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00907U -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00907U
CN207700907U CN201721817672.7U CN201721817672U CN207700907U CN 207700907 U CN207700907 U CN 207700907U CN 201721817672 U CN201721817672 U CN 201721817672U CN 207700907 U CN207700907 U CN 207700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joint
trailing arm
connecting rod
bottom plat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176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an Xiang Building Hard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an Xiang Building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an Xiang Building Hard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an Xiang Building Hard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176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00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00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009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的左侧,为第一铰接点;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上的右侧,为第二铰接点;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为第三铰接点;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上,为第四铰接点;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为第五铰接点;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的尾端,为第六铰接点;第三连杆在邻近第二铰接点的位置铰接在第二连杆上,为第七铰接点;当托臂与底板合拢时,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相邻,第二铰接点与第六铰接点相邻,第四铰接点与第七铰接点相邻,第五铰接点位于远离托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无需借助滑块的配合来实现开合,承重力高,开合顺畅,能180度开合。

Description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铰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背景技术
在门窗行业中,平开窗普遍是采用滑撑将其自身固定在窗框型材上以实现窗扇的固定安装。现在市场上存在的门窗滑撑有隐藏式铰链、三连杆滑撑式铰链、四连杆滑撑式铰链等,均能够实现窗扇的固定安装。
例如,专利号为201320375010.4,名称为一种外开窗的滑撑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滑轨,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中设置有可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的滑块,此外,还包括主悬臂、滑动悬臂和联动悬臂,它们之间铰接,当所述滑撑合拢或者撑开时,需要借助滑块的滑动来实现合拢或者撑开,且所述滑撑撑开的角度大约为90度。
再例如,专利号为201621387802.3,名称为一种滑撑的滑轨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也是借助滑块的滑动来实现合拢或者撑开,且所述滑撑撑开的角度大约为90度。
由此可见,包括上述现有技术在内的大部分门窗铰链,其的合拢或者撑开均需要借助滑块的滑动来实现,这种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首先,在滑轨上安装滑块,需要在滑轨上开设滑槽,这样会使得滑轨的结构强度减弱,再者,滑块由于滑动地连接在滑槽上,导致其的承重能力低,综合两者,现有的这种门窗铰链的承重能力有限,无法承受重量大的窗扇;其次,由于滑块在滑槽上的滑动摩擦力大,使得门窗铰链并不能够流畅地合拢和撑开;此外,现有的门窗铰链开合幅度小,仅能够撑开大约90度的角度,无法实现180度的大角度开合,无法满足在防火逃生等场合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无需在底板上设置滑块,无需借助滑块的配合来实现铰链的开合,具有高承重能力、开合顺畅的特点,且能够实现门窗铰链的180度大角度开合。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包括用于与窗扇型材固定的托臂、用于窗框型材固定的底板,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的左侧,记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上的右侧,记为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记为第三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上,记为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记为第五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的尾端,记为第六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在邻近第二铰接点的位置铰接在第二连杆上,记为第七铰接点;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合拢时,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相邻,第二铰接点与第六铰接点相邻,第四铰接点与第七铰接点相邻,第五铰接点位于远离托臂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铰接点到第五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到第二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第六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第三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到第四铰接点,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为1:4.7-5.3:4.7-5.3:1.7-2.3:3.2-3.8:0.9-1.5:2.7-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为1:5:5:2:3.5:1.2: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杆上邻近第七铰接点设有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用于配合第二折角的第三折角;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合拢时,所述第一折角与第三连杆之间所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第四连杆;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撑开时,所述第二折角与第三折角之间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窗扇型材的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铰接点偏离底板中轴线靠向托臂撑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四铰接点偏离托臂中轴线靠向托臂撑开方向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螺丝、压缩弹簧和用于卡入窗框型材的卡槽中的旋转紧固件,所述紧固螺丝贯穿设在底板上,所述紧固螺丝在穿入底板背面的一侧与旋转紧固件螺纹连接,通过紧固螺丝能够转动旋转紧固件,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紧固螺丝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底板上,另一端抵压在旋转紧固件上,当旋转紧固件卡入窗框型材的卡槽中时,能够通过拧动紧固螺丝使旋转紧固件与卡槽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包括用于与窗框型材侧壁固定的窗框侧壁固定部,所述窗框侧壁固定部由底板的左右任一端向上折曲所形成,所述窗框侧壁固定部上设有所述紧固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臂呈长条状,所述托臂的宽度小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所述托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卡固部和平固部,所述卡固部的横截面呈倒“冂”字形,由底面和左右两侧的侧板所构成,所述底面由托臂的正面构成,所述左右侧板由托臂的左右边侧向上弯折延伸所形成,所述侧板上设有用于插入窗扇型材卡槽中的卡块;所述平固部由托臂的左右边侧往托臂宽度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平固部的宽度等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用于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的左右边侧相贴,防止托臂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臂的尾部沿长度方向还设有平卡部,所述平卡部由托臂的长度方向部分向上弯折至与卡块同一水平面的高度,弯折后再沿平行于托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平卡部的左右两侧往平卡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平卡部的左右两侧能够插入窗扇型材的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与窗扇型材固定的窗扇型材微调部件,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上设有从顶部贯穿至底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安装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托臂的尾端设有固定柱,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通过安装孔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柱上,且所述螺栓的底部抵接在固定柱上,此外,窗扇型材微调部件上还设有连通至安装孔内的顶固螺孔,所述顶固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顶固螺丝,所述顶固螺丝的端部顶压在螺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各连杆、底板以及托臂之间的铰接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无需借助滑块的配合即可实现门窗铰链的开合。本实用新型无需在底板上开设滑槽,保证了底板的结构强度,且减去了滑动连接,使得所述门窗铰链的承重能力大幅度提升,能够承受重量大的窗扇;此外,本实用新型减去了滑动摩擦,使得所述门窗铰链能够顺畅地开合,使门窗铰链的开合显得轻盈、轻松;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铰接配合,能够实现门窗铰链的180度大角度开合,使门窗铰链满足在防火逃生、外窗清洁等需要大幅度开合的场合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撑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撑开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撑开状态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撑开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半撑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半撑开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合拢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合拢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与窗框型材、窗扇型材固定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窗铰链与窗框型材、窗扇型材固定正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板与窗框型材固定侧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紧固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托臂与窗扇型材固定侧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爆炸示意图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爆炸示意图二;
标记说明:10-托臂、11-卡固部、111-底面、112-侧板、113-卡块、12-平固部、13-平卡部、14-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1-安装孔、142-螺栓、143-顶固螺孔、144-顶固螺丝、145-固定柱、20-底板、21-紧固结构、211-紧固螺丝、212-压缩弹簧、213-旋转紧固件、22-窗框侧壁固定部、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21-第三折角、33-第三连杆、331-第一折角、332-第二折角、34-第四连杆、41-第一铰接点、42-第二铰接点、43-第三铰接点、44-第四铰接点、45-第五铰接点、46-第六铰接点、47-第七铰接点、50-窗扇型材、51-卡槽、60-窗框型材、6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10所示,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由托臂10、底板20、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和第四连杆34组成,托臂10用于与窗扇型材50固定,底板20用于与窗框型材60固定,各部件之间进行铰接,使托臂10与底板20之间能够相对合拢和撑开,且撑开角度能够达到180度。
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具体如下:第一连杆31的一端铰接在底板20的左侧,记为第一铰接点41;第二连杆32的一端铰接在底板20上的右侧,记为第二铰接点42;第二连杆32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34的一端铰接,记为第三铰接点43;第四连杆34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10上,记为第四铰接点44;第三连杆33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31的另一端上,记为第五铰接点45;第三连杆33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10的尾端,记为第六铰接点46;第三连杆33在邻近第二铰接点42的位置铰接在第二连杆32上,记为第七铰接点47;当托臂10与底板20之间相对合拢时,第一铰接点41与第三铰接点43相邻,第二铰接点42与第六铰接点46相邻,第四铰接点44与第七铰接点47相邻,第五铰接点45位于远离托臂10的一侧。
其中,第一铰接点41到第五铰接点45、第一铰接点41到第二铰接点42、第一铰接点41到第七铰接点47、第六铰接点46到第七铰接点47、第二铰接点42到第三铰接点43、第二铰接点42到第七铰接点47,以及第三铰接点43到第四铰接点44,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约为1:5:5:2:3.5:1.2:3。在其他实施例中,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在1:4.7-5.3:4.7-5.3:1.7-2.3:3.2-3.8:0.9-1.5:2.7-3.3的范围内。
此外,为了保证第四连杆34在收拢时能够有位置容纳,在第三连杆33上邻近第七铰接点47的位置设有第一折角331,当托臂10与底板20之间相对合拢时,所述第一折角331与第三连杆33之间所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第四连杆34。
再者,为了使托臂10在撑开时,避免连杆受到窗扇型材50的边角的挡碍,在第三连杆33上邻近第七铰接点47处设有第二折角332,如图3所示,在第二连杆32上设有用于配合第二折角332的第三折角321,当托臂10与底板20之间相对撑开时,第二折角332的位置与第三折角321的位置相对应,两者所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窗扇型材50的边角。
另外,为了使托臂10能够单方向撑开,将第一铰接点41设置在偏离底板20中轴线靠向托臂10撑开方向的一侧;将第四铰接点44设置在偏离托臂10中轴线靠向托臂10撑开方向的一侧。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所述门窗铰链的180度大角度开合,此外,所述门窗铰链的各部件均采用金属材质,不包含塑料垫,耐热性能高,配合180度大角度开合,能够作为防火逃生用门窗铰链,在火情发生时为逃生人员提供有效安全的逃生条件。
如图11、12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底板20通过卡固的方式固定在窗框型材60上,具体的结构如下:底板20上设有紧固结构21,紧固结构21包括紧固螺丝211、压缩弹簧212和旋转紧固件213。紧固螺丝211贯穿设在底板20上,紧固螺丝211在穿入底板20背面的一侧与旋转紧固件213螺纹连接,通过紧固螺丝211能够转动旋转紧固件213,压缩弹簧212套设在紧固螺丝211上,压缩弹簧212的一端抵压在底板20上,另一端抵压在旋转紧固件213上。旋转紧固件213的宽度小于窗框型材60两侧卡槽61之间的间距,使旋转紧固件213能够穿过窗框型材60两侧卡槽6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旋转紧固件213的长度大于窗框型材60两侧卡槽61之间的间距,使旋转紧固件213能够通过转动卡入窗框型材60两侧的卡槽61中。当旋转紧固件213卡入窗框型材60两侧的卡槽61中时,能够通过拧动紧固螺丝211使旋转紧固件213与卡槽61紧固。在其他实施例中,旋转紧固件213的宽度也可以等于窗框型材60两侧卡槽61之间的间距。
通过拧动紧固螺丝211将旋转紧固件213卡入到窗框型材60两侧卡槽61中,并拧紧紧固螺丝211使旋转紧固件213紧固在卡槽61中,即可实现底板20的固定安装,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能够实现底板20的快速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便于底板20位置的调整,且无需在窗框型材60上进行钻孔,不破坏窗框型材60的结构,保证窗框型材60的结构强度和水密性。此外,旋转紧固件213紧固在卡槽61中后,当需要松开旋转紧固件213时,通过逆向拧动紧固螺丝211即可使旋转紧固件213松开。但可能会存在一种情况,由于旋转紧固件213卡得太紧,即使拧松了紧固螺丝211,旋转紧固件213仍卡紧在卡槽61中,无法随紧固螺丝211的转动而转动,导致旋转紧固件213卡在卡槽61中难于转动出去,给操作人员带来一定的不便。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缩弹簧212,利用压缩弹簧212的弹力,使旋转紧固件213和紧固螺丝211受到压缩弹簧212的压迫,从而使旋转紧固件213能够随紧固螺丝211的转动而转动,避免旋转紧固件213卡紧在卡槽61中难于转动。
此外,底板20上包括用于与窗框型材60侧壁固定的窗框侧壁固定部22,窗框侧壁固定部22由底板20的右端向上折曲所形成,窗框侧壁固定部22上设有所述紧固结构21。在其他实施例中,窗框侧壁固定部22也可设在底板20的左端。通过窗框侧壁固定部22的设置,可便于底板20与窗框之间的定位,也可加强底板20的固定强度。
如图5、图7和图13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托臂10通过卡固的方式与窗扇型材50固定,托臂10呈长条状,托臂10上设有带螺纹的螺孔,螺孔中可穿设固定螺丝,托臂10的宽度小于窗扇型材50两卡槽5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在托臂10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卡固部11和平固部12。卡固部11的横截面呈倒“冂”字形,由底面111和左右两侧的侧板112所构成,底面111由托臂10的正面构成,底面111的宽度与托臂10的宽度相同;左右侧板112由托臂10的左右边侧向上弯折延伸所形成,侧板112上设有用于插入窗扇型材50卡槽51中的卡块113。平固部12由托臂10的左右边侧向托臂10宽度方向延伸所形成,平固部12的宽度等于窗扇型材50两卡槽5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用于与窗扇型材50两卡槽5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的左右边侧相贴。
在固定托臂10和窗扇型材50时,托臂10通过卡固部11上的卡块113插入到窗扇型材50的卡槽51上,托臂10位于两卡槽51所形成的开口中,与开口处于同一水平面,平固部12的左右两侧贴在开口的边侧上,使托臂10不易左右晃动。将托臂10插入到窗扇型材50的底部后,再通过在螺孔中穿设固定螺丝,利用固定螺丝顶压住窗扇型材50的底面,以使卡块113能紧固在卡槽51上,即可完成托臂10和窗扇型材50之间的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具有固定强度好,牢固性高的特点,且便于托臂10位置的调整,且无需在窗扇型材50上进行钻孔,不破坏窗扇型材50的结构,保证窗扇型材50的结构强度和水密性。
为了使托臂10便于插入窗扇型材50的底部,将卡固部11设置为倒“冂”字形,从而使托臂10在插入窗扇型材50的底部时,能够避开窗扇型材50底部的角码螺丝等零件,此外,将托臂10的宽度和卡固部1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窗扇型材50底部两卡槽5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托臂10能够顺畅地插入窗扇型材50的底部。再者,由于托臂10的宽度和卡固部1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窗扇型材50底部两卡槽51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因此托臂10与窗扇型材50底部开口左右两侧之间留有间隙,容易使托臂10发生左右晃动,通过平固部12的设置,使平固部12在托臂10插入窗扇型材50的卡槽51中时,能够贴在窗扇型材50底部开口的左右两侧,填充该间隙,从而避免托臂10发生左右晃动,这样既保证了托臂10的安装顺畅度,又保证了托臂10的稳定性。再者,由于卡固部11分担了固定螺丝的受力,使固定螺丝不属于主要的受力零件,因此长时间使用也不易出现松动的情况,即使固定螺丝松动或者脱落,在卡固部11的紧固和平固部12的配合下,窗扇型材50也不会出现晃动,或者直接从托臂10上掉落的情况,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
此外,托臂10的尾部沿长度方向还设有平卡部13,平卡部13由托臂10的长度方向部分向上弯折至与卡块113同一水平面的高度,弯折后再沿平行于托臂1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形成,平卡部13的左右两侧往平卡部13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固定托臂10和窗扇型材50时,平卡部13的左右两侧插入到窗扇型材50的两道卡槽51中。通过该结构,使平卡部13分担一部分受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托臂10与窗扇型材50之间的固定牢固度,此外,平卡部13的设置还能够提高托臂10的结构强度,使托臂10不容易变形。
如图14、15所示,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与窗扇型材50固定的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通过卡固、螺丝与窗扇型材50固定。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上设有从顶部贯穿至底部的安装孔141,安装孔141的内壁上设有螺纹,安装孔141中螺纹连接有螺栓142,托臂10的尾端设有固定柱145,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通过安装孔141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柱145上,且螺栓142的底部抵接在固定柱145上。通过拧动螺栓142,使螺栓142在安装孔141中的上下位置发生变生,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也随之上下移动,进一步带动窗扇型材50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窗扇型材50的上下微调,使窗扇型材50与窗框型材60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良好配合。
此外,在窗扇型材微调部件14上还设有连通至安装孔141内的顶固螺孔143,顶固螺孔143内螺纹连接有顶固螺丝144,顶固螺丝144的端部顶压在螺栓142上。由于螺栓142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翻松的情况,通过顶固螺丝144顶压着螺栓142,可防止翻松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实用新型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毋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包括用于与窗扇型材固定的托臂、用于窗框型材固定的底板,以及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的左侧,记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在底板上的右侧,记为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记为第三铰接点;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上,记为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上,记为第五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托臂的尾端,记为第六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杆在邻近第二铰接点的位置铰接在第二连杆上,记为第七铰接点;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合拢时,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相邻,第二铰接点与第六铰接点相邻,第四铰接点与第七铰接点相邻,第五铰接点位于远离托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第一铰接点到第五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到第二铰接点、第一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第六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第三铰接点、第二铰接点到第七铰接点,以及第三铰接点到第四铰接点,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为1:4.7-5.3:4.7-5.3:1.7-2.3:3.2-3.8:0.9-1.5:2.7-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它们之间的间距比例为1:5:5:2:3.5:1.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邻近第七铰接点设有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用于配合第二折角的第三折角;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合拢时,所述第一折角与第三连杆之间所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第四连杆;当托臂与底板之间相对撑开时,所述第二折角与第三折角之间形成的容纳位用于容纳窗扇型材的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偏离底板中轴线靠向托臂撑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四铰接点偏离托臂中轴线靠向托臂撑开方向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紧固螺丝、压缩弹簧和用于卡入窗框型材的卡槽中的旋转紧固件,所述紧固螺丝贯穿设在底板上,所述紧固螺丝在穿入底板背面的一侧与旋转紧固件螺纹连接,通过紧固螺丝能够转动旋转紧固件,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紧固螺丝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压在底板上,另一端抵压在旋转紧固件上,当旋转紧固件卡入窗框型材的卡槽中时,能够通过拧动紧固螺丝使旋转紧固件与卡槽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用于与窗框型材侧壁固定的窗框侧壁固定部,所述窗框侧壁固定部由底板的左右任一端向上折曲所形成,所述窗框侧壁固定部上设有所述紧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呈长条状,所述托臂的宽度小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所述托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卡固部和平固部,所述卡固部的横截面呈倒“冂”字形,由底面和左右两侧的侧板所构成,所述底面由托臂的正面构成,所述左右侧板由托臂的左右边侧向上弯折延伸所形成,所述侧板上设有用于插入窗扇型材卡槽中的卡块;所述平固部由托臂的左右边侧往托臂宽度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平固部的宽度等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宽度,用于与窗扇型材两卡槽之间所形成的开口的左右边侧相贴,防止托臂晃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的尾部沿长度方向还设有平卡部,所述平卡部由托臂的长度方向部分向上弯折至与卡块同一水平面的高度,弯折后再沿平行于托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形成,所述平卡部的左右两侧往平卡部的宽度方向延伸,使平卡部的左右两侧能够插入窗扇型材的卡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窗扇型材固定的窗扇型材微调部件,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上设有从顶部贯穿至底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螺纹,所述安装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托臂的尾端设有固定柱,所述窗扇型材微调部件通过安装孔可转动地套接在固定柱上,且所述螺栓的底部抵接在固定柱上,此外,窗扇型材微调部件上还设有连通至安装孔内的顶固螺孔,所述顶固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顶固螺丝,所述顶固螺丝的端部顶压在螺栓上。
CN201721817672.7U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00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7672.7U CN20770090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17672.7U CN20770090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00907U true CN207700907U (zh) 2018-08-07

Family

ID=6302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1767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700907U (zh) 2017-12-22 2017-12-22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009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190A (zh) * 2017-12-22 2018-04-20 广东坚祥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CN110107176A (zh) * 2019-05-31 2019-08-09 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窗铰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39190A (zh) * 2017-12-22 2018-04-20 广东坚祥建筑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CN110107176A (zh) * 2019-05-31 2019-08-09 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式窗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9190A (zh)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CN207700907U (zh) 一种大幅度开合防火逃生的高承重门窗铰链
CN108661540A (zh) 折叠梯子
CN208056884U (zh) 一种门窗滑撑及其固定结构
DE102008023606B4 (de) Windrad mit einer Vertikalachse und Horizontalschwenkflügelachsen
CN207700909U (zh) 一种门窗滑撑
CN214498623U (zh) 一种电力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DE19715860B4 (de) Dachfenster
CN211647726U (zh) 一种开合松紧度可调的门窗铰链
EP1301676B1 (de) Fenster oder tür mit entlastungseinrichtung
CN209958993U (zh) 一种齿轮式重型滑撑
CN207813312U (zh) 一种门窗滑撑的托臂微调结构
DE19607931C2 (de) Dachfenster
DE202005014372U1 (de) Gehäuse für ein Haushaltsgerät
DE19757213C1 (de) Scharnierbeschlag für den einen Überschlag aufweisenden Flügel eines Fensters, einer Tür oder dergleichen
CN214330276U (zh) 一种断桥铝门窗窗扇定位器
EP0874123B1 (de) Beschlag zur Lagerung des Drehflügels eines Fensters oder einer Tür
CN215255455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铰链
EP0874103A2 (de) Schrägdach-Klappschwingfenster
CN219528795U (zh) 外开窗
CN219316721U (zh) 可拆卸的滑轨限位器及具有滑轨限位器的门窗结构
CN211287364U (zh) 一种防破裂窗体
CH648089A5 (en) Corner bearing for turn-and-tilt windows, doors or the like
DE10002532B4 (de) Antrieb für einen an einem ortsfesten Rahmen drehbar gelagerten Flügel eines Fensters, einer Tür oder dergleichen
DE102022131675A1 (de) Schließvorricht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4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