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8322U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8322U
CN207688322U CN201721703918.8U CN201721703918U CN207688322U CN 207688322 U CN207688322 U CN 207688322U CN 201721703918 U CN201721703918 U CN 201721703918U CN 207688322 U CN207688322 U CN 207688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outlet grid
shell
fix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39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伴来
庞亚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39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8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8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832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送风组件,壳体上设置一出风开口和一进风开口,送风组件包括:送风风轮、出风栅、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出风栅的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板,送风风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轴承组件相对旋转连接,出风栅上形成一进风口和一出风格栅口;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送风风轮的上端,且与壳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送风风轮旋转;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送风风轮的下端,且与壳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出风栅旋转;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出风栅旋转,使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相对于出风开口左右摆动,从而扩大送风范围,出风格栅口零件少,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装置是一种调节空气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的生活类环境电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气调节装置已成为了家庭的必备电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空气调节装置的出风格栅口都装有导风装置,如空调扇、空调等。此导风装置有手动调节的,也有通过电控自动调节的。调节的方向一般都是如下导风方式:横叶片上下摆动配竖叶片左右摆动导风,或者圆形导风盘360度旋转导风,前者可以实现单向或双向导风,使风吹向的范围广,但导风方式的结构复杂,需要横竖两种叶片配合来实现,生产工序多,成本高,外型表现上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整个出风格栅口实现左右自动摆动送风的空气调节装置,减少出风摆动零件,降低成本,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送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置一出风开口和一进风开口,所述送风组件包括:
送风风轮;
出风栅,其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送风风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轴承组件相对旋转连接,所述出风栅上形成一进风口和一出风格栅口;
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送风风轮的上端,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送风风轮旋转;
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送风风轮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栅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出风栅旋转,使所述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相对于所述出风开口左右摆动。
所述出风栅为圆弧形壳体结构,其出风格栅口位置形成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的多个栅格。
所述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一侧边位置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风栅的进风口位置,所述导风板随着所述出风栅一起旋转,所述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另一侧边位置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导风板组成风道。
所述出风栅的下方还设有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出风栅支架,所述出风栅支架与所述出风栅下端面之间通过下导轨导槽结构形成相对旋转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下导轨,所述出风栅支架上设有下导轨槽,所述下导轨与所述下导轨槽形成所述的下导轨导槽结构。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电机支架;所述第一电机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支架上,且通过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送风风轮的上端形成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设有上导轨槽,所述第一电机支架上设有上导轨,所述出风栅的上部与所述第一电机支架形成上导轨导槽结构。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出风栅支架之间,其包括第二电机支架、驱动连杆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支架上,所述驱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形成驱动连接。
所述驱动连杆包括曲柄、连杆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面上,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轴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柱可转动连接。
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上设有所述的出风开口,所述后壳上设有进风开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扇,包括水箱、水泵、水蒸发载体和空气调节装置,所述水泵位于所述水箱中,其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蒸发载体连接,所述水箱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下部,所述水蒸发载体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进风开口位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为上述空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将左右摆动的格栅结构设置在可以正反转运动的出风栅上,通过位于出风栅内部的送风风轮的旋转运动,使壳体内产生负压,风从进风口进入,从出风格栅口排出,而在空调扇的壳体出风开口位置不需要设置格栅,经保留一窗口即可,在驱动出风栅旋转的过程中,由出风格栅口吹出的风在壳体的窗口范围内左右摆动,从而扩大送风范围,出风格栅口零件少,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同时由于出风格栅口位置不具有活动件,大大降低了故障率。
B.本实用新型还在出风栅的风格栅口位置上设置了用于控制进风量的导风板,使送风组件吹出的风存在渐强或渐弱的情况,所吹出的风更加温和,增强使用者的体验感。
C.本实用新型将出风栅的上下端分别与第一电机支架和出风栅支架形成导轨导槽结构,而非采用轴承组件连接,提高了出风栅的运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由于轴承组件故障所带来的维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扇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分解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送风组件轴测示意图;
图4是空气流动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5是内部结构安装剖视示意图;
图6-1是图2出风栅在第一种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
图6-2是图2出风栅在第二种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
图7-1是第一电机支架在第一种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
图7-2是第一电机支架在第二种状态下的轴测示意图;
图8是第二电机支架轴测示意图。
图中标识如下:
1-壳体
11-前壳,12-后壳
2-送风组件
21-送风风轮
22-出风栅
221-第一固定板,2211-上导轨槽
222-第二固定板,2221-下导轨
223-导风板,
224-挡风板
23-第一驱动机构
231-第一驱动电机,232-第一电机支架,2321-上导轨
24-第二驱动机构
241-第二电机支架,2411-轴承组件安装座,2412-第二电机安装柱 242-驱动连杆
2421-曲柄,2422-连杆,2423-连接柱
243-第二驱动电机
25-出风栅支架
251-下导轨槽
3-水箱;4-水泵;5-水蒸发载体;6-进风网;7-出风开口;8-进风开口;9-轴承组件;10-进风口;20-出风格栅口;30-水箱口;40-风轮安装孔;50- 第一电机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 和位于壳体1内部的送风组件2,壳体1上设置一出风开口7和一进风开口 8,这里优选地将壳体1分为前壳体11和后壳体12,其中出风开口7位于前壳体11上,进风开口8位于后壳体12上,其中的送风组件2包括送风风轮21、出风栅22、第一驱动机构23和第二驱动机构24。出风栅22的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221,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板222,送风风轮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221和第二固定板222通过轴承组件9相对旋转连接,所述出风栅22上形成一进风口10和一出风格栅口20;第一驱动机构23设置在送风风轮21的上端,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送风风轮21旋转;第二驱动机构24设置在送风风轮21的下端,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出风栅22旋转;第二驱动机构24驱动出风栅22旋转,使出风栅22 的出风格栅口20相对于出风开口7左右摆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出风栅22为圆弧形壳体结构,当然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在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位置形成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的多个栅格,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左右分布的呈径向分布的格栅。送风风轮21在第一驱动机构23的驱动下旋转,并产生从壳体进风开口进入的风,经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从壳体的出风开口排出,出风格栅的旋转可以带动风沿着壳体的出风开口左右摆动,形成左右摆动风。结构简单,避免了在壳体出风开口位置复杂摆动结构的设计。
具体地,如图6-1和图6-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一侧边位置设有导风板223,导风板223的一端设置在出风栅22的进风口10位置,导风板223随着出风栅22一起旋转,如图4中风的流向图示中可以看出。同时,还在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另一侧边位置设有挡风板224,挡风板224与送风风轮21相对的一端形成弧形面,挡风板224与导风板223组成风道。
对于出风栅的连接结构,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出风栅22的下方还设有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出风栅支架25,出风栅支架25与出风栅22 下端面之间通过下导轨导槽结构形成相对旋转连接。具体地,在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设有下导轨2221,出风栅支架25上设有下导轨槽251,下导轨2221与下导轨槽251形成下导轨导槽结构。出风栅在旋转时,其下端的下导轨与出风栅支架25上的下导轨槽251相配合,使出风栅的下端沿着所述下导轨槽251旋转,出风栅的上端可以设置轴承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如下结构。
其中的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和第一电机支架232;第一电机支架232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21的上方,且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31固定在第一电机支架232上,且通过轴承组件9与送风风轮21的上端形成驱动连接。如图6-1,在第一固定板221的上端面设有上导轨槽2211,如图7-1,在第一电机支架232上设有上导轨2321,出风栅22的上部与第一电机支架232形成上导轨导槽结构,这样,本实用新型在出风栅的上端和下端均采用滑轨连接结构,不采用任何轴承组件,实现了出风栅的稳定驱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第二驱动机构24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22 与出风栅支架25之间,其包括第二电机支架241、驱动连杆242和第二驱动电机243,第二电机支架241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43固定在第二电机支架241上,驱动连杆24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243形成驱动连接。这里的驱动连杆 242如图3所示,包括曲柄2421、连杆2422和连接柱2423,连接柱2423 固定在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上,曲柄242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 243的轴上,连杆2422的两端分别与曲柄2421的另一端和连接柱2423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四杆机构实现,也可以采用如凸轮、齿轮等机构同样能实现本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图2,图7-1和图7-2对图5的具体组装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8所示,轴承组件9套装在第二电机支架241上设置有轴承组件安装孔2411内。
送风风轮21的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轴固定,另一端穿过第一电机安装孔50和风轮安装孔40与轴承组件9可旋转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31 固定在第一电机支架232上。上导轨2321可旋转的套设入上导轨槽2211。下导轨2221可旋转的套设入下导轨槽251。轴承组件9、第一驱动电机231、出风栅22、第一电机支架232、送风风轮21、第二电机支架241和出风栅支架25呈同一轴心线安装,出风栅22可沿着上导轨2321和下导轨槽251 旋转移动。
将第一电机支架232、第二电机支架241和出风栅支架25分别固定在壳体1内壁上,出风栅22上的出风格栅口20正对准前壳11上设置有出风开口7。将第二驱动电机243安装在第二电机支架241上设置的第二电机安装柱2412上并固定。曲柄2421固定在第二驱动电机243轴上。连杆2422 分别与曲柄2421和连接柱2423做可转动连接。
最后将水箱3置于壳体1下端的水箱口30中,水泵4置于水箱3内,水蒸发载体5要移动的安装在后壳12的进风开口8处,再盖上进风网6即组装形成空调扇。
当然,本申请的空调调节装置还可以用在塔扇等送风领域。
产品工作时,第一驱动电机旋转,带动送风风轮旋转,使壳体内产生负压,驱驶壳体外空气从进风网吸入,穿过水蒸发载体,从进风开口8进入,从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吹出。第二驱动电机旋转,通过曲柄和连杆带动出风栅沿轴心呈一定夹角的来回摆动,出风栅的出风格栅口始终在前壳上设置的出风开口范围内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出风栅出风格栅口吹出的风在前壳的出风开口范围内左右摆动,扩大送风范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和位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送风组件(2),所述壳体(1)上设置一出风开口(7)和一进风开口(8),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2)包括:
送风风轮(21);
出风栅(22),其上部设有第一固定板(221),其下部设有第二固定板(222),所述送风风轮(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21)和第二固定板(222)通过轴承组件(9)相对旋转连接,所述出风栅(22)上形成一进风口(10)和一出风格栅口(20);
第一驱动机构(23),设置在所述送风风轮(21)的上端,且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送风风轮(21)旋转;
第二驱动机构(24),设置在所述送风风轮(21)的下端,且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出风栅(22)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4)驱动所述出风栅(22)旋转,使所述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相对于所述出风开口(7)左右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栅(22)为圆弧形壳体结构,其出风格栅口(20)位置形成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的多个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一侧边位置设有导风板(223),所述导风板(22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出风栅(22)的进风口(10)位置,所述导风板(223)随着所述出风栅(22)一起旋转,所述出风栅(22)的出风格栅口(20)另一侧边位置设有挡风板(224),所述挡风板(224)与导风板(223)组成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栅(22)的下方还设有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的出风栅支架(25),所述出风栅支架(25)与所述出风栅(22)下端面之间通过下导轨导槽结构形成相对旋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设有下导轨(2221),所述出风栅支架(25)上设有下导轨槽(251),所述下导轨(2221)与所述下导轨槽(251)形成所述的下导轨导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1)和第一电机支架(232);所述第一电机支架(23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的上方,且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1)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支架(232)上,且通过所述轴承组件(9)与所述送风风轮(21)的上端形成驱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21)的上端面设有上导轨槽(2211),所述第一电机支架(232)上设有上导轨(2321),所述出风栅(22)的上部与所述第一电机支架(232)形成上导轨导槽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4)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22)与所述出风栅支架(25)之间,其包括第二电机支架(241)、驱动连杆(242)和第二驱动电机(243),所述第二电机支架(241)与所述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3)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机支架(241)上,所述驱动连杆(24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3)形成驱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杆(242)包括曲柄(2421)、连杆(2422)和连接柱(2423),所述连接柱(2423)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板(222)的下端面上,所述曲柄(242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43)的轴上,所述连杆(24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曲柄(2421)的另一端和所述连接柱(2423)可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前壳(11)上设有所述的出风开口(7),所述后壳(12)上设有进风开口(8)。
11.一种空调扇,包括水箱(3)、水泵(4)、水蒸发载体(5)和空气调节装置,所述水泵(4)位于所述水箱(3)中,其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蒸发载体(5)连接,所述水箱(3)设置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下部,所述水蒸发载体(5)位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的进风开口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721703918.8U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88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3918.8U CN20768832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3918.8U CN20768832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8322U true CN207688322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6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3918.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88322U (zh) 2017-12-11 2017-12-11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83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649A (zh) * 2017-12-11 2018-04-13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109708203A (zh) * 2018-12-27 2019-05-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出风滚筒机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649A (zh) * 2017-12-11 2018-04-13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107906649B (zh) * 2017-12-11 2023-07-04 深圳市联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109708203A (zh) * 2018-12-27 2019-05-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出风滚筒机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810C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7688322U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107906649A (zh)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及其空调扇
CN109458663A (zh)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278695B (zh) 空气处理模块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13405182A (zh) 机头及冷风扇
CN208901539U (zh) 一种空调扇风道转动结构及其空调扇
CN2097062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3478494U (zh) 节能换气装置
CN113207269A (zh) 一种可进行多角度通风的通风机柜
CN21026750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181090U (zh) 空调挂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962115U (zh) 一种可控风量的风幕机
CN211146689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9147245U (zh) 可变位置的微孔送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9689042U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105546650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08025676U (zh) 立式空调设备
CN112539473A (zh) 一种新风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控制方法
CN208306330U (zh) 空调出风结构
CN2814233Y (zh) 空调器室内机空气过滤装置安装结构
CN215921825U (zh) 一种导风组件及驻车空调
CN212376943U (zh) 新型调向装置、风扇及循环扇
CN212005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958767U (zh) 一种实验室通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