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5072U - 防溢电热壶 - Google Patents

防溢电热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55072U
CN207755072U CN201720886972.4U CN201720886972U CN207755072U CN 207755072 U CN207755072 U CN 207755072U CN 201720886972 U CN201720886972 U CN 201720886972U CN 207755072 U CN207755072 U CN 207755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nductive probe
electric kettle
pot lid
overflow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869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健平
廖云
徐先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869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55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55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55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电热壶,包括壶体(1)、壶盖(2)、加热装置及控制板(3);壶盖(2)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21),壶盖(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电极(21)电连接的导电件(22),壶体(1)的顶部设有与导电件(22)接触导通的探头装置(11),探头装置(11)与控制板(3)电连接,壶体(1)内设有与控制板(3)电连接的第二电极(10),还包括用于防止壶盖(2)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1a),探头装置(11)包括导电探头(111)和可带动导电探头(111)移动的弹性件(113),导电探头(111)在弹性件(113)的作用下抵接在导电件(22)上。从而保证了导电探头与导电件的可靠接触。

Description

防溢电热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电热壶。
背景技术
电热壶由于加热快、无油烟、安全可靠、携带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加热容器。电热壶一般可以用来煮水、煮粥、煮养生食材等。
当使用电热壶烹煮容易起泡的食材时,烹煮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溢壶,导致壶体内的液体溢出至台面上,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此,防溢电热壶应运而生。现有技术的防溢养生壶主要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和盖设在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用于加热壶体内液体的加热装置以及控制板。其中,壶盖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壶盖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导电件,壶体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探头装置,探头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也就是说,当壶盖放置在壶体顶部开口上时,使导电件和探头装置抵接,即可实现第一电极与控制板之间的电连接。壶体内设有与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当壶体内上溢的液泡接触到第一电极时,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控制板之间导通形成闭合回路,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信号,控制板接收到该电流信号后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或者切断加热装置的电源,从而使液泡立即消退,防止液体继续上溢。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壶盖是直接放置在壶体上的,壶盖容易在壶体上水平旋转,若在烹煮过程中,用户意外碰撞壶盖而导致壶盖水平旋转,会导致导电件与探头装置错开,使第一电极与控制板之间无法正常连接,从而导致电热壶无法进行防溢控制,而且由于现有技术的探头装置无法移动,若装配过程中存在误差,会导致探头装置接触不到导电件,或者导致探头装置对导电件产生过压而损坏壶盖或探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电热壶,能够保证探头装置与导电件之间的可靠接触且可避免过压现象的出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电热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盖设在所述壶体顶部开口上的壶盖、加热装置及控制板;所述壶盖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所述壶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导电件,所述壶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电件接触导通的探头装置,所述探头装置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所述壶体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的第二电极,所述防溢电热壶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壶盖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所述探头装置包括导电探头和可带动所述导电探头移动的弹性件,所述导电探头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接在所述导电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壶,通过设置用于防止壶盖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当壶盖盖设在壶体上后,使壶盖无法水平转动,从而避免由于壶盖转动而导致探头装置和导电件错开的情况发生。同时,将探头装置设置为导电探头和可带动导电探头移动的弹性件,从而使得导电探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自如的伸缩,保证了导电探头与导电件的可靠接触,避免了导电探头对导电件和壶盖过压的情况出现,使探头装置和壶盖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可选的,所述探头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电探头上的用于支撑所述导电探头的套筒;所述导电探头的头部显露在所述套筒的一端,以与所述导电件接触;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探头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的内壁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导电探头的侧壁上设有凸缘,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缘上。这样使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凸缘和套筒内壁上,保证了导电探头的可靠伸缩。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具有供所述导电探头的尾部穿出的通孔,且所述导电探头的尾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电探头与所述套筒脱离的止挡结构。这样当导电探头向前伸出直至与导电件接触时,此时止挡结构正好被套筒的端部挡住,从而可防止导电探头与套筒脱离,保证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止挡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导电探头的尾部的定位槽以及套设在所述定位槽上的止挡环。
可选的,所述止挡环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口径小于所述止挡环所在位置的导电探头的外径。这样使得止挡环的装配更加方便,且可使止挡环稳定地套设在导电探头上。
可选的,所述壶体的一侧具有中空的手柄,所述探头装置位于所述手柄的内腔顶部。这样设置使得电热壶的空间被有效利用,布局更加合理。
可选的,所述套筒的底部具有固定板,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手柄的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朝向所述手柄的底部弯折延伸,以使所述固定板的走向与所述手柄的形状匹配。由于固定板的走向与手柄的形状匹配,从而大大节省了装配所需空间,无需增大手柄的体积,使得整个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套筒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提高整个结构的强度以及套筒与手柄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导电探头上的压向弹簧。
可选的,所述导电探头的与所述导电件接触的端面为朝向所述导电件凸起的弧形面。将导电探头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使得导电探头与导电件之间的接触面更加圆滑,结构设置灵活且安全。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壶盖一侧的凹槽和位于所述壶体顶部的可卡入至所述凹槽内的凸起。这样在放置壶盖时,只需要将凸起匹配卡入至凹槽中即可实现壶盖的定位,结构简单且定位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在未与壶盖一侧的导电件接触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被压缩时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止挡环与导电探头配合在一起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壶体;2—壶盖;3—控制板;4—温控器;5—电源底座;10—第二电极;11—探头装置;12—凸起;13—手柄;14—引线;1a—限位结构;21—第一电极;22—导电件;23—凹槽;24—螺钉;51—电连接器;111—导电探头;112—套筒;113—弹性件;114—止挡环;115—固定板;1110—定位槽;111a—凸缘;112a—通孔;114a—开口;115a—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在未与壶盖一侧的导电件接触时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探头装置被压缩时的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中的止挡环与导电探头配合在一起时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溢电热壶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2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溢电热壶,包括壶体1和壶盖2。其中,壶体1用于盛装液体,壶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壶盖2盖设在壶体1的顶部开口上。还包括用于加热液体的加热装置以及控制板3。控制板3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壶体1可具体包括盛装液体的壶身和位于壶身下方的底盖,加热装置可具体设置在壶身的底部。
具体实现时,壶体1的底部还设有温控器4,温控器4与加热装置电连接,还可以设置与壶体1匹配的电源底座5,电源底座5上设有电连接器51,需要加热时,将壶体1放置在电源底座5上,此时壶体1底部的温控器4与电连接器51耦合,给电源底座5通电即可使加热装置开始加热。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电源底座5和温控器4,而是直接在壶体1上设置电连接器,需要加热时,通过电源线将该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接通即可。同时在壶体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壶体1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预设值时,向控制板发送信号,切断加热装置的电源。
其中,壶盖2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21,壶盖2的一侧设有与第一电极21电连接的导电件22。壶体1的顶部设有与导电件22接触导通的探头装置11。探头装置11与控制板3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21通过相互接触的导电件22和探头装置11实现与控制板3之间的电连接。壶体1内设有与控制板3电连接的第二电极10。
在本实施例中,壶盖2的底面为金属材质,壶盖2的底面形成为上述的第一电极21。加热装置为金属发热盘,金属发热盘位于壶体1的底面的上表面,金属发热盘形成为上述的第二电极10。这样无需在壶盖2和壶体1上额外设置电极,使得制作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在壶盖2的底部设置一个探针,在壶体1内设置一个探针,此时,加热装置也可以为设置在壶体1底部的发热管、发热丝等,本实用新型对加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并不以此为限。
当使用该防溢电热壶烹煮食物时,随着壶体1内液体温度的升高,壶体1内液泡上溢,当液泡接触至第一电极21时,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10以液泡为导体而导通,此时,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10和控制板3之间形成闭合回路,该闭合回路上产生电流信号,此时就意味着液体已经上溢,控制板3接收到该信号后立即降低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或者将加热装置的电源断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当加热功率降低或者加热停止后,壶体1内的液泡会立即消退,液位下降,从而避免液体继续上溢而溢出至台面上的情况发生。
导电件22与探头装置11之间的可靠接触是电热壶能够实现防溢控制的必要条件。当壶盖2放置在壶体1顶部时,若用户不小心碰撞了壶盖2而导致壶盖2转动,此时会导致导电件22与探头装置11之间的错位,进而导致第一电极21无法与控制板3实现电连接。基于此,本实施例的防溢电热壶还包括:用于防止壶盖2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1a,当壶盖2盖在壶体1上时,在限位结构1a的作用下,壶盖2无法在壶体1上水平转动,从而避免导电件22与探头装置11错开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1a具体包括:位于壶盖2一侧的凹槽23和位于壶体1顶部的可卡入至该凹槽23内的凸起12。凸起12和凹槽23卡合时,探头装置11抵接在导电件22上,从而使得操作更加方便且省时,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限位结构1a也可以是设置在壶盖2一侧的凸起和设置在壶体1顶部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对限位结构1a的具体限位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探头装置11包括:导电探头111和可带动导电探头111移动的弹性件113。导电探头111在弹性件113的作用下抵接在导电件22上。具体地,当壶盖2盖在壶体1上时,在壶盖2的导电件22的作用下,导电探头111被压缩,当壶盖2拿开时,此时导电探头111在弹性件113的弹力作用下伸出,从而使得导电探头111能够灵活地伸缩,保证两者之间的可靠接触,且防止探头装置11与导电件22之间过压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的防溢电热壶,通过设置用于防止壶盖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从而当壶盖盖设在壶体上时,壶盖无法水平转动,避免由于壶体转动而导致探头装置和导电件错开的情况发生。同时,将探头装置设置为导电探头和可导电探头移动的弹性件,从而使得导电探头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自如的伸缩,保证了导电探头与导电件的可靠接触,避免了导电探头对导电件和壶盖过压的情况出现,使探头装置和壶盖均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探头装置11还包括套设在导电探头111上的用于支撑导电探头111的套筒112。导电探头111的头部显露在套筒112的一端,以与导电件22接触。弹性件113的一端与导电探头111连接,弹性件113的另一端与套筒112的内壁相对固定。具体地,导电探头111的侧壁上设有凸缘111a,弹性件113的一端抵接在凸缘111a。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3可以是套设在导电探头111上的压向弹簧。导电探头111连接在套筒112上,压向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凸缘111a上,压向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套筒112上,当壶盖2盖设在壶体1顶部开口上时,导电探头111在压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外弹出,抵接在壶盖2的导电件22上。
当然,弹性件113也可以是弹性绳,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比如弹性绳的一端连接在导电探头111上,弹性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套筒112上,只要能够使导电探头111在弹力作用下与导电件22抵接即可。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2是导电片,导电件22具体可通过螺钉24与壶盖2的底面实现电连接。或者,导电件22为壶盖2的底面的部分向上延伸而形成,由于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导电件22必然与壶盖2的底面是连接的。当然,导电件22也可以是半球状导电块。
进一步地,套筒112的另一端具有供导电探头111的尾部穿过的通孔112a,导电探头111的尾部还设有用于防止导电探头111与套筒112脱离的止挡结构。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止挡结构具体包括:位于导电探头111的尾部的定位槽1110以及套设在定位槽1110上的止挡环114。可以理解的是,止挡环114的外径大于通孔112a的孔径,当导电件22在弹性件113的作用下向前伸出以与导电件22接触时,此时止挡环114正好被套筒112挡住无法前移,从而保证了导电探头111与套筒112之间的稳定性。为了方便装配,止挡环114的一侧具有开口114a,开口114a的口径小于止挡环114所在位置的导电探头111的外径。在其他实施例中,止挡结构也可以是:位于导电探头111尾部的通孔以及穿设在通孔中的定位销,该通孔的轴向与导电探头111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装配时,使导电探头111的尾部从套筒112的另一端的通孔112a穿出,然后将定位销插入至导电探头111尾部的通孔中。
较为优选的,导电探头111的与导电件22接触的端面为朝向导电件22凸起的弧形面。将导电探头111的端面设置为弧形面,使得导电探头111与导电件22之间的接触面更加圆滑,两者之间的接触更加可靠,保证了壶盖2底面与控制板3之间信号的正常传输,结构设置灵活且安全。
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件22可直接设置在壶盖2的凹槽23内,探头装置11设置在凸起12上,且探头装置11的一端显露在凸起的朝向导电件22的一面上。这样只需要将凸起匹配卡入至凹槽中,即可同时实现对壶盖2的定位以及实现导电件22和探头装置11的对准。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将导电件22不设置在凹槽内,而是位于凹槽的外部,探头装置11位于凸起的一侧,只要使得当凸起和凹槽匹配卡合时,导电件22与探头装置11正好抵接在一起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壶体1的一侧具有中空的手柄13,探头装置11位于手柄13的内腔顶部。套筒112的底部具有固定板115,套筒112通过固定板115连接在手柄13的内壁上。其中,固定板115朝向手柄13的底部弯折延伸,以使固定板115的走向与手柄13的形状匹配。由于固定板115的走向与手柄13的形状匹配,从而大大节省了装配所需空间,无需增大手柄的体积,使得整个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固定板115可以与套筒112一体成型,这样可提高结构强度。具体实现时,固定板115上设有螺孔115a,固定板115通过穿设在该螺孔115a内的螺钉固定在手柄13上。当然,固定板115也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在手柄13的内壁上。
具体地,手柄13内穿设有引线14,引线14的一端与固定板115电连接,引线14的另一端从手柄13的底端穿出并与控制板3电连接。此时,套筒112为金属套筒,固定板115为金属板。当然,套筒112也可以不是金属材料,此时引线14直接连接在导电探头111的尾部。在本实施例中,手柄13的顶端形成为壶体1上的凸起12。这样使得整个结构的布局以及布线更加合理,提高了电热壶使用安全性。具体实现时,手柄13可以为塑胶手柄。本实用新型对手柄13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
当然,探头装置11也可以不设置在手柄13上,而是将壶体1设置为双层,包括内胆和位于内胆外侧的外壳,外壳与内胆之间形成中空夹层,探头装置11设置在中空夹层内,且探头装置11的一端显露在外,以与导电件22实现接触。
其中,控制板3可以设置在壶体1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手柄13内,也可以设置在电源底座5内。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3具体设置在电源底座5内,控制板3与电连接器51电连接,引线14的一端连接在套筒112上,引线14的另一端连接在温控器4上,具体地,当液泡接触到壶盖2的底面时,电信号通过引线14传输至温控器4,温控器4将其传输至控制板3,从而使控制板3进行防溢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防溢电热壶,包括盛装液体的壶体(1)、盖设在所述壶体(1)顶部开口上的壶盖(2)、加热装置及控制板(3);所述壶盖(2)的底部具有第一电极(21),所述壶盖(2)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电极(21)电连接的导电件(22),所述壶体(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导电件(22)接触导通的探头装置(11),所述探头装置(11)与所述控制板(3)电连接,所述壶体(1)内设有与所述控制板(3)电连接的第二电极(10),
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电热壶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壶盖(2)水平旋转的限位结构(1a),所述探头装置(11)包括导电探头(111)和可带动所述导电探头(111)移动的弹性件(113),所述导电探头(111)在所述弹性件(113)的作用下抵接在所述导电件(2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装置(11)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导电探头(111)上的用于支撑所述导电探头(111)的套筒(112);所述导电探头(111)的头部显露在所述套筒(112)的一端,以与所述导电件(22)接触;所述弹性件(113)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探头(111)连接,所述弹性件(113)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112)的内壁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探头(111)的侧壁上设有凸缘(111a),所述弹性件(113)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凸缘(111a)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2)的另一端具有供所述导电探头(111)的尾部穿出的通孔(112a),且所述导电探头(111)的尾部设有用于防止所述导电探头(111)与所述套筒(112)脱离的止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包括位于所述导电探头(111)的尾部的定位槽(1110)以及套设在所述定位槽(1110)上的止挡环(1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环(114)的一侧具有开口(114a),所述开口(114a)的口径小于所述止挡环(114)所在位置的导电探头(111)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1)的一侧具有中空的手柄(13),所述探头装置(11)位于所述手柄(13)的内腔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2)的底部具有固定板(115),所述套筒(112)通过所述固定板(115)连接在所述手柄(13)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5)朝向所述手柄(13)的底部弯折延伸,以使所述固定板(115)的走向与所述手柄(13)的形状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15)与所述套筒(112)为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13)为套设在所述导电探头(111)上的压向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探头(111)的与所述导电件(22)接触的端面为朝向所述导电件(22)凸起的弧形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防溢电热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a)包括位于所述壶盖(2)一侧的凹槽(23)和位于所述壶体(1)顶部的可卡入至所述凹槽(23)内的凸起(12)。
CN201720886972.4U 2017-07-20 2017-07-20 防溢电热壶 Active CN207755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972.4U CN207755072U (zh) 2017-07-20 2017-07-20 防溢电热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86972.4U CN207755072U (zh) 2017-07-20 2017-07-20 防溢电热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55072U true CN207755072U (zh) 2018-08-24

Family

ID=6317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86972.4U Active CN207755072U (zh) 2017-07-20 2017-07-20 防溢电热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55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4006A (zh) * 2018-12-28 2019-03-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水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4006A (zh) * 2018-12-28 2019-03-1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水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5289A (zh) 一种防溢装置及应用该防溢装置的锅盖
CN207755072U (zh) 防溢电热壶
CN105310499A (zh) 一种改进的煮蛋器
CN207755063U (zh) 防溢电热壶
CN208973477U (zh) 一种防溢装置及应用该防溢装置的锅盖
CN203762914U (zh) 多重保温的节能电饭煲
CN208677044U (zh) 电水壶
CN203122063U (zh) 智能提醒及漏电保护电饭煲
CN207604820U (zh) 烹调器
CN207444793U (zh) 防溢电水壶
CN204765004U (zh) 一种具有机械断电保护装置的电压力锅
CN21126993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CN203776648U (zh) 一种微型电饭煲
CN209435443U (zh) 一种电热水袋加热装置
CN208551243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7544913U (zh) 电水壶
CN204410544U (zh) 一种煮食器
CN207082486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温控器
CN214341748U (zh) 玻璃电水壶
CN206183032U (zh) 电水壶
CN204698353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301499U (zh) 防溢养生壶
CN203576289U (zh) 豆浆机
CN207461920U (zh) 烹饪器具
CN215604970U (zh) 一种用于电热水壶的安全使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