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91755U -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91755U
CN207691755U CN201721784855.3U CN201721784855U CN207691755U CN 207691755 U CN207691755 U CN 207691755U CN 201721784855 U CN201721784855 U CN 201721784855U CN 207691755 U CN207691755 U CN 207691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side
babinet
mounting
junction box
ke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848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黎威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UE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Yuet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Yuet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Yuet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848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91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91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91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微电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包括箱体、安装柱、安装机构、夹线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连接有汇流排,所述箱体的底部等距离连接有接线通管,所述箱体背面的下侧连接有L型卡杆,所述安装柱的正面连接有卡环,所述L型卡杆的底部贯穿卡环并延伸至卡环底部的外侧。本实用新型让安装套带动压缩弹簧进行收缩,将卡块在收缩后从安装槽内抽出,从而让汇流箱在拆下时变得更加方便,让吸收热量后的水分通过抽水泵抽回散热水箱内,让汇流箱内的热量在经过散热板进行散热时能够配合水分进行散热,导线能够夹紧在夹线装置上,汇流排上连接的导线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微电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背景技术
典型微电网的组成元素包括:微源、储能系统、电能质量控制装置、监控和保护系统、负荷。微源指发电单元,这里指光伏电池,它的输出经过斩波和逆变后并入电网;储能系统包括电池和变换器,电池输出经斩波和逆变后并入电网;电能质量控制装置指。
光伏微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汇流箱,现有的汇流箱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1、现有的汇流箱在安装时,安装在柱子上的汇流箱一般都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安装,使得汇流箱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汇流箱进行拆下检修非常的不方便,并且在安装时非常耗费较长的时间;2、汇流箱在使用时,由于汇流箱内需要连接较多的导线,使得汇流箱内的电流功率较大,同时让汇流箱内拥有较多的热量,现有的汇流箱在散热时的效率较低;3、汇流箱在连接导线后,外部的导线在受到拉力拉动时,容易让汇流箱内汇流排上连接的导线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就降低了汇流箱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解决了拆下时不方便,散热效果较差和导线在受力外力拉动时容易让导线从汇流排上松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包括箱体、安装柱、安装机构、夹线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箱体的内腔的背面贯穿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背面等距离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板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背面与箱体内壁的背面连接,所述安装板的正面连接有汇流排,所述箱体的底部等距离连接有接线通管,所述箱体背面的下侧连接有L型卡杆,所述安装柱的正面连接有卡环,所述L型卡杆的底部贯穿卡环并延伸至卡环底部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罩、安装轴、安装套、压缩弹簧、卡杆、卡块和按压杆,所述安装罩的底部与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轴的两侧分别与安装罩内壁的两侧连接,所述安装轴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一端贯穿安装罩并延伸至安装罩的外侧,所述安装套的背面与卡杆连接,所述安装罩的背面开设有穿槽,所述卡杆的背面贯穿穿槽并延伸至安装罩的外侧,所述卡杆的背面与卡块连接,所述安装柱正面的上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的外侧与卡槽内侧活动卡接。
优选的,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固定杆、夹线杆和罩体,所述固定杆的底部与箱体内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所述夹线杆的底部与箱体内壁的底部搭接,所述固定杆背面的两侧均连接有螺母,所述夹线杆内部的两侧均插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背面贯穿固定杆并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夹线杆的背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二弧形槽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所述通槽内壁的正面连接有收缩弹簧,所述收缩弹簧的背面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正面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正面依次贯穿通槽和通口并延伸至罩体的内腔,所述罩体的背面与夹线杆的正面连接,所述罩体的内腔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套接有椭圆体,所述椭圆体的顶部与传动杆的正面搭接,所述椭圆体的右侧连接有拨杆,所述罩体的外侧开设有拨槽,所述拨杆远离椭圆体的一端贯穿拨槽并延伸至罩体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水箱、抽水泵和集水管,所述散热水箱的顶部与箱体内壁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水箱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顶部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顶部的外侧,所述散热水箱的底部等距离连通有吸热管,所述吸热管的底部贯穿散热板与汇流排之间的缝隙并与集水管连通,所述集水管位于散热板的下方,且集水管的背面与箱体内壁的背面连接,所述集水管的左侧连通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远离集水管的一端与抽水泵的进口连接,所述抽水泵安装在散热水箱内腔底部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呈对应分布,所述接线通管位于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之间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块的长度均为五厘米,所述安装槽为方形槽,且安装槽的长度为十五厘米。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的型号为DC系列水泵。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背面贯穿穿槽并延伸至安装槽的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L型卡杆、卡环和安装机构的配合使用,使得L型卡杆在插进安装柱的卡环内后,安装机构中,安装轴上的安装套能够通过压缩弹簧的伸张力将卡杆上连接的卡块卡进安装柱的卡槽内,从而当汇流箱需要进行拆下检修时,按压安装套上连接的按压杆,让安装套带动压缩弹簧进行收缩,将卡块在收缩后从安装槽内抽出,将L型卡杆从安装柱的卡环上抽出,从而让汇流箱在拆下时变得更加方便,且能够节约汇流箱拆下时的时间。
2、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装置与散热板的配合使用,使得散热板在对汇流箱内的热量进行散热时,散热装置上的散热水箱能够将水分流到吸热管中,让吸热管配合吸热管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在让吸收热量后的水分通过抽水泵抽回散热水箱内,让汇流箱内的热量在经过散热板进行散热时能够配合水分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线装置的使用,使得导线在穿过接线通管后,导线能够穿过第一弧形槽与第二弧形槽之间,拨动拨杆,椭圆体在罩体内进行转动,椭圆体在转动时,椭圆体能够顶动传动杆,让传动杆上的顶块与第一弧形槽的内壁夹住导线,从而让汇流箱内的汇流排在连接导线后,导线能够夹紧在夹线装置上,从而当导线在受到外部导线的拉力时,汇流排上连接的导线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罩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罩体的仰视图。
图中:1箱体、2安装柱、3安装机构、301安装罩、302安装轴、303安装套、304压缩弹簧、305卡杆、306卡块、307按压杆、4夹线装置、401固定杆、402夹线杆、403罩体、404第一弧形槽、405螺母、406螺纹杆、407 第二弧形槽、408通槽、409通口、410收缩弹簧、411顶块、412固定轴、413 椭圆体、414拨杆、415拨槽、416传动杆、5散热装置、501散热水箱、502 抽水泵、503集水管、504进水管、505吸热管、506导水管、6卡槽、7散热板、8散热翅片、9安装板、10汇流排、11接线通管、12L型卡杆、13卡环、 14穿槽、1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包括箱体1、安装柱2、安装机构3、夹线装置4和散热装置5,箱体1的内腔的背面贯穿连接有散热板7,散热板7的背面等距离连接有散热翅片8,散热板7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背面与箱体1内壁的背面连接,安装板9的正面连接有汇流排10,箱体1的底部等距离连接有接线通管11,箱体1背面的下侧连接有L型卡杆12,安装柱2的正面连接有卡环13,L型卡杆12的底部贯穿卡环13并延伸至卡环13底部的外侧,安装机构3包括安装罩301、安装轴302、安装套303、压缩弹簧304、卡杆305、卡块306和按压杆307,安装罩301的底部与箱体1的顶部连接,安装轴302的两侧分别与安装罩301内壁的两侧连接,安装轴302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安装套303,安装套303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按压杆307,按压杆307的一端贯穿安装罩301并延伸至安装罩301的外侧,安装套303的背面与卡杆305 连接,安装罩301的背面开设有穿槽14,卡杆305的背面贯穿穿槽14并延伸至安装罩301的外侧,卡杆305的背面贯穿穿槽14并延伸至安装槽15的内腔,卡杆305的背面与卡块306连接,卡块30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块 306的长度均为五厘米,安装槽15为方形槽,且安装槽15的长度为十五厘米,安装柱2正面的上侧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卡块306的外侧与卡槽6内侧活动卡接,通过L型卡杆12、卡环13和安装机构3的配合使用,使得L型卡杆12在插进安装柱2的卡环13内后,安装机构3中,安装轴302上的安装套303能够通过压缩弹簧304的伸张力将卡杆 305上连接的卡块306卡进安装柱2的卡槽6内,从而当汇流箱需要进行拆下检修时,按压安装套303上连接的按压杆307,让安装套303带动压缩弹簧 304进行收缩,将卡块306在收缩后从安装槽15内抽出,将L型卡杆12从安装柱2的卡环13上抽出,从而让汇流箱在拆下时变得更加方便,且能够节约汇流箱拆下时的时间,夹线装置4包括固定杆401、夹线杆402和罩体403,固定杆401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连接,固定杆401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弧形槽404,夹线杆402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搭接,固定杆401 背面的两侧均连接有螺母405,夹线杆402内部的两侧均插接有螺纹杆406,螺纹杆406的背面贯穿固定杆401并与螺母405螺纹连接,夹线杆402的背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弧形槽407,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呈对应分布,接线通管11位于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之间的底部,第二弧形槽407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槽408,通槽408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409,通槽408内壁的正面连接有收缩弹簧410,收缩弹簧410的背面连接有顶块 411,顶块411的正面连接有传动杆416,传动杆416的正面依次贯穿通槽408 和通口409并延伸至罩体403的内腔,罩体403的背面与夹线杆402的正面连接,罩体403的内腔连接有固定轴412,固定轴412的外侧套接有椭圆体 413,椭圆体413的顶部与传动杆416的正面搭接,椭圆体413的右侧连接有拨杆414,罩体403的外侧开设有拨槽415,拨杆414远离椭圆体413的一端贯穿拨槽415并延伸至罩体403的外侧,通过夹线装置4的使用,使得导线在穿过接线通管11后,导线能够穿过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之间,拨动拨杆414,椭圆体413在罩体403内进行转动,椭圆体413在转动时,椭圆体413能够顶动传动杆416,让传动杆416上的顶块411与第一弧形槽404 的内壁夹住导线,从而让汇流箱内的汇流排10在连接导线后,导线能够夹紧在夹线装置4上,从而当导线在受到外部导线的拉力时,汇流排10上连接的导线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实用性,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水箱501、抽水泵502和集水管503,散热水箱501的顶部与箱体1内壁的顶部连接,散热水箱50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水管504,进水管504的顶部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顶部的外侧,散热水箱501的底部等距离连通有吸热管505,吸热管505的底部贯穿散热板6与汇流排10之间的缝隙并与集水管503连通,集水管503位于散热板7的下方,且集水管503的背面与箱体1内壁的背面连接,集水管503的左侧连通导水管506,导水管506远离集水管503的一端与抽水泵502的进口连接,抽水泵502的型号为DC30系列水泵,抽水泵502电压范围:DC4.5v-12v;扬程范围:0.4m-3m;流量范围: 100-260L/H,抽水泵502安装在散热水箱501内腔底部的左侧,通过散热装置5与散热板7的配合使用,使得散热板7在对汇流箱内的热量进行散热时,散热装置5上的散热水箱501能够将水分流到吸热管505中,让吸热管505 配合吸热管505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在让吸收热量后的水分通过抽水泵502 抽回散热水箱501内,让汇流箱内的热量在经过散热板7进行散热时能够配合水分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散热效果。
使用时,将汇流排10焊接在两个安装板9的表面,汇流排10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吸收到散热板7上,散热板7上的热量通过散热翅片8进行散发,将箱体1背面的L型卡杆12插进安装柱2的卡环13内。
手动带动按压杆307进行按压,让两个安装套303带动压缩弹簧304进行收缩,将卡块306伸进安装槽15内,松脱按压杆307,卡块306通过压缩弹簧304的伸张力,让卡块306卡进卡槽6内。
将导线穿过接线通管11,将导线与汇流排10进行连接,拨动拨杆414,让拨杆414从罩体403的侧面变换到罩体403的正面,罩体403内的椭圆体 413进行转动,椭圆体413顶动传动杆416,让传动杆416上的顶块411顶住导线,让导线夹在第一弧形槽404的内壁与顶块411之间。
散热水箱501内的水分流到吸热管505内,吸热管505配合水分吸收汇流箱内的热量,水分在吸收完热量之后,抽水泵502将水分从集水管503内通过导水管506抽回散热水箱501内,如此循环,让水分不断的吸收汇流箱内的热量。
导线在穿过接线通管11时,导线便于在第二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 内被夹紧。
卡块306在通过压缩弹簧304的收缩力进行靠近后,两个卡块306靠近的距离能够从卡槽6内脱离,并且卡块306在收缩后的长度能够小于安装槽 15的宽度,从而让卡块306能够从安装槽15内抽出。
抽水泵502的型号为DC30系列水泵,抽水泵502的体积较小,让抽水泵 502能够便于安装在散热水箱501内。
卡杆305在穿过安装罩301上的穿槽1514内,让卡杆305在压缩弹簧304 进行压缩或伸张时,能够带动卡块306进行活动。
综上所述,该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通过L型卡杆12、卡环13 和安装机构3的配合使用,使得L型卡杆12在插进安装柱2的卡环13内后,安装机构3中,安装轴302上的安装套303能够通过压缩弹簧304的伸张力将卡杆305上连接的卡块306卡进安装柱2的卡槽6内,从而当汇流箱需要进行拆下检修时,按压安装套303上连接的按压杆307,让安装套303带动压缩弹簧304进行收缩,将卡块306在收缩后从安装槽15内抽出,将L型卡杆 12从安装柱2的卡环13上抽出,从而让汇流箱在拆下时变得更加方便,且能够节约汇流箱拆下时的时间,通过散热装置5与散热板7的配合使用,使得散热板7在对汇流箱内的热量进行散热时,散热装置5上的散热水箱501能够将水分流到吸热管505中,让吸热管505配合吸热管505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在让吸收热量后的水分通过抽水泵502抽回散热水箱501内,让汇流箱内的热量在经过散热板7进行散热时能够配合水分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散热效果,通过夹线装置4的使用,使得导线在穿过接线通管11后,导线能够穿过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之间,拨动拨杆414,椭圆体 413在罩体403内进行转动,椭圆体413在转动时,椭圆体413能够顶动传动杆416,让传动杆416上的顶块411与第一弧形槽404的内壁夹住导线,从而让汇流箱内的汇流排10在连接导线后,导线能够夹紧在夹线装置4上,从而当导线在受到外部导线的拉力时,汇流排10上连接的导线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汇流箱的实用性,解决了拆下时不方便,散热效果较差和导线在受力外力拉动时容易让导线从汇流排10上松脱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安装柱(2)、安装机构(3)、夹线装置(4)和散热装置(5),所述箱体(1)的内腔的背面贯穿连接有散热板(7),所述散热板(7)的背面等距离连接有散热翅片(8),所述散热板(7)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背面与箱体(1)内壁的背面连接,所述安装板(9)的正面连接有汇流排(10),所述箱体(1)的底部等距离连接有接线通管(11),所述箱体(1)背面的下侧连接有L型卡杆(12),所述安装柱(2)的正面连接有卡环(13),所述L型卡杆(12)的底部贯穿卡环(13)并延伸至卡环(13)底部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安装罩(301)、安装轴(302)、安装套(303)、压缩弹簧(304)、卡杆(305)、卡块(306)和按压杆(307),所述安装罩(301)的底部与箱体(1)的顶部连接,所述安装轴(302)的两侧分别与安装罩(301)内壁的两侧连接,所述安装轴(302)外部的两侧均套接有安装套(303),所述安装套(303)的顶部与底部均连接有按压杆(307),所述按压杆(307)的一端贯穿安装罩(301)并延伸至安装罩(301)的外侧,所述安装套(303)的背面与卡杆(305)连接,所述安装罩(301)的背面开设有穿槽(14),所述卡杆(305)的背面贯穿穿槽(14)并延伸至安装罩(301)的外侧,所述卡杆(305)的背面与卡块(306)连接,所述安装柱(2)正面的上侧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块(306)的外侧与卡槽(6)内侧活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装置(4)包括固定杆(401)、夹线杆(402)和罩体(403),所述固定杆(401)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杆(401)的正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一弧形槽(404),所述夹线杆(402)的底部与箱体(1)内壁的底部搭接,所述固定杆(401)背面的两侧均连接有螺母(405),所述夹线杆(402)内部的两侧均插接有螺纹杆(406),所述螺纹杆(406)的背面贯穿固定杆(401)并与螺母(405)螺纹连接,所述夹线杆(402)的背面等距离开设有第二弧形槽(407),所述第二弧形槽(407)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槽(408),所述通槽(408)内壁的正面开设有通口(409),所述通槽(408)内壁的正面连接有收缩弹簧(410),所述收缩弹簧(410)的背面连接有顶块(411),所述顶块(411)的正面连接有传动杆(416),所述传动杆(416)的正面依次贯穿通槽(408)和通口(409)并延伸至罩体(403)的内腔,所述罩体(403)的背面与夹线杆(402)的正面连接,所述罩体(403)的内腔连接有固定轴(412),所述固定轴(412)的外侧套接有椭圆体(413),所述椭圆体(413)的顶部与传动杆(416)的正面搭接,所述椭圆体(413)的右侧连接有拨杆(414),所述罩体(403)的外侧开设有拨槽(415),所述拨杆(414)远离椭圆体(413)的一端贯穿拨槽(415)并延伸至罩体(40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水箱(501)、抽水泵(502)和集水管(503),所述散热水箱(501)的顶部与箱体(1)内壁的顶部连接,所述散热水箱(501)顶部的两侧均连通有进水管(504),所述进水管(504)的顶部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顶部的外侧,所述散热水箱(501)的底部等距离连通有吸热管(505),所述吸热管(505)的底部贯穿散热板(7)与汇流排(10)之间的缝隙并与集水管(503)连通,所述集水管(503)位于散热板(7)的下方,且集水管(503)的背面与箱体(1)内壁的背面连接,所述集水管(503)的左侧连通导水管(506),所述导水管(506)远离集水管(503)的一端与抽水泵(502)的进口连接,所述抽水泵(502)安装在散热水箱(501)内腔底部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呈对应分布,所述接线通管(11)位于第一弧形槽(404)与第二弧形槽(407)之间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30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块(306)的长度均为五厘米,所述安装槽(15)为方形槽,且安装槽(15)的长度为十五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502)的型号为DC30系列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305)的背面贯穿穿槽(14)并延伸至安装槽(15)的内腔。
CN201721784855.3U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Active CN207691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855.3U CN207691755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84855.3U CN207691755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91755U true CN207691755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4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84855.3U Active CN207691755U (zh) 2017-12-20 2017-12-20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917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141A (zh) * 2019-03-05 2019-07-12 王嘉静 一种实现中高空风能发电的自动收回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1141A (zh) * 2019-03-05 2019-07-12 王嘉静 一种实现中高空风能发电的自动收回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7730A (zh)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CN207691755U (zh) 一种光伏微电网用阵列智能汇流箱
CN201293597Y (zh) 电场强化传热换热器
CN201810898U (zh) 采用o型圈密封的整流柜内配水管路接头
CN205835188U (zh) 一种省力波纹管连接器
CN113517583A (zh) 一种超级充电枪用dc+与dc-液冷端子
CN203896093U (zh) 一种井用潜水电泵电机散热罩
CN21104650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光伏发电及并网设备
CN206061169U (zh) 一种新型板翅式电加热器
CN211606484U (zh) 一种聚光光伏设备用高效散热器
CN109405584B (zh) 一种高效节能散热器
CN205477906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式汽车水室
CN207475413U (zh) 一种充电电源盒
CN206478918U (zh) 一种立体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06076437U (zh) 电池组散热器
CN220929855U (zh) 一种液压系统用液压油冷却器
CN205351283U (zh) 高效汽水分离装置
CN110094885A (zh) 一种改进的阳台挂壁太阳能光热光电一体机
CN21248541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CN208505064U (zh) 一种沥青乳化剂灌装冷却装置
CN109216020A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散热效率优化方法
CN210928476U (zh) 一种紧凑型功率模块散热结构
CN21296930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全封闭减速电机
CN10727553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模组壳体
CN208461759U (zh) 一种多功能的h型钢立柱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8

Address after: 312000 the 1-2 story of 3 building, No. 30 Yuexiu Road, Shaoxing,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UESHE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2030 Chengyuan village, Ke Yan Street,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oxing Yuet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