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88258U -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88258U
CN207688258U CN201721709964.9U CN201721709964U CN207688258U CN 207688258 U CN207688258 U CN 207688258U CN 201721709964 U CN201721709964 U CN 201721709964U CN 207688258 U CN207688258 U CN 207688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member
air guide
radiant panel
wind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099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彬
黄剑云
杜顺开
蔡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0996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88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88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88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该风道系统包括离心风机,离心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引风组件,引风组件包括引风件及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引风件具有出风通道,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开设有与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出风口与出风通道连通;及辐射板组件,辐射板组件包括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二辐射板单元,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一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引风件的一侧,第二辐射板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引风件的另一侧。该风道系统旨在减小辐射板的长度,保证辐射板上气流流速均匀。

Description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应用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内机及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或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而环境温度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空调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调器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由于设置于室内,因此对其静音效果要求更高。
现有的室内机采用管翅式换热器,通过风机对风道进行强制送风,以加强对流换热,获得较高的换热效率。但是,这种室内机在运行时噪声较高,送风不均匀,而且由于制冷时送风温度较低,制热时吹风使人感觉较为干燥,仍然感觉不够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道系统,旨在使应用该风道系统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降低噪音,提高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系统,包括:
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件及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所述引风件具有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及
辐射板组件,所述辐射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二辐射板单元,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一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所述引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所述引风件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每一第一导风件位于一第一风道内,每一第一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且/或,
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导风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每一第二导风件位于一第二风道内,每一第二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辐射板对应一第二辐射板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每一第一导风件对应一第二导风件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每一第一辐射板设于一组第一导风件之间,每一第一导风件位于第一风道内,每一第一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且/或,
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导风单元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每一第二辐射板设于一组第二导风件之间,每一第二导风件位于第二风道内,每一第二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
进一步地,定义所述第一导风件与第一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1,定义相邻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2,0≤d1<1/2d2;且/或,定义所述第二导风件与第二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3,定义相邻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 d4,0≤d3<1/2d4。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件为引风管,所述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引风管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定义所述离心风轮的直径为φ,定义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的最短距离为L1,定义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导风单元的最短距离为L2,
进一步地,每一第一导风件的宽度相同,每一第二导风件的宽度相同;或,每一第一导风件的宽度由靠近所述离心风机至远离所述离心风机的方向依次减小,每一第二导风件的宽度由靠近所述离心风机至远离所述离心风机的方向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定义每一第一导风件的高度为h1,定义每一第二导风件的高度为h2,高度h1的范围为0~0.05米,高度h2的范围为0~0.05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为上述所述的风道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风道系统包括离心风机、引风组件及辐射板组件。其中,离心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引风组件包括引风件及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引风件具有出风通道,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辐射板组件包括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二辐射板单元,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一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引风件的一侧,第二辐射板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引风件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通道连通,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与离心风机间隔设置,在风道系统运行时,风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被离心风机吹出,通过在引风件的两侧设置第一导风单元/ 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第二辐射板单元,实现同时对辐射板组件向上和向下吹风,减小了辐射板的长度,保证吹到辐射板组件的气流流速均匀。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的强力作用下,风由第一导风单元导向第一辐射板单元,由第二导风单元导向第二辐射板单元,增强了辐射板组件表面的气流速度,提高了对流换热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系统实现了辐射换热+强制对流的换热方式,与传统空调的风道系统相比更加静音舒适,同时减小了辐射板的长度,以保证辐射板上气流流速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风道系统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风道系统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风道系统 231 第二导风件
10 离心风机 24 出风孔
11 出风口 30 辐射板组件
12 离心风轮 31 第一辐射板单元
20 引风组件 311 第一辐射板
21 引风件 312 第一风道
211 出风通道 32 第二辐射板单元
22 第一导风单元 321 第二辐射板
221 第一导风件 322 第二风道
23 第二导风单元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系统100,应用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风道系统100 包括离心风机10、引风组件20及辐射板组件30。其中,离心风机10包括电机、蜗壳及离心风轮12,离心风机10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1。引风组件20 包括引风件21及设于引风件21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 23,引风件21具有出风通道211,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均开设有与出风通道21连通的出风孔24,出风口11与出风通道21连通,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均与离心风机10间隔设置。辐射板组件30包括设于引风件21相对两侧的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一导风单元22间隔的设于引风件21的一侧,第二辐射板单元32和第二导风单元23间隔的设于引风件21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一方面对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进行导流;另一方面可防止由出风口11吹出的气流泄露,起到缕顺气流,让出风口11 吹出的气流全部作用到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
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系统100分为两种模式,即快速制冷/制热模式和普通制冷/制热模式,制冷和制热均通过辐射板组件30进行,也即辐射板组件 30在离心分机10配合引风组件20的情况下,在辐射板组件30的表面进行制冷和制热的对流换热量。在房间需要快速制冷/制热时,启动快速制冷/制热模式,即离心风机10以较大转速引风,风通过引风组件20的引风件21,随后通过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吹向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此时风在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表面进行对流换热量。同时,在离心分机10和引风组件20的配合下,加快了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的对流换热速度,进而提高了制冷制热速度。在房间达到一定温度时,启动普通制冷/制热模式,离心风机10此时可以选择关闭,或者降速,或者保持恒速,使辐射板组件30的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进行自然对流换热。
现有室内机的风道系统采用管翅式换热器,风机对风道进行强制送风时,噪声较高,由于风道系统的结构设计,导致送风不均匀,在制冷/制热时,使人感觉不够舒适。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系统100采用离心风机10配合引风组件 20以及辐射板组件30,在风道系统100运行时,风从离心风机10的进风口进入,从出风口11被离心风机10吹出,通过引风组件20的第一导风单元22 和第二导风单元23,将风导向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在引风件21与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的配合下,实现同时对辐射板组件30向上和向下吹风,减小了辐射板的长度,保证吹到辐射板组件30 的气流流速均匀。进一步地,在离心风机10的强力作用下,风由第一导风单元22导向第一辐射板单元31,由第二导风单元23导向第二辐射板单元32,增强了辐射板组件30表面的气流速度,提高了对流换热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系统100实现了辐射换热+强制对流的换热方式,与传统空调的风道系统相比更加静音舒适,同时减小了辐射板的长度,以保证辐射板上气流流速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中,辐射板组件30通过预埋管道或毛细管网,给围护结构换热,再由围护结构直接向室内房间辐射冷热量,或者采用吊顶式金属辐射板直接向房间辐射冷热量。由于辐射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特性,使人感觉更舒适,而且无噪声。本实用新型中辐射板组件30在离心分机10配合引风组件 20的情况下,加快了辐射板组件30的对流换热速度,提升了对流换热量,进而提高制冷制热速度,且无噪声,制冷制热后使人感觉更舒适。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系统100实现了辐射换热+强制对流的换热方式,与传统空调的风道系统相比更加静音舒适。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板单元31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311,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311 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312,第一导风单元22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 221,每一第一导风件221位于一第一风道312内,每一第一导风件221开设有出风孔24,使得风从每一第一导风件221的出风孔24,吹向对应的第一风道312,此时,第一风道312内的风在相邻两个第一辐射板311的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可以理解的,第二辐射板单元32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321,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321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322,第二导风单元 23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231,每一第二导风件231位于一第二风道322内,每一第二导风件231开设有出风孔24,使得风从每一第二导风件 231的出风孔24,吹向对应的第二风道322,此时,第二风道322内的风在相邻两个第二辐射板321的表面进行对流换热。同时,辐射板组件30的排布方式还可以是其他排列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一第一辐射板311对应一第二辐射板321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每一第一导风件221对应一第二导风件231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也即每一第一辐射板311和每一第二辐射板321对应设于引风件21相背离的两侧,每一第一导风件221与每一第二导风件231对应设于引风件21 相背离的两侧,便于引风组件20的加工及安装。可以理解的,每一第一辐射板311与每一第二辐射板321也可不对应设置,每一第一导风件221与每一第二导风件231也可不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辐射板单元31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311,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311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312,第一导风单元22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221,每一第一辐射板311设于一组第一导风件221之间,每一第一导风件221位于第一风道312内,每一第一导风件221开设有出风孔24。也即每一第一辐射板311 两侧均设有一第一导风件221,使得从出风孔24吹出的风直接作用到第一辐射板311两侧的表面上。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辐射板311两侧凸起的第一导风件221形成一个插槽,可以起到固定第一辐射板311的作用。此时,该插槽的宽度大于第一辐射板311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第二辐射板单元32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 321,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321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322,第二导风单元23 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231,每一第二辐射板321设于一组第二导风件231之间,每一第二导风件231位于第二风道322内,每一第二导风件 231开设有出风孔24。也即每一第二辐射板321两侧均设有一第二导风件231,使得从出风孔24吹出的风直接作用到第二辐射板321两侧的表面上。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辐射板321两侧凸起的第二导风件231形成一个插槽,可以起到固定第二辐射板321的作用。此时,该插槽的宽度大于第二辐射板321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导风件221与相邻第一辐射板311之间的距离为d1,定义相邻两个第一辐射板311之间的距离为d2,0≤d1<1/2d2,优选的,d1=0。此时,第一辐射板311两侧均设有第一导风件221,且第一导风件221与第一辐射板311之间无间隙,从出风孔 24吹出的风直接作用到第一辐射板311两侧的表面上,在第一辐射板311两侧的表面上进行对流换热。可以理解的,定义第二导风件231与第二辐射板321之间的距离为d3,定义相邻两个第二辐射板321之间的距离为d4,0≤d3 <1/2d4,优选的,d1=0。此时,第二辐射板321两侧均设有第二导风件231,且第二导风件231与第二辐射板321之间无间隙,从出风孔24吹出的风直接作用到第二辐射板321两侧的表面上,在第二辐射板321两侧的表面上进行对流换热。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引风件21为引风管,离心风机10设于引风管的端部,便于安装,且离心风机10抗静压能力高,使风在离心风机10的作用下,从导风组件20吹出后,有足够的静压让吹出的风沿着第一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22流动,从而增强辐射板组件30的对流换热效果。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引风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长方形、梯形或倒梯形,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引风管的横截面积由靠近离心风机10一端向远离离心风机10一端逐渐递减,保证风从若干导风件22均匀吹出,实现送风均匀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离心风轮12的直径为φ,定义出风口11与第一导风单元22的最短距离为L1,定义出风口11 与第二导风单元23的最短距离为L2,使得离心风机 10的出风口11与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的出风孔221保持一定距离,保证离心风机10的工作性能,稳定气流,同时使得从离心风机10的出风口11吹出来的风在第一导风单元22和第二导风单元23的导流作用下,风能尽量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第一导风件221的宽度相同,每一第二导风件231的宽度相同。可以理解的,若干第一导风件221的宽度也可不相等,若干第二导风件231的宽度也可不相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每一第一导风件221的宽度由靠近离心风机10至远离离心风机 10的方向依次减小,每一第二导风件231的宽度由靠近离心风机10至远离离心风机10的方向依次减小,以保证从若干第一导风件221和第二导风件231吹出的风速及气流均匀,即每个出风孔24的气流流量近似均匀相等,实现均匀送风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每一第一导风件 221的高度为h1,高度h1的范围为0~0.05米,优选的高度h1为0.01米、0.02 米、0.03米、0.04米、0.05米。定义每一第二导风件231的高度为h2,高度 h2的范围为0~0.05m,优选的高度h2为0.01米、0.02米、0.03米、0.04米、 0.05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道系统100把引风组件20设置在辐射板组件30的中间部分,把辐射板组件30分成上下两部分,减小了整个辐射板的长度,降低了辐射板的制造难度和强度要求,以及运输难度等因素。同时,第一辐射板单元31和第二辐射板单元32直接放置在引风件21的上部和下部,对整体系统的稳定性起到加强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风道系统100中一部分气流往上走,即流向第一辐射板单元31,一部分气流向下走,即流向第二辐射板单元32,分散气流,可使气流尽量吹到辐射板组件30的起始和终端位置,使得辐射板组件30表面气流流速比较均匀,提升房间气流均匀性。相较于单方向吹风,辐射板组件30 起始端速度会比较大,但是在辐射板组件30终端,气流流速会比较小,导致整个辐射板组件30上气流流速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的风道系统100,该风道系统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引风组件,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件及设于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所述引风件具有出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开设有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的出风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及
辐射板组件,所述辐射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引风件相对两侧的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二辐射板单元,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和第一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所述引风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间隔的设于所述引风件的另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每一第一导风件位于一第一风道内,每一第一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且/或,
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导风单元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每一第二导风件位于一第二风道内,每一第二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辐射板对应一第二辐射板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每一第一导风件对应一第二导风件设置,且两者于水平面的投影相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一风道,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一导风件,每一第一辐射板设于一组第一导风件之间,每一第一导风件位于第一风道内,每一第一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且/或,
所述第二辐射板单元包括若干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辐射板,相邻的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形成一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导风单元包括若干组间隔设置的第二导风件,每一第二辐射板设于一组第二导风件之间,每一第二导风件位于第二风道内,每一第二导风件开设有所述出风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导风件与第一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1,定义相邻两个第一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2,0≤d1<1/2d2;且/或,定义所述第二导风件与第二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3,定义相邻两个第二辐射板之间的距离为d4,0≤d3<1/2d4。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件为引风管,所述离心风机设于所述引风管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包括离心风轮,定义所述离心风轮的直径为φ,定义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的最短距离为L1,定义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导风单元的最短距离为L2,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导风件的宽度相同,每一第二导风件的宽度相同;或,每一第一导风件的宽度由靠近所述离心风机至远离所述离心风机的方向依次减小,每一第二导风件的宽度由靠近所述离心风机至远离所述离心风机的方向依次减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一第一导风件的高度为h1,定义每一第二导风件的高度为h2,高度h1的范围为0~0.05米,高度h2的范围为0~0.05米。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的风道系统,所述风道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721709964.9U 2017-12-06 2017-12-06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07688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9964.9U CN207688258U (zh) 2017-12-06 2017-12-06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09964.9U CN207688258U (zh) 2017-12-06 2017-12-06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88258U true CN207688258U (zh) 2018-08-03

Family

ID=62996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09964.9U Active CN207688258U (zh) 2017-12-06 2017-12-06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88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611A (zh) * 2017-12-06 2018-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6611A (zh) * 2017-12-06 2018-04-1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906611B (zh) * 2017-12-06 2024-07-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2520B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0622507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CN107906609A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048677U (zh)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106287963B (zh) 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11016014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06594891A (zh) 空调器
CN105180398A (zh) 空调机导风结构、风管机及空调机
CN102213484A (zh) 空气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空气换热空调一体机装置
CN105805912A (zh) 引流部件及空调器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7688258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17049445A1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0622248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3246591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7501286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27717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7501284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17049465A1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
CN107906613A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166512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7501285U (zh) 风道系统、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222646U (zh) 壁挂式球形室内机
CN215336887U (zh) 一种双导流板的贴壁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