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5991U -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05991U CN207705991U CN201721586856.7U CN201721586856U CN207705991U CN 207705991 U CN207705991 U CN 207705991U CN 201721586856 U CN201721586856 U CN 201721586856U CN 207705991 U CN207705991 U CN 2077059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hole
- motor
- air
- cooled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该风冷散热结构包括外壳筒体内部设设置的隔层孔,所述隔层孔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其顶部设有与所述散热内孔相错布置的散热外孔;所述电机的转轴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呈辐射状固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若干叶片,和遮挡所述叶片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罩体和开设于所述罩体上的多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孔长均为7‑9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3mm。这样,该风冷散热结构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避免了散热孔堵塞,从而保证了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风冷散热结构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工具,其组成一般包括定子、转子、机座以及端盖,定子是电机的静止部分,主要用来产生磁场,转子是电机的转动部分,主要是用来产生电磁转矩,现有的电机的转子上一般都采用一字型的永磁体,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在相邻的两块永磁体间会造成短路,并且也不容易进行散热。
电机及其伺服系统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动态响应特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驱动和伺服控制等领域。当变频器控制电机变频运行时,电机的运行频率在50赫兹及以下的频率变化,电机的转速与其频率相对应。电机内置的散热风扇,随着电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则电机的排风量也随之变化,在电机低频运行的状态下,电机的转速较低,冷却风扇的转速也较低,导致电机的散热量降低,电机的温度升高,影响电机的寿命,并且容易造成电机损坏,不但影响生产,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维修费用。为了解决散热问题,现有电机采用直接在电机外壳上设置散热孔的方式散热,但是,由于电机内部轴承上的润滑油在升温后会溢流,从而造成散热孔堵塞,既影响了电机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又影响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以期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避免存在散热孔堵塞的情形,从而保证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以期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避免存在散热孔堵塞的情形,从而保证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该风冷散热结构的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所述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有外壳筒体,所述外壳筒体内部设有隔层孔,所述隔层孔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其顶部设有与所述散热内孔相错布置的散热外孔;
所述电机的转轴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呈辐射状固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若干叶片,和遮挡所述叶片的出风罩;
所述出风罩包括罩体和开设于所述罩体上的多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孔长均为7-9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上设有前散热孔,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后散热孔,所述前端盖的外端面上还设有法兰,所述法兰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前端盖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孔为正方形孔,所述孔宽与所述孔长相等。
进一步地,各所述出风口以所述罩体的正交坐标为界,分隔为四组;在沿所述罩体的半径方向上、自所述罩体的中心至外缘,各组内的所述出风口开口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或孔长为8mm。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内部的转轴、与转轴固定连接的转子、设置在电机壳体内壁的定子,以及设置电机两端的前端盖和后端盖;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筒体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外壳筒体内壁的圆周和长度方向均设有隔层孔。
进一步地,所述隔层孔为长条形孔,且所述长条形孔的截面为扇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内孔和散热外孔均为圆形孔,散热内孔与散热外孔的孔径均小于隔层孔的弧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散热结构用于电机,该电机的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有外壳筒体,所述外壳筒体内部设有隔层孔,所述隔层孔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其顶部设有与所述散热内孔相错布置的散热外孔;所述电机的转轴靠近所述后端盖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呈辐射状固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若干叶片,和遮挡所述叶片的出风罩;所述出风罩包括罩体和开设于所述罩体上的多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孔长均为7-9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3mm。
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其通过散热内孔、散热外孔以及散热风扇三者的结合实现集成式散热,散热效果更好;同时,由于散热内孔和散热外孔相错布置,避免了润滑油脂甩出堵塞孔道,保证了散热能力;并且,在散热风扇的叶片外设置出风罩,通过对出风罩上出风口的形状和数量的设计,保证出风量的同时,提高出风罩的强度。
这样,该风冷散热结构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避免了散热孔堵塞,从而保证了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冷散热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冷散热结构中出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轴
2-散热风扇
3-内六角螺栓
4-叶片
5-法兰
6-前散热孔
7-出风罩
8-前端盖
9-外壳筒体
10-转子
11-定子
12-散热外孔
13-隔层孔
14-散热内孔
15-出风口
16-后散热孔
18-后端盖
19-前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冷散热结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风冷散热结构中出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冷散热结构用于电机,该电机的前端盖8和后端盖18之间设有外壳筒体9,所述外壳筒体9内部设有隔层孔13,所述隔层孔13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14,其顶部设有与所述散热内孔14相错布置的散热外孔12;所述电机的转轴1靠近所述后端盖18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2,所述散热风扇2包括与所述转轴1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呈辐射状固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若干叶片4,和遮挡所述叶片的出风罩7;所述出风罩7包括罩体和开设于所述罩体上的多组出风口15,所述出风口15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孔长均为7-9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3mm。
优选地,上述方形孔的孔宽和/或孔长为8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5mm。
上述方形孔可以为正方形孔、长方形孔或梯形孔等形式,优选为正方形孔,此时,该方形孔的孔宽与孔长相等,均为8mm。
具体地,各所述出风口15以所述罩体的正交坐标为界,分隔为四组;在沿所述罩体的半径方向上、自所述罩体的中心至外缘,各组内的所述出风口开口逐渐增大;由于靠近中心的位置,叶片产生风量较小,而远离中心的位置,叶片4产生风量较大,为了保证散热气流的有效通过,可将远离中心处的出风口15的开口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8上设有前散热孔6,所述后端盖18上设有后散热孔16,所述前端盖8的外端面上还设有法兰5,所述法兰5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前端盖8固定连接,以保证前端盖8与法兰5的连接可靠性。
在电机工作过程中,其通过散热内孔14、散热外孔12以及散热风扇2三者的结合实现集成式散热,散热效果更好;同时,由于散热内孔14和散热外孔12相错布置,避免了润滑油脂甩出堵塞孔道,保证了散热能力;并且,在散热风扇2的叶片4外设置出风罩7,通过对出风罩7上出风口15的形状和数量的设计,保证出风量的同时,提高出风罩7的强度。这样,该风冷散热结构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且避免了散热孔堵塞,从而保证了电机的散热能力,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除了上述风冷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风冷散热结构的电机。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内部的转轴1,与转轴1固定连接的转子10,设置在电机壳体内壁的定子11,以及设置电机两端的前端盖8和后端盖18;前端盖8和后端盖18之间设有外壳筒体9,外壳筒体9内部设有隔层孔13,隔层孔13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14,隔层孔13的顶部设有散热外孔12,散热内孔14与散热外孔12错开设置,前端盖8上设有前散热孔6,后端盖18上设有后散热孔16,前端盖8的外端面上还连接设有安装用法兰5,法兰5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前端盖8形成一体式结构。
上述外壳筒体9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外壳筒体9内壁的圆周和长度方向均设有隔层孔13;隔层孔13为长条形孔,且该长条形孔的截面为扇形;散热内孔14和散热外孔12均为圆形孔,散热内孔14与散热外孔12的孔径小于隔层孔13的弧长;前端盖8和后端盖18均通过外六角螺栓与外壳筒体9的端面相连接;前散热孔6为整体呈L型结构的圆柱形通孔;后散热孔16为与转轴轴线相平行的圆柱形通孔。该电机外壳筒体壁内设有隔层孔,隔层孔上设置散热内孔和散热外孔;此外,电机的前端盖上设有“L”型散热孔,电机的后端盖上设有“一”字型散热孔,与传统的电机结构相比,设有多个结构的散热孔,这些散热孔可以杜绝轴承升温带来的漏油现象,提高了电机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前端盖(8)和后端盖(18)之间设有外壳筒体(9),所述外壳筒体(9)内部设有隔层孔(13),所述隔层孔(13)的底部设有散热内孔(14),其顶部设有与所述散热内孔(14)相错布置的散热外孔(12);
所述电机的转轴(1)靠近所述后端盖(18)的一侧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的安装部、呈辐射状固接于所述安装部的若干叶片,和遮挡所述叶片的出风罩;
所述出风罩包括罩体和开设于所述罩体上的多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孔长均为7-9mm,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8)上设有前散热孔(6),所述后端盖(18)上设有后散热孔(16),所述前端盖(8)的外端面上还设有法兰(5),所述法兰(5)通过内六角螺栓(3)与前端盖(8)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为正方形孔,所述孔宽与所述孔长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风口以所述罩体的正交坐标为界,分隔为四组;在沿所述罩体的半径方向上、自所述罩体的中心至外缘,各组内的所述出风口开口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的孔宽和/或孔长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方形孔的距离为2.5mm。
7.一种电机,包括设置在电机内部的转轴(1)、与转轴(1)固定连接的转子(10)、设置在电机壳体内壁的定子(11),以及设置电机两端的前端盖(8)和后端盖(1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筒体(9)为空心圆柱体结构,外壳筒体(9)内壁的圆周和长度方向均设有隔层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孔为长条形孔,且所述长条形孔的截面为扇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内孔(14)和散热外孔(12)均为圆形孔,散热内孔(14)与散热外孔(12)的孔径小于隔层孔(13)的弧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86856.7U CN207705991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86856.7U CN207705991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05991U true CN207705991U (zh) | 2018-08-07 |
Family
ID=6302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8685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05991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05991U (zh) |
-
2017
- 2017-11-23 CN CN201721586856.7U patent/CN20770599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81830B (zh) | 一种全封闭电动机及其风冷叶轮和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 |
CN108667213B (zh) | 一种随动散热减震电机 | |
CN203166694U (zh) | 强迫风冷变频调速电机 | |
CN208890573U (zh) | 一种双电机结构 | |
CN208539671U (zh) | 一种自冷却电机转子 | |
CN201601542U (zh) | 电动车带轴流扇叶电机转子 | |
CN109586496B (zh) | 一种电机转轴结构,包括该结构的电机及其散热方法 | |
CN207705991U (zh) | 一种电机及其风冷散热结构 | |
CN203574465U (zh) | 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 | |
CN107528423A (zh) | 一种小型风力发电用密闭式永磁发电机 | |
CN208608799U (zh) | 一种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转子结构 | |
CN202048052U (zh) | 用于液压系统装置的伺服电机结构 | |
CN207426877U (zh) | 一种带散热结构的电机 | |
CN208923982U (zh) | 一种风冷散热微型电机 | |
CN207625391U (zh) | 一种具有新型风冷散热结构的电机 | |
CN203722457U (zh) | 一种带强制对流散热风冷罩的永磁传动装置 | |
CN203522406U (zh) | 散热优良的磨头电机 | |
CN201629634U (zh) | 具有强迫冷却系统的变频调速耐振电机 | |
CN204906108U (zh) | 内外冷却型发电机 | |
CN204481636U (zh) | 一种带风扇挤出机电机 | |
CN207705990U (zh) | 一种具有新型风扇结构的电机 | |
CN204992998U (zh) | 新能源汽车专用助力转向自冷永磁同步电机 | |
CN204316233U (zh) | 具有风冷系统的电机 | |
CN211630021U (zh) | 电机前轴冷却装置 | |
CN208754141U (zh) |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装置的节能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