套于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侧壁为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空腔(9),空腔(9)内充满水,空腔内还设置有加热装置、制冷装置,筒体(1)外部设置有控制装置,对加热装置、制冷装置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侧壁开设有视窗(11)。
CN201820156027.3U 2018-01-30 2018-01-30 立式混料机 Active CN207757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6027.3U CN207757903U (zh) 2018-01-30 2018-01-30 立式混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56027.3U CN207757903U (zh) 2018-01-30 2018-01-30 立式混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7903U true CN207757903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8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56027.3U Active CN207757903U (zh) 2018-01-30 2018-01-30 立式混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79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371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金华市大友谊塑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粉搅拌熔化一体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3711A (zh) * 2019-12-20 2020-05-08 金华市大友谊塑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粉搅拌熔化一体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1560U (zh) 适用于纺织原料的粉碎装置
CN103111453B (zh) 一种多床耦合配合交互式热气流分离多组分混合物的装置及方法
CN104193506B (zh) 复混肥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CN104388608B (zh) 干式粒化余热回收与磨制处理系统
CN207757903U (zh) 立式混料机
CN107225669A (zh) 一种加气砖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104211547B (zh) 复合肥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CN212707570U (zh) 一种沥青用混料回收装置
CN208194186U (zh) 管材生产用原料搅拌机
CN204322346U (zh) 一种塑木造粒系统
CN207769932U (zh) 一种用于湿式球磨机的入料装置
CN205413202U (zh) 制备陶粒用粉煤灰破碎装置
CN206027607U (zh) 一种饲料混合机原料输送系统
CN209618447U (zh) 一种电熔镁砂生产原料用皮带输送机的除尘装置
CN204503224U (zh) 一种资源化处理含钨废料用高效球磨机
CN211476568U (zh) 物料混料干燥装置
CN211329637U (zh) 一种钧瓷生产用球磨机
CN206184307U (zh) 螺旋混合机进料口加料除尘设备
CN206840410U (zh) 一种加气砖生产系统
CN207326765U (zh) 一种用于抛丸清理的分离装置
CN206840368U (zh) 一种加气砖浇注前处理生产系统
CN205980685U (zh) 脱水热风干燥设备及其干燥装置
CN105536924B (zh) 磨粉干燥一体机及制粉系统
CN104441314B (zh) 一种塑木造粒系统
CN213708115U (zh) 一种用于粉末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珠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00 Weibin Road, Xi'an, Shaanxi, Xinjiang 11 new 1 units, 13 floors 1131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GANLIN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00 D5, row 11-12, Daming Palace Trading Center, No. 26, Longgang Avenue, Weiyang District, Xi'an, Shaanxi.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GANLIN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