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0568U - 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70568U
CN207670568U CN201721616033.4U CN201721616033U CN207670568U CN 207670568 U CN207670568 U CN 207670568U CN 201721616033 U CN201721616033 U CN 201721616033U CN 207670568 U CN207670568 U CN 207670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adapter
electrodynamic balance
control panel
balanc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160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清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mo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l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160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70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70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70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第一踏板组件、第二踏板组件、连接轴、第一轮毂电机及第二轮毂电机。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车体及第一转接件,第一车体具有第一容纳腔,第一转接件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车体及第二转接件,第二车体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转接件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连接轴用于将第一车体及第二车体转动连接。第一轮毂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第一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转接件相连接。第二轮毂电机包括第二电机轴,第二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转接件相连接。第一转接件与第一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第二转接件与第二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

Description

电动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平衡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根据其控制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手控平衡车、腿控平衡车和脚控平衡车。在脚控平衡车中,一般通过一根转轴,将左右两侧车体转动连接在一起。但是,传统的脚控平衡车由于零部件较多,且零部件之间的排布不合理,导致车体的体积较大。一些平衡车通过缩减电源来减小车体体积,导致平衡车的续航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电动平衡车。
一种电动平衡车,包括:
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车体及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车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车体及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车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连接轴,用于将所述第一车体及所述第二车体转动连接;
第一轮毂电机,所述第一轮毂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接;及
第二轮毂电机,所述第二轮毂电机包括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转接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上,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卡环,所述第一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轴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卡环,所述轴承包括内圈,所述卡环能够与所述内圈抵接,以防止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上,且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以防止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二端部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端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卡槽与所述定位孔相连通,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能够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一车体及所述第二车体的旋转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电机轴为空心轴;
所述第二转接件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电机轴为空心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轮毂电机;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轮毂电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板及所述第二控制板上均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上;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片弯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
所述第二散热片弯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上;
所述第二转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两种至少有一个收纳有所述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一轮毂电机及所述第二轮毂电机提供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固定环及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设有第一脚踏区域,所述第一脚踏区域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
所述第二车体设有第二脚踏区域,所述第二脚踏区域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控制按钮及按压件,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车体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按压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内,且所述按压件套设于所述控制按钮上。
上述电动平衡车,第一电机轴及第二电机轴不同于传统的长轴结构。第一电机轴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转接件相连接,第一转接件垂直于第一电机轴的轴向设置,固定第一电机轴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节省第一车体的空间。第二电机轴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转接件相连接,第二转接件垂直于第二电机轴的轴向设置,固定第二电机轴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节省第二车体的空间。因此,能够缩小电动平衡车的体积,电动平衡车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电动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动平衡车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动平衡车的半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二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一轮毂电机与第一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第二轮毂电机与第二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第一控制板与第一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第二控制板与第二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平衡车10,其包括第一踏板组件100、第二踏板组件200、连接轴300、第一轮毂电机400及第二轮毂电机500。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第一踏板组件100包括第一车体110及第一转接件120。第一车体110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转接件12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具体地,第一车体110包括第一主体112及第一盖体114。第一盖体114盖设于第一主体112上,第一盖体114的内壁和第一主体112的内壁围成第一容纳腔。第一盖体114盖合于第一主体112上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第一盖体114与第一主体112相连接。第一主体112及第一盖体114的材质为塑料,可以减轻电动平衡车10的重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112及第一盖体114也可以为其他材质。
请一并参阅图4,第一主体112靠近连接轴30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筋板112a,多个第一筋板112a沿第一主体1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筋板112a用于固定第一车体110内的零部件。第一主体112靠近第一轮毂电机40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112b,多个第一隔板112b将第一容纳腔分隔为多个腔体,可以保证第一车体110内零部件排布的规整,提高第一车体110空间的利用率。第一主体112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柱112c。第一固定柱112c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柱112c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固定柱112c的连线与第一主体11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筋板112a、第一隔板112b和第一固定柱112c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盖体114上。
第一盖体114设有第一脚踏区域102,用于供用户骑乘或站立。第一脚踏区域102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用于增加用户脚部与第一车体110间的摩擦力,保障骑行安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滑结构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凸点。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滑结构可以为条形的凸块,也可以为砂纸或者橡胶垫等结构。第一盖体114靠近第一轮毂电机4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泥瓦104,第一挡泥瓦104部分包裹第一轮毂电机400,以防止泥水飞溅。
第二踏板组件200包括第二车体210及第二转接件220,第二车体210具有第二容纳腔,第二转接件22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具体地,第二车体210包括第二主体212及第二盖体214。第二盖体214盖设于第二主体212上,第二盖体214的内壁和第二主体212的内壁围成第二容纳腔。第二盖体214盖合于第二主体212上后,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第二盖体214与第二主体212相连接。第二主体212及第二盖体214的材料为塑料,可以减轻电动平衡车10的重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主体212及第二盖体214也可以为其他材质。
请一并参阅图5,第二主体212靠近连接轴30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212a,多个第二筋板212a横向和纵向交错设置,从而围成连接槽212b。多个第二筋板212a用于固定第二车体210内的零部件。第二主体212靠近第二轮毂电机500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隔板212c,多个第二隔板212c将第二容纳腔分隔为多个腔体,可以保证第二车体210内零部件排布的规整,提高第二车体210空间的利用率。第二主体212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12d。第二固定柱212d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柱212d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固定柱212d的连线与第二主体21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筋板212a、第二隔板212c和第二固定柱212d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盖体214上。
第二盖体214设有第二脚踏区域202,用于供用户骑乘或站立。第二脚踏区域202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用于增加用户脚部与第二车体210间的摩擦力,保障骑行安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滑结构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凸点。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防滑结构可以为条形的凸块,也可以为砂纸或者橡胶垫等结构。第二盖体214靠近第二轮毂电机5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泥瓦204,第二挡泥瓦204部分包裹第二轮毂电机500,以防止泥水飞溅。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脚踏区域102和第二脚踏区域202设置脚踏传感器。脚踏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动平衡车10是否处于载人状态,以保证电动平衡车10使用的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6,连接轴300用于将第一车体110及第二车体210转动连接。具体地,连接轴30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310及第二端部320,第一端部3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车体110上,第二端部320固定于第二车体210上。连接轴300的中部设置有挡板330,挡板330可以密封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及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310也可以固定于第一车体110上,第二端部32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车体210上。或者,第一端部3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车体110上,第二端部320也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车体110上。
具体地,第一踏板组件100还包括轴承130,轴承130套设于第一端部310上,且轴承130设置于第一车体110内,轴承130的外圈能够与第一筋板112a相抵接,从而可以将第一端部31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车体110上。一实施方式中,轴承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130间隔套设于第一端部310上。第二踏板组件200还包括固定件230,固定件230套设于第二端部320上,且固定件230设置于第二车体210内,从而可以将第二端部320固定于第二车体210上。一实施方式中,固定件2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30间隔设置,可以保证连接轴300与第二车体210连接的稳固。
请参阅图2及图6,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踏板组件100还包括卡环140。第一端部310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312,卡环140设置于安装槽312内。卡环140的数量为四个,每个轴承13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卡环140,卡环140能够与轴承130的内圈抵接,以防止轴承130与连接轴300相分离。
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320的侧壁开设有卡槽322,卡槽322沿第二端部320的周向延伸。卡槽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槽322沿连接轴30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二端部320的侧壁还开设有定位孔324,定位孔324与卡槽322相连通。第二端部320的同一周向设置有两个定位孔324,两个定位孔324沿第二端部320的轴线对称设置。卡槽322与定位孔324相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7,固定件230的内壁突出形成有凸起232,凸起232卡设于卡槽322内,以防止固定件230与连接轴300相分离。固定件230的内壁突出形成有定位柱234,凸起232卡设于卡槽322内后,定位柱234插设于定位孔324内,以防止固定件230与连接轴300相对转动。定位柱2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柱234沿固定件230的轴线对称设置,两个定位柱234分别插设于两个定位孔324内。固定件230的一侧设置有卡块236,卡块236能够插设于连接槽212b内,从而将固定件230固定于第二车体210内。
请参阅图2、图3及图6,一实施方式中,连接轴300为空心轴,可以减轻电动平衡车10的重量。第一踏板组件100还包括限位件150,限位件150设置于第一车体110内。连接轴300的第一端部310开设有缺口314,限位件150能够与缺口314相配合,以限定第一车体110及第二车体210的旋转角度,保证安全。具体地,限位件150为U状,限位件150卡设于第一筋板112a上。第一车体110旋转时,缺口314两侧的侧壁能够分别与限位件150的两端碰撞,从而限定第一车体110及第二车体210的旋转角度。
请一并参阅图8,第一轮毂电机400包括第一电机轴410,第一电机轴410的周向突出形成有第一连接部412,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转接件120相连接。其中,第一转接件120垂直于第一电机轴410的轴向设置。具体地,第一转接件120为金属材料制成。第一转接件120呈板状,第一转接件120与第一容纳腔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防止第一车体110受力过大被撕裂。第一转接件120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2,第一电机轴41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22内,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转接件120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一电机轴410为空心轴,可以方便第一轮毂电机400的接线进入到第一容纳腔内。
请一并参阅图9,第二轮毂电机500包括第二电机轴510,第二电机轴510的周向突出形成第二连接部512,第二连接部512与第二转接件220相连接。其中,第二转接件220垂直于第二电机轴510的轴向设置。具体地,第二转接件220由金属材料制成。第二转接件220呈板状,第二转接件220与第二容纳腔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防止第二车体210受力过大被撕裂。第二转接件220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22,第二电机轴51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222内,第二连接部512与第二转接件220之间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二电机轴510为空心轴,可以方便第二轮毂电机500的接线进入到第一容纳腔内。
上述电动平衡车10,第一电机轴410及第二电机轴510不同于传统的长轴结构。第一电机轴410通过第一连接部412与第一转接件120相连接,第一转接件120垂直于第一电机轴410的轴向设置,固定第一电机轴410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节省第一车体110的空间。第二电机轴510通过第二连接部512与第二转接件220相连接,第二转接件220垂直于第二电机轴510的轴向设置,固定第二电机轴510所占用的空间较小,能够节省第二车体210的空间。因此,能够缩小电动平衡车10的体积,电动平衡车10使用更加便捷。
请再次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踏板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控制板160,第一控制板16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控制板160用于控制第一轮毂电机400。具体地,第一控制板160与第一轮毂电机400的接线电连接。第一控制板160上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一实施方式中,陀螺仪传感器集成于第一控制板160上。陀螺仪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一车体110与第一车体110初始位置的角度差。第一控制板160能够根据该角度差,控制第一轮毂电机400的转速。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板160与第一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即是,第一控制板160竖向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控制板160竖向放置,能够充分利用第一车体110的空间,避免第一车体110过长,体积过大。具体地,第一控制板160与第一电机轴410的轴向相垂直,第一控制板160沿电动平衡车10的前后方向竖向放置。
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踏板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散热片170,第一散热片170与第一控制板160相连接,第一散热片170用于辅助第一控制板160散热,以防止第一控制板160过热被损坏。具体地,第一散热片170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1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板160通过第一散热片170固定于第一容纳腔内。具体地,第一散热片170弯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172,第一固定部172设置于第一固定柱112c上,从而能够将第一控制板160固定。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部17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设置于第一固定柱112c上。第一固定部17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部172分别位于第一散热片170的两端。两个第一固定部17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固定柱112c上,可以保证第一控制板160固定的稳定。第一固定部172与第一散热片170相垂直,可以保证第一控制板160竖向放置的同时,方便与第一固定柱112c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散热片170,将第一控制板160直接设置于第一转接件120上,第一转接件120可以起到固定第一控制板160和辅助散热的作用。并且,第一控制板160直接与第一转接件120相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车体110内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第一车体110的体积。同时,第一控制板160与第一轮毂电机400的空间距离变短,缩短了第一轮毂电机400的接线的长度,能够达到减小功耗,减弱电磁干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简化第一车体110的内部走线,便于第一车体110的拆卸和维修。
请再次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踏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二控制板240,第二控制板240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控制板240用于控制第二轮毂电机500。具体地,第二控制板240与第二轮毂电机500的接线电连接。第二控制板240上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一实施方式中,陀螺仪传感器集成于第二控制板240上。陀螺仪传感器能够检测第二车体210与第二车体210初始位置的角度差。第二控制板240能够根据该角度差,控制第二轮毂电机500的转速。当第二轮毂电机500的转速与第一轮毂电机400的转速相同时,电动平衡车10可以保持直行;当第二轮毂电机500与第一轮毂电机400的转速不同时,电动平衡车10可以实现转向。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板240与第二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即是,第二控制板240竖向设置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控制板240竖向放置,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车体210的空间,避免第二车体210过长,体积过大。具体地,第二控制板240与第二连接轴300的轴向相垂直,第二控制板240沿电动平衡车10的前后方向竖向放置。
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踏板组件200还包括第二散热片250,第二散热片250与第二控制板240相连接,第二散热片250用于辅助第二控制板240散热,以防止第二控制板240过热被损坏。具体地,第二散热片250由金属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11,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板240通过第二散热片250固定于第二容纳腔内。具体地,第二散热片250弯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252,第二固定部252设置于第二固定柱212d上,从而能够将第二控制板240固定。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固定部252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设置于第二固定柱212d上。第二固定部25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固定部252分别位于第二散热片250的两端,两个第二固定部25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固定柱212d上,可以保证第二控制板240固定的稳定。第二固定部252与第二散热片250相垂直,可以保证第二控制板240竖向放置同时,方便与第二固定柱212d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散热片250,将第二控制板240直接设置于第二转接件220上,第二转接件220可以起到固定第二控制板240和辅助散热的作用。并且,第二控制板240直接与第二转接件220相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车体210空间的利用率,减小了第二车体210的体积。同时,第二控制板240与第二轮毂电机500的空间距离变短,缩短了第二轮毂电机500的接线的长度,能够达到减小功耗,减弱电磁干扰的效果,并且有助于简化第二车体210的内部走线,便于第二车体210的拆卸和维修。
请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中,电动平衡车10还包括电源600,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两者至少有一个收容有电源600。电源600用于为整个电动平衡车10的电控系统进行供电,例如,电源600分别与第一控制板160、第二控制板240、第一轮毂电机400及第二轮毂电机500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源600为电池组。
当第一容纳腔内及第二容纳腔内均设置有电源600时,可以提高电动平衡车10的续航。并且,位于第一容纳腔内的电源600分别与第一控制板160及第一轮毂电机400电连接,位于第二容纳腔内的电源600分别与第二控制板240及第二轮毂电机500电连接,可以简化电动平衡车10内的走线,便于电动平衡车10的拆卸和维修。
一实施方式中,电动平衡车10还包括开关组件700及充电组件800。开关组件700包括控制按钮710及按压件720。控制按钮710设置于第一容纳腔内,控制按钮710用于控制电动平衡车10的启动和关闭。第一车体110开设有连通孔116,按压件720可滑动地穿设于连通孔116内,且按压件720套设于控制按钮710上。用户可以通过按压件720按压控制按钮710,从而开启或者关闭电动平衡车10。充电组件800包括固定环810及充电接口820。充电接口820通过固定环810固定于第二车体210上,充电接口820与电源600电连接。外部的充电设备能够通过充电接口820对电源600进行充电。
一实施方式中,电动平衡车10还包括左转向灯及右转向灯。其中,左转向灯设置于第一控制板160上,第一主体112及第一盖体114之间设置有第一灯罩118。右转向灯设置于第二控制板240上,第二主体212及第二盖体214之间设置有第二灯罩216。左转向灯及右转向灯分别用于显示电动平衡车10转弯的情况。
上述电动平衡车10,第一容纳腔内及第二容纳腔内均可以设置电源600,能够增加电动平衡车10的续航。第一转接件120及第一控制板160竖向设置于第一车体110内,第二转接件220及第二控制板240竖向设置于第二车体210内,第一车体110及第二车体210内部元件的排布合理,第一车体110的空间及第二车体210的空间利用率较高,能够缩小电动平衡车10的体积,方便拆卸和维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踏板组件,包括第一车体及第一转接件,所述第一车体具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第二踏板组件,包括第二车体及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二车体具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连接轴,用于将所述第一车体及所述第二车体转动连接;
第一轮毂电机,所述第一轮毂电机包括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接;及
第二轮毂电机,所述第二轮毂电机包括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的周向突出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转接件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上,所述第二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一端部上,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卡环,所述第一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轴承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卡环,所述轴承包括内圈,所述卡环能够与所述内圈抵接,以防止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端部上,且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二端部的周向延伸,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固定件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以防止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二端部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端部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能够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一车体及所述第二车体的旋转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电机轴为空心轴;
所述第二转接件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电机轴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电机轴为空心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轮毂电机;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控制板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轮毂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及所述第二控制板上均设置有陀螺仪传感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底面相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二电机轴的轴向相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上;
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控制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片弯折形成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柱上;
所述第二散热片弯折形成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柱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一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接件上;
所述第二转接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两种至少有一个收纳有所述电源,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一轮毂电机及所述第二轮毂电机提供能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固定环及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第二车体上,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设有第一脚踏区域,所述第一脚踏区域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
所述第二车体设有第二脚踏区域,所述第二脚踏区域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平衡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控制按钮及按压件,所述控制按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车体开设有连通孔,所述按压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内,且所述按压件套设于所述控制按钮上。
CN201721616033.4U 2017-11-28 2017-11-28 电动平衡车 Active CN207670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6033.4U CN207670568U (zh) 2017-11-28 2017-11-28 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16033.4U CN207670568U (zh) 2017-11-28 2017-11-28 电动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70568U true CN207670568U (zh) 2018-07-31

Family

ID=6296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16033.4U Active CN207670568U (zh) 2017-11-28 2017-11-28 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705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462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深圳天轮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
WO2021136546A1 (zh) * 2020-01-03 2021-07-08 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车转轴、平衡车组件及平衡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4462A1 (zh) * 2017-11-28 2019-06-06 深圳天轮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
WO2021136546A1 (zh) * 2020-01-03 2021-07-08 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衡车转轴、平衡车组件及平衡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3012B2 (ja) ハブ装置および関連システム
CN207670568U (zh) 电动平衡车
CN204334222U (zh) 轮毂马达装置
EP2412622B1 (en) Electric straddled vehicle
EP3018047B1 (en) Intelligent somatic full-balance electric vehicle
CN105978284B (zh) 外转子型电动机
EP2530000A1 (en) Electric motorcycle and controller unit
JP5225913B2 (ja) 電動車両
JP2010233372A (ja) 電動車両
CN106797147A (zh) 用于车轮马达的定子组件及其轴颈式支撑件
JP5461580B2 (ja) 電動モータホイール構造体
WO2014153493A2 (en) Combined device for power generation, power regulation, and removable power storage for a bicycle
JP2008044587A (ja) ハイブリット機能を可能にしたオーバーランニングクラッチと減速ギャーを組み込んだ発電機兼用駆動モーター
JP6190644B2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US10065451B2 (en) Driving wheel for vehicles
CN108945235A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CN105190466B (zh) 主动力踏板组合件
WO2017210837A1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WO2019104462A1 (zh) 电动平衡车
CN106476647A (zh) 电动自行车
CN207712215U (zh) 一种压板限位踏板及安装有该踏板的平衡车
CN201694346U (zh) 具有移动隐藏式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车轮
CN207712200U (zh) 宽轮胎独轮平衡车
CN205891087U (zh) 独轮自平衡电动摩托车
CN205499166U (zh) 电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09

Address after: 518000 18th floor,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MOTION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1 16th Floor,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e Che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