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8992U -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8992U
CN207688992U CN201721838518.8U CN201721838518U CN207688992U CN 207688992 U CN207688992 U CN 207688992U CN 201721838518 U CN201721838518 U CN 201721838518U CN 207688992 U CN207688992 U CN 207688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 plate
reinforcing plate
plates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85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18385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8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8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8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器及承载装置,涉及计量检测电子吊秤的技术领域,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侧板及多个吊耳;多个侧板沿着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连接,两个支撑板相对多边形的两侧对称设置,多个侧板均与支撑板连接,以使两个支撑板和多个侧板形成腔体;腔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条加强板,且沿着加强板的长度方向,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侧板连接,沿着加强板的高度方向,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的两个支撑板连接;侧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可以将多个砝码同时放置于支撑板;检测时可以依次放置砝码于承载器上,方便加、卸砝码,测量时,只需要将承载器不接触地面即可,方便检测,满足检定规程要求。

Description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检测承载机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吊秤应用在具有吊装设备的场合,是计量物资质量的计量器具。为了确认电子吊秤的计量准确性,需要定期对其计量性能进行检测。根据JJG539-2016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电子吊秤从零点起施加砝码至最大秤量,或以同样方法逆顺序递减砝码。
电子吊秤的底部一般设置有吊钩。标准砝码一般设置有吊装部。将多个标准砝码按照规定的数量依次悬挂于吊钩上,以此检查吊钩秤的示值是否准确。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电子吊秤的检定使用的是20kg和1000kg锁型砝码。对于测量重型的电子吊秤,例如5000kg以下的电子吊秤,通过钢丝绳,将多个砝码悬挂于电子吊秤的吊钩上,则比较容易实现。当吊钩的悬挂数量超过5个后,由于砝码具有较大的体积,使得砝码之间互相挤压,钢丝绳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钢丝绳容易脱钩,造成砝码从吊钩上脱落的风险。由于砝码较重,砝码掉落后,如炸弹一般坠落地面,不仅影响电子吊秤的检测,还容易出现对检测人员造成伤害的风险。
当检测10t以上型号的电子吊秤时,需要用钢丝绳把1000kg型砝码串连后悬挂于电子吊秤上。由于多个砝码串连悬挂后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需要将电子吊秤抬升较高的高度,以使位于最底端的砝码不接触地面来进行测量(一般1000kg锁型砝码的长宽高尺寸分别约为720mm×420mm×660mm,因此悬挂10个锁型砝码后,其高度超过6.6m)。上述设置,检测效率较低,最上部的锁型砝码的钢丝绳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所有1000kg的砝码掉落,产生极大的危险性。同时,检定规程规定:在检定过程中加、卸砝码时,应逐渐地递增或逐渐地递减。因此采用上述串接悬挂砝码的方法加、卸砝码时极不方便,不容易达到检定规程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器及承载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多个砝码悬挂于电子吊秤的方式使得多个砝码相互挤压、钢丝绳倾斜容易造成钢丝绳脱钩;通过串接方式加、卸砝码极为不方便,造成无法达到检定规程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侧板及多个吊耳;
多个所述侧板沿着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连接,以使多个所述侧板围设成多边形,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所述多边形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多个所述侧板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多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使两个所述支撑板和多个所述侧板形成腔体;
所述腔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条加强板,且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所述侧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腔体的一端,用于通过吊绳与电子吊秤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侧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所述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二加强板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砝码;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均设置为3300mm、宽度均设置为2100mm: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数量至少为8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10mm~15mm;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4mm~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腔体的表面设置凹凸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腔体的表面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凸部分别沿所述支撑板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一侧;
所述吊耳固定于侧板的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侧板及加强板的材料均设置为碳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包括多个吊绳和如上所述的承载器;
所述吊绳的一端与所述吊耳连接,另一端与电子吊秤的吊钩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侧板及多个吊耳;多个所述侧板沿着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连接,以使多个所述侧板围设成多边形,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所述多边形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多个所述侧板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多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使两个所述支撑板和多个所述侧板形成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条加强板,且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以增强承载器的承重能力。所述侧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凹槽的两个侧边分别对应与两个支撑板连接,以增强承载器的强度;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腔体的一端,用于通过吊绳与电子吊秤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通过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侧板设置为凹槽形、支撑板及侧板围设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强板且加强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侧板连接、高度方向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连接的设置,增强了承载器的承载强度。使用时,可以将多个砝码同时放置于支撑板,不会造成多个砝码相互挤压,造成钢丝绳容易脱钩使多个砝码掉落的情况;同时,可以依次放置砝码于承载器上,依次加、卸砝码时较为方便,在抬升承载器时只需要将承载器不接触地面即可,方便检测,容易达到检定规程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包括多个吊绳如上所述的承载器;所述吊绳的一端与所述吊耳连接,另一端与电子吊秤的吊钩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装置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所述承载器产生的有益效果基本相同,这里不再在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器的透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正视图;
图5为图3中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装置的立体图;。
图标:1-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2-侧板;21-长侧板;22-短侧板;3-加强板;31-第一加强板;32-第二加强板;4-吊耳;5-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包括两个支撑板1、多个侧板2及多个吊耳4;多个侧板2沿着侧板2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连接,以使多个侧板2围设成多边形,两个支撑板1相对多边形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多个侧板2均位于支撑板1的边缘,多个侧板2均与支撑板1连接,以使两个支撑板1和多个侧板2形成腔体;腔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条加强板3,且沿着加强板3的长度方向,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连接,沿着加强板3的高度方向,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1连接,以增强承载器的承重能力。侧板2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凹槽的两个侧边分别对应与两个支撑板1连接,以增强承载器的强度;吊耳4设置于侧板2远离腔体的一端,用于通过吊绳5与电子吊秤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通过设置有两个支撑板1、侧板2设置为凹槽形、支撑板1及侧板2围设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多个加强板3且加强板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与侧板2连接、高度方向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板1连接的设置,增强了承载器的承载强度。使用时,可以将多个砝码同时放置于支撑板1,不会造成多个砝码相互挤压,造成钢丝绳容易脱钩使多个砝码掉落的情况;同时,可以依次放置砝码于承载器上,依次加、卸砝码时较为方便,在抬升承载器时只需要将承载器不接触地面即可,方便检测,容易达到检定规程要求。同时,承载器与地面距离较低,更加安全,以避免多个砝码掉落时,对检测人员的伤害。
支撑板1、侧板2及加强板3的材料均设置为碳钢。侧板2可以使用槽钢。吊耳4焊接于槽钢上。
上述支撑板1的横截面可以为:矩形、五边形等。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电子吊秤的检定使用的是20kg和1000kg锁型砝码,锁型砝码一般为长方体,其横截面为矩形,因此,优选地,可以将支撑板1的横截面为矩形,侧板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焊接于两个支撑板1之间。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承载器的承载强度,加强板3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31和多个第二加强板32;第二加强板32设置为承载器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设置为承载器的宽度方向。第一加强板31和第二加强板32交叉设置,且第一加强板31通过第二加强板32连接;第一加强板31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以增强承载器在长度方向的强度。
上述第二加强板32可以设置为立板,将多节立板垂直焊接于第一加强板31,且与第一加强板31焊接,以保证承载器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
进一步地,支撑板1可以分为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砝码;第一支撑板11的厚度大于第二支撑板12。上述设置是由于:第一支撑板11用于支撑多个砝码,因此将第一支撑板11设置较大的厚度;第二支撑板12作为腹板,用于连接侧板2与加强板3,增强承载器的强度,若第二支撑板12的厚度过厚,则造成整个承载器的重量增加,同时生产成本大大提高。
现有技术中通用的1000kg锁型砝码的外形尺寸长宽高分别约为720mm×420mm×660mm,若承重30t,则至少放置30个1000kg锁型砝码。若果按照4×4的排列,则每层可放16个砝码,叠加两层后,可安全放置32个1000kg锁型砝码,且能够对多型号电子吊秤进行全秤量校验。
具体地,侧板2和第一加强可以都板选择为槽钢,槽钢的宽度为280mm,因此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80mm、第二支撑板12设置为立板,立板的高度设置为280mm,因此立板的宽度可以选择为10mm。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长度均设置为:3300mm、宽度均设置为2100mm:为保证承载器的强度,第一加强板31的数量至少为3个,第二加强板32的数量至少为8个。第一加强板31的数量设置为3个时,相邻第一加强板31之间的距离为240mm;第二加强板32设置为8个,第二加强板32之间的距离为400mm。
第一支撑板11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10mm~15mm;第二支撑板12的厚度范围可以设置为4mm~8mm。具体地,第一支撑板11的厚度设置为12mm;第二支撑板12的厚度设置为6mm。上述第一支撑板11和第二支撑板12的厚度能够使承载器承重至少30t。
上述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的承载强度足够高,能够承载重型载荷不变型,如30t载荷不易变型,不易断裂,以保证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的尺寸设置较为合理,承载器通过排列和叠加可以容纳约30个1000kg型砝码或其他载荷,且添加或卸载方便。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的尺寸适合车辆车厢尺寸,便于运输,可以随砝码一起运输到电子吊秤的检测现场。
如图3所示,上述侧板2可以分为长度方向的长侧板21及宽度方向的短侧板22。吊耳4可以设置于长侧板21上。例如吊耳4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两个吊耳4分别设置于一个长侧板21的两端,另两个吊耳4应对设置于另一个长侧板21的两端。吊耳4相距长侧板21端部距离约为100mm。吊耳4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悬挂吊绳5。
上述侧板2设置为凹槽形,凹槽的开口朝向远离腔体的一侧;吊耳4固定于侧板2的开口内。上述设置,相对于侧板2的开口朝向腔体时,吊耳4焊接于侧板2的凹槽形的底面,吊耳4与侧板2只有一个端面连接。本实施例中,四个侧板2的开口朝向外侧,吊耳4设置于开口槽内,使得吊耳4的端部及两个侧边能够与开口槽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连接,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11远离腔体的表面设置凹凸区。上述设置增加第一支撑板11上表面的摩擦力,使得在承载器倾斜时,放置于第一支撑板11上的砝码不易滑落。
可替代地,第一支撑板11远离腔体的表面设置有凸部,凸部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凸部分别沿支撑板1的边缘设置。上述设置,使得在承载器倾斜时通过凸部来阻挡砝码的滑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包括两个支撑板1及四个侧板2。四个侧板2设置为槽钢。支撑板1及四个侧板2围设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加强板3。加强板3在承载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为第一加强板31,第一加强板31也可以设置为槽钢。在进行设置承载器的尺寸时,可以根据检测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尺寸;同时,可以将承载器定重制作,使其自身重量达到砝码承重的要求,以使承载器可直接作为砝码使用。使用时,配合标准砝码检测电子吊秤的计量性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承载器,作为在检测吊钩秤计量准确性时承载砝码的载具,在电子吊秤的计量准确性检测中将砝码的添加或卸载砝码由悬挂方式改为叠加方式,现场使用叉车或吊车添加和卸载砝码方便灵活,极大的降低安全风险,同时便于运输。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如图7所示,承载装置包括多个吊绳5如上所述的承载器;所述吊绳5的一端与所述吊耳4连接,另一端与电子吊秤的吊钩连接。在现场检测时,吊绳5可以为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配合卡环使用。
在吊绳5上还可以设置有调节器,用于调节分别设置于四个耳吊的吊绳5的长度,以保证承载器的平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承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板、多个侧板及多个吊耳;
多个所述侧板沿着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首尾连接,以使多个所述侧板围设成多边形,所述两个支撑板相对所述多边形的两侧对称设置,且多个所述侧板均位于所述支撑板的边缘,多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以使两个所述支撑板和多个所述侧板形成腔体;
所述腔体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多条加强板,且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侧板连接,沿着所述加强板的高度方向,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板连接;
所述侧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所述吊耳设置于所述侧板远离腔体的一端,用于通过吊绳与电子吊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侧板的数量设置为四个;
所述加强板包括多个第一加强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交叉设置,且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二加强板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横截面设置为凹槽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砝码;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均设置为3300mm、宽度均设置为2100mm:
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数量至少为8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10mm~15mm;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厚度范围为:4mm~8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腔体的表面设置凹凸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腔体的表面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四个所述凸部分别沿所述支撑板的边缘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腔体的一侧;
所述吊耳固定于所述侧板的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侧板及加强板的材料均设置为碳钢。
10.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吊绳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器;
所述吊绳的一端与所述吊耳连接,另一端与电子吊秤的吊钩连接。
CN201721838518.8U 2017-12-25 2017-12-25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Active CN207688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8518.8U CN207688992U (zh) 2017-12-25 2017-12-25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8518.8U CN207688992U (zh) 2017-12-25 2017-12-25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8992U true CN207688992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8518.8U Active CN207688992U (zh) 2017-12-25 2017-12-25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89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61061B (zh) 一种用于履带式起重机的力矩限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7688992U (zh) 承载器及承载装置
CN107818830A (zh) 高温气冷堆反应堆堆芯壳的吊装方法
CN106017660B (zh) 一种大吨位替代砝码标定校准装置
CN108910674A (zh) 一种核电站cr10与钢筋组合模块整体吊装系统
US3144088A (en) Combined lifting and weighing device
CN108069334A (zh) 一种平衡吊梁
CN206114073U (zh) 一种有色金属浇铸称量设备
CN205748614U (zh) 一种大吨位替代砝码标定校准装置
CN203781656U (zh) 起重机吊具梁结构
CN210037240U (zh) 一种起重机最大起重检测装置
CN211687913U (zh) 一种全机吊挂
CN207078850U (zh) 一种电梯用称重装置
CN207351810U (zh) 一种吊耳加载试验装置
CN203419665U (zh) 一种用于重型设备吊装的撑梁装置
CN105398934B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配重的大型试车吊架
CN215854706U (zh) 一种称重式吊具上架
CN205879345U (zh) 电子吊秤检定装置
CN211034939U (zh) 一种吊重传感器安装装置
CN208378189U (zh) 一种起吊工具横梁超载试验装置
CA1055056A (en) Load-weighing device with compensation for uneven weight distribution
CN212609115U (zh) 一种实现正面吊吊具锁头独立称重的装置
CN220502346U (zh)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测量装置及电梯
CN207423354U (zh) 门座式起重机称重及超负荷系统校准标定组合式砝码
CN217897930U (zh) 配重工装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