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64003U - 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64003U CN207664003U CN201820013850.9U CN201820013850U CN207664003U CN 207664003 U CN207664003 U CN 207664003U CN 201820013850 U CN201820013850 U CN 201820013850U CN 207664003 U CN207664003 U CN 2076640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conducting wire
- connecting terminal
- circuit breaker
- zer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多级断路器主体、漏电模块主体、上盖、底座以及设置在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分隔壳体、多级断路器主体和漏电模块主体并排设置,多级断路器主体包括有动、静触头、脱扣机构、动、静铁芯、围绕在静铁芯上的线圈,线圈一端与静触头相连接,另外一端设置了转换连接片,转换连接片与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序互感器,零序互感器的内部区域中有导线穿过,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子和转换连接片相连,导线为多个“U”形导线,其中一组所述的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线,零线穿过零序互感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紧凑、模数化(可组合成1P-4P)、成本较低的漏电断路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大多是通过断路器与漏电模块拼装而成,在漏电模块内设置的零序互感器或者采用在拼装而成的漏电断路器插接一个零序互感器的附件,这种设置不仅增加了附件提高了成本,而且在整体结构上增加了接线端子的设置,结构不紧凑且工艺复杂,体积更大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较低、模数化(可组合成1P-4P)的漏电断路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多级断路器主体、漏电模块主体、上盖、底座以及设置在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分隔壳体、设置在多级断路器主体两侧和漏电模块主体两侧的接线端子,所述多级断路器主体和漏电模块主体并排设置,所述多级断路器主体包括有动触头、静触头、脱扣机构、动铁芯、静铁芯、围绕在静铁芯上的线圈,所述线圈一端与静触头相连接,另外一端设置了转换连接片,所述转换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序互感器,所述零序互感器的内部区域中有导线穿过,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子和转换连接片相连,所述导线为多个“U”形导线,其中一组所述的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线,所述零线穿过零序互感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改变了原有的零序互感器的安装方式,将零序互感器设置在断路器主体与接线端子之间,采用这种设置减少了附件的增加,且不通过增设接线端子的方式,而是用转换连接片代替接线端子,通过导线连接接线端子与断路器,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U”形导线设置也是合理利用了零序互感器的结构特性,合理布局导线和零线的排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分隔壳体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分隔壳体上均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多个分隔壳体上设置有的开口并排设置形成安置腔,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安置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分隔壳体上设置了开口,多个开口组合形成一个安置零序互感器的安置腔,合理利用了分隔壳体在不增加附件的情形下,实现内部结构的合理设置,且设置安置腔使得零序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脱扣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弧板与软连接导线,所述软连接导线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钉与调节螺母,所述调节组件与软连接导线相抵,所述引弧板上设置有圆弧形突起的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了调节组件对双金属片进行调节,且在引弧板上还设置了圆弧形突起的结构对电弧进行快速的引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漏电模块主体设置在底座与分隔壳体之间,在该分隔壳体上设置有试验按钮与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包括指示件与拨杆,所述拨杆设置有两个圆形开孔以及凹槽,所述凹槽与指示件下端设置的卡接台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了试验按钮以及指示装置,指示装置设置的圆形开孔与漏电模块主体的动铁芯配合实现上下移动,再结合凹槽与卡接台配合,当拨杆上移时卡接台也同时上移,实现指示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所有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级断路器主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漏电模块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指示装置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多级断路器主体4、漏电模块主体6、上盖1、底座2以及设置在上盖1与底座2之间的分隔壳体3、设置在多级断路器主体4两侧和漏电模块主体6两侧的接线端子5,分隔壳体3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分隔壳体3上均贯穿设置有开口9,多个分隔壳体3上设置有的开口9并排设置形成安置腔7,漏电模块主体6设置在底座2与分隔壳体3之间,在该分隔壳体3上设置有试验按钮21与指示装置22,指示装置22包括指示件221与拨杆222,拨杆222设置有两个圆形开孔2221以及凹槽2222,凹槽2222与指示件221下端设置的卡接台2211适配。
多级断路器主体4和漏电模块主体6并排设置,多级断路器主体4包括有动触头、静触头44、脱扣机构41、动铁芯、静铁芯42、围绕在静铁芯42上的线圈43,线圈43一端与静触头44相连接,另外一端设置了转换连接片45,转换连接片45与接线端子5之间设置有零序互感器8,零序互感器8设置在安置腔7内,零序互感器8的内部区域中有导线81穿过,导线81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子5和转换连接片45相连,导线81为多个“U”形导线,其中一组所述的接线端子5之间设置有零线82,零线82穿过零序互感器8。将零序互感器设置在断路器主体与接线端子之间,采用这种设置减少了附件的增加,且不通过增设接线端子的方式,而是用转换连接片代替接线端子,通过导线连接接线端子与断路器,体积更小,结构更加紧凑,“U”形导线设置也是合理利用了零序互感器的结构特性,合理布局导线和零线的排布。
脱扣机构41的一侧设置有双金属片46,双金属片46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弧板49与软连接导线47,软连接导线47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48,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钉481与调节螺母482,调节组件与软连接导线相抵,引弧板49上设置有圆弧形突起491的结构,调节组件对双金属片进行调节,且在引弧板上还设置了圆弧形突起的结构对电弧进行快速的引弧。
Claims (4)
1.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多级断路器主体、漏电模块主体、上盖、底座以及设置在上盖与底座之间的分隔壳体、设置在多级断路器主体两侧和漏电模块主体两侧的接线端子,所述多级断路器主体和漏电模块主体并排设置,所述多级断路器主体包括有动触头、静触头、脱扣机构、动铁芯、静铁芯、围绕在静铁芯上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一端与静触头相连接,另外一端设置了转换连接片,所述转换连接片与所述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序互感器,所述零序互感器的内部区域中有导线穿过,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子和转换连接片相连,所述导线为多个“U”形导线,其中一组所述的接线端子之间设置有零线,所述零线穿过零序互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壳体设置有多个且每个分隔壳体上均贯穿设置有开口,所述多个分隔壳体上设置有的开口并排设置形成安置腔,所述零序互感器设置在所述安置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两侧分别设置有引弧板与软连接导线,所述软连接导线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钉与调节螺母,所述调节组件与软连接导线相抵,所述引弧板上设置有圆弧形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模块主体设置在底座与分隔壳体之间,在该分隔壳体上设置有试验按钮与指示装置,所述指示装置包括指示件与拨杆,所述拨杆设置有两个圆形开孔以及凹槽,所述凹槽与指示件下端设置的卡接台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13850.9U CN207664003U (zh) | 2018-01-04 | 2018-01-04 | 漏电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13850.9U CN207664003U (zh) | 2018-01-04 | 2018-01-04 | 漏电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64003U true CN207664003U (zh) | 2018-07-27 |
Family
ID=6294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13850.9U Active CN207664003U (zh) | 2018-01-04 | 2018-01-04 | 漏电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640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59448A (zh) * | 2019-08-29 | 2019-11-15 | 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断路器 |
-
2018
- 2018-01-04 CN CN201820013850.9U patent/CN2076640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59448A (zh) * | 2019-08-29 | 2019-11-15 | 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断路器 |
CN110459448B (zh) * | 2019-08-29 | 2024-06-14 | 深圳曼顿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断路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17248U (zh) | 带互感器电能表位插件 | |
TW200620360A (en) | Switching apparatus | |
CN207664003U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203674500U (zh) | 带翘板开关插座模块的快速安装式插座 | |
CN208061987U (zh) |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 |
CN108376631B (zh) |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 |
CN201820720U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206179766U (zh) | 一种灭弧装置改进的断路器 | |
CN207664016U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101308725B (zh) | 计量手车用户内干式电压互感器 | |
CN207964930U (zh) | 电流电压采集模块 | |
CN205810727U (zh) | 套装式零序互感器结构 | |
CN207217814U (zh) | 接线端子及具有该接线端子的线路板 | |
CN205789687U (zh) | 一种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 | |
CN106024538A (zh) | 套装式零序互感器结构 | |
CN210778386U (zh) | 一种可测试多指标的极柱和电器开关 | |
CN208738518U (zh) | 一种能实现快速安装插拔的全密封电力电缆连接器 | |
CN208622662U (zh) | 一种多功能漏电脱扣器 | |
CN209029231U (zh) | 35kV以下环氧树脂浇注式带一次抽头的电流互感器 | |
CN110459448A (zh) | 微型断路器 | |
CN206639762U (zh) | 一种便于安装固定的断路器 | |
CN201868361U (zh) | 单模数断相双极多功能漏电断路器 | |
CN209472142U (zh) | 小型组合式母线转接器 | |
CN205609456U (zh) | 一种智能小型断路器 | |
CN209402065U (zh) |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