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3496U -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3496U
CN207713496U CN201721781310.7U CN201721781310U CN207713496U CN 207713496 U CN207713496 U CN 207713496U CN 201721781310 U CN201721781310 U CN 201721781310U CN 207713496 U CN207713496 U CN 207713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woport
culture bed
anaerobic bacteria
shell
membran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13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沙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Xinyuan Wate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Xinyuan Wate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Xinyuan Wate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Xinyuan Water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813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3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3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3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包括外壳、双口微孔膜管,外壳均匀且密集分布有小孔;双口微孔膜管位于外壳内,双口微孔膜管与外壳之间填充生物绳填料;厌氧菌培养液从双口微孔膜管一端流入并穿过双口微孔膜管管壁扩散至生物绳填料中,剩余混合液经双口微孔膜管另一端流出培养床,外壳上部设有连接扣用于连接绳索悬吊培养床。培养床还可增设压载水舱、高压输气泵、控制中心、缠绕机和锚,并可优化双口微孔膜管和生物绳填料的形状排列。本培养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水体净化效果好,各组件便于更换,可自由转移,通过压载水舱调节培养床在水中深度,对不同水域适应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菌培养和水体修复领域,特别是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背景技术
我国水体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开发水体修复工艺方法刻不容缓。一方面,现有水体污染主要由污染过度排放引起,导致水体营养过剩,富氧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大量农药应用导致残留的农药成分随灌溉进入湖泊、河流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现有研究人员从多方面考虑,将重点放在通过微生物治理水体污染方面,常见的微生物治理以细菌为主体,通过从受污染的环境组分中分离纯化、驯化筛选得到菌种,再使用固定化技术将菌种与载体制备菌剂应用到水体修复中。常见用于治理水体污染的细菌分为好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其中,厌氧菌包括反硝化细菌、产甲烷细菌等,这些细菌将有机物分解代谢成小分子的甲烷、二氧化碳、乙酸,从而减少水中的有机物。由于污水中的厌氧菌较少,而厌氧菌对水中溶解氧的农夫非常敏感,因此需要通过外部培养厌氧菌,再将厌氧菌输送至需净化的污水水域。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厌氧菌培养和污水净化的装置一般作为污水净化装置的组成部分,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于在不同水域直接来回转移,不能适应不同面积和深度的污染水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双口微孔膜管;所述外壳均匀且密集分布有小孔;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填充生物绳填料;所述双口微孔膜管的两端分别与外接厌氧菌培养装置连接,用于厌氧菌培养液在所述外接厌氧菌培养装置和培养床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外壳上部设有连接扣,用于连接绳索悬吊培养床。
上述培养床使用时,将培养床用绳子悬吊在浮板或船底并沉入水中,水通过外壳的小孔进入培养床润湿的生物绳填料,外接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将厌氧菌培养液输送至双口微孔膜管,厌氧菌穿过双口微孔膜管的管壁扩散至生物绳填料并附着在生物绳填料上,用以开始进行附近水体的净化修复,剩余的厌氧菌、从外部水体中渗入的水以及剩余的培养液所组成的混合液从双口微孔膜管的另一端流出至外界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另作处理。培养床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各组成部件方便更换,培养床的适应性很强,可根据水体深度自由调整绳索长短悬吊在水中,当完成某水域净化后可便捷转移至其他需要净化的水域。
优选地,所述外壳下方设有压载水舱、高压输气泵和控制中心;所述压载水舱设有2个电子阀,所述高压输气泵与其中1个所述电子阀连接,另1个所述电子阀用于水从所述压载水舱排出和流入,外部电源为培养床供电,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高压输气泵、所述电子阀电性连接。此目的在于,实现培养床的自动下潜和上浮,并能自动控制下潜或上浮的深度。具体操作方式为,当培养床需要下沉时,控制中心控制2个电子阀开启,水从1个电子阀流入压载水舱,空气从另1个电子阀排出,随后培养床下沉;当培养床需要上浮时,高压输气泵将外部空气从1个电子阀压入压载水舱,水从另1个电子阀被排出,随后培养床睡上浮;通过控制压载水舱内空气和水的比重可以控制培养床在水中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控制中心设有超声波距离探测器、水体富营养探测器、无线通信模块,分别用于探测培养床在水中深度、水体富营养程度和传输探测数据。此目的在于,用于探测培养床所在水体的深度以及周围水体富营养程度,并将数据传输给操作人员进行分析,将培养床移至其他更需要净化的水域,增加培养床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外壳下方设有缠绕机和锚,所述缠绕机和所述锚通过铁链连接,所述缠绕机与所述控制中心电性连接。此目的在于,便于将培养床固定在水中而不随水流移动。
优选地,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为回形、树形或螺纹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此目的在于,增加双口微孔膜管与生物绳填料的接触面积,促进更多的厌氧菌从双口微孔膜管扩散至生物绳填料中。
优选地,若干所述双口微孔膜管和所述生物绳填料呈蜂巢状排列,每1根所述生物绳填料周围有6根所述双口微孔膜管。此目的在于,增加双口微孔膜管的数量,并优化其排列形状,在节省空间前提下增加双口微孔膜管与生物绳填料的接触面积,促进厌氧菌扩散和繁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有益之处在于:通过控制中心自动调节压载水舱中水和空气比重,以及探测水体深度和水体富营养程度,实现培养床在水体的深度自动调整,增强培养床在不同的水域的适应性,使培养床悬浮在最适于厌氧菌繁殖的水层中;培养床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水体富营养程度等数据能够传输给远处的操作人员,便于人员判断水体净化情况并按需要转移培养床;通过锚固定在水中能够防止培养床随水流漂动,影响水体修复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的结构示意图和剖面图;
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1、外壳;101、小孔;102、连接扣;2、双口微孔膜管;3、生物绳填料;4、压载水舱;401、电子阀;5、高压输气泵;6、控制中心;601、超声波距离探测器;602、水体富营养探测器;603、无线通信模块;7、缠绕机;8、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附图均为示例性的表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包括外壳1、双口微孔膜管2;所述外壳1均匀且密集分布有小孔101;所述双口微孔膜管2位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双口微孔膜管2与所述外壳1之间填充生物绳填料3;所述双口微孔膜管2的两端分别与外接厌氧菌培养装置连接,所述外壳1上部设有连接扣102,用于连接绳索悬吊培养床。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在使用时,将培养床用绳子悬吊在浮板或船底并沉入水中,水通过外壳的小孔进入培养床润湿的生物绳填料,外接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将厌氧菌培养液输送至双口微孔膜管,厌氧菌穿过双口微孔膜管的管壁扩散至生物绳填料并附着在生物绳填料上,用以开始进行附近水体的净化修复,剩余的厌氧菌、从外部水体中渗入的水以及剩余的培养液所组成的混合液从双口微孔膜管的另一端流出至外界的厌氧菌培养装置另作处理。培养床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各组成部件方便更换,培养床的适应性很强,可根据水体深度自由调整绳索长短悬吊在水中,当完成某水域净化后可便捷转移至其他需要净化的水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地方:
1、所述外壳1下方设有压载水舱4、高压输气泵5和控制中心6;所述压载水舱4设有2个电子阀401,所述高压输气泵5与其中1个所述电子阀401连接,另1个所述电子阀401用于水从所述压载水舱4排出和流入,外部电源为培养床供电,所述控制中心6与所述高压输气泵5、所述电子阀401电性连接;
2、所述控制中心6设有超声波距离探测器601、水体富营养探测器602、无线通信模块603,分别用于探测培养床在水中深度、水体富营养程度和传输探测数据;
3、所述外壳下方设有缠绕机7和锚8,所述缠绕机7和所述锚8通过铁链连接,所述缠绕机7与所述控制中心6电性连接;
4、所述双口微孔膜管2呈回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现了培养床在水中深度的自动调节;实时探测培养床周围的水体富营养程度,便于操作人员调换培养床至其他污染水域;防止培养床随水流四处漂移,影响水体净化修复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和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改型和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双口微孔膜管;所述外壳均匀且密集分布有小孔;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与所述外壳之间填充生物绳填料;所述双口微孔膜管的两端分别与外接厌氧菌培养装置连接,用于厌氧菌培养液在所述外接厌氧菌培养装置和培养床之间循环流动,所述外壳上部设有连接扣,用于连接绳索悬吊培养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方设有压载水舱、高压输气泵和控制中心;所述压载水舱设有2个电子阀,所述高压输气泵与其中1个所述电子阀连接,另1个所述电子阀用于水从所述压载水舱排出和流入,外部电源为培养床供电,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高压输气泵、所述电子阀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心设有超声波距离探测器、水体富营养探测器、无线通信模块,分别用于探测培养床在水中深度、水体富营养程度和传输探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方设有缠绕机和锚,所述缠绕机和所述锚通过铁链连接,所述缠绕机与所述控制中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口微孔膜管为回形、树形或螺纹型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双口微孔膜管和所述生物绳填料呈蜂巢状排列,每1根所述生物绳填料周围有6根所述双口微孔膜管。
CN201721781310.7U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Active CN207713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1310.7U CN207713496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1310.7U CN207713496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3496U true CN207713496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5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1310.7U Active CN207713496U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3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7620A (zh) * 2021-12-24 2022-05-13 上海毓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废水厌氧氨氧化法去除总氮系统及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7620A (zh) * 2021-12-24 2022-05-13 上海毓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废水厌氧氨氧化法去除总氮系统及工艺
CN114477620B (zh) * 2021-12-24 2022-11-22 上海毓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废水厌氧氨氧化法去除总氮系统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41356U (zh) 一种太阳能复合式生态浮岛水处理装置
CN202369438U (zh) 太阳能与生态浮床联合修复景观水体系统
CN105585223B (zh)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7352734A (zh) 一种黑臭河流生态系统重构集成方法
CN115072874B (zh) 一种多功能生态修复装置及其净化水质的方法
CN201777893U (zh) 解层式水华消除机
CN112830585A (zh) 一种流域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
CN207713496U (zh) 一种悬浮式厌氧菌培养床
CN105236597A (zh) 一种地表水底层曝气增氧的方法和装置
CN103896458B (zh) 一种适用于静水湖泊的雨淋式高效生态浮床
CN105906034A (zh) 一种水体水质净化装置
CN207713485U (zh) 一种悬浮式好氧菌培养床
CN107840458B (zh) 一种混合充氧-微生物固定化的生物强化型人工浮岛
CN204138431U (zh) 一种用于地表水底层曝气增氧的装置
CN205933400U (zh) 生物浮岛装置
CN111827229A (zh) 一种自脱附式池塘油污持续吸附装置
CN209740802U (zh) 一种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生态支架组合净化系统
CN104402112B (zh) 一种适用于水体原位净化的填料筒及其构建方法
CN108083436B (zh) 一种浮动式双床微孔膜水体修复装置
CN212728485U (zh) 一种鱼塘底层智能增氧装置
CN208875042U (zh) 一种可随水位升降的原位围隔装置
CN209143973U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7943931U (zh) 用于流域治理的原位复合生态浮岛设备
CN206705794U (zh) 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高效低能耗一体化增氧生态浮岛
CN207031083U (zh) 一种锚式沉水植物生态浮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