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31355U -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31355U
CN207731355U CN201721572825.6U CN201721572825U CN207731355U CN 207731355 U CN207731355 U CN 207731355U CN 201721572825 U CN201721572825 U CN 201721572825U CN 207731355 U CN207731355 U CN 207731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dium
module
transmission modul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28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Shenzhen Yihua Tim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Shenzhen Yihua Tim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Shenzhen Yihua Tim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Intellig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728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31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31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313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介质鉴别终端。介质鉴别终端包括第一传输模组、介质识别模块、第二传输模组、第三传感器、收纳箱和控制器。第一传输模组设置有闸门装置和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有介质并发送第一状态信息,介质识别模块发送识别信息,第二传输模组设置第二传输机构,第三传感器获取介质的位置信息,收纳箱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下方,收纳箱设置托板组件,托板组件与第二传输机构形成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靠近介质入口设置有介质堆叠区。控制器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控制闸门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第一传输模组及第二传输模组传输,允许单张介质进入第一传输模组,使得相邻的介质在介质堆叠处堆叠。

Description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逐步发展和银行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为了便于给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各大银行相继推出了大量用于不同功能的金融自助终端,其中包括很多处理票据业务的自助终端。票据一般包括汇票、支票、本票等,在办理票据业务时,一般均需客户确认签字,并将确认签名或盖章后的票据扫描件和原件交至柜台相关工作人员处进行识别和存档,此过程不仅加重了柜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占用了银行大量的资源,降低了银行的办事效率,且使客户办理业务的流程繁琐,严重增加了客户办理业务所需要的时间,影响了客户的体验。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提供了一些存储票据的自助终端,但是在存储票据时,很容易出现票据顺序紊乱的现象,比如后存入自助终端的票据插入前进入票据的底部,或者不同客户的票据穿插在一起,导致后期整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质鉴别终端,该介质鉴别终端能够避免多张介质同时进入第一传输模组,且可以实现相邻介质堆叠,避免不相邻的介质彼此穿插。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包括:
第一传输模组,用于传输介质,第一传输模组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装置和第一传感器,闸门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口,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入口处是否有介质,并发送相应的第一状态信息;
介质识别模块,设置于第一传输模组,介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介质,并发送相应的识别信息;
第二传输模组,前端与第一传输模组连通,第二传输模组内部设置第二传输机构;
第三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的前端处,用于获取介质的位置信息;
收纳箱,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的下方,收纳箱的顶部与第二传输模组的底部连通,收纳箱内设置有托板组件,托板组件与第二传输机构之间形成用于介质传输的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靠近介质入口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堆叠区;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输模组、第一传感器、闸门装置、介质识别模块、第二传输模组以及第三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并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控制闸门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第一传输模组的传输及第二传输模组的传输,以允许单张介质进入第一传输模组,且使得相邻的介质在介质堆叠区处堆叠。
进一步的,第二传输机构为带传动结构,第二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传输轮、第三传输轮和传送带,传送带套设在第一传输轮和第三传输轮上,第一传输轮靠近介质入口设置,第一传输轮与介质入口之间的区域为介质堆叠区。
进一步的,闸门装置包括:
动力组件;
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一端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及
闸门,与传动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组件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闸门打开或关闭入口。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为往复式运动机构或圆周直线运动机构。
进一步的,往复式运动机构为曲柄滑槽结构,曲柄滑槽结构包括:
连接臂,与输出端相连接;
第一滑轴和第一滑槽,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连接臂上,另一个设置在闸门上,第一滑轴容置于第一滑槽中;
第二滑槽和第二滑轴,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闸门上,另一个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滑槽和第二滑轴配合形成直线导向结构,直线导向结构沿闸门的开闭方向设置,且与第一滑槽不平行。
进一步的,第一传感器位于闸门装置的外侧,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输模组的传输通道内,并位于入口的位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入口处是否有介质,并发送相应的第二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托板组件包括托板、导向组件和弹性体,导向组件设置在托板的两端,并与收纳箱的侧壁定向滑动连接,弹性体用于支撑托板,弹性体的一端与托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收纳箱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导向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滚轮组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托板的两侧,第二连接件与收纳箱的侧壁滑动连接,滚轮组件卡接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收纳箱的侧壁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板,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滑轮组件,滑轮组件设置在托板的侧部,且位于导向板的两侧,收纳箱的前部设置有箱门,当下压托板靠近箱门的一侧时,托板向前翻转,并使滑轮组件与导向板抵接。
进一步的,滑轮组件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分别置于导向板的两侧,当下压托板靠近箱门的一侧时,上滑轮和下滑轮分别与导向板的两侧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及控制方法。介质鉴别终端包括第一传输模组、介质识别模块、第二传输模组、第三传感器、收纳箱和控制器。第一传输模组用于传输介质,第一传输模组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装置和第一传感器,闸门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口,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入口处是否有介质,并发送相应的第一状态信息。介质识别模块设置于第一传输模组,介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介质,并发送相应的识别信息。第二传输模组的前端与第一传输模组连通,第二传输模组内部设置第二传输机构。第三传感器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的前端处,用于获取介质的位置信息。收纳箱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的下方,收纳箱的顶部与第二传输模组的底部连通,收纳箱内设置有托板组件,托板组件与第二传输机构之间形成用于介质传输的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靠近介质入口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堆叠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输模组、第一传感器、闸门装置、介质识别模块、第二传输模组以及第三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并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控制闸门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第一传输模组的传输及第二传输模组的传输,以允许单张介质进入第一传输模组,避免多张同时进入后引起设备故障,且可以使得相邻的介质在介质堆叠区处堆叠,介质整理方便,避免不相邻的介质彼此穿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在收纳箱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托板和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容纳箱的内底面和弹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输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输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输入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在闸门装置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闸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闸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闸门装置处采用齿轮齿条结构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闸门装置处采用凸轮结构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收纳箱;11、收纳箱的内底面;111、卡扣;
12、托板;121、压槽;122、滑轮组件;1221、下滑轮;1222、上滑轮;
13、导向组件;131、第一连接件;1311、侧板;1312、安装板;1313、第一卡槽;1314、第二卡槽;1315、第一安装孔;1316、第一容纳槽;132、滚轮组件;1321、连接轴;1322、滚轮;133、第二连接件;1331、第二容纳槽;1332、第二安装孔;
14、弹性体;15、箱门;16、导向板;161、第二导向板;162、第一导向板;
2、第二传输模组;21、第三传感器;22、第二传输机构;221、传送带; 222、第一传输轮;223、第二传输轮;224、第三传输轮;225、第四传输轮;
3、第一传输模组;31、第一传输部;32、第二传输部;321、传输辊;33、闸门装置;331、动力组件;332、闸门;333、连接臂;334、第一滑轴;335、第一滑槽;336、第二滑槽;337、第二滑轴;338、齿轮;339、齿条;340、凸轮;341、滚动轮;342、安装孔柱;343、安装架;34、第一传感器。
4、介质识别模块;5、介质输入模块;51、输入壳体;52、介质输入部; 53、限位组件;6、票据;7、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质鉴别终端,主要用于鉴别及存储票据等纸质类介质,以下票据6为例进行描述。该介质鉴别终端包括控制器7、介质传输模组、介质识别模组和介质存储模组。
介质鉴别终端的一端设置有介质输入模块5,介质输入模块5上设置入口,用于输入票据6,介质传输模组用于将票据6等介质从介质输入模块5传输到介质存储模组中存储。在本实施例中,介质存储模组主要包括收纳箱1。介质识别模组主要包括介质识别模块4,介质识别模块4设置在介质传输模组中,对传输的票据6进行检验,如果票据6为真,则继续向前传输到收纳箱1中,如果票据6识别为异常,则返回到介质输入模块5,退回给客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介质传输模组主要包括连通的第一传输模组3和第二传输模组2,介质识别模组设置在第一传输模组3中,收纳箱1 与第二传输模组2连通。
第一传输模组3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传输部31和第二传输部32,第一传输部31和第二传输部32之间形成用于传输票据6的第一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的一端与介质输入模块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传输模组2连通。介质识别模组包括了多个介质识别模块4,介质识别模块4沿第一传输通道设置,介质识别模块4可以是图像识别模块或者磁性检测模块等,可以用于从图像或磁数据等方向鉴别票据6的真伪,多个介质识别模块可以分别识别票据6的真伪及完整性。
介质识别模块4可以成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介质识别模块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传输部31和第二传输部32上。
如图3和图4所示,收纳箱1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2的下方,且收纳箱1 的顶部开口,第二传输模组2内部设置有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模组2靠近第一传输模组3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入口,且在第二传输通道靠近介质入口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堆叠区。第二传输模组2的底部与收纳箱1的顶部连通,在第二传输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票据6由介质入口传输至收纳箱1的第二传输机构22。收纳箱1内设置有托板组件,收纳箱1的前部设置有能够打开的箱门15。
在第二传输模组2的介质入口处设置有第三传感器21。第三传感器21用于获取票据6在第二传输通道内的位置信息。
第一传输模组3在第一传输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装置33和第一传感器 34,第一传输模组3、第一传感器34、介质识别模块4、第二传输模组2、闸门装置33以及第三传感器21均与控制器7相连接。第一传感器34可以检测入口处是否有票据6并发送相应的第一状态信息给控制器7,介质识别模块4识别票据6的真假并发送相应的识别信息,第三传感器21向控制器7发送票据6的位置信息,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控制闸门装置33打开或关闭入口,和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的运动,从而可以仅允许单张票据6进入,避免多种票据6进入后引起设备内部堵塞等故障。同时,控制器7可以通过控制第二传输模组2和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使得相邻的票据6 在介质堆叠区堆叠,再传输到收纳箱1内,避免不相邻的票据6穿插,导致票据6后期整理不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感器21可以选用红外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其他种类的传感器,比如可以采用光电式的传感器,通过检测是否被遮挡来判断票据6是否通过,获得票据6的位置信息。第三传感器21的种类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检测票据6位置,并将位置信号传输给控制器7,以便控制器 7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票据6是否完全经过即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输机构22选择采用带传动结构,具体的,第二传输机构22包括第一传输轮222、第三传输轮224和传送带221,传送带221套设在第一传输轮222和第三传输轮224上,第一传输轮222靠近介质入口设置,第一传输轮222与介质入口之间的区域为介质堆叠区,传送带221 靠近托板组件的一侧与托板组件抵接。
进一步的,第二传输机构22还包括第二传输轮223,第一传输轮222、第二传输轮223和第三传输轮224排布呈三角形状,第二传输轮223和第三传输轮2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传送带221位于第二传输轮223和第三传输轮224 之间的部分与托板组件抵接,第一传输轮222设置于第二传输轮223和第三传输轮224的上方,第一传输轮222、第二传输轮223和托板组件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该三角形的区域即为介质堆叠区,当票据6由第一传输通道进入第二传输通道时,首先经过该三角形的区域。
为了提高第二传输机构22的传输精度,在第二传输轮223和第三传输轮224 之间还设置有第四传输轮225,第四传输轮225与第二传输轮223、第三传输轮 2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传输票据6时,第四传输轮225还能够起到张紧轮的作用。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托板组件包括托板12和导向组件13。托板 12水平设置在收纳箱1内部,并位于介质出口的下方。导向组件13设置在托板 12的两端,导向组件13与收纳箱1的侧壁定向滑动连接,托板12与收纳箱1 之间设置有弹性体14,弹性体14用于支撑托板,具体的,弹性体14一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收纳箱的内底面11固定连接。
票据6在介质鉴别终端的传输路径如下:首先经由介质输入模块5进入,在第一传输模组3传输到第二传输模组2中,然后通过收纳箱1的顶部到达托板12上。逐张进入收纳箱1的票据6堆叠在托板12上,票据6的重量随着票据6的堆叠量逐步增加,托板12在票据6的重量和弹性体14的弹力的相互作用下,缓慢平衡的下移,在托板12下移过程中,导向组件13为托板12提供导向作用。
通过在托板12两端设置有与收纳箱1的侧壁定向滑动连接的导向组件13,并在托板12和收纳箱1之间设置有支撑托板12的弹性体14,随着托板12上的介质逐渐累积,托板12在导向组件13的导向作用下逐步下降,在此过程中弹性体14的弹力与介质的重力一直保持平衡状态,导向组件13的设置能够防止托板12发生倾覆和翻转现象,在极大提高托板12运动的稳定性,避免由于托板12运动不稳定导致的票据6卡塞。
具体的,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组件13包括第一连接件131、滚轮组件 132和第二连接件133。第一连接件131固定连接在托板12两端,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卡接、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实现托板12和第一连接件131 的固定即可,第一连接件131远离托板12的端面与第二连接件133贴合,且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相互贴合的端面均为水平面,滚轮组件132置于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之间,并与第一连接件131卡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托板12和第一连接件131的连接强度以及降低连接难度,采用先卡接后固定的连接方式。优选的,第一连接件131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侧板1311,两侧板1311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侧板131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托板12的第一卡槽1313,将托板12卡接在第一卡槽1313内后再将托板12和第一连接件131固定连接。
滚轮组件132包括连接轴1321和套设在连接轴1321上的滚轮1322,托板 12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接连接轴1321的第二卡槽1314,具体的,第二卡槽1314 为弧形槽,连接轴1321为具有一切削平面的半圆形轴,连接轴1321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卡槽1314的形状相同,故当连接轴1321与侧板1311卡接时,连接轴 1321刚好填充在弧形槽内,从而使连接轴1321的切削平面刚好和侧板1311靠近第二连接件133的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避免连接轴1321影响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的贴合。两侧板1311之间还形成第一容纳槽1316。第二连接件133上设置有与第一容纳槽1316相对应的第二容纳槽1331,滚轮 1322置于第一容纳槽1316和第二容纳槽1331形成的空间内,且突出第二连接件133设置。第二连接件133与收纳箱1的侧壁滑动连接,且第二连接件133 与第一连接件131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将第二连接件133与第一连接件131固定连接,在两个侧板1311 之间设置有安装板1312,安装板131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5,第二连接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1315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332,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 1332和第一安装孔1315将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紧固,紧固件可以选择螺钉或者螺栓等。当然也可以选择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比如粘接或者焊接,但是采用紧固件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导向精度、降低托板12上下移动的难度,将滚轮组件 132设置为两组,对应的,用于卡接连接轴1321的第二卡槽1314和用于容纳滚轮1322的第一容纳槽1316、第二容纳槽1331也均为两个,第一连接件131朝向滚轮组件132的一侧和第二连接件133整体呈H形。
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在收纳箱1的侧壁上滑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33,在收纳箱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平行设置的导向板16,两个导向板16分为第一导向板162和第二导向板161。第一导向板162和第二导向板161之间形成容纳第二连接件133的导向槽,导向槽沿收纳箱1侧壁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板16为U形板,U形板包括顶板和连接在顶板两端的两个立板,导向板16的顶板上凸设有连接柱,利用螺钉依次穿过连接柱和收纳箱1的侧壁将导向板16固定连接在收纳箱1上,在托板12上下移动的过程中,立板与第二连接件133的侧壁始终保持抵接状态,滚轮1322的外周面凸出第二连接件133,且与收纳箱1的侧壁抵接,利用滚轮1322与收纳箱1的侧壁抵接有利于提高托板12移动的稳定性,减少摩擦阻力。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介质鉴别终端内还设置有滑轮组件122,滑轮组件122设置在托板12的侧壁上,第一导向板162和第二导向板161形成导向结构,滑轮组件122位于导向结构的两侧。
当需要取出在托板12上的介质时,首先打开箱门15,然后下压托板12靠近箱门15的一侧,由于导向组件13和两个导向板16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此时托板12会向前翻转,并使滑轮组件122与导向结构抵接,从而限制托板12 的翻转角度,保证托板12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在滑轮组件122与导向机构抵接后,可以继续下压托板12,扩大托板12与收纳箱1顶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用户将手伸入托板12与收纳箱1顶部之间,将介质取出。为了便于下压托板12,如图7所示,在托板12靠近箱门15的一侧设置有压槽121,在本实施例中,压槽121的形状为半圆柱形。
通过将滑轮组件122设置在托板12的侧部,能够保证在下压托板12的前部(此处的前部指的是托板12靠近箱门15的一侧)时,滑轮组件122与导向机构的侧部抵接,从而限制托板12向前翻转的角度,避免翻转角度过大造成托板12失稳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滑轮组件122与导向机构的侧部抵接还能够保证在继续下压托板12的过程中,托板12能够沿导向机构稳定地下移,进一步扩大托板12与收纳箱1顶部之间的距离后,用户将手伸入托板12和收纳箱1 顶部之间将介质取出,避免由于托板12发生晃动导致的介质卡塞的现象的出现。
滑轮组件122包括上滑轮1222和下滑轮1221,下滑轮1221靠近箱门15设置,上滑轮1222靠近收纳箱1的后部设置,上滑轮1222位于第二导向板161 远离第一导向板162一侧,下滑轮1221位于第一导向板162远离第二导向板161 的一侧,且上滑轮1222置于下滑轮1221的侧上方。当下压托板12靠近箱门15 的一侧时,上滑轮1222与第一导向板162的侧壁抵接,下滑轮1221与第二导向板161的侧壁抵接。
如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托板12运动的稳定性,将设置在托板12和收纳箱1之间的弹性体14设置为锥形弹簧,并将锥形弹簧的大端与收纳箱的内底面11可拆卸式连接,锥形弹簧的小端与托板12的底端可拆卸式连接。具体的,收纳箱的内底面11上凸设有用于卡接锥形弹簧大端的卡扣111,托板12的底面上同样凸设有卡接锥形弹簧小端的卡扣111。通过卡扣111连接便于锥形弹簧的拆卸和安装。锥形弹簧的刚度由小端至大端逐步增加,相较于直筒状的弹簧,随着介质的逐步增加,锥形弹簧的变形量的变化曲线趋势平缓,从而能够提高托板12沿导向槽移动的平稳性,避免发生托板12翻转现象。锥形弹簧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0~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入模块5包括输入壳体51、介质输入部52和限位组件53,介质输入部52凸设在输入壳体51的外侧,介质输入部52和输入壳体51上设置有介质输入口521,为了便于将票据6平整的送入介质输入口521,防止票据6在通过介质输入口521的时候发生偏移,在输入壳体5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定介质方向的限位组件53,限位组件53位于介质输入口521的两端。
通过在输入壳体51上凸设有限位组件53,限位组件53能够自动调整介质进入介质输入口521的方向,从而提高介质在后续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精度,以便票据6到达介质识别模块4时,介质识别模块4能够精确对准票据6上需要鉴别的区域,从而提高鉴别精度,避免出现鉴别错误,影响客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壳体51整体呈L型,输入壳体51具体包括水平部512 和竖直部511,介质输入部52设置在竖直部511上,竖直部51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5112。在将介质输入模块5安装至第一传输模组3时,首先将水平部512 插接在第一传输模组3中,以便实现介质输入模块5与第一传输模组3的初步连接,并将竖直部511上的连接孔5112与第一传输模组3上的安装孔准确对准,然后利用螺钉穿过连接孔5112和安装孔实现介质输入模块5与第一传输模组3 的最终固定,进而实现介质输入模块5与第一传输模组3快速安装。
为了减少整个介质输入模块5的质量,在输入壳体51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5111,具体的,减重孔5111位于介质输入部52和输入壳体51的重合的部位上,将减重孔5111设置在介质输入部52和输入壳体51相互重合的部位上既能够保证不影响介质输入模块5的密封性,又能达到降低输入壳体51质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介质输入部52整体呈矩形,介质输入口5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为了降低介质进入介质输入口521的难度,沿介质输入口521 的周向设置有一圈弧形引导面,弧形引导面的设置不仅能够有效地扩大介质输入口521的开口面积,降低票据6进入介质输入口521的难度,且能够避免票据6在进入介质输入口521时被介质输入口521的边缘损伤。
限位组件53为两个限位板,两个限位板分别凸设于介质输入口521的两端,且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介质输入口521的长度。也就是说,一个限位板位于介质输入口521的左侧,另一侧位于介质输入口521的右侧。当票据6通过介质输入口521时,位于介质输入口521的两端的限位板能够限制直接的进入方向以及介质后续的传输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介质输入口521 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限位板则分别位于介质输入口521的上端和下端,总之,限位板的具体设置位置根据介质输入口521的延伸方向调整。
进一步的,限位板具体包括第一限位部531和第二限位部532,第一限位部 531与介质输入部52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采用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二限位部532与第一限位部531固定连接,且凸设在第一限位部531远离介质输入部52的一端。进一步的,第一限位部531和第二限位部532均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二限位部532与第一限位部531的中心线重合,且第一限位部531的高度大于第二限位部532的高度,第一限位部531 和第二限位部532之间形成L型槽,即,第一限位部531沿介质进入输入口521 的方向凸出第二限位部532。
进一步的,构成第一传输模组3的第一传输部31和第二传输部32分别位于限位组件53的两侧,具体的,第一传输部31位于限位组件53的上方,并置于L型槽内,第二传输部32位于限位组件53的下方,第二传输部32设置有多个传输辊321,多个传输辊321平行设置。将第一传输部31置于L型槽内,并使第二传输部32位于限位组件53的下方,能够将介质输入口521与第一传输通道直接连通,以便票据6由介质输入口521后直接进入第一传输通道,简化介质的传输路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输部31和第二传输部32形成了基本的安装框架,介质识别模块4安装在这些基本框架上,且介质识别模块4与介质输入模块5 之间的传输距离不小于票据6长度的二分之一.通过此种设置,能够保证在鉴别票据6时,票据6位于介质识别模块4外部的部分不大于位介质识别模块4内部的部分,从而能够使票据6的重心位于第一传输通道的内部,有效地避免票据6因为重心不稳向外滑落,提高了票据6的鉴别精度,且票据6在鉴别时,裸露在外的部分越少,越不容易被外在因素干扰,也能够避免人无意中的触碰或者扯动造成的退票现象。
如图13~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闸门装置33包括动力组件331、传动组件及闸门332,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为往复式运动机构,该往复式运动机构可以为曲柄滑槽结构或曲柄连杆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复式运动机构为曲柄滑槽结构,其中,曲柄滑槽结构包括连接臂333、第一滑轴334、第一滑槽335、第二滑槽336和第二滑轴337,动力组件331可以是旋转电机、旋转马达等。连接臂333与动力组件331的输出端相连接,连接臂333的一侧连接有动力组件 331,相对的另一侧凸设有第一滑轴334,闸门332上设置有与第一滑轴334相适配的第一滑槽335,第一滑轴334容置在第一滑槽335中,当连接臂333在动力组件331的带动下转动时,设置在连接臂333上的第一滑轴334以动力组件 331的旋转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并在第一滑槽335中滑动。在闸门332上还开设有第二滑槽336,在安装架343上凸设有与第二滑槽336相适配、且容纳于第二滑槽336中的第二滑轴337,在第二滑槽336及第二滑轴337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对闸门332的往复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带动闸门332做往复运动,从而起到打开或关闭入口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滑轴337沿闸门332 方向设置,能够有效保证闸门332沿此方向做往复运动,此外,第二滑轴337 的个数也不局限于两个,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滑槽335与第二滑槽336不平行,需要保证至少两个第二滑轴337设置在一条直线上,此直线即为闸门332做往复运动的方向。此外,还可以设置一个第二滑块,需要保证第二滑块在闸门332需要滑动的方向上的尺寸不能太小,才能保持滑动方向稳定,起到对闸门332做往复运动时的精准导向作用。
此外,除了本实施例中的情况,还可以是在闸门上凸设有第一滑轴,在连接臂上开设有与第一滑轴相适配且用于容置第一滑轴的第一容置槽,还可以是在闸门上凸设有第二滑轴,安装架上开设有与第二滑轴相适配且用于容置第二滑轴的第二容置槽。
传动组件除了上面提到的往复式运动机构,还可以是圆周直线运动机构,圆周直线运动机构是指输入端输入的是圆周运动,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机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种圆周直线运动机构。例如,如图 17所示,圆周直线运动机构是齿轮齿条结构,齿轮齿条结构包括齿轮338和设置在齿轮338一侧并与其相啮合的齿条339,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穿设于齿轮338 中。如图18所示,圆周直线运动机构还可以是凸轮滚轮结构,凸轮滚轮结构包括凸轮340及设置在其正上方的滚动轮341,凸轮340的外周面与滚动轮341的外周面相抵接,动力组件的输出端穿设在凸轮340中。此外,圆周直线运动机构还可是丝杆螺母结构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连接臂333凸设有安装孔柱342,动力组件的输出端插接在安装孔柱342中,动力组件331的输出端与安装孔柱342通过销轴紧固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动力组件331与连接臂333的稳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传感器34位于闸门装置33的外侧,用于检测闸门装置33外侧的入口处是否有票据6。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在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通道内,并位于入口的位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传输通道内的入口处是否有票据6,并发送相应的第二状态信息,第二状态信息包括:票据6到达传输通道内部的入口及票据6未到达传输通道内部的入口12两种状态信息。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介质鉴别终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实施例一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该控制方法可以由部署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介质鉴别终端中的软件和/或硬件来执行,也可以是由控制器7来实施。
其中,控制器7可以是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控制器,比如,控制器7可以是一个单独的单片机,也可以是分布的多块单片机构成,单片机中可以运行控制程序,进而带动闸门装置33打开或关闭入口,并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运动。
该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开始指令。
其中,开始指令可以由介质鉴别终端上电开机后,控制器7的内部自启程序生成,或者是由特定的外部指令输入而获得。例如,特定的外部指令输入可以为,介质鉴别终端上设置有相应的启动按键,当工作人员按压相应的按键时,控制器7接收到相应的按键信号后,开始执行该介质鉴别终端的控制方法。
S1:接收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
其中,第一状态信息包括入口处有票据6和入口处无票据6的两种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包括票据6为真和票据6为假两种状态信息,位置信息包括票据6 遮挡第三传感器21和未遮挡第三传感器21两种。
示例性的,第一状态信息可以是由设置在第一传输模组3的入口处的第一传感器34,在满足某个传感信号触发条件下,如第一传感器34探测到票据6抵达了入口中的某个具体位置(对应入口处),生成一个具体信号规格的传感器触发信号(对应第一状态信息),如产生一个具体信号格式的高电平信号,控制器 7接收到第一传感器34触发的该高电平信号后,便得知票据6的首端已经抵达到了入口的某个具体位置。其中,第一传感器34可以是位置检测传感器,第一传感器34的位置可以设置在闸门装置33的外侧,也可以设置在闸门装置33的内侧,还可以设置在票据6的上部或者票据6的下部,只要能够及时检测到入口处票据6的状态即可。
第一传感器34可以是光电式传感器,比如反射型或对接型的传感器,当有票据6到达检测点时,传感器的接收单元会根据光信号的变化,生成相应的传感器触发信号。第三传感器21和第一传感器34类似,也是用于检测票据6是否完全通过,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S2: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识别信息,控制闸门装置33关闭或打开入口,及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运动,以允许单张介质进入第一传输模组3。
示例性的,控制器7利用上述第一状态信息可以判断出票据6已经抵达到入口处,控制器7控制介质模块11带动介质向第一传输模组3中运动,并持续监测第一状态信息可以判断出票据6的尾端已经进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中(即第一状态信息为入口处无票据6存在),进而控制闸门装置33关闭入口。控制器7还根据识别信息来控制闸门装置33的状态,当票据6为真,则控制闸门装置33打开入口。
其中,步骤“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和识别信息,控制闸门装置33关闭或打开入口,及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运动”具体包括:
S21:根据第一状态信息判断入口是否有票据6,若是,则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输入票据6,当票据6完全进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后,控制闸门装置33将入口关闭。
其中,控制器7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输入票据6,具体而言,第一传输模组 3包括传送带,传送带通过电机来控制传送方向,电机同时与控制器7电连接,在此步骤中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是由入口朝向介质识别模块4的方向传输,目的是将票据6传输到介质识别模块4处。
具体判断票据6是否完全进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的方法是,在之前的步骤中,根据第一传感器34是否被遮挡即可得知,当票据6的尾部从第一传感器34 处离开,第一传感器34检测不到票据6,说明票据6已经完全进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中,则控制闸门装置33将入口关闭。这样可以防止票据6在传输通道中传输的过程中(包括朝向介质识别模块4的方向传输和从介质识别模块4朝向入口方向的),其他票据6会从外部强行插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中,避免出现介质鉴别终端内部堵塞的问题。
当票据6抵达到介质识别模块4后,还需要判断票据6是否为真:若是,则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继续传输票据6到第二传输模组2处,若否,则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将票据6退出。
其中,介质识别模块4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位置传感器,当票据6抵达到介质识别模块4时,则会向控制器7发出信号,控制器7则会控制介质识别模块4对票据6的真假进行检测,控制器7根据介质识别模块4发送的相应的第一状态信息来进行不同的控制。
控制介质输出模块11将票据6退出,通过改变电机的旋转方向即能够实现,当向外传输的票据6抵达到入口时,控制器7控制闸门装置33将入口打开,将票据6送出。
此外,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通道内的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位于入口的位置,且用于检测从传输通道内传出的票据6是否抵达入口,并发送相应的第二状态信息,控制器7根据第二状态信息判断票据6是否到达入口:若是,则控制闸门装置33将入口打开,保证票据6从入口中传出。
S3: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以及第二传输模组2的传输,以使得相邻的介质在介质堆叠区处堆叠。
示例性的,控制器7利用票据6的位置信息,可以判断出介质6在第二传输模组2上的位置,再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和第二传输模组2之间的速度差,在第一传输模组3传输更快的情况下,使得后进入的票据6和先进入的票据6 在介质堆叠区堆叠,再利用第二传输模组2将堆叠后的两个票据6共同传输,从而保证票据6依次堆叠,而避免不相邻的票据6彼此穿插。
具体而言,“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以及第二传输模组 2的传输“包括:
当介质完全经过第三传感器21后,控制第二传输模组2停止传输;
当第三传感器21再次被遮挡时,控制器7在预设时间t后控制第二传输模组2开始传输。
由于先进入的票据6在完全经过第三传感器21即停止动作,而后进入的票据6在刚接触到第三传感器21时,就会遮挡第三传感器21,此时后进入的票据 6和先进入的票据6已经非常接近,或者已经接触。而后进入的票据6仍然在被第一传输模组3传输,经过预设时长t的传输后,后进入的票据6会与先进入的票据6堆叠,再一起被传输到收纳箱1。
预设时长t可以由控制机构自行计算获得,比如,可以在第一张票据6经过第三传感器21时,获得第一张票据6的通过时长,结合票据6的长度,即可得知票据6的传输速度v,再通过事先输入的堆叠区的长度l,即可将预设时长t 设置为l/t。
本实施例提供的介质鉴别终端的控制方法可以仅允许单张票据6进入到第一传输模组3,避免多张同时进入后,引起设备内部堵塞,及识别错误等问题,此外,通过对第一传输模组3和第二传输模组2的控制,还使得相邻的票据6 之间堆叠,避免不相邻的票据6彼此穿插,有利于后期整理票据6。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介质鉴别终端的控制方法与上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属于同一技术构思。所以,在介质鉴别终端的控制方法中未详尽描述的细节内容,可参考本实施例中的介质鉴别终端,在此不再赘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模组(3),用于传输介质,第一传输模组(3)的入口处设置有闸门装置(33)和第一传感器(34),闸门装置(33)用于打开或关闭入口,第一传感器(34)用于检测入口处是否有介质,并发送相应的第一状态信息;
介质识别模块(4),设置于第一传输模组(3),介质识别模块(4)用于识别介质,并发送相应的识别信息;
第二传输模组(2),前端与第一传输模组(3)连通,第二传输模组(2)内部设置第二传输机构(22);
第三传感器(21),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2)的前端处,用于获取介质的位置信息;
收纳箱(1),设置在第二传输模组(2)的下方,收纳箱(1)的顶部与第二传输模组(2)的底部连通,收纳箱(1)内设置有托板组件,托板组件与第二传输机构(22)之间形成用于介质传输的第二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靠近介质入口的一端设置有介质堆叠区;
控制器(7),分别与第一传输模组(3)、第一传感器(34)、闸门装置(33)、介质识别模块(4)、第二传输模组(2)以及第三传感器(21)连接,控制器(7)用于接收并根据第一状态信息、识别信息和位置信息,控制闸门装置(33)打开或关闭、控制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及第二传输模组(2)的传输,以允许单张介质进入第一传输模组(3),且使得相邻的介质在介质堆叠区处堆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二传输机构(22)为带传动结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22)包括第一传输轮(222)、第三传输轮(224)和传送带(221),传送带(221)套设在第一传输轮(222)和第三传输轮(224)上,第一传输轮(222)靠近介质入口设置,第一传输轮(222)与介质入口之间的区域为介质堆叠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闸门装置(33)包括:
动力组件(331);
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的一端与动力组件(331)的输出端相连接;以及
闸门(332),与传动组件的另一端相连接,动力组件(331)通过传动组件带动闸门(332)打开或关闭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为往复式运动机构或圆周直线运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式运动机构为曲柄滑槽结构,所述曲柄滑槽结构包括:
连接臂(333),与所述输出端相连接;
第一滑轴(334)和第一滑槽(335),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臂(333)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闸门(332)上,所述第一滑轴(334)容置于所述第一滑槽(335)中;
第二滑槽(336)和第二滑轴(337),两者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闸门(332)上,另一个设置在安装架(343)上,所述第二滑槽(336)和所述第二滑轴(337)配合形成直线导向结构,所述直线导向结构沿所述闸门(332)的开闭方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滑槽(335)不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34)位于所述闸门装置(33)的外侧,所述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
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模组(3)的传输通道内,并位于入口的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入口处是否有所述介质,并发送相应的第二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组件包括托板(12)、导向组件(13)和弹性体(14),导向组件(13)设置在托板(12)的两端,并与收纳箱(1)的侧壁定向滑动连接,弹性体(14)用于支撑托板(12),弹性体(14)的一端与托板(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收纳箱(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导向组件(13)包括第一连接件(131)、滚轮组件(132)和第二连接件(133),第一连接件(131)固定连接在托板(12)的两侧,第二连接件(133)与收纳箱(1)的侧壁滑动连接,滚轮组件(132)卡接在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之间,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的侧壁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板(16),所述介质鉴别终端还包括滑轮组件(122),所述滑轮组件(122)设置在托板(12)的侧部,且位于所述导向板(16)的两侧,所述收纳箱(1)的前部设置有箱门(15),当下压托板(12)靠近箱门(15)的一侧时,托板(12)向前翻转,并使滑轮组件(122)与导向板(16)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质鉴别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122)包括上滑轮(1222)和下滑轮(1221),所述上滑轮(1222)和所述下滑轮(1221)分别置于导向板(16)的两侧,当下压托板(12)靠近箱门(15)的一侧时,上滑轮(1222)和下滑轮(1221)分别与导向板(16)的两侧抵接。
CN201721572825.6U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31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2825.6U CN207731355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2825.6U CN207731355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31355U true CN207731355U (zh) 2018-08-14

Family

ID=6308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282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31355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313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363A (zh) * 2017-11-22 2018-04-20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5363A (zh) * 2017-11-22 2018-04-20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及控制方法
CN107945363B (zh) * 2017-11-22 2024-04-05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5363A (zh)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及控制方法
RU2652976C1 (ru) Поворо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мещения бумажных денег
US20070045396A1 (en) Paper stacking apparatus
JPH0310156B2 (zh)
CN107170150B (zh) 一种用于票据鉴别和收纳的装置
WO2018166395A1 (zh) 钞箱及使用该钞箱的钞票处理装置
WO2014023107A1 (zh) 钞票堆叠整理装置及钞票堆叠整理系统
CN207731355U (zh) 一种介质鉴别终端
CN107792696A (zh) 介质传输存储装置及介质传输方法
CN102411804A (zh) 一种纸币存取钱箱及使用该钱箱的多面值纸币存取机
JPS6139259B2 (zh)
US10773912B2 (en) Center de-skew subassembly to center align documents
CN106429593A (zh) 票卡发送机构
EP3992933A1 (en) Banknote processing device
CN107730713A (zh) 一种介质传输存储装置及介质鉴别终端
US10665064B2 (en) Single continuous belt in an escrow subassembly
CN207068161U (zh) 一种用于票据鉴别和收纳的装置
CN207726417U (zh) 介质传输存储装置
CN207601911U (zh) 一种介质传输存储装置及介质鉴别终端
CN108257295A (zh) 一种介质回收方法及金融自助终端
US11542111B2 (en) Center de-skew subassembly to center align documents
WO2021128984A1 (zh) 通道机构和薄片类介质处理设备
CN210199859U (zh) 多钞口的金融自助终端
CN209015257U (zh) 一种压票机构及带有压票机构的收纳箱
CN208521354U (zh) 一种纸币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